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方权威报告的贩卖之道——“知识变现”风口下的小微案例观察(三)

不能不讲理 2023-06-28

2017年3月19日摄于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


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整合第三方报告做变现的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可复制性很高的事例。


今天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小密圈,和这个类似,正好是我在前文提到的有效途径第一条“199IT”来做的,并且定价是¥199/年。目前来看,不知道这是个人借机构名头还是真的是机构官方人员。(貌似小密圈只能单人开通,目前无法开通机构账户)。



而这个的套路简直更加简单了,更多的只是报告资源的搜集工作。


上次说到基于公众号三篇文章来做收费小密圈的时候,我还在思考的是,重新开通公众号,发布单篇文章提供N篇报告,带动订阅之后再来开通小密圈的复制方式,并且跟一位同学做了分享。


看到199IT之后,我觉得如果按照上面的思路来操作,可以直接跳过公众号,直接开通小密圈,设置前期可以设置免费,在经过一段时期(比如30天)积累了一定用户之后,改为收费。


而这就是我有幸在caoz大神粉丝群里认识的一位大牛的操作方式:其实价格¥365/年,之后用户每增加100人,价格上涨¥100。开通当天收入破10万,现在的价格应该已经在¥765或者¥865了。


回到之前的话题。第三方报告贩卖这个事情之所以引起我这么长期的关注,是因为本来我们也可以做的。


去年12月份,我们部门商量了类似的一款“产品”,前期主要分门别类的收集第三方(免费)报告(部分途径参见前文结尾),后期基于我们的庞大的资源做生产报告的工作。可惜的是,当事人中的我们两个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然后卡在其他人的地方,最终又是一个不了了之。


而在这里,我想分享出来我当时对于报告分类的思路(为什么要做分类?因为报告太多了涉及面太广了)。


其一,按照权威咨询机构的分类方试,比如普华永道、毕马威官网都有行业分类,这个值得参考;



其二,按照国家标准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进行。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方法一的有点是权威和通用,弊端是覆盖不够全面,方法二的优点是全面且正式,弊端是大而不当并且撰写报告的机构不是按照这个来分类的。


前文所述只是一个例子。这是我思路开阔之后的一个例子。而这样的例子越多,我就越发的觉得,这个时代是幸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