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领域产教融合先行者,国科科技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观澜财经
“很抱歉当前的职位与您不相匹配,您的简历已进入我司人才库,如有合适职位我们会再次与您联系。”
今年大四的张林深深叹了一口气,合上了电脑,这是他收到的第33封未录用通知邮件。在此之前,他已投递了上百份简历,大多都石沉大海。
经济下行趋势下,就业成为横亘在大学生面前的难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还有将近60万留学生将回国寻找工作。叠加疫情冲击,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年”。
一方面学生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感叹“招人难”,究其深层次原因是人才供需的不匹配。
如何高效匹配企业与学校间的需求?早在2014年,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科技”)就关注到高校人才错位问题,并切入IT领域,助力大学生就业。目前,国科科技已是IT领域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者,每年与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学生近万人,为产业输送IT专业人才上千人。
近日,【观澜财经】专访国科科技总经理杨景学,国科科技是如何打通产业侧和教育侧的链接?第三方机构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国科科技总经理杨景学
01.
产教融合破局人才供需矛盾
长期以来,高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脱节,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实体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长期短缺。这是“就业难、招人难”的症结所在,也是国科科技的创业缘起。
“2010年以来,全世界的IT技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率先在产业侧落地。产业侧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都在增长,但学校里的学生,甚至部分老师对产业侧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做IT项目的完整流程并不清楚。”杨景学告诉【观澜财经】,国科科技创始团队成员都是学习IT出身并在IT企业工作,他们强烈感受到产业侧与教育侧的人才错位,便萌生了将产业侧技术培训引进学校的想法。
当时市场对产教融合这一理念还不熟悉,竞争者寥寥无几,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国科科技也曾四处碰壁。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认识到产教融合的趋势,并参与到产教融合的进程中,国科科技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当前,我国已形成学生就业合作、生产实习合作、企业订单培养、校企互动合作、专业建设合作、对外技术合作等多种产教融合模式。但高校和企业有各自的生态圈,打通二者的链接并不容易,产教融合在实际落地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企业发展难点与院校课题“研点”各唱各的调,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成了“二张皮”。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不明确,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投入了大量精力与学校合作1对1或1对N的定向班,但最终愿意去定向企业工作的学生数量难以把控,且学生的能力是否达标亦难以评估。
作为IT领域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者,杨景学认为,促进产教融合高效落地有三大必备条件,这也是国科科技安身立命的三大基因:
一是充分了解产业侧,并且能够参与到产业当中。在企业服务端,国科科技有上百人的工程师团队。在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团队切身感受到产业侧在做什么,用什么技术,需要什么人,能够最真实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总结产业侧需要的人才能力画像。
二是深入学校,了解学校的教学体系。国科科技拥有上百人的教学服务团队,负责合作学校的教学运营。讲师到学校授课,班主任做学校驻校辅导员,校区运营人跟学校辅导员跟各层级的人员进行沟通,密切的接触,对学校有着深度了解。
三是参与产教融合的机构和企业必须是市场化运作。是否市场化运作,影响了最终的落地成效。市场化的企业,校企合作的成果与其生存息息相关,人才培养和企业服务做得不好,终将被市场淘汰。
基于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对产教融合的深度理解,国科科技摸索出打通教育侧与产业侧的国科模式——N+N模式。
02.
N+N模式打通教育端与产业端链接
“真正落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人才供应链,必须是N+N模式。”杨景学向【观澜财经】解释道,N+N模式即教育侧有N所学校,产业侧有N家企业,共同参与到产教融合的运营中。相比单向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和人才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人才可以自主选择意向企业,企业也可以选择到合适的人才。
在N+N模式中,国科科技是链接产业侧与教育侧的桥梁,长期运营积累下来的产业侧和教育侧资源成为国科科技的护城河。
在产业侧,国科科技为企业提供软件开发、ICT项目服务、信息安全业务等技术服务,技术实力得到众多知名机构的认可。
在公司成立后的几个月时间,国科科技就成为华为福建省授权培训合作伙伴(HALP)并长期位列华为五钻认证服务合作伙伴(CSP)名单。
与此同时,国科科技还是中核集团、四川长虹集团、中科院成都、运营商、银行等单位的技术服务供应商,服务于政府、能源、通信、金融等产业渠道上百家,交付软件信息类项目上亿元。
在教育侧,国科科技打造了IT人才培养基地——国科学院,为在校大学生和在职员工提供培训,培养方向覆盖了ICT技术、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泛IT行业的各大主要领域。
除了自有的人才培养基地,国科学院还深入院校,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与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实习实训等形式的合作。目前国科科技已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超五十所本科及高职院校达成了合作。
▲ 国科科技产教融合运营模式
在N+N模式的运营链条里,国科科技以产业侧的技术服务为入口,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技术体系沉淀下来,从中筛选人才需求大、实战型的技术总结成课程输送到教育侧,对高校的课程体系进行补充。经过相关课程培养后的学生,国科科技将组织双选会、专场招聘会或者筛选符合企业标准的简历,将教育侧的人才对接到产业侧。
链条打通后,产业侧和教育侧的资源充分高效地流动,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杨景学告诉【观澜财经】,“国科学院每年服务高校学生上万人,积累了超过3000人的人才资源池,与华为、绿盟、深信服、锐捷、360企业安全、福富、福诺、联通、中邮科、新东网等知名IT公司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合作关系,为超过100家产业公司提供了稳定、优质的项目服务。”
国科科技与企业端的良好互动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近日,在2020年厦门人才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华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进行了签约。该基地由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工信局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其产业生态合作伙伴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该基地连接教育端与产业端,旨在培养具备互联网等知识结构能力、能够运行维护智慧工厂的高技能人才,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数字化“人才荒”问题。
03.
线上平台新引擎赋能国科快速发展
如今,国科科技已是福建产教融合的标杆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瞪羚创新企业、厦门市火炬瞪羚企业、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厦门市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已成为它的标签。
近三年内,国科科技获得多轮融资。2017年12月,国科科技获集美产投子基金投资;2018年9月,获渊信资本投资;2019年9月获福建恒隆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政策和资本加持下,国科科技的发展布局也在加速中。除了福建地区,国科科技选择在高校密集、科技产业集聚的成都和武汉设立了分公司。受疫情影响,武汉分公司在上月正式启动运营。
在成都,国科科技产教融合模式已运作了三年多,并得到了成功验证。
国科科技与业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四川恒芯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恒芯源”),共同进行IC设计领域的产教融合实践。恒芯源复制了国科科技在IT领域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在学校-企业间形成人才输送、项目交付和科研创新的闭环生态系统,建设集成电路IC设计服务和高校学科建设的协同体系,为集成电路产业园搭配产业人才基地。近日,恒芯源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福建恒隆投资有限公司。
模式验证之后,国科科技并不急于快速拓城,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升维”的打法。
“公司最注重的是运营模式与交付质量,早期我们开拓一座新城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布局,自2019年以来,我们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打造自己的产教融合平台,把资源整合在云端,通过技术的力量进行提速。”杨景学表示,平台搭建好后,国科科技拓张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 国科科技产教融合平台示意图
据杨景学介绍,国科科技的产教融合平台主要把一些线下的工作线上化了,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对接政府、企业和学校的需求。
企业端:线下人员通过与企业沟通,将企业的用人标准(人才画像)在平台呈现出来。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会有多维度的评价(能力画像),企业可以在平台上筛选符合标准的人才或下发小项目。
学校端:平台将打造校企合作的运营工具,集成考勤、考试、交作业等多种功能,把人才引流到平台,并提供在线辅助学习,让学习更有目标。
政府端:平台积累了一定的数据量后,将呈现当前企业发展人口配套的情况、企业和学校的供求关系等数据,政府可以根据数据做一些灵活的调控。
对国科科技而言,产教融合平台将成为其发展的新引擎,“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让国科科技跑得更快。
未来,国科科技仍将专注于IT领域的产教融合,借助线上平台,为其他领域的产教融合赋能模式。
国科科技历史融资信息
◈ 2017年12月 集美产投子基金投资 ◈ 2018年9月 渊信资本投资
◈ 2019年9月 福建恒隆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THE END
喜欢本文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