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高中生拍80块钱证件照,母亲让她去死:多少父母还在把吃苦和穷养混为一谈

我是王耳朵 王耳朵先生 2022-12-06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01



分享一个女大学生的故事。


那年她18岁。


高考前夕,老师要求第二天上交一张证件照。


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当天晚自习又要上到八点多,等到放学她去照相馆。


那些拍一套只要十几二十元的小店全都关门了。


后来,她和母亲在一个大商场里找到了一家影楼。


不过,这里只拍艺术照,“化妆+准备衣服+后期精修,一套下来最少要80块钱”。


因为急需,加之这个价位,她的家庭也能承受。


女孩挺心动。


可还没等她开口,母亲二话不说就把她拽出商场。


并且毫不顾忌女儿写在脸上的哀求,喋喋不休,埋怨女孩怎么找了一家这么贵的。


女孩心里委屈,忍不住解释了几句:


“咱们就在这里照好不好,老师说明天必须交上去照片的,我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啊。而且人家帮忙化妆,帮忙修图,还会把底片给咱们……”


没想到母亲的辱骂变本加厉:


“你照个相片花80块钱怎么不去死呢?咱们家什么条件你不清楚吗?”


商业街上,人来人往,女孩只觉有无数的目光在她的身上割来割去,甚至路人的窃窃私语,落在她的耳中都是嘲笑讥讽。


那一刻,一个18岁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卑」。



而这样的自卑,在她上大学后又发生过一次。


放假在家,她正刷着微博,看到星巴克新出了一款甜品。


不由嘀咕了一句:“我都还没喝过星巴克呢。”


没想到这句话恰巧被母亲听到。


然后女孩再次被母亲“内涵”了:


“咱们家什么条件啊你还想喝星巴克?人家有钱人喝咖啡,咱们家穷喝什么喝?”


女孩心头瞬间一酸。


并非因为“喝不起“星巴克,而是因为母亲的“阴阳怪气”,让她觉得“生活不过如此,没有一点点值得期待。”


这两件事后,女生得出了一个非常让人窒息的结论:


“我爸妈给我的教育,给我的感觉就是压抑且绝望。没错,就是绝望,他们让我觉得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整个生活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


现在大学,不想诗和远方,只想要么自己挣大钱,要么嫁给有钱人。我知道我庸俗,愚昧,目光短浅。可我改不了。就是掉钱眼里了,我不想再继续这样的生活了。”





02



看完这个女大学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


耳朵的脑海里浮现一段话:


如果你幼小的孩子在商店里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一件商品,回头却对你说:“我不喜欢,不用给我买。”


你此时绝不应该沾沾自喜地感到高兴。恰恰相反,这世上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事情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父母对孩子哭穷,可能是一种变相的投毒。


去知乎上搜索相关话题,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又一个「匿名用户」,“一辈子也无法治愈的童年”。


他们敏感多疑,自卑懦弱,觉得自己家境不好,低别人一等。


他们做事畏头畏脚,习惯性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受了委屈也只会忍气吞声。


他们不敢逛街、不敢社交、不敢结婚生子……甚至没有勇气活着。



其中有一个匿名的高赞回答,让人看了不甚唏嘘。


女孩是独生子女,出生在一个工薪家庭,谈不上富裕,可也没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


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的女生都有洋娃娃,她也想要,母亲一直拒绝。


一次,她忍不住摸了摸小朋友的洋娃娃。小朋友问:怎么不让你妈妈买呀?


那一刻,她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自卑」。


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吃炸鸡翅,她爱吃,便多吃了两个。


母亲对她说:“你要是原来小时候就这样吃,我家恐怕是根本养不起你。”


从那以后,即使再喜欢的食物,她也不敢多吃。


初中入学,别人都背着精致的书包,只有她的是粗糙的麻布料。


可自己的家庭条件明明允许她拥有正常水平的东西,她却没办法得到。


现在她上大二了,打出租车的次数十根指头数得过来,高考填志愿宁愿放弃喜欢的专业就因为看到学费比较高,从小爱的画画被父母灌输说自己在家画画就行……


父母口口声声说为她好,“砸锅卖铁也要养你”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可在说完这一切后,总会附上一句自己口袋里多穷多穷,调侃她是家里最富有的人。


女孩自始至终都没有要求过父母提供给多么优越的条件,只希望他们能够给予自己生存下去的安全感与信心,但是从来没有。


于是,她自卑到了骨子里,也虚荣到了骨子里:


“我的视野、心胸变得狭窄,我现在是个表面佛系,实际比谁都虚荣心强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玻璃心脆弱得容不得他人半点观望。”


“在别人眼中,我从小就是懂事的节俭的孩子,我几乎不会主动要求什么,因为我不知道如何界定合理or不合理要求,我只知道如果我主动说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就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叛逆。”


弗洛伊德在“童年阴影”理论中说:


“童年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长大后更难自立。”


父母一味地“穷养”,给孩子带来不仅是物质上的短缺,还有伴随一生的卑微。


这是哭穷的第一剂毒药。





03


有人在微博上问:“被父母灌输「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是一种什么体验?


一条留言很是扎心:


“不过是上个学觉得自己在向父母索命,吃顿海底捞觉得自己对不起祖宗十八代。非常看重钱,曾经也觉得自己应该追梦,现在过早的世俗吝啬,真的很痛苦。”


《人民的名义》中也有非常震撼的一幕。


当被搜出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赃款后,赵德汉说出了那句让无数人心底发颤的话: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这就是哭穷的第二剂毒药:钻进了钱眼里,因为“穷怕了”!


说一个网友的真实案例@乌鸦:


两个朋友。


A想念经济,想要马上赚钱,想要“金钱”联姻。


B希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学调香、学玻璃。


A很不理解,觉得B太傻:“这些又不赚钱,为什么要学?”


B也很疑惑,A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不差钱的主,为何会有“一定要马上赚大钱”的焦虑?


直到B从A的口中得知下面这一切:


A的父亲总把“赔钱”“败家”挂在嘴边数落,会因为坐飞机托运行李时超重当众斥责,会把“能赚钱”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


而B虽然家境一般,可即使在生活条件很困难的时候,父母也从没粗暴地拒绝过孩子有关学习和生活的合理需求。


终于,B明白了: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不是钱,是爱。


一味哭穷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财富观,轻则惟利是图,重则不择手段。





04



看到这里,有读者会有疑问:


不是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苦难教育”,不对吗?


当然,我们不鼓励宠溺孩子,更不主张打肿脸充胖子式“富养”。


不过,我们也一定要明白:


吃苦和受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吃苦是一种优秀的生活能力,它包括持之以恒、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等等美好品质。


其间可能需要我们放弃一些无意义的娱乐、消费、社交……而并非刻意地去忍受布衣粗食,甚至羞辱打压。


吃苦和有钱没钱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些人宁可受穷,也不愿吃苦。


有些人比你有钱,却拼命奋斗。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穷妈妈”的故事@自媒体人秋慈:


小儿子去参加完同学的生日会后,闷闷不乐地问妈妈:


“妈妈,我们家是不是很穷?同学家的电视比我们家大,房子也比我们家的漂亮。


今天生日,他妈妈送了一双特别酷的运动鞋,是限量版的耐克要3000多块钱,可我还在穿哥哥的鞋。”


妈妈听了,回答道:


“孩子,无论穷富,家里的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


妈妈不换大电视,是因为妈妈希望你不要迷上看电视,而是专心学习;


妈妈不换大房子,是因为我们一家四口住在这里真的好温馨,等你以后成家了,我们的家庭成员增加了,那时候就要换大房子了;


妈妈不给你买耐克的鞋,是因为鞋子的重点在于穿得合不合脚,舒不舒服,而不在于它是哪个品牌,我们何不把买那么贵的鞋的钱存起来,以后作为上大学的学费呢。”


孩子听后,脸色立马明朗起来:


“原来我们家并不穷,只不过我们要把钱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


教育孩子,道在前,术在后。


与其煞费苦心地在孩子面前演一个“穷人”,不如身体力行地向他展示“勤劳致富”。


有一说一,真诚一点,对孩子百利无一害。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