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十大古村:寻找农耕文明与文化遗存,见证族群千年奋斗图景
古村系列,不是调查,不是历史解读,不是旅游攻略,不是摄影集,无法用光影构图去描述这些普通的照片。而是试图发现历经战火、革命、改造、改革后的乡土文化遗存,寻找村落农耕文明,见证宋代至今的千年浮沉,隐约可见族群奋斗的恢弘图景。
专注广东旅游、村落、民俗、地理
历史、交通、人文、城市,重点佛山
望学者、摄影师、旅者原创图文支持
【一】 勒流镇龙眼村
寻龙眼八景
赏古桥祠堂
探龙渚初关
观龙舟点睛
千年古村,三教共荣,三墟六市,八桥共辉。
小桥流水,蕉林摇橹,龙舟说唱,古韵犹存。
龙眼,1449年黄萧养起义根据地;参与红巾起义;抗日珠江纵队根据地;20座寺庙(观音、太尉、华光、相公、财神、天后、北帝、文武、玄坛、严静庵、德盛庵、玄通寺、圆山寺、圆通古庙、天主教堂),中国人想的到 这个村都有。严静庵是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西丰社巷梁姓善信创建。天主教堂有旧教堂和天主堂两座,天主堂光绪初年建,主体建筑没改变。
龙眼村,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勒流
龙眼八景请看下图指引
一、龙眼八景
月映孤松、古桥秋月、宝鸭穿莲、古寺晨钟
竹荫前溪、渔歌晚唱、壁上银灯、草地无蚊
二、古桥
龙眼古桥
明初砌石墩铺木板
顺德建县后古桥之路成为县道
县城去勒流龙江的必经之路
明弘治中兴古桥修为现状
纯石筑造,长约22米
古桥,现在还频繁使用中
破四旧和文革期间毁坏的,如今都在修复
镇北桥,长约4米,小巧玲珑
与龙眼古桥相距100米
龙眼有4座古石桥,4座新建的石拱桥
结构简单,作用巨大
河涌淤塞,古桥沧桑
重修随意,水泥铺面
三、宗祠
清代,龙眼是万人大村,水运贸易发达,村中吕氏宗祠十多座,梁氏宗祠二十八座,还有周、杨、麦、李、陆、余等姓氏宗祠多座
1273年,宋侯怀王失妃疑民所匿,逼杀珠玑子民,梁氏族人生还者扎筏南渡登陆龙渚,与原村民勤耕勤织,与黄、吕、周、陆、余、李、麦等姓协力共建(现石狮埠头刻有“梁麦二姓水埠”)。石岗下“三角市”经营竹、木、陶、菜、肉、香烛和小食等;西街河口建桑市,交易桑叶,土法缫丝,蚕沙喂鱼,形成基水循环的立体生态农业。
梁敦彦,龙眼村人,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清末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对中国电讯、铁路、兴办清华大学有重大的贡献。
龙眼村习武气氛浓厚
四、龙眼点睛
龙船点睛,南粤非物质文化的奇迹,是龙眼水乡文化长盛不衰的特色。南番顺、新会、中山各地村坊端午节前起龙船,五月初三到龙眼村点睛;初五扒县城;初八龙潭拜龙母,至今600年。相公庙、太尉庙,纪念西汉周勃、周亚夫父子两代太尉匡扶汉室,点睛实为点醒皇上确保国泰民安之意。
五月初三,龙船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龙眼新涌靠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船手卸下龙头、龙尾及船牌,簇拥欢呼步入太尉庙堂,接受德高望重老人用朱砂等划龙点睛,拜祭后复出上船。船手精神抖擞绕龙眼村扒船一周,接受村民送的礼物与祝福。旱龙(车载而来)、水龙,水陆并进,是龙眼村最热闹的日子。
有时候,拍摄的比龙舟还多
绕村一周
五、龙渚初关
龙眼村,《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西汉时已有人定居,曾称“龙渚”,在村南通往县城的路口建门楼,石刻“龙渚初关”(未有照片)。后改名龙眼。
【二】乐从镇沙滘村
塞舌尔首任民选总统故乡
乐从最多古建筑的大村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由罗姓人开村,有“沙溪风俗本纯良,传说罗家开此乡”的诗句和历史地名“罗巷”。原称“沙溪村”。明朝,岑文亮、岑文凯两兄弟得中功名,他们认为“溪”字意境小,故改为“滘”字。沙滘是明嘉靖河南右布政岑万的故乡,南京户科给事中、文学家岑用宾也是沙滘人。
乐从各村开村年代
岳步(936年,五代十国时期);路州(964年);平步(1101年);葛岸(1127年);新填(1127年);沙滘(1158年);良教(1195年);桂圃(即今小布,1225年);小涌(1232年);新隆(1273年);上华、荷村、大墩、良村、劳村、道教、大罗、水藤、罗沙、杨滘都是南宋年间,开村至今近800年;;新基(罗沙)、理教、马滘、腾冲等500多年;大闸村不到300年历史
为什么公元900-1270年是珠三角村落主要开村的时间?唐朝末年到元朝建立的这300多年是混战的时期: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不断更替。中原居民不断南迁。宏观因素是气候变化,北方少数民族靠牧羊无法生存:侵略
沙滘位于乐从镇城区南面,交通便捷,面积5.3平方公里,户籍7812人,流动人口12000人。下设东村、南村、西村、北村,辖区经济以家具业为主,商贸云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乐从国际家具城、罗浮宫、乐从国际家具博览中心、顺联国际家具城、团亿国际家具城及东恒、南华、大新、钜隆等家具市场,销售家具商铺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
进村之后,标识图一目了然
沙滘历史古建筑众多,陈氏大宗祠:广东第二大;还有环翠陈公祠、澜月陈公祠、毅轩陈公祠、司马财神庙、西村低地民居群、南村牧伯里民居群、陈泰故居和颍川旧址等大批古建筑,大大小小历史遗存举目可见。 南村公园也是乐从最美的乡村公园
一、沙滘陈氏大宗祠
陈家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面阔五间两路、深三进,属于典型的岭南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大小正横侧门九十八道。祠堂的木雕有穆桂英挂帅、八仙贺寿、桃园结义…共40篇章
广东第二大的宗祠、乐从高楼
在一个和谐的画面中
手机照片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手机全景照片
祠堂的物件
祠堂也是乐从家具博物馆
华侨的留言,在祠堂里珍藏
二、南村牧伯里民居群
牧伯里民居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形成于清末民初
由17条平坦而大小相同的小巷均匀分隔,分前街和后街。房屋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较古老的中式镬耳屋,也有民国初期的华侨按西方风格建筑的房屋,均为青砖外墙,部分房屋墙脚由红砂岩砌筑,门额及窗楣上均有精细的灰塑或砖雕装饰。有代表性的约有30间,基本上都有100多年的历史。
部分房屋镬耳山墙,龙船脊,部分为中西结合的楼房式房屋,多为二层,内有木雕、砖雕、彩色玻璃屏风及古罗马柱等。
大部分房屋门口设有3道门。
牧伯里原竖有石碑公约:禁止在牧伯里所有住屋厅所开设烟馆、赌馆,禁止把房屋押给典当行或卖给外姓人,禁止扩建房屋等等。
元朝之后,沙滘人迁居非洲、东南亚非常多,他们参与著名社团如南非粤港澳总商会、马达加斯加顺德联谊总会、马达加斯加华商总会等,实力强大。塞舌尔第一任民选总统陈文锦,祖辈就是沙滘人。还有创立马达加斯加京城华侨公社的陈福胜,第一位踏上南非约堡的华人陈傲,剑桥大学桥梁建筑设计工程师陈次乔等贤达。
华侨们赚钱后回乡修建祖居,留下一片中西合璧、风情独具的百年古民居群。
墙脚红砂岩的光影
三、南村公园
南村龙舟埠头
公园鱼塘的鱼
拍摄中突然下雨
四、澜月陈公祠
位于南村
五、爱堂陈公祠
位于牧伯里南部
六、纯阳古庙
位于东村、西村、南村、北村交汇处
七、西村低地民居群
八、东村
枕河而居
九、乡饮酒礼
(北村千人宴)
祺祥书舍
十、市井
妈,看路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心宽
十一、其他
这个村太大,一天都走不透
期待您拍摄后投稿至《广东地理》
麻烦告知
这四个宗祠
属于东西南北哪个村?
【三】乐从镇沙边村
8坊16巷30祠堂
何氏大宗祠、古井
古树、石桥、碉楼
一、何氏大宗祠
二、青年坊
三、古碉楼
四、古树与古石桥
五、古井
六、紫峰祖祠
七、斗山何公祠
八、庙宇
九、其他祠堂书塾
沙边村位于乐从镇南面,面积2.58平方公里,东北靠水藤村,西北接罗沙村,南临开阔的北江支流顺德水道,岸线长度达4公里。村域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全村现有人口3657人。 家具厂、木材批发市场较多,村中有外来人口1万左右。
沙边村有丰富的祠堂遗存建筑,腾龙桥、起凤桥连接着河涌,祠堂:何氏大宗祠、鸳侣何公祠、练塘何公祠、飞岳何公祠、斗山何公祠、紫峰祖祠、云埜何公祠、南庄何公祠、锦樵何公祠、懋德书塾、南爱家塾等。还有400年古榕树,仍然生机盎然。
沙边开村:明朝洪武年间,南海九江和清何氏后代南廓公来到顺德,在江边的沙丘处落脚,以打铁为生。
何氏大宗祠2001年的重修,得到金沙下安何氏诒燕堂、小布何氏世美堂、小涌诒燕堂、乐从良教仲美堂、大墩世德堂、九江河清、杏坛上地及鹤山、香港等地何氏宗亲的捐款
点开看高清大图
75年前沙边村坊、里、巷以及宗祠分布
一、何氏大宗祠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沙边大街28号,已有382年历史。康熙四十九年(1710)重修,1719年完工。乾隆年间改换头门、两廊,1740年竣工。同治二年(1863)、21世纪初重修。现存明末清初建筑风格
建筑坐南向北,面阔三间15.3米,进深三进48.9米。灰碌筒瓦,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歇山顶,龙船脊。明间瓦顶高,次间瓦顶稍低,形成两级跌落式瓦顶,独具特色。木檐枋通雕精美花鸟动物纹样。檐枋上雕有牛羊等图案的驼峰,在顺德祠堂中少见。驼峰出七踩斗栱托檐。前廊步架木雕图案丰富。
次间设鸭屎石包台,台基上雕有麒麟等瑞兽纹饰,刻工刚健。
中堂厚本堂进深三间12架,前三步廊,后双步廊。步梁砍削成月梁形式,置鳌鱼托脚。前檐墙开非常精致的砖雕花窗。堂前石雕栏杆雕有法器、麒麟。后堂前为四架轩廊,后九檩搁墙。后檐墙为灰砂蚝壳墙。该祠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岭南明清祠堂的重要代表作。
解放后被用做“厚本小学”校舍。1957年,是“水藤小学分教处”,后改为“沙边小学”。1983年始,用做沙边小学宿舍。现沙边小学已搬出,2001至2002年进行修缮。
砖雕的实力
木雕内容独一无二
斗拱精美
石雕也是何氏大宗祠的精髓之一
不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包台
部分石雕有损坏
天地良心,都是她们找我拍的
部分是手机照片,质感差
二、青年坊
在保有历史风貌的同时,引入社工服务,将挖掘祠堂文化与提升社区服务结合,选取练塘何公祠建设青年坊。
外地人与本地人的融合问题,在佛山很多地方都存在,青年坊旨在为沙边及周边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通过一系列活动让青少年能够了解沙边祠堂、岭南文化。沙边正在打造的“祠堂文化一条街”,保护祠堂、家塾,赋予其新的生命。
年轻人的宗族观念逐渐淡薄,保护古建筑、保留民俗活动、突出岭南文化、传承民间艺术,才是新生的根本。
三、古碉楼
位于沙边、罗沙、水藤三村交汇处
四、古树与古石桥
石桥与古树融为一体
腾龙桥
国家级古树,400年细叶榕
五、古井
近江河的沙岩,水质不错,至今还在使用
古井依旧在,主人已移民
沙边村华侨与本次人口相等
六、紫峰祖祠
紫峰祖祠,位于沙边后街37号,祠内有一石刻记载宗族制度:祠内不得养蚕,不得屯桑叶桑枝,不得借祠居住,不得呼朋歇宿,祠内惟许子孙教读诗书……
1888-1898年族人何国澄、何国澧考取举人及进士,何国澧还成了翰林学士,可惜祠前旗杆夹两座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拆毁。
手机照片
七、斗山何公祠
位于沙边村中心地带
与紫峰祖祠对望
祠前石磡精美
八、庙宇
观音阁、蚕娘庙、魁星阁建在一起
是平安、致富、学业有成三个愿景
九、其他祠堂书塾
锦樵何公祠新旧对比
2011,2016
飞岳何公祠
50年前砸了
现在找回来石碑粘合,重回旧貌
手机照片,将就看看
时间关系,沙边走了一半,梁氏区域还没去
欢迎您拍摄投稿到《广东地理》
地理、民俗、风光均可
早上,少少阳光洒花上
多重曝光(1次虚焦 + 1次实焦)
曝光补偿 -1.67,设饱和度、对比度稍高
花够浓郁,暗处全黑
并非后期做出来的效果
【四】北滘镇碧江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碧江村】,宋代建村,清代顺德四大圩镇之一,广州货物中转站之一,造纸、腌笋非常有名,米行等各业兴盛。素有“文乡雅集”之称,碧江村走出26位进士、145位举人。
碧江村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靠近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和广珠城轨碧江站
与番禺一河之隔
小蓬莱艺术馆
村中历代文风鼎盛,有宋元祐中制科进士、太尉右丞苏绍箕,宋殿前指挥苏刘义,明布政苏葵,明末梁若衡,清著名学者、书画家、“惠门四俊”之一苏珥,清乾隆年写出《女学言行录》的李晚芳等等。
碧江古建仍保存完好。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有:金楼、泥楼、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苏三兴大宅等;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云桥、泰兴大街祠堂群、村心祠堂群。总共108座古建筑。
--------------- 碧江十景 ---------------
1、砖雕大照壁
地址:村心大街,碧江金楼旁
约200平方米砖雕巨作
2、顺德国兰协会
地址:村心大街,大照壁对面
现已恢复宗祠形态
3、金楼
地址:泰宁西路
碧江金楼
楼体为三间二层砖木结构
因精美绝伦的贴金木雕而得名
“金屋藏娇”中的“娇”,是指清末军机处法务大臣戴鸿慈的长女戴佩琼,南海西樵人。慈禧将戴佩琼纳为干女儿并赋予公主头衔。
戴鸿慈书写的对联
比当今很多喜爱题词的人造诣好很多
慈禧将戴佩琼许配给当时岭南的另一重臣——苏文丕之孙苏百诩。苏家将藏书楼腾空,作为新婚房。戴佩琼也带来贵重的黄金。苏家将公主陪嫁的黄金化成金粉,漆在新婚房随处可见的木雕上。屏门、门坊、檐板、厅壁、天花藻井的木质雕饰均以真金镶贴
金楼中还有几十块价值连城的牌匾
其中有于右任的书法
4、碧江武馆
地址:村心大街,大照壁旁
5、德云桥
地址:碧江村民乐公园内
6、德泉轩艺术馆
地址:碧江村民乐公园内
7、荫老园
地址:昇平路
8、三元宫
地址:隔涌大街
9、广雅中学碧江校址
地址:碧江大道
10、德云居
地址:德云街29号
民居小院改造成餐馆,朴素简约
石板路,香蕉林,老房子,顺德菜
村中文化遗存众多
【五】 北滘镇林头村
“阿婆,大通桥点行?”
“前边就系。唔使上班?”
“星期天,我休息”
“20几岁仔,可以摆摊、开网店啊”
“……?”
“少壮不努力,老来摆地摊,好自为之”
——2012年7月我去林头村,问路的对话
南宋徽宗三年,梁、郑二族的祖先南下珠玑巷,后迁林头,两大家族人丁兴旺,成为村中大姓,宗祠林立。如今梁、郑是最大的本地氏族。
大通烟雨、雁落平沙、渔舟晚唱、浅渚归牛、珠光夜月、松门返照、灵谭聚秀、君子古松,是古代林头八景,如今仅剩大通桥
大家熟知的林上路,即北滘镇林头至上僚村公路
林头,位于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东部,毗邻北滘、广教,东临潭州水道,距北滘镇中心1.5公里、广州23公里、佛山2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105国道、三乐东线公路贯穿,是一个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社区。户籍9400人,流动人口23000人。下设上涌、北村、太平沙、村一、村二、南村、下涌、大沙围8个居民小组。
近期不少人咨询诸如“留耕堂怎么走”、“逢简村怎么去?”、“水藤玉麟桥在哪儿?”之类问题,也有埋怨图片太多而解说太简单。《广东地理》回应两句:1、打开地图导航;2、简洁些,留点想象空间,行走更有意义
一、冯氏贞节牌坊
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康熙年间,林头出了一位进士梁廷佑,父亲去世后由母亲冯氏将其一手带大。梁廷佑寒窗苦读不负众望,入朝为官。冯氏抚育儿子,对老人尽孝道,衣物首饰变卖济困,当地建造生祠供奉。朝廷为表彰冯氏的功德,建了这座牌坊。
二、大通桥
林头有5座拱桥,唯独大通桥是古桥,其余都是新建的仿古桥
大通桥两侧均有“大通桥”石刻,东面楷体,西面隶书。东面刻有“申寅兼庚甲之原嘉庆庚辰钺重建”字样
三、丛兴桥
桥身刻“丛兴桥”,落款“道光乙巳年重修”
四、跃龙桥
林头现存七座古桥:大通桥、丛兴桥、见龙桥、跃龙桥、聚龙桥、扭拧桥和通济桥。“佛山古桥摄影大赛”详见《广东地理》第36期
五、见龙桥
六、扭拧桥
造型独特
七、通济桥
八、村心古庙
麻石门框刻一对倒挂的石雕蝙蝠,衔着对联
九、医灵庙
麻石门框刻一对倒挂的石雕蝙蝠,衔着对联,与杏坛镇古朗村南海神庙、杏坛镇上地村水月宫、乐从理教村感应宫、林头村心古庙相似
十、关帝古庙
位于通济桥旁
十一、三宝佛殿
古庙已毁 牌匾还在
十二、梁氏二世祖祠
林头梁氏大宗祠分支,始建于明末清初,现为林头社区诗书画协会活动场所
十三、郑氏大宗祠
即树德堂,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西向东,三路五间四进,总面阔38.61米,总进深62.3米,面积2405平方米,含门口占地3500平方米,是顺德第二大宗祠,但是保护程度远远低于沙滘陈家祠、逢简刘氏大宗祠、右滩黄氏大宗祠。主体中座大堂、后寝及两廊基本完好。
解放后宗祠曾被用为粮库。头门原为面阔五间的二层建筑,被改为平房。非常可惜。 头门与中座之间天井阔落,原有石牌坊,已毁。目前复原维修中。
天井左右两侧建有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明标暗拱”庑廊,保存良好。
中座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龙船脊,有瓦当和滴水。前檐柱为方石柱,驼峰斗拱,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四步梁架,山墙墀头砖雕,正面次间设石雕栏板、梢间水磨砖墙砖雕漏窗。金柱均施用铁力木圆柱,七架梁,后廊四步梁。
中、后座之间以天井相连,两侧廊有台基,瓦面为卷棚顶。
后寝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台基前有精美的石雕栏板,前后廊皆作卷棚处理(明标暗拱)。 左右路青云巷以及庑廊的门洞设计装饰精巧多变。
↑ 被改了门面的郑氏宗祠,现在复原中
↓ 抽烟和赌博,才是长寿的秘密?
十四、槐菴梁公祠
待修复
十五、林头老人娱乐室(曲艺社)
“文革”时期破除四旧,梁氏大宗祠被拆,青砖被运到北滘建养猪场,木料被建成会场的座椅,篆刻“岭南望族”的祠堂大门被用做鱼塘的围堤。如今,曾经有四祠堂一牌坊的梁氏大宗祠,只剩戏台
林头曲艺社水平颇高
十六、乐俭郑公祠
被改为民房
十七、乡情
自己养老,值得尊敬
3万人的大村,蔬菜档口都非常大规模
谁是最可爱的人?
80岁背着孙辈在垃圾桶翻找塑料罐
观棋不语真君子
盘腿蹲着未必赢
其它
近年投入1.2亿元改造4.5公里
一河两岸及周边景观
成绩在,还有进步空间
主要还是要改善国民素质
不丢弃垃圾到河涌中
还要学习龙眼、逢简整村截污
统一处理生活污水
每年5-6月
林头的几十棵凤凰木开花
到林头
可在江记海鲜酒楼吃饭
也可以到碧江村德云居
这也是享有地铁配套的古村
【六】杏坛镇逢简村
逢简,地处顺德杏坛镇北端,典型岭南水乡,古庙、古祠、古屋众多,村内小河交错,景色秀美,河涌呈井字形。西汉就有人在此生息,唐朝已成村。
逢简村占地5.24平方公里,下设午桥、碧梧、见龙、明远、高翔、嘉厚、东岸等16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5678多人,外来人口约320人。
清咸丰《顺德县志·卷五·建置略二 墟市》载:“逢简堡墟市有四,曰巨济,曰明远,曰金鳌,曰桑市。”以桥为市是岭南水乡的重要标志。
从宋代到清代,顺德可考的文武进士共369人。杏坛共有文进士49人,武进士10人。其中状元2人。马宁村共出文进士16人、武进士4人。逢简村出文进士10人,武进士3人。
李仕修 (1174-1259),逢简人。1199年中进士。历任福建肃政廉访司佥事、浙江行省参政。嘉定末年(1224)谢政归家,自南雄迁入逢简。明远桥、巨济桥的主建者。
李应珍 (1250-1283),逢简人。1274年中进士。广西道副使。
刘应莘 (1251-1324)宋进士,科年不详。官至雄州刺史。因珠玑巷胡妃出逃事件而避迁逢简。
李惠孙 (1277-1334)字世沾,逢简人,1315年中进士。历任韶州乳源县主簿、浙江崇德知州、广西两江道肃政廉访司佥事。
梁国宝,逢简人,1490年中进士,工部主事。
梁国鳌,逢简人。1490年与兄国宝同榜。桂阳同知。
梁乔升,逢简人。1521年中进士。任北京户刑工部主事。因在京主办建修宫殿有功,恩赐回乡建恩荣牌楼,以彰其德。现在逢简已经重建进士牌坊。
梁兆阳,逢简人,1628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升詹事府詹士,左春坊右中允。
刘云汉,逢简人。1697年中进士。得安郡王题赠颜其匾曰:“天半朱霞”。能诗善书,著有《北游草》。金鳌桥主建者。
梁銮藻,逢简人。光绪己丑(1889)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福州补用知县。
刘琦,逢简人,1619年武进士。历任云南营都司,加授护军连帅轻车都尉,金吾将军。其子振先,武举人。孙 云翰、玄孙 俶衍,皆举人。
梁声玉, 逢简人,1745年武进士。
梁觐光, 逢简人,1784年武进士。
一、逢简风情画
杏坛吉祐、古朗、龙潭、北水、逢简
是生活污水治理比较好的村落
逢简村不收门票,无住宿
坐游船环村约25分钟
小船5人150元、大船10人250元
步行还是租游船,各人喜好
游览整个逢简约需3小时
二、进士牌坊
三、刘氏大宗祠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600年历史,顺德历史最悠久的祠堂,杏坛镇最大的宗祠。刘观成所建,当时曰“影堂”,又叫“追远堂”。原有堂联:“藜业校天禄之书,说苑谈经,世守先人典籍;锦江汇地灵之秀,彭城派衍,绵长奕代簪缨。”
占地2600多平方,总面阔32.2米,总进深85.5米,五门设计,藜光书院、台门、阁道、广益围所,五道门诠释了祠堂的所有功能与内涵。厚重的红漆大门后是三进的复式四合院结构的大宗祠主建筑。宗祠因建祠时间较早,所以砖、灰、木、石均较朴拙,院里有两株70年树龄的鸡蛋花树,悠悠散发着淡远芬芳。
中座悬挂“追远堂”牌匾。堂前有墀池,墀池左右有石狮子各一,台周有白护栏。祠内有碑志二块:
(一)《叁会题名碑记》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仲春谷旦立
(二)《重修上帝庙碑记》光绪十七年(1891)岁次辛卯季冬吉旦等仝立石
顺德最值得拍摄的宗祠
1.乐从沙滘陈氏大宗祠(广东第二大)
2.乐从沙边何氏大宗祠
3.杏坛逢简刘氏大宗祠(顺德最悠久)
4.杏坛右滩黄氏大宗祠
5.杏坛昌教黎氏大宗祠、黎氏家庙
6.杏坛昌教林氏大宗祠
7.杏坛古朗漱南伍公祠
8.北滘莘村梁大夫祠
9.北滘莘村宗圣南支
10.均安仓门梅庄欧阳公祠
11.均安南浦李氏家庙
12.均安豸浦胡公家庙
13.杏坛马东陈氏大宗祠
14.乐从大墩梁氏家庙
15.勒流扶闾廖氏大宗祠
16.勒流龙眼梁氏大宗祠
17.北滘广教杨氏大宗祠
四、和之梁公祠
建于光绪年间,前后30年方建成,占地789平方米,阔23.2米,进深44.2米。砖、木、石雕刻均极精细,灰雕工艺尤其出色。该祠门前地势开阔,左有古桥巨济,右有百年古树,对岸是御赐金桂,为祠堂增色不少。
本人2011-2015年拍摄了杏坛大部分村落
五、宋参政李公祠
宋代庆元年间进士李仕修,晚年定居逢简时,曾主修五桥以利百姓,其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祠堂就坐落在他主修的明远桥附近,1685年重修。面阔11.57米,进深46.3米,占地500多平方米,但用料上乘,木料均是上佳铁木,雕刻精细,硬山顶,主脊呈两头起翘之势,脊上依稀可见有动植物雕饰;门外用花岗石料铺砌增设展首,两边建有护栏,栏前方望柱各有一石狮。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明远桥
宋代李仕修建造,是顺德梁式三孔石拱桥中,文献记录最早的一座。历代重修,仅存明代的风格。长24.8米,顶宽4.7米,高4.5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栏华板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两旁望柱各十四条,柱头雕石狮。斜道不砌石级,车马过桥畅通无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七、巨济桥
始建于宋代,李仕修主建,最后一次重修是1929年。三孔石拱桥。全长24米,顶宽4.45米,高4.1米。纵联砌置法,花岗岩石构筑。桥栏石华板刻花纹图案,两边望柱雕24个石狮。 斜道无石阶,方便车辆通行。桥刻字:桥面一带,禁卖什物,有碍交通,严拿究罚。
八、金鳌桥
建于清康熙后期,是康熙丁丑(1697年)科进士刘云汉仿京城皇室花园金鳌玉带桥所建造,曾于民国十年(1921年)重修。为梁式单孔石拱桥。桥长14米,宽3.05米,高3.50米,孔跨6.9米。石质为红砂岩,拱为纵联砌置法,桥面是用白色水成岩砌成,桥两边各有十三级石级,桥横栏一边刻有”金鳌”二字,另一边刻有“玉蝀”二字。是顺德仅有的双桥名古桥。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九、粤晖花园
位于逢简市场旁
这里的石拱桥、亭台楼阁值得拍摄
十、逢简乡情
宋招讨梁氏大宗祠
梁氏后人为纪念梁起所建。原祠堂群体建筑的设计极具匠心,集祖宗崇拜与族人信仰于一体。祠门两边均镶嵌上丈高的门神像,祠堂对岸建有文魁阁,内供“大成至圣孔子先师”、“送生司马文昌帝君”,涌上筑一木桥,以便春秋往祭。祠堂是三进结构,左右各有巡廊、值事厅等对称建筑;祠堂门前面正对河涌,水边建有一半月形的涌坞,对岸不远处有一莲塘遥相映衬;祠后人工堆成后山,栽有杨树等树木,全套建筑设计融自然与人工于一体,浑然天成。上世纪六十年代,该祠被拆除,现只留遗址。
清末,逢简经济、文化鼎盛,人口上万,有3个缫丝市场,300多张织布机,产业工人1500余人,号称“小广州”。
十一、觉妙禅寺
原名胜乐庵,始建于1852年
原为李姓祖屋,后毁,1986年重建
这里也是逢简村的制高点
十二、岭南文化艺术展览中心
十三、黎氏大宗祠
十四、郭氏祖祠
十五、泳涯梁公祠
十六、雍和书院
逢简值得拍摄的内容太多
还有很多需要保护、修复的文物、建筑
一个墙角都触动人心
御赐金桂
清同治年间,李昌明中举,任海阳教谕,数十年勤勉工作,获光绪帝嘉赏,赐台湾贡品金华桂树一棵,此品种乃桂花精品,花色金黄,香气馥郁。逢简巨济桥附近问村民可以容易找到,与郭氏祖祠距离100米。(缺图)
【七】杏坛镇高赞村
高赞,位于顺德杏坛镇东南,与容桂隔河相望,距镇中心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辖高东、高南、高西、高北四片,下设东一、东二……东十;高一、高二……高六;西一、西二……西九;北一、北二……北十三共3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0013人,是杏坛最大的村,最多古建筑的村,祠堂占全镇1/10。高赞龙舟闻名顺德。
佛山户籍人口374.77万人
各姓氏人口:
梁 285438人
陈 284634人
李 231971
黄 204977
何 194748
刘 105780
吴 104889
张 102957
罗 90398
周 81663
冷僻姓氏方面,有一百多姓氏在佛山市只有一个人的,如:顼、芥、礼、题、邦、千、卯、力、抄、吹、雨等。四大土著姓氏【鸡田老布】人口总数也仅千人。
佛山,梁、陈大姓,重名严重,叫梁志强385人,陈志强370,梁嘉欣357,梁敏仪332,陈妹331,梁少英323,陈丽华322,梁丽华321,梁丽珍321和陈嘉欣317
顺德林头和高赞梁姓各有近6000人,勒流龙眼、陈村大都、北滘莘村、乐从大墩……也是梁氏聚居地
高赞村每年正月初二、十五、十九有“菩萨出宫、回宫”的民间习俗,百年锣鼓柜巡游表演(“两粤升魁”锣鼓柜在清代道光年间已名播远近),村中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男女老少围在道路两旁,祈福求平安。
八音锣鼓是广东一种颇为特别的民间器乐,已有200多年历史。
顺德5个“国字号”非遗项目中,八音锣鼓柜、龙舟说唱、杏坛人龙舞、永春拳4个聚集于杏坛;香云纱染整技艺位于伦教。
高赞目录
一、文明桥
二、大成桥
三、平安桥
四、胡氏大宗祠
五、西湖胡公祠
六、默轩胡公祠
七、庚翠胡公祠
八、爱仙梁公祠
九、友乔梁公祠
十、一云程公祠
十一、潘氏六世祖祠
十二、響接古琴 牌坊
十三、大启文明 牌坊
十四、文武庙
十五、观音古庙
十六、太尉宫
十七、梁姓公约
十八、梁氏大宗祠
十九、洪圣庙
……
一、文明桥
文明桥,位于高赞村东南边(一环南延线东侧)估计始建于清代初年。全长20米,顶宽约2.8米,高约4.1米。桥名阳刻加框,石材为红砂岩,纵联砌法,单孔拱桥,厚肚薄壁,是佛山拱桥美观造型的代表作,步级约80cm一级。年久失修,有坍塌的危险。
可以称为“危桥”
高赞村高东通往文明桥,有200米古道
远处是高赞大桥
二、大成桥
位于村中央“大成市”,大成亭旁边
三、平安桥
位于高北,梁氏公约旁
四、胡氏大宗祠
位于高赞三元大街,面三间,深三进,总面积740平方米,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曾两次重修,最近一次在2004年。 黄瓦比较特别
凝远堂
墙壁的石基
五、西湖胡公祠
位于高西,五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
永思堂
祠堂中间有“百世流芳”牌坊
六、默轩胡公祠
位于胡氏大宗祠南侧
象贤堂
碑刻5块
详情可向守祠的阿婆咨询
七、庚翠胡公祠
位于高西
不知道为何不请书法家题写
近年重修
祠堂门口附有亭台
八、爱仙梁公祠
位于高南
九、友乔梁公祠
位于大成市南侧
高赞梁姓之始祖为世豪公,宋时居南雄府保昌县百顺里大井头柯树下,相传因宋苏妃出逃事件,险被误杀。举家逐队而来,至连州江口,又被风雨破舟,住陈候太尉之庙。浮至广州府属香山黄角,从流而上,直达高赞,遂定居于此
十、一云程公祠
位于潘氏六世祖祠旁
十一、潘氏六世祖祠
位于一云程公祠旁
十二、響接古琴 牌坊
位于高西
十三、大启文明 牌坊
位于高西
十四、文武庙
位于大成市
十五、观音古庙
位于高东,高赞小学旁
十六、太尉宫
位于大成市
守庙的阿婆很有人情味
高赞还有很多庙宇
对联雕刻在石柱上
十七、梁姓公约
位于村心大街
十八、梁氏大宗祠
位于高东,高赞祠堂代表作
十九、洪圣庙
位于高东
二十、乡情
南塘桥
村中古树参天,绿化极佳,古屋光照稍显不足
高赞有四家专门制作龙舟的工厂,他们利用历史悠久的制船技术,每年为珠三角地区、香港、台湾、毛里求斯、澳大利亚等地提供了大量龙舟,特别5桡龙舟的生产量几占珠三角的8成,成为顺德独具特色的产业。
顺德时下大多数订做龙舟长为12.5米,负重约650斤左右,自重则100斤上下。高赞曾经也做过长达33米的大龙船,可坐58人。
顺德市庆十年,龙舟竞赛,高赞得了第一名。
大成市,村的中央位置
二十一、其他
洛泉胡公祠
渭泉胡公祠
月兰胡公祠
直恭梁公祠
月渚胡公祠
桧庄胡公祠
曲艺发达
南墅祖祠计划重修
朋友问我照片有什么意义
在我看来,它们就如同朝霞晚霞之于一个晴好天气,一滴露珠之于清晨的荷叶……它们并没有切实的用途,却是生活精彩灵动的本质
【八】杏坛镇昌教村
昌教,位于杏坛城区东南2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下设海边、魁基、南塘、南安、潭头、东街、司马、耕沙、镇龙等1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643人。该村工业基础较好,以塑料、电缆、五金、制衣等行业为主。昌教,即善美的教化。昌教村,民富文昌的代表。
一、黎氏家庙
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潭头坊,大宅门西边。是黎兆棠家族宗祠。家庙大门之后仍是门,一道高至屋顶的雕花屏风门。此门一般不开,黎兆堂同级或更高级别的官员到来才会开启,其他人只能走两边。穿过雕花屏风门,可见一亭(光绪所赐“御书亭”,意皇家藏书地)高达五米,双层飞檐,雕工精美绝伦。“御书亭”牌匾连同慈禧太后赐“忠孝堂”牌匾,文革中遭毁。
黎氏家庙旁的太祖庙文革中遭毁,改建成昌教小学。
二、大宅门
黎氏大宅,门面低调,入口共有三个大门,也称“三宅门”。昌教歇后语:三宅门的房门——数不清。黎兆棠建大宅修建99道门,取“长长久久”之意。当年主人早上7点开门,99道门开完了,就开始关门,关完99道门已经是傍晚。可见大宅之大。
大宅始建于1882年,位于潭头坊,三纵三横,正门小巷后是大宅正厅——“和平厅”,右侧是接待贵宾的会客厅,入门雕花拱门上镶嵌着七彩玻璃,而房梁上精巧的雕刻装饰依旧清晰可见。和平厅正对一个小花园,一棵有着上百年树龄的鸡蛋花树生长于此,粗壮的树根饱经风霜。
黎兆棠(1827-1894),字召民。1853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江西粮台、台湾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禄寺卿。同治八年(1869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两度入台主政。经咸丰、同治、慈禧、光绪,为官29年连升11级。任职江西安南知府时,他坚守城池平息叛乱,其母冯氏拿出珠宝首饰用作军饷振士气。慈禧赐冯母“教忠励俗”牌匾。去世前一年,受李文田之邀协办广东海防,为防御法军入侵出谋划策。
新中国美名改良,杀尽地富反坏右。土改期间,大宅门家具、书籍、器具被疯狂搬空,肆意破坏。文革再一次破坏。崇尚灭口和死刑,几千年改朝换代改不了价值观。善于破坏的人们应该到此看看,希望理解“昌教——善美的教化”,给予安居乐业、民富文昌的环境。
《广东地理》,柔顺启文明,愿景社会远离打砸抢;真善美的教化,成就文明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黎家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回此居住。难保那天大宅又被革命。黎家后人将黎氏家庙等建筑象征性地收取一年一元的租费,交与政府处置。
三、文武庙
四、华光庙
以上四项内容均位于昌教村潭头坊
五、黎氏大宗祠
昌教黎姓始祖八解元德夫,原南雄府始兴县沙水村牛田坊珠玑巷居民,于咸淳九年(1273)正月十五日安居昌教。昌教黎姓后人为纪念其先祖而建此宗祠,又称“裕庆堂”。《道光己酉重建裕庆堂记》载:“七世祖东白公始启族,逮天启时十世房祖淳征公始置祭产萃族建祠。”故该祠应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清道光己酉(1849)重修。
屏风极为精美
科举时代,取得贡生以上功名的人可在家祠前立桅杆
顺德独此祠堂门前设牌坊及两个华表式的雕龙柱
黎氏大宗祠里种植了睡莲等花草
六、奕世书香
古代,唯参加科举一条路,乡村私塾非常重要
黎荣翰,字壁侯,昌教人。兆棠族侄。光绪丙子(1876)恩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馆协修、庚辰(1880)会试磨勘官、教习庶吉士、陕西学政。
七、裕庆生辉牌坊
位于黎氏大宗祠门口
八、渔侣黎公祠
九、奎壁联辉(文阁)
位于昌教村东头坊,建于乾隆二十一年,嘉庆二十四年重修。塔身成六角形,二层,塔内宽3.8米,高13米。正门头一块红石刻有“奎壁联辉”4个大字。村里常年有学子参拜文阁,可看出对文教的重视。
十、昌教乡塾
昌教乡塾,顺德文物保护建筑。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创建,光绪戊戌年(1898年)重建。坐西向东,三间二进,总面阔22.34米,进深24.95米。青砖墙,阶砖铺地。砖雕、木刻、壁画保留完好。昌教乡塾的门联木制,刻“昌明世运,教化乡闾”,正好将昌教两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十一、林氏大宗祠
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同治年间,1995年曾重修,现整座建筑占地面积近2500平方米,阔落大方。三间三进的砖木结构,从前院到后花园俱完整,天井、回廊、厢房都讲究对称,倡导伦理和礼制秩序。全祠木材采用的是进口的坤甸,石料选用粗石岩,天井两边墙体上有人物浮雕,梁上雕绘有精美花纹及历史人物故事图案。姓祖频昌公,号白云,大宋年间遇世乱,携其子泉清自新会大江乡迁至昌教。
林莹,昌教人,同治甲戌(1874)科武进士
有阁楼、阳台的祠堂,佛山不少见,乐从沙滘村陈氏大宗祠、北滘马龙村云溪黄公祠、大沥平地村黄氏大宗祠都是。
以上5-11项集中在一起,拍摄方便
十二、昌教梁氏宗祠
位于昌教南安大街,建于清代,面三间,深二进,曾两次重修:一次在1920年,另一次在2002年。(缺图)
十三、牌坊及其他
海边坊,位于昌教村南部
东头坊,黎氏大宗祠所在地
潭头坊,黎氏家庙所在地
老人家勤劳、和善
【九】杏坛镇古朗村
古朗,位于杏坛中心西北5.5公里,近甘竹溪,面积5.42平方公里,设青云、择桂、大塘、龙胜、龙波、尚古、江洲等20个村民小组,户籍4847人。村内名胜古迹甚丰,素有“三关”“六寨”“五拱桥”之称,祠堂多,还有古牌坊2座。
牌坊多
古桥多
古树多
祠堂多
寺庙多
会堂多
河涌多
古迹多
一、百岁坊
百岁坊,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式石牌坊,位于起凤石拱桥旁,建于1752年,乾隆皇帝下圣旨为“百岁伍门梁氏”而建,明间宽1.43米,次间宽0.78米。
上盖为红砂砾岩石雕斗拱,枋、柱和抱鼓石为花岗岩。
----- 请打开图片浏览大图 -----
二、节孝坊
节孝坊,建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为旌表乡人伍文光妻子林氏孝奉家姑而立。坊表上额两面刻字,正面石匾竖刻“圣旨”二字,其下横批刻“节孝”,两旁石柱分别刻有“钦命广东布政使布政司处士伍文光妻林氏立”、“嘉庆三年立夏吉日建”字样。背面横批石匾刻“奕世流芳”四字,坊为花岗岩石构筑。
顺德古牌坊尚存8座,古朗占2座
三、起凤桥
起凤桥,引龙桥,同在一条河上,相距200米,皆为梁式单孔石拱桥,花岗岩横联砌置法,引龙桥清末民初重修,起凤桥建于明代,1946年重修。
四、引龙桥
五、跨鳌桥
跨鳌桥,清光绪年(1882)重修
古朗原有五座石拱桥,除上述3座,还有青云桥和大塘细拱桥,青云桥已不存,大塘细拱桥尚在,但桥下河涌已填为平地。另外还有平梁桥,但桥面改为水泥。
六、古树
村里河涌密布,古树非常多,石板路也多
据说某人要投资把古朗建设成
广东乌镇
具有岭南特色的水乡旅游区
七、庙宇
南海神庙,又叫洪圣宫,建于嘉庆庚午年(1810)仲冬。洪圣宫门前有多种兵器,麻石门框刻一对倒挂的石雕蝙蝠,衔着对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旁边还有八骏图,门口就是引龙桥
三元殿,在古朗漱南伍公祠旁边
八、祠堂
漱南伍公祠,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祀漱南公及其配室胡氏、余氏。面阔40.8米,进深56.6米,占地约2100m²,五间三进,主体建筑开阔高大,后座深达十四檩,柱间斗拱亦大,柱头形式多变,镬耳山墙。
伍漱南(1361-1415),名观成,号漱南,古朗伍氏始祖之次子。古朗江尚六巷(即当年的尚古里)存漱南衣冠一座,古闸门己毁,幸石匾尚存,刻“气萃平阳”四个大字。
漱南伍公祠设有顺德伍氏联谊会
亟待修复
日东伍大夫祠,伍姓后人为纪念其先祖日东公而建,正门右边大梁上有一幅《中国官员审判洋鬼子》木雕画。
漱南伍公祠、日东伍大夫祠、荔圃伍公祠、龙乔伍公祠、西庄伍公祠、淡齐伍公祠、梁氏宗祠……多到数不完,而信菴伍公祠仅剩石牌匾。
古朗伍氏大宗祠,建于明代,现只余地基。伍氏出自桃花源武陵,后经数十代迁移,至豫章、汴梁、斗洞等地。宋灭,协安与嫡侄孙志高避于安教。其长子伍谘留安教,次子伍询,字税全,号朗源,迁古朗尚古里,为古朗伍姓之始祖。
九、会堂
乡约、龙波会堂、南塘会堂、大塘头会堂、岗洲会堂、尚古会堂……每个村民小组都建公共活动场所,婚礼宴请,香菜热饭
十、古塚
黄萧养的姑姑嫁到古朗,黄1449年越狱起义,古朗村里参与起义也多,起义失败后,古朗有几百人受牵连被官府杀害,合葬于此处(古朗市场旁),麻石筑起300平方米的大合葬墓。农历二月十三南海神庙诞,村民会自发前来拜祭。
起义直接导致朝廷为加强统治,于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和新会白藤堡划出,置顺德县。白藤堡1958年10月复归新会。
顺德从此社会安宁,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科举踊跃,人文鼎盛。
十一、其他
期待顺德把古村活化
逢简、龙潭、北水、吉佑、古朗、南朗、右滩、光华
八村集体规划,连片发展,构建三天联游水乡胜景
昌教、马东、上地、高赞、麦村也很有价值
古朗,古代称古塱,与冲鹤、古粉、龙潭、桑麻这些充满古越味道的地名流传至今。
宋末,古朗、南朗本是一乡,北部主要姓伍,南部陈姓聚居,人口多了,争土地。到明代,北古朗支持黄萧养起义军,南古朗士绅举人多看不起土匪,就拆为南古朗、北古朗(现简称南朗、古朗)。两村间建炮楼10几座,纯石筑造,铁造砲楼门,随时防卫随时打架。大跃进时为了熔掉铁门“炼钢”,拆了大部分碉楼,南朗现存一座。
南朗深知土匪厉害,文革期间从广州军区弄来一尊3米高的毛塑像放陈氏家庙,祠堂逃过十年劫难。
南朗的“永安”古石桥比古朗的更美观。
体胖必须多走路
人矮就要等夕阳
洪圣宝诞
那天我走进古朗村
问一位纹身的黑社会大哥
“跨鳌桥怎么走”
他竟然不知道
摄影师一定要走走天市街
建议暑假期间到此拍摄
【十】杏坛镇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顺德杏坛镇北部,距镇中心6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下设古粉、高华、龙兴、忠秀、三阳等25个村小组,户籍8237人。 龙潭临近逢简,是杏坛水乡游的组团之一,资源丰富,推荐 8个拍摄对象:端午游龙、石桥神韵、宗祠古朴、古街印记、水闸闲情、孝通神殿、五龙老庙、老树繁花
1、孝通殿(龙母庙)
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265年,明嘉靖年间重修,乾隆年间再修。面阔三间11米,二进,硬山顶,双龙戏珠陶脊,马头封火山墙,灰碌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石门联为“正中宏化育;柔顺启文明”。该庙在珠三角影响甚大,每年龙母诞前后,前来祭拜人数10万人以上
不宣传迷信,只望社会安宁,百姓文明
迷茫的眼神中仿佛看到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
2、五龙庙
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825年,1898年重修,2004年再修。面阔三间8.8米,二进,进深21米。硬山顶,马头封火山墙,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红石脚。庙内存《重建龙母天后五龙三庙碑记》碑刻
龙母、天后、五龙三庙中的天后庙
刚重修太新,本辑不发图
3、五月初八,拜龙母游龙舟
水乡节,龙潭品牌
五月初八早上9:00,顺德各地龙舟出发前往龙潭
龙潭,延续七百多年的龙母诞龙舟聚会,拜祭龙母、龙舟饭、唱戏是重头戏。每年五月初八,70-80条周边乡村的龙舟来到龙潭,龙舟上插有龙牌、罗伞、彩旗等。容桂容里的龙舟将文武庙的老爷搬上龙舟,祈求顺风顺水
聚会特色:泼水
龙舟相遇时,大家互相泼水庆贺
龙舟手掉到河里也是开心的娱乐
南番顺新会中山百姓也会过来拜龙母
4、古桥三座
建于明朝的单孔石拱桥——爱日桥
这座位于五龙庙旁边
石梁、台阶磨损严重
依然频繁使用中
虽然3米开外就有水泥桥并列
而这座位于龙潭村与南朗村之间
中间石梁已经丢失
经核实已经是南朗地界
5、古树木棉
位于龙潭码头
几百年来,年年盛放
6、古建筑
龙潭村的宗祠
期待修复
7、古街
龙潭老街很多店铺
可供50后60后回忆过去
8、龙潭水闸
位于龙潭码头附近
每年五月初八,龙江勒流龙舟从水闸进入龙潭
------- 以上摄影、文字、制图:林福江--------
严禁盗用
约稿
寻找水乡风情与农耕文明
记录战火文革后文化遗存
见证宋代至今的千年浮沉
展示族群奋斗之恢弘图景
剖析城市格局和发展脉络
图说广东、展示古村、记录非遗、传承民俗、传播文化。希望学者、摄影师、旅游爱好者原创图文投稿,有偿刊出
来稿建议:
1、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龟塔、梁园、青云塔、潮州三元塔)
2、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滚地金龙、湛江人龙舞、陆丰皮影戏、佛山十番)
3、广东古城
(龙川佗城、端州宋城、雷州古城、新安故城)
4、广东古镇
(吴阳镇、秋长镇、洪阳镇、陆丰碣石镇)
5、古村,包括其中古桥、塔、寺、庙、祠堂、牌坊
(桥溪村、歇马村、前美村)
6、一位摄影师的精选照片集
(风光、人像、民俗、舞台演出、游记)
广东地理不定期刊出推荐摄影师专辑
7、城市交通
(例如:佛山地铁3号线分析)
8、旅游、美食、住宿推荐线路
(连州两日游、上川岛两日游)
9、一个景点的详细介绍
(鼎湖山、丹霞山、罗浮山、莲花山)
照片要求:
1、长边不低于1300像素
2、一张照片不低于300K
3、建议加上作者水印(防盗)
4、每集不低于25张照片
5、每张照片附上简单说明
6、建议刊出作者真姓实名
稿费:
加微信 TPKCSHEYING 商议
收稿邮箱:
tpk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