查看原文
其他

40年,有你圳好 |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八局建设者纪实②



曲水仙山,文脉流长

上期,铁君带大家走进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了解八局铁军建设中大的热血事迹

40年,有你圳好 |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八局建设者纪实


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

了解百年学府背后的建设者故事




西区教学综合楼组团D栋栋号长文丰盛,4月接到支援中山大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时,他的妻子距离预产期不到2个月,原以为很快就能返回原项目陪伴妻子,没想到一待就是近四个月。刚到项目时,他每天上午6点就要带着100多名突击队工人整改操作架,常常连续工作到晚上10点,回来还要参加工作碰头会。施工阶段,一次结构、二次结构、粗装修等工序同时穿插,身为生产经理的他不仅要制定每个工作面的工作计划,过程协调各专业穿插施工,还要直接管理班组,每天来回检查人员、材料到岗情况。管理工作复杂繁琐,组织时间久,他陪伴妻子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偶尔只能晚餐后打电话问问近况——工作时间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一个月不到便用光了近400元话费。8月24日当天,看着学生们陆续进入学校,他难掩激动的心情:“学生顺利入驻,我也可以放心地回去一趟,好好陪陪家人”。




西区教学组团B栋栋号长丘善章,抵达项目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到现场了解建设情况。刚开始两个月,正是项目攻坚的关键时刻。现场节奏紧凑,为了调动B栋的生产效率,他事无巨细都要一一把控。8层楼高的施工区域,他每天来回检查不下6次,除了协调工作面及施工设计冲突问题,还要为工友保障施工条件,确保临水临电、施工电梯的正常有序,同时亲自清点每个工作面陶砖、玻璃缺少的种类与数量,联系厂家补充并跟踪进场过程。只要现场在运作,他便在各种人和事中间协调,就连晚上开会也需要不断远程协调现场。日常在线18个小时,与家人偶尔的通话时间是他最好的“充电”机会。他常常说:“离家四个月,小孩都快不认人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无奈之下,依旧是每天坚韧前行的身影……




从广西棚改项目换防到中山大学项目的罗广,负责室外工程与门楼、垃圾站的建设。室外工期刻不容缓,为保障施工效率,他每天花12个小时以上带领工友对每份材料安排上楼、退场、回收,一小块一小块地移交工作面。过程中还要协调人员材料器械,对接西区组团每栋单体工作面的使用。室外工作日晒雨淋,作业条件艰苦,作为工作面内的总指挥,路基开挖到哪个位置、填土要到什么高度、材料清理怎么堆放······每道工序都需要罗光亲自指挥,毫不畏惧地冲在最前线。消防验收前夜,为了保证验收路线畅通,他亲自开着铲车清理路面到凌晨四点,跟同事王刚坚守到最后。“只要任务完成了,就不觉得辛苦了!”成为了他一如既往的口头禅。




中山大学项目专业工程师王刚,全面复工以来负责首批交付任务中的室外工程,每天在施工现场来回检查至少要走三万步。在管廊施工进入到挡墙作业阶段后,工作面宽度仅有3米,挖机也只能单向进入一台。开挖后,他又发现土质不适合浇筑垫层,并有项目Ⅰ标污水排放堆积的问题,有时工作面积水高达3米。为此,王刚每天在一线近20个小时,紧盯工序转换,协调逾10家内外单位迅速衔接。200米的挡墙施工,在工作面充足、材料运输顺畅下流水作业也需要15天才能完成,而王刚仅用7天。此外,连日的雨天常常为室外施工增添负担,工作面排水不畅,他常会因此失眠,必须每天专心扎根现场,对紧急情况迅速突击,缩短天气对工期的不利影响。虽然家在深圳,但王刚却一直不敢轻易离岗。今年以来,他只在家呆了两天,是项目里距离家最近,却回家最少的人。“因为工作繁忙,与老婆约定好的婚纱照拍摄计划,已经不知道推了多少次……”


他们

只是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众多铁军建设者的缩影

默默奉献、无私付出

他们用最美好的青春筑就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最美的“颜值”

在百年教育工程建设史上诠释

工匠精神的内涵




新媒体中心出品



供稿:深圳分公司

编辑:郑嘉恒、蒋昕瑀

审核:曹植勤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