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之助力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解决方案
中国梦·健康梦
——协助政府建立强大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成为国家的优先发展战略,而发展基础医疗服务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经之路。
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呢?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老百姓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难点。现实情况是基层医生整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且数量严重不足,很难获得老百姓的认可,所以也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太弱。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井喷、医疗费用成倍增长、医保资金收支矛盾激发的形势下,我相信政府“医改”的决心,我相信各种不合理的政策都会得到修正,我也相信大量的财政资金会投入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中去。但是,这一切都无法在短期内培养足够数量高水平的全科医生,也无法让大医院医生下沉到基层。所以,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发展基础医疗必须从使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入手。
因为这个想法,2014 年秋天,我联系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医界同仁发起组建了“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它是一个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组织。从筹建一开始,我们就有共识,要办一个真正服务于国家、老百姓、医生和护士的协会。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守初心直到现在,这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所以,协会至今所有服务,譬如培训、转诊、法律援助、U 护、守护、全科信息系统等等都是完全免费。所有协会运营费用,小部分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大部分来自于社会捐助。
协会的宗旨是协助政府建立起强大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从提高基层医生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等四个方面着手来实现这个目标。
协会与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BMJ)合作,利用中华医学会和 BMJ联合推出的汉化版“BMJ临床实践”(简称 BP),开发了全科信息系统。该系统把BMJ BP深度结构化,引导医生从症状出发建立诊断假设,再告诉医生如何根据证据(症状和检查)证明自己所建立的诊断假设,直至最终确诊,可以有效防止误诊和漏诊,对于不能确诊的病人,指引医生转诊到更高级别医院。对确诊的病人,会按病人组别提供明确的治疗方案供医生参考,同时,系统还会引导医生在处方中增加自己的意见(药品或其他处置意见)。另外,我们还和权威部门合作,在全科信息系统上增加了中医治疗内容,在帮助医生辩证施治的同时还提供包括国医大师在内的名家名医经验方。
为了提高医生的临床能力,特别是基层医生的全科能力,协会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生培训工具:BMJ全科能力培训,为基层医生提供了全科医学能力建设的必要工具和有效手段。我们还开发了基于 BP标准治疗方案的医疗质量评价系统,可以帮助医院控制医疗质量;帮助政府评价基层医生的临床能力,作为基层医生职称评审的工具;帮助医保部门控费,审核大处方;还有中国版QOF,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
协会还联合广州市行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BMJ BP开发了面向二级医院以上的医疗机构使用的智能化信息管理软件——行心 HIS 系统。行心HIS 系统不仅可以为等级医院的医生提供先进的临床决策支持工具,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还内置了门诊综合管理、住院综合管理、药品管理、物资后期管理、临床检验 / 影像管理、双向转诊管理等应用功能模块,可大大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和医生的工作效率。
协会还自主开发了U护平台,通过集中护士和护工的碎片化空闲时间,配合基层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居家护理和照护服务,既盘活了社会现有护理资源存量,又加大了增量,在实现居家护理和居家养老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社会负担。
守护精神卫生云服务平台也是协会自主开发的产品,平台通过实现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实时动态监护来解决精神障碍患者药物依从性差的难题,既可有效防止患者肇事肇祸,又可防止疾病复发反复入院治疗,节省大量医疗费用。同时,通过守护平台终端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云端专家的在线指导,可以支持全科医生经过短期精神卫生专业培训后加注精神科,使其有能力参与到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中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精神科医生短缺的问题。
协会希望能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从而让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得到发展,所以,遵从“医、保、患”三者利益一致的原则,开发“质优、价廉、可及、可量化、可控”的医疗服务产品,让商业健康保险能够成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部分,从而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可以让商业健康保险得以发展壮大。
协会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是协会工作的初衷,协会希望团结广大的社会力量,不管是产品提供商还是地区运营团队,与各地方政府努力合作,争取“健康中国”的目标早日实现。
谢谢!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 吴育雄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随后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是重要内容。
毋庸置疑,实现健康中国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基础医疗。提升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优质、廉价、可及、可量化、可控的医疗服务,将群众的医疗需求解决在家门口,既可以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也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这些正是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工作的全部内容。经过多年努力,协会自主设计并实现了此基础医疗服务系统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有效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
该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全科信息系统快速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规范诊疗行为
利用全科信息系统构建县域医联体
利用BMJ在线学习、考试平台持续提升基层医生全科能力
利用U护平台实现居家护理
利用守护平台把绝大部分精神疾病解决在百姓家门口
利用“善终关怀中国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升临终期病人生存质量
利用全科信息系统
快速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规范诊疗行为
解决方案:
免费给基层医生安装、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方案目标:
通过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规范基层医生诊疗行为、帮助基层医生避免医疗风险,让基层医生能看好病、看好更多的病,逐步实现在基层完成70%的医疗行为。
方案实施:
1.卫计局负责组织当地基层医疗机构(以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为主)的医生统一进行全科信息系统的使用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卫计局可以帮助基层医生配置电脑及网络。
2.协会负责给基层医生培训使用全科信息系统,并上门给基层医生安装系统,以及后续的使用支持服务。
方案介绍:
全科信息系统是一套面向基层医疗机构(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程一站式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包括就诊预约、登记分诊、医生门诊、检验检查、药品进销存、收费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化管理功能。该系统包括以下特色功能:
1.集成了深度结构化的诊疗决策辅助工具-BMJ临床实践
BMJ临床实践(BP系统)是BMJ Best Practice的中文本地版,由全球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BMJ)和中华医学会联合出版。BP系统是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工具,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疗和学习过程中提供精准、可信并及时更新的诊疗知识,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诊断、优化治疗方案、规避诊疗风险。
BP系统包括1000多个专题,涵盖10,000多种诊断方法、3000项检测、6800多篇国际指南及3500多张图片。内容涵盖基础、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等各个环节,以要点信息形式呈现,便于医生快速获取。
BP系统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在中国,已有包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近20所一流医学院校和百余家教学医院的几十万医生在使用。
全科信息系统把BP系统进行了深度结构化,根据诊疗流程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临床信息,帮助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高效的诊疗。系统会引导医生从症状出发建立诊断假设,再告诉医生怎么去根据证据(症状和检查)证明自己所选的诊断假设,直至最终确诊。对于不能确诊的病人,系统自动指引医生转诊到高级别综合医院;对确诊的病人,系统会按病人组别开出明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给医生参考。
2.医疗质量评价系统
全科信息系统发展了基于BP标准治疗方案的医疗质量评价系统。在医生开处方时,系统自动推送BP的治疗方案给医生做参考。同时,系统还会引导医生在处方中增加自己的处置意见,系统会对此进行统计和大数据分析,并由专家组做讨论判断。有价值的意见会增加到BP标准治疗方案中去,如果是错误或无价值的意见,系统会提醒医生,以免医生再犯类似错误。
3.中国版QOF
全科信息系统借鉴英国国家初级医疗质量改进和考核激励机制(Quality and Outcomes Framework, 简称QOF),发展了适合于中国全科服务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控制系统和绩效考核标准:中国版QOF。QOF以主要慢病及其危险因素为重点,通过强化服务,培养医生以预防为主、连续性健康管理的医学模式,通过实施QOF,早期控制疾病发展,减少患者住院,提高医生的整体医疗效果,也检验基层医生的能力。另外QOF既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控制系统,同时也是一套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结果直接与经费补助挂钩,将能够对签约家庭医生发挥很好的激励作用。
解决方案:
通过全科信息系统的云端服务功能,构建以县医院为中心的县域医联体。
方案目标:
通过构建以当地县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实现县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与双向转诊,逐步实现90%病人不出县的目标。
方案实施:
1.卫计局负责协调当地县医院与协会签署转诊协议,并动员县医院专家作为当地基层医生的业务指导专家,由县医院指派与协会的对接人。
2.协会在云端的咨询专员,响应基层医生提出的业务咨询需求,寻找县医院相应科室专家为基层医生提供在线解答。
3.协会在云端的转诊专员根据基层医生提出的转诊需求,提供患者相关信息给当地县医院对接人,由县医院对接人做好病人转诊安排。病人在县医院完成治疗后,由县医院对接人将患者治疗信息转给协会转诊专员,再转给当地的基层医生,由基层医生完成病人的后续康复管理工作。
方案介绍:
全科信息系统支持各县(区)政府或某个医院构建以县医院为中心的县域医联体。全科信息系统分为云端和终端两个部分。终端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云端服务主要由医联体中心的县医院提供。当基层医生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即时在系统中向咨询专员提出咨询请求,咨询专员会寻找县医院合适的专家来解答相关问题,让基层医生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诊疗服务。然而对于无法确诊、疑难杂症以及急、重症的患者就可以直接通过平台转诊给县级医院,同时,对需要回社区康复和护理的患者,县医院可通过平台转诊给基层医疗机构。这样一个上下转诊的闭环,将摆脱从前断崖式的疾病诊疗方式,从全周期来维护患者健康,并让患者在家门口也能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关于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的大难问题。而基于全科信息系统构建的县域医联体则能予以很好地解决。
病人在医联体内实现双向转诊,正是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契机。现阶段,发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要从老百姓的刚需入手。什么是刚需?出院后病人的院后管理肯定是刚需。医联体中心的医院把出院病人下转给终端的基层医疗机构,由医院的主诊医生和基层医生共同对病人进行院外管理。那么,这样的签约式服务就可以有效保证医疗质量,特别是当下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相对较弱,这种有县医院医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尤其具有必要性。既是刚需,服务又好,老百姓自然愿意付钱买单,这样,医生的积极性也得到充分调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就可以得到持续发展。同理,在重点人群:老人、慢性病人、婴幼儿、孕产妇中都可以用这种模式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
这种由县医院的主诊医生和基层医生共同对院后病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还可以增加县医院的吸引力。现在绝大部分病人所患的疾病,都是慢性病、老年病,院后康复、护理和长期的健康管理尤显重要。病人只有选择县医院治疗才可以享受到完备的院后管理服务,而这不仅是县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竞争的优势,也有利于县医院承接商业健康保险的医疗服务,增加收入。
利用全科信息系统构建县域医联体,整合多方资源,协调各方利益,以提高医联体内医生的诊疗能力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导向,构建起一个良性的区域医疗生态系统。这样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仅是实现90%的病不出县的基础,更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有力保证。
利用BMJ全科能力培训
持续提升基层医生全科能力
解决方案:
免费给基层医生使用BMJ的循证医学在线学习、考试平台,从“学、用、考、管”四个维度全面提升基层医生能力。
方案目标:
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培训、考核工作,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生胜任力(全科诊疗能力、沟通、团队合作等),争取40%的现有基层医生能成为合格的家庭医生。
方案实施:
1.卫计局与协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当地基层医生使用统一资源进行培训;监管学习过程;组织定期考试及终结考试;给培训合格的基层医生颁发合格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有条件的卫计局可以帮助基层医生配置电脑及网络。
2.协会负责根据培训方案配置在线课程;给参加培训的基层医生开通使用账号并培训如何使用平台;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考试题库;以及后续的使用支持服务。
方案介绍:
我国的基层医生来源多样、总体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而对于如何有效的提升基层医生水平,特别是全科能力,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缺少基层师资,专科医生培训内容不完全适应基层情况;地域分布广,无法有效参加上级医院组织的现场培训;传统培训模式的效率和质量很难完全满足基层医生实际需要;缺少高效的评价、管理的工具等。
通过使用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传统培训模式的有效补充,提高培训效果。数字化资源天然具有以下优势:获取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支持碎片化学习,学习自由度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内容标准,便于医生同质化培养;内容可共享,降低培训成本;便于管理和评价。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携手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BMJ),挑选了三个循证医学数字化资源:BMJ临床实践、BMJ在线学习、BMJ考试, 结合中国基层医生培训的实际情况以及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相关要求,设计了一套提升基层医生能力的培训方案。
该方案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将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应用、评估和管理。
BMJ全科能力培训是基于循证医学资源的在线医学教育系统,该系统包含近400个中文互动式学习单元以及近800道精选试题,采用“学+用+考+管”的立体教学模式,将互动学习功能、临床实践辅助功能以及考试测验功能相结合,还发展了机构监管功能,包括自主上传本地培训资源、设置课程、布置作业、管理学员学习进度和考试成绩等,使教学机构系统掌握学员学习效果,满足机构教学管理需求。
BMJ全科能力培训是基于循证医学的在线学习工具,里面包含近400个适合基层医生使用的学习单元。以公正独立为原则,以同行评议为基础,BMJ全科能力培训在多个国家获得了继续医学教育和持续职业发展的学分认证,在继续医学教育、持续职业发展以及毕业后教育领域处于国际领导地位。主要特点包括:
大量专门针对基层医生的学习内容
临床案例丰富、形式多样
支持碎片化时间学习,可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提供测试,便于检测学习成果
BMJ考试是基于循证医学,经过同行评议的考试题库,考题类型多样,题目按照难度进行了“难、中、易”的区分。国内凡接触过BMJ考题的专家和基层医生,对考题的质量评价都非常高。精心挑选并翻译了部分考题给基层医生使用,考题的挑选工作全部是由北大全科医学系的老师按照基层是实际情况进行挑选的。
BMJ数字化资源价值和优势
• 内容符合基层医生实际需求
• 贴近临床实践
•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实时更新
•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 随时随地、形式多样• 集学习、应用、评估于一体
• 可反复使用
• 符合全科医生规培要求
• 可有效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 避免“大锅饭”,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 符合全科医生碎片化学习要求
• 可全面提升全科医生能力
• 节约成本
2年期培训方案推荐(卫计局可以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调整课程长短及增减内容):
此培训方案包括课程设计;学员定期在线学习;主管部门监管学习过程;针对学员的定期考试、终结考试;培训证书发放等环节。
此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研究生培养;北京市西城区全科师资培养。上海市浦东区卫计局已经用该方案设计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培训计划—以应用能力评价为中心的全科医师能力提升,即将开始在全区使用。
通过此培训方案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当地基层医生的全科能力,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培养合格的家庭医生。
利用U护平台实现居家护理
解决方案:
聚集社会上大量的医生、护士及护工,利用其碎片化时间,配合基层医疗机构就近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可及的居家医疗护理及照护服务。
方案目标:
满足患者居家护理的需求;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方案实施:
1.卫计局负责筛选合适的医疗机构利用U护平台开展居家护理服务。
2.有(意向)开展长期护理险的地区可以利用U护平台开展长期护理险的护理需求评价和护理服务供给。
3.协会负责培训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医生、护士等操作使用U护平台,并且进行U护平台的技术功能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方案介绍:
全国首个囊括专业的居家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的APP平台。平台聚集了社会上大量的医生、护士及护工,利用碎片化的空闲时间,配合基层医疗机构就近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母婴护理、康复护理、营养指导、心理疏导、慢病管理、善终关怀、居家照料、陪诊等质优、价廉、可及的居家医疗护理及照护服务。
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匹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来提供服务,若是需要医疗及护理服务,则由合作医疗机构为用户建立家庭病床,让用户得以将某些经常性的服务从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范围中剥离出来放在家庭来完成,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幸福感与舒适度。
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服务品质
U护的医疗与护理服务均由拥有正规医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服务机构承接,提供服务的医生和护士均持有医师执业证和护士执业证。平台除了要求医生和护士在线提交执业证等相关证明供审核外,还会组织医生和护士进行线下审核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执业技能。
在服务过程中,U护采用“全人+全程”的管理方式。所谓全人管理,即用户在注册提交护理需求后,医护人员将全程跟进。首先,合作医疗机构会安排医生上门评估用户的身体状况和护理风险、制定护理方案,再由护士上门执行护理方案。护士完成护理后会如实填写护理记录和用户身体状况记录,医生会监督护理记录,对护士的护理服务进行指导,并根据用户身体状况记录和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协会专家指导组的众多医疗和护理行业的专家教授随时在线,将监督与指导贯穿全程,为服务把好质量关。
U护的生活照护服务则由专业的养老机构承接,提供服务的护工均持有国家认定的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在技能上要求能妥善完成非技术性护理、协助进餐、保持个人卫生、舒缓心情等日常生活照护服务。对于有生活照护需求的用户,U护同样由医生先上门评估,并要求护工如实填写照护记录,让生活照护服务也有章可依,保障服务质量。
为不断改进服务质量,U护独创了一套评价系统。护士或护工完成护理服务后,用户可对其服务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态度进行评价并填写自身对服务的感受。多角度评价可增加其客观性,真实地反馈出护理和照护服务的质量,督促护士和护工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意识。
整合护理资源降低服务价格
U护平台利用的是护士、护工们的碎片化时间。与日常工作时间相比,将碎片化时间转化为服务价值的时间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在护士与护工的空闲时间中完成居家护理和照护服务,可节约入院护理所带来的大笔住院费用,家属也可节省往返医院和照料病人所需的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平台灵活的就业方式也让大量离职的、健康但退休的护士和护工得以重新加入到护理和照护队伍中来。同时,U护大大增加了护理行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护理当护士,这就真正有效盘活了社会护理资源现有存量,扩大了增量,增大了社会护理资源的总供给量,有效降低专业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的服务价格。
新技术与新模式让医疗和护理服务便捷可及
目前U护已经迅速将业务扩张至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武汉、东莞等全国多个地区。除了数量众多的线下服务点,U护还拥有大量可有效调配的线上护士及护工资源。另外,有别于滴滴打车的即时服务模式,U护采用的是预约式服务,配合大量的线上护士及护工,这意味着用户需求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为长期护理险提供生存土壤
2016年6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文,在河北、吉林、上海、江苏等省市试点开展长期护理险,以保险来负担护理服务产生的大部分费用。需求认定和服务给予是长期护理险运行中的两大关键问题。长期护理险在护理服务给予方面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生活照护,二是医疗护理。在U护模式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带来的优质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聚集全社会护士和护工的碎片化空闲时间,有效增大社会护理资源的总供给量,降低护理服务价格,实现了护理资源的可及性;完整的护理记录带来的服务需求等级认定的可量化与可控制,使U护提供的服务不仅满足保险公司的要求,也为当地推行长期护理险注入了信心。
U护助力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
U护为用户打造了一支包括医生、护士、护工、育婴师、营养师在内的强大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解决医疗服务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服务方式上, U护利用护士和护工们碎片化的空闲时间来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不仅盘活了现有的社会护理资源存量,而且还加大了增量,增加了家庭医生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家庭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而对需方——患者来说,通过U护平台给注册用户建立签约式家庭医生服务和家庭病床,则可将某些经常性的服务从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范围中剥离出来,从而使健康管理、小病常见病治疗、慢性病管理与居家生活照护等服务放在最低一级医疗服务场所——家庭来完成,不仅节约了大笔住院费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幸福感与舒适度。所以,患者将非常愿意为此付费。
通过U护模式,家庭病床的病人将得到专业的照护,线下医疗机构则可获得大量的服务需求,同时,U护平台还提供计时护士与护工的租赁服务,解决其上门过程中病人既需要专业护理又需要生活护理的问题;而护士和护工则通过U护平台,利用碎片化的空闲时间谋得一份在医疗机构的兼职为居民提供居家护理的服务赚取价值,在满足双方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又一次革新。
利用守护平台
把绝大部分精神疾病解决在百姓家门口
解决方案:
利用守护APP平台,建立责任医生与监护人双向提醒通道,实现实时、动态监控患者服药情况,解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药物依从性差的问题;支持全科医生经过短期精神卫生专业培训加注精神科,使其能够参与到精神卫生工作中。
方案目标:
有效防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将绝大部分精神疾病解决在百姓家门口;为政府节省医疗费用。
方案实施:
1. 卫计局组织负责精防工作的主管部门、精防机构医生、监护人使用守护平台,进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并且组织操作培训。
2.协会负责守护平台的讲解和操作使用培训,并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方案介绍: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和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配合中央政法委文件精神,以“互联网+精神卫生”为切入点,开发了全国首个精神卫生云服务平台——守护APP平台。
守护APP平台使用以下几种方法,为解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难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守护平台的重症监护模块由三方构成:市管理员,基层医生,监护人。市管理员是由各使用地区自行指定的全面管理人员,具有管理基层医生工作和及时掌握患者状态的功能,而基层医生、监护人则为守护平台的使用者。这三者在重症监护模块中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治疗工作。
首先,通过守护平台可以实现实时上传患者情况,从而确保监护记录更加真实。监护人在责任医生指定的时间内实时用手机上传病人病情、服药情况以及患者当天的照片,以确保当天的监护记录更加真实有效。同时,责任医生还可根据照片对患者进行面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责任医生可根据监护人上传的监护记录,了解患者病情和服药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患者用药方案。若发现患者有危险倾向,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送院治疗。
第三,针对监护人与责任医生的三大提醒功能,可解决失管漏管难题。当监护人未能如期上传监护记录时,守护平台将分别对监护人以及责任医生发出提醒,一方面提醒督促监护人定期上传监护记录,同时也提醒责任医生进行监督。当监护人提交的患者信息显示为不稳定时,责任医生操作页面提示框中会自动弹出不稳定的患者个人信息,并提醒责任医生,便于医生第一时间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做出处理,预防事件的发生。而当医生对患者的情况给出处理意见后,系统也会第一时间通知监护人。这就让医生实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及监护人第一时间得到医生指导成为现实。
第四,根据监护人上传的监护记录,守护平台后台自动生成的历史监护记录可作为政府发放监护补贴的依据。
第五,平台生成的大数据,为后续工作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在精神卫生监护方面数据不够全面,造成了精神卫生工作效果不明显。通过守护平台形成的真实、及时的数据,可为使用方的精神卫生工作提供详细、有效的数据依据,让使用方能全面及针对性地掌握精神卫生的现状,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平台对使用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设置防火墙,解除使用方对信息外泄的顾虑。即使遇到系统升级后台管理人员需移动或查看相关信息,也需要向使用方提出申请,待使用方授权后,方可查看,该功能解决了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通过以上六大功能,守护平台实现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动态监护和实时监护,防止其因药物依从性差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医疗负担,提高了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解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中的老大难问题。
除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管难题,守护平台还可解决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中另外两大痛点。
首先是精神科医生太少。据今日发布数据称,目前全国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7733人。这一数字虽较往年已有所增加,但缺口仍然巨大。
守护APP平台聚集了全国部分优秀的精神卫生专家,以及供基层医生使用的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BMJ)的临床实践(BP),通过BP和云端专家来指导和规范基层精神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防止误诊。基于此,守护平台可以支持全科医生经过短期精神卫生专业培训后加注精神科,使其有能力参与到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中来,让短期内增加大量的精神科医生成为可能。
其二,可以为政府和社会节省大量医疗费用。
守护平台从改善药物依从性入手帮政府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但可以防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还可以帮政府节约大量医疗费用。
目前,精神疾病占社会疾病总负担20%至25%,精神障碍患者主要的问题是药物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服药导致90%的复发率,反复入院治疗产生高额医疗费用,而这些医疗费用基本上由政府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资金和政府救助资金支付,给捉襟见肘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通过守护平台的实时动态监护,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问题,极大地减少了复发和复发后的入院治疗,实现了精神疾病居家康复和社区康复,为政府和社会节省大量医疗费用。
通过上述措施,守护平台实现了把绝大多数精神疾病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这一目标。守护平台已在广东省全面推广使用,其他省份也开始试点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联手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以服务于社会为己任,向全国精神卫生防治部门开放守护平台,供管理部门长期免费使用。
利用“善终关怀中国行”
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升临终期病人生存质量
解决方案:
开展心理护理专项培训班,培训当地护士(主要是ICU护士、肿瘤科护士、老年病科护士和基层护士),使她们能够提供善终关怀服务。
方案目标:
帮助病人及家属树立“优死观”,提升生活质量及尊严;传递正能量,建立和谐社会,减少无谓的医疗费用支出 。
方案实施:
1.卫计局提供培训场地和授课讲师费用,授予护士继续教育学分,组织当地护士参加培训。
2.协会负责组织课件和聘请授课讲师,并指导当地善终关怀服务机构将服务落地。
方案介绍:
“善终关怀中国行”是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指导,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联合推出的大型公益活动。活动以开展护士心理护理专场培训为主要形式。
“善终关怀中国行”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班将帮助护士充分理解善终关怀的价值和掌握善终关怀心理护理技能。培训班的培训课程设计和讲师遴选标准都将做到统一规范和标准化,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技能演练、电影与视频欣赏与解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全程贯穿情感分享与角色扮演,让临床护士学习善终关怀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晚期患者护理评估及“身、心、社、灵”全人护理的各项技能,建立相应的临床思维,使她们有能力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包括心理支持在内的善终关怀服务。
其次,通过“善终关怀中国行”发起广泛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优死观”和正确的孝心表达方式,传递正能量。通过广泛的宣传,可以让临终期病人明白医学的局限性、生命的有限性。尽管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但依然无法解决大多数疾病。医学是有限的,虽然医者的技术追求是永不言弃,但这并不代表医者具有起死回生之力。因此,尊重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坦然地面对生与死,是最理性的选择。
再者,“善终关怀中国行”还会帮助当地培养和发展提供善终关怀的医疗服务机构,并且为提供善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包括资金支持、培训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我国愿意并可以承接善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导致临终病人得不到良好的护理和照顾。协会将在“善终关怀中国行”走过的省市,协同当地卫计委等相关部门,支持、培养并组织当地医疗机构提供善终关怀服务。同时,协会开发的U护APP平台,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疗机构开展居家善终关怀服务。
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健康中国”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护士的服务能力,为老百姓提供质优、价廉、可及的医疗、护理服务,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发展及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
2017年11月
工作联系人:张 涛 186 0128 8078
左佩佩 186 2086 5111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