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出轨,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Crystal祉迎 万物爱人 Juicy Medicine 2023-10-25



“拥有”与“想要”的经典矛盾

构建在谎言上的追寻真实之路

爱欲如何走向了沉默

对死亡与囚笼的反抗

出轨后的修复

出轨可以预防吗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图/来自网络

提起出轨,你有什么观点?

-只有渣男渣女才会出轨,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出轨只有第一次和第一千次?

-男人/女人都靠不住,出轨防不胜防,还是提前做好准备吧?

-既然出轨这么普遍,不如干脆别搞一对一关系?

-只要我常葆魅力/懂得经营关系/严防死守,对方肯定不会出轨?

-我明明很爱伴侣却也爱上了其他人,我一定是坏透了?

如果,这些有趣的观点,其实都源于误解,源于你还不知道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呢?

出轨这个议题很有趣,它如此普遍,却如此人人喊打,好像如果不拼命谴责,就说明自己立场不坚定,zheng治不正确。

然而,真实的生命与爱欲,是错综复杂而非非黑即白的,并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认为出轨一定是错误的、很渣的,或者一味鼓励人们不顾伴侣感受、通过出轨追求个人满足,都不是完整的。

本文很多内容都来自Esther Perel的启发,也融入了我的理解。Esther对这个议题的智慧,来自她多年来跟许许多多伴侣一起工作的治疗师的经验,可不是自己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拥有”与“想要”的经典矛盾

如果你还没有但是想要进入关系,在约会、选择伴侣的过程中,如果你想要一对一的关系,你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想,对方会对我专一忠诚吗?我会长期愿意只跟对方相爱和zuo爱吗?

而排他性与爱欲,正是一个经典矛盾。

当人们进入一段有承诺的关系,为了防范背叛,经常会不同程度地想要知道和掌控对方的行踪,甚至要求查看或者偷偷查看对方的手机,这种对于透明和掌控的追逐,恰恰消除了两个人之间的空间,而空间对于欲望至关重要,火要燃烧,需要空气。

很多人说,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到手了就失去兴趣,但事实是,我们其实从来不可能得到或者拥有另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趣的是,习惯经常让关系失去活力,而当突然之间,习以为常的状态受到威胁时,比如真实的或怀疑的外遇、许久没见面、大吵一架,欲望经常突然就被点燃了。

似乎,对于失去的恐惧,才能让我们对习惯到麻木的伴侣重燃热情。

有人说,适量的嫉妒,大概是唯一能拯救被习惯毁掉的关系的东西。

风险、威胁、嫉妒提醒我们,我们从来不可能完全拥有另一个人、拥有ta的爱和情欲,ta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这份我与你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可以想要、渴望融合。

很多人在建立承诺关系之后,就不愿意再去撩拨勾引了,觉得这是没得到之前才需要的,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婴儿式愿望的表现,想要按我们本来的样子被爱,什么努力也不用做,因为我们如此地特别,凭什么我要勾引你啊,你应该无论如何都爱我!

也许你的伴侣会在你邋里邋遢、放任自流、躺平摊尸的情况下依然爱你,但很可能不会想跟你zuo爱——做个饭也要点火或插电去加热才能煮熟,而不是躺在那里想,啊,反正米已经在锅里了嘛,这个米是如此地特别,我什么都不需要做。

换位思考一下,你会希望你的伴侣花点心思、有点热情地撩拨勾引你吗?那ta可能也希望呀。

也可以邀请鼓励伴侣撩拨勾引你,比如,有时候对方想zuo爱,你暂时不想,比起一个绝对的不要,如果你对ta表达“也许吧”,“我们接吻吧”,“那你得先把我撩拨起来”,也许能给你更多自由,邀请对方来邀请你。

当然,这适用于尊重你、在意你的伴侣,如果对方觉得你就是欠ta性,跟ta做是理所当然,如果同意接吻就代表同意cha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构建在谎言上的追寻真实之路

出轨往往是建立在对伴侣撒谎之上,而矛盾的是,很多出轨的人表示,他们的外遇代表着他们终于停止对自己撒谎、去面对真相、连结到更真实的自己。

他们之前相信的谎言可能是:

-我这个人就是对性没什么兴趣

-大概我就是没什么性魅力吧

-婚姻就只能是这样了,别人的不也都这样吗

-稳定最重要,激情是不成熟的小年轻才会追求的

外遇经常是自我发现的旅程,寻找一个新的、或者被遗失的身份。

有时候,当我们追求外面的人,真正想远离的不是我们的伴侣,而是我们在这段关系中变成的样子。

外面的关系,经常像一个平行宇宙,没有日常生活的各种责任与琐碎,让我们有空间去体验一种超越感,很容易把它理想化。

它似乎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我们在其中可以重新想象、重新发明自己。

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肯定不会成为人生伴侣的那种情人,来强化这种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感。

而搞外遇又有各种阻碍,比如需要撒谎圆谎,而吸引力加上障碍,常常令人非常兴奋,持续的问题挑战和找到解决方案的胜利感,会制造一种兴奋与张力。

当阻碍被移除,比如终于离婚了,之前偷偷摸摸的关系可以变成主要关系了,这份张力也褪去了,之前让人欲罢不能的关系经常也变得没太大吸引力、无法持续了。

很多被出轨的人会想,外面的那个人哪点比我更好啊?也许,并不是外面的那个人真的更好,而是ta所处的位置带来了吸引力,当ta变成日常伴侣,可能会重复同样的模式。

有很多情人一旦变成日常伴侣,就跟之前的伴侣一样失去了爱欲之火,然后又去在新的“外面”寻找能唤醒爱欲的关系。


爱欲如何走向了沉默?


真实和自我滋养对于女性爱欲至关重要,而婚姻和做母亲,经常需要某种程度的无私,这与欲望的自私属性是矛盾的。

为人父母,往往需要稳定、可靠、负责,把自己牢牢扎根在大地上,这样孩子才能学习飞翔,有孩子的家庭,往往需要舒适、稳定、常规活动,而爱欲则需要不可预测性、自发性和风险。

有很多女性做了母亲之后,就一直在母亲角色里,忘记自己除了是母亲,还是自己,是女人,是爱人。

而有很多男性在自己的女人成为妈妈之后,感觉好像不应该再碰她,好像这是不对的,乱伦的,他们需要记得的是,这是你们的孩子的妈,不是自己的妈。

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事情来让双方都意识到,她不仅仅是母亲,比如玩角色扮演。

有时候,不仅是因为有了小孩,也因为当恋人变成亲人的感觉太强时,我们可能会产生乱伦焦虑,觉得不应该跟亲人有性关系,到外面去找反而是更正当的。

比如,如果一个男人小时候需要在情绪上照顾妈妈,因为爸爸没有给妈妈足够的爱,那么,当他对妻子的照顾、责任感、温柔小心害怕伤害,让他想起自己对妈妈的照顾时,他可能就会在妻子身上看到妈妈,从而觉得不应该再碰她。

他可能会在外面找看起来非常强韧、自信、不需要照顾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不像妈妈,可以放心大胆地睡。

很多人认为男性的性是简单直接、身体成份比较强、关系和情绪的成份很弱的,这是真的吗?

其实有很多男性性研究的对象,都是大学男生,他们的性可能还在一个很直白的阶段,跟成熟男性是不一样的。

男性的性,其实也充满关系和情绪的成份,正因为此,很多人会在外面寻求那些不用面对恐惧、焦虑、不安全感的机会。

有些人花钱买性,不一定是因为性工作者比家里的伴侣更漂亮更性感或者活更好,而是在购买自私的权利,在这一小段时间里,可以只满足自己,不用操心情绪和关系上的种种,付钱,不是为了让她来,而是为了让她简单地离开。

而女性的性,也经常被认为主要关于关系连结,爱、承诺、安全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在那些温暖和谐、老公贴心的婚姻里,为什么性逐渐走向了沉默?

其实,女性一样会对新鲜的、挑战禁忌的、动物性的、匿名的性感到兴奋,只是很多时候,这种兴奋与唤起,并不足以让她们拿更看重的情感连结来交换。

也有很多人相信女人的xing欲就是比男人弱,但更准确的理解是,女性的xing欲火焰,更需要被强烈和充满想象力地煽动,而这首先要靠她自己,而不是靠她的伴侣。

很多女性认为,情感的表达与关系的亲密,要靠语言沟通,但男性在方面经常是有劣势的,在成长过程中,男性被鼓励去表现、竞争、勇敢无畏,而用语言去准确细腻地表达感受则不是主流阳性气质的一部分。

而很多男性会通过身体与性来表达那些语言表达不出的感受,比如柔情、柔软、脆弱、滋养,这些都是传统上不鼓励男性去表达的,所幸他们还可以用身体和性去表达。

而女性的社会化过程则相反,表达情感很常见,表达身体欲望则很大胆。

一个女性昭告天下自己爱看言情小说,谈论爱情电视剧,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但如果她公开直接谈论自己的xing欲,很多人就会感到震惊和不舒服。

所以女性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真的是只在寻找爱情吗?还是在用爱情来正当化你身体的渴望?

看清爱和性其实是彼此独立的两件事,适合上床的人不一定适合做伴侣,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纠缠。


对死亡与囚笼的反抗

有人说,一对一关系最好的样子,是找到一个人共同走向死亡,最糟的样子,则是用它来治愈自己对生命力的恐惧。

很多出轨的人都说,出轨让自己感到活生生,感到重生、回春、充满活力、解放、如同成为一个新的人……而其中很多在外遇发生之前,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如此缺乏和渴望这些感受。

活生生意味着什么?人们说,力量,肯定,自信,自由……

在很多故事里,出轨跟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有关,它经常发生在一些悲剧与丧失之后,比如亲人好友的死亡,从医生那里听到的坏消息,不孕不育,事业,抑郁,战争或自然灾害……

当直面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必然,有些人选择了平常不会选的冒险,通过爱与性来强烈地感受生命力。

说了上面这么多,你可能意识到,出轨并不总代表着关系质量不好或者伴侣不够好,很多人出轨不是为了离开婚姻,而恰恰是为了找到一个既能留在婚姻里、又能满足自己其它需要的方式,所谓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什么都想要。

这听起来挺混蛋的,对伴侣并不公平。然而,如果是处在一段非常不健康的关系中,比如伴侣总是忽视、侮辱、鄙视、拒绝、打压自己,那可能需要先去亲身经历跟另一个人在一起的甜美,意识到自己也是有吸引力的、值得被爱的,才有勇气去追寻更好的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轨可以是一种自我保护与自我决定,是一种有力量的反抗,在被虐待的关系中,忠诚并不是美德。


出轨后的修复

主动坦白或者被发现后,如果双方都想修复与重建关系,恢复期有三个阶段:危机,对意义的理解,对未来的展望。

在谈论修复之前,我们先要去看一个问题,要不要主动坦白。

诚实似乎是美德,让对方在了解真相的基础上做选择是一种尊重,同时,我们也要去看另一面,想要坦白的真实动机是什么?是真的出于对对方的尊重,还是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放下重担,良心好受一些?而这么做的时候,是否是把重担转移到了对方肩上?

并非在所有情况下,诚实都是最好的策略。除了真实,沟通中还有另外两个维度可以考虑——这是善意的吗?这是建设性的吗?

在关系中有建设性的诚实的基础,是首先自己对自己的动机诚实。

比如,一个临终老人,要不要告诉他的伴侣自己其实有一段长期的外遇?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坦白,也许自己感到如释重负,可以安然离去了,但伴侣也许会因此非常痛苦煎熬,而去世的伴侣已经无法再支持ta、跟ta一起恢复了。

当被出轨的伴侣发现事实时,经常会有巨大的情绪反应,会忘记这其实只是伴侣故事中的一个篇章,而不是全部。

被出轨不仅冲击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计划,还会让我们对自己过去的记忆产生怀疑——ta是不是刚刚跟我亲热完,去厕所的时候就在偷偷给情人发消息?ta给我的浪漫礼物是不是出于愧疚感?

只有当被出轨的伴侣的情绪上感到满足后,才能去倾听出轨伴侣的解释,去理解ta,在此之前,如果ta听到解释,都只会引起更多的愤怒。

出轨的伴侣如果想帮助被出轨的伴侣真正感觉好起来,首先要允许ta感觉糟透了,去抱持ta的痛苦。

一般来说,被出轨的伴侣怨愤交加地不断旧事重提,确保这事不会被遗忘,出轨的伴侣深感愧疚希望弥补,但被攻击太久也会受不了。

如果ta能超越“赶紧翻篇不要再提”的自我保护本能,而是承担起“记住旧账”的角色,可以逐渐让被出轨方放松下来。主动提起这件事,问问对方感受如何,在感受到对方怀疑时主动回应…这样对方就知道,哦,这事不会被忘记,我不用一个人处在高度警觉的状态。

除了出轨,其它重大的有一方感到很受伤的事情,其实也一样。

很多时候,虽然被责怪的一方反复表示自己对此感觉糟透了,感觉受伤的人却觉得自己的感受根本没有被承认,可能因为对方羞耻大于愧疚,而羞耻更多是自我中心并想要隐藏回避的,而愧疚可以是更加同理连结的。

想要好好去爱去同理,最需要超越的是那个维护自我形象的本能,而这恰恰建立在对自己至深的爱、接纳、价值感之上。

上面说了那么多出轨的动机,可以看见,被出轨经常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但很多人被出轨后,还是会因此怀疑自己的价值。

如果我足够好,对方跟我在一起就会完全满足,就一定不会再去寻求更多,这种信念其实是一种天真和自恋,认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在关系里,我们是可以影响对方,但归根结底,对方才是ta选择的主人,不管我们是再好的人、表现得再好,都不能掌控ta的自由意志。

出轨的伴侣表达愧疚和同理心是重要的,但如果想帮助伴侣疗愈受伤的自我价值感,则需要强调对方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和中心性。

因为被出轨或者被分手而怀疑自我价值的时候,可以试试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请朋友给自己做顿好吃的饭,去做之前想做但一直拖延的事,照顾自己,对自己好,即使你感到强烈的羞辱只想钻进山洞里藏起来。

不仅情绪会影响行动,行动也会影响情绪,在自我照顾的行动中,你也许会逐渐走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很多人被出轨之后感到非常愤怒和受伤,很想狠狠报复,报复真的能让我们感觉好起来吗?有行为科学家发现,报复其实并不能真正带来完结,反而会强化过去的痛苦,让我们持续困在其中。

愤怒像止痛剂,暂时麻痹痛苦,又像兴奋剂,暂时给我们力量和自信,它的生理效应能暂时缓解失去、自我怀疑和无力感,善用它可以带来积极转变,但如果沉溺其中,那股劲过去之后,我们会坠落到更低的地方。

也许你可以允许自己去想象一场疯狂的报复,比如把你想做的事写下来,多狠毒都可以,但要有边界感,比如每天最多只能写七分钟,然后放下它。

如果想象还不够,有一些报复的行动可以是合适的,是在和伴侣协商达成共识之后去实践的,比如有人要求出轨的伴侣给ta的敌人转了一笔钱,这更像是一种清醒的补偿与平衡,而不仅仅是疯狂的宣泄。


出轨可以预防吗?

出轨经常会带来巨大的情感伤害,虽然运用得当也可以带来巨大的成长,但大部分人还是会希望它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那么,出轨可以预防吗?

很多“情感专家”教女性怎么防范老公出轨,思路都是试图让女人更完美、表现更好,或者各种耍心机来操控男人,这一点也不赋能。

我认为,与其费尽心思地防出轨,还不如接纳出轨就是承诺关系自带的风险,就像下水游泳有呛水甚至溺水的风险一样,而不是天真自恋地以为,我这么棒,我选了这么棒的对象,我们一定会是例外。

风险与礼物是并存的。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小我对于一些珍贵的事物并没有完全的掌控力,谦卑,珍惜和臣服就有更多空间生长。

想象一下,如果你和你的伴侣都绝对一辈子不会出轨,你会有什么感觉?

很多人说,无聊,没劲。

反正也没别人要ta嘛,我干嘛那么上心?

有些人会想,那开放多边关系可以预防出轨吗?都开放了,还出什么轨呀?

其实并不能。

任何关系都有边界,不管这个边界多严格或者多宽松,既然有边界,就可以跨越它,打破规则总是令人兴奋的。

可能你的边界是,其他人你想跟谁好都可以,但绝对不可以对我最好的朋友下手,然后你的伴侣就偏偏对你最好的朋友下手了。

一对一关系也许并不符合人类天性,而打破规则一定是符合人类天性的。

在情欲世界里,通过协商得到的自由,比不上偷来的愉悦那么迷人,被禁止的总是格外有诱惑力。

其实,稳定的伴侣也可以在打破边界这件事上合作,而不是去伤害彼此,比如一起去做一些感觉出格的事。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在一对一关系中追求的排他性,也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的体验。

xing爱让我们回想起生命最早的融合,身体的融合,妈妈的ru头充满婴儿的嘴,让婴儿感到深深的满足。而想到我们的伴侣竟然跟别人zuo爱,似乎是最大的背叛。

“我应该总是被爱的,我的全部都被爱,没有批评,不用努力,在任何地方都被爱,以一切方式被爱”,是我们在爱欲上追求的目标,像是在成人关系中试图回到婴儿和母亲的合一之中。

婴儿不知道任何分离感,对ta来说,妈妈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存在的,她的ru房,她的皮肤,她声音,她的笑容,全都是自己的。

但这其实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妈妈的生命中有其他人,她还有爸爸这个爱人,爸爸可能还会对她对孩子的投入感到嫉妒。

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盛行,似乎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被取代,这让我们更渴望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安全、重要、不可取代。

在关系中,我们可以强调排他性,也可以强调独特性。

排他性是,你只能跟我做这个,不能跟别人做;而独特性则是看到这段关系的特别之处在哪里。一个强调哪些是不能的,一个强调哪些是可能的。

如果我们能更多聚焦于独特性呢?

神圣感源于两个要素,一个是独一无二,一个是彼此相连。

现代人经常在亲密关系中追逐下一个更好的、更闪闪发光的,也是一种消费主义的体现。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去看见每个人、每个体验的独一无二,也更多去看见万事万物的彼此相连,会发生什么?

当我们近乎偏执地追求某个单一目标,将它视为圣杯,不管它是金钱,爱情还是开悟,也许都是在试图用一个唯一的目标来取代那些我们真正渴望的、多样化的事物与体验。

对于亲密关系独特性的强烈渴望,也许是在提醒我们去重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独特与神圣。



最后——

我知道这并不容易。

也许此刻的你,就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想像婴儿一样被爱,就是想过上言情小说里那样的生活。

那也没关系。

生命最终会教会你一切你灵魂深处真正渴望学会的功课,有时温柔,有时残暴。

而你的本质,一直都是爱。

祝福你。





更多精彩
“一生只爱你一人”,一般都是在骗人
唯有爱能给你真正的自由
你真正想要的不是性

觉知分手指南
神圣经济学——从匮乏与内卷的梦境中醒来

找回并绽放你真正的“另一半”——麻辣多汁赋能个案


更进一步,加入全年社群

万物爱人星球上,有什么宝藏等你发掘?






关注公号,设为星标
万物爱人精选目录(21.05.11更新)

Crystal祉迎:打开脑洞和心,将阳光照进每个曾竭力遮掩的角落

万物爱人:让每滴即将干涸的水,忆起自己的本质是海



你的点赞/在看/赞赏/转发/评论
都是对我的有力支持
谢谢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