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名池氏:广东揭东“池家渡(池厝渡)”概览

2017-05-16 池氏网chiw.org 池氏网


池氏网推荐理由:池家渡—— “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财丰物茂,孝贤乡里”,值得我们全国各地池氏宗亲学习的“池氏文明”聚居地。每年的端午赛龙舟开展得如火如荼,既丰富宗亲文化,又凝聚宗亲感情!真不愧“古文明之乡、传统医药业之乡、长寿之乡、新文化之乡”!


池氏溯源


公元前十世纪中叶,周穆王封殷姓讳食采于池(古渑池),之后人以池为姓,民公乃池姓之太始祖渑池乃池姓之旧家。池氏肇姓至今有二千九百余年,源远流长。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公元881年,民公之流裔,河南光州固始县池鲤腾随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起兵讨巢入闽,建立闽国,池鲤腾公(字涌源)官福州刺史参谋,落居闽越。


宋末祥兴二年(1279年),元兵南侵,池鲤腾公之后人,福建莆田县司户小三池公随文天祥大军南下抵潮州郡。初时,小三公于榕江之滨梅溪乡行医济世谋生。榕江有一支流枫江,源水于凤凰山,经玉溪而入,流水至扬美鲤之湾时,源水迴流,至下游处,有狮山象山把守出水口,见地有藏风止水、钟灵毓秀堪舆之气,小三池公遂择枫江之滨扬美鯉之地落居。传至七世,池文盛公官将仕郎、福建宁化县主薄,简斋公开辟医药行业发迹且为世袭亊业。至八世,秉裕公官从仕郎、潮州府揭阳尉,遂于扬美鲤之地建官邸,正门匾额书“澠水奮翼”。

扬美鲤之地三面环枫江水,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池家于扬美鲤东西两滨设立渡口贯通地灵,池家之村落遂名池家渡乡。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池家渡乡建“澠池古廟”,记念开闽先君三山国王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仨(池姓源于渑池故称渑池古庙,福州别名三山故开闽先君称三山国王),同年建“关帝庙”,又设立“感天大帝”神灵之位,保佑合乡人口昌盛平安。


池氏字辈


池氏詒穀堂昭穆


第四世江  第五世淑  第六世宗  第七世文  第八世秉

第九世伯  第十世世  十一世君  十二世思 十三世子

十四世彦 十五世爾  十六世治  十七世邦  十八世國

十九世基  二十世從 廿一世興  廿二世郡  廿三世起

廿四世家  廿五世振 廿六世鳳  廿七世洲  廿八世中

廿九世祖  卅十世德 卅一世翼  卅二世裔  卅三世良 

卅四世詩  卅五世書 卅六世贊  卅七世緒  卅八世香

卅九世绍  卌十世熙 卌一世垂  卌二世统  卌三世大

卌四世永  卌五世锡 卌六世裕  卌七世嗣  卌八世昌


江淑宗文秉,伯世君思子,彦尔治邦国


池氏福建开基祖涌源公源于河南固始县随王审知起兵讨巢入闽,涌源公母江氏贤淑,教子有方官福建刺史参谋,是闽开国功臣,又是辅政良臣。吾乡开基祖小三公乃是涌源公后人,皆昭穆自福建莆田承序而来。


基从兴郡起,家振凤洲中:莆田即福建兴化郡,凤洲即凤城潮洲,旨在池家渡基业是从兴化郡发起,皆家声振兴在潮州府之中。


祖德翼裔良,诗书贊绪香。绍熙垂统大,永锡裕嗣昌:五言詩,旨在池家先祖,诒谋子孙,子孙贤良,基业拓展,家声腾香。发扬昌盛,继续兴旺,世统光大,宗公福庇,传承裕后,宗室蕃昌。


现今池厝渡最大辈是郡辈,最小辈是德辈。现今我族族长是我族最大辈人士,是我族德高望重人士,是我族贤人,为我族昌盛发展传承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文化乡


池家渡是古文化乡


十世祖池世用公,明朝正德十四年举人;

十二世祖池思著公,万历八年举人,任福州训导;

池子学,万历三十八年举人,继父任为福州训导;

池粟庵公,清乾隆三十八年仕青州刺史,时青州地有鲎魚肆虐农田,刺史公教民捕之为食,却其害而民安;

同治五年,二十二世祖池光爱公任潮州总兵,光绪元年晋广东水师提督布政使司,在汕头开辟港口,创办水师港务局,主持创办“太古怡和”公司,为开辟汕头商埠奠定基础,光绪十八年晋惠、潮、嘉兵备道;

二十世祖池子美公,亊贾于上海发迹,光绪三十年献巨资支持朝廷海军建设,朝见慈禧太后,封“资政大夫”授江苏布政使司之职;

此外,自明至清之贡元、贡生、拔贡人数极多,清乾隆朝有十八名贡生从亊私塾教学,俗称“十八书箱担”,毗邻山美村官至太子少保的郑大进公幼时启蒙是池家渡贡元卜蒙斋先生。


池氏宗女名人


顺说池家宗女名人,十世祖梅山公之女名贤德,通晓文书,能诗善赋。适海洋县鹳巢乡李家,有举案齐眉之贤,助夫李一庄得中进士。育五子,教子有方,中进士二名,中举人三名,传至五世。一门三进士九举人十八贡生,一家八十余口同堂用餐,朝廷御赐匾额“同心堂”。此虽李家亊,官府实为旌表池氏夫人之贤淑,至今鹳巢乡及毗邻各乡,赞颂池氏夫人之流芳传说不息。


当今名人


池家渡乡现有厅级官员五名处级以上干部十六名研究生以上学位十二名


教育历史


从有记载开始,

1886年在祐公宗祠设立私孰学堂;

1914年又在池氏宗祠设立私塾学堂;

1923年设立梅东区著名的开智学校;

1951年设立池家渡学校;

1992年新建起池家渡学校教学楼,现列为揭东县教学完美、教材完整创強示范学校;

兴教育材,自古至今,是池家家风


医药业之乡


池家渡是传统医药业之乡,开基祖小三池公原知医理药性七世祖简斋公绳祖武行医济世为业发迹,八世祖汀深公,克绍萁裘,告别祖公父母,手掌雨伞、脚穿草鞋,背挎包袱,起程北上客家地方,开辟医药行业,随后世代传承。


因此,池家渡乡年满十五岁的男丁,都出外去学医药业生意艺,初出家门的孩子,都依先人之样,来个好彩头,也手掌雨伞,脚穿草鞋,背挎包袱,告拜祖公,告别父母外出,世代沿袭传承,个个都挣得钱银回来,建设家园,因此,雨伞、草鞋和包袱成为池家发祥之传统文物。


池家宗亲们在外经营医药业生意,彼此都互相关心照顾。宗亲们旅途往来,食宿皆系乡亲舖户,有困难相投者,皆得到乡亲照应;有欲开辟新地方药材业者,乡亲们协助组织药材与用物,求职者,或代安置职业,或赠盘费;一人有亊,合族亲人相帮,此乃池家渡乡宗亲情谊之美德,宗亲们在农历十月十七日回家祭祀祖公或年关回家欢度春节,大家沟通生意行情;


因此,池家渡医药业兴旺起来,不断发展,在外漫衍拓展至粤东、闽西、赣南各地墟市,至汕头、广州、香港、及台湾、南洋各地商埠,粤东有“无池不成墟”之著称。


据1998年编纂《池家渡乡谱志》统计,池家在外地之医药业行舖有四百二十余家,因此,在外地或侨居南洋的游子寄来信函或侨批,曾有人只写寄广东池家渡乡,信函或侨批照样送到故乡,可见池家渡乡知名度之广远。


长寿之乡


 池家渡是长寿之乡,池家渡乡八十岁以上高龄老人占全乡人囗比例为26‰,是全市同比13‰的一倍,现有百岁寿星四人,九十岁以上寿星二十人,八十岁以上有一百零四人,婚龄六十年以上的偕老夫妻十五对。这是药材之乡的文化遗产。


池家渡是文明之乡,先祖肇基垂统至今有七百四十余年,合族和顺,梓里安宁,从来沒有发生房界斗殴亊件,池家渡人家庭和谐,离婚率极低。改革开放之后的太平盛世,六米宽的乡道与机耕路四通八达,不分房界的琉璃民宅林立。池家渡乡分四社,每年正月初五、六遊神赛会,按次序排旺丁年举行,不抢先斥后,不争风斗气,各社的老叟长辈,互到值旺丁年之村社参贺观礼,全乡人怀喜悦心情,庆祝一年丰收,家境大有,祈新春风调雨顺,继续兴旺,游神赛会按规例有序进行,展现太平盛世古文化民俗。


乐善好施


池家渡人有深厚的乡亲感情,家乡的富户常施济贫困户,一九四三饥荒年,“万合堂”药行每天在自家“德馨里”门口施白米粥,四乡六里来乞者每人济白米一盘,池家渡乡及毗邻之乡沒有饿殍,沒有出乡逃荒者。


以至外地:二十一世池廷元公在家乡常施济贫困民户,捐资建池氏宗祠及修桥造路,在外修筑丰良猴鼠岽(莲花山岽顶)山险要道,铺设潮阳绵城至龙井渡口石板路,是潮州郡境地知名慈善家;


二十三世祖永坤公于兴宁县黄陂墟开辟“德和堂”药业,贫困乡民无钱求医者,德和堂予义诊不收药剂费。一九四三饥荒年,路有饿 47 32707 47 15534 0 0 3012 0 0:00:10 0:00:05 0:00:05 3012,德和堂予收殓安葬;时黄陂墟有贫穷生盗心者,撬德和堂舖门行窃被捕归案,县长判贼首死刑,刑场上,池永坤公以全家生命和财产做担保,跪着县长抱脚求情赦免,然后倾家财济贼生计,劝其改邪归从正业;此后,黄陂地方无失窃,无盗匪,民户安宁,德和堂又在黄陂墟捐建学堂一所,当地乡民称池永坤公为“德和仙”


1929年池家渡乡富户捐资修建工程宏大之广褔桥(乌山港桥),铺设石板路至各乡村;

1999年乡民捐资协助修梅浦村桥;

2003年协助修山美村道;

2012年池家渡乡贤达捐资造龙舟十条,每年端午节赛龙舟时,各社的赛龙舟队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比赛,各比赛队互赞对方強劲,不噪闹争冠,展现太平盛世之文明气象和体肓壮美观景,龙舟出租的收入,用于各社的公益费用。



人丁兴旺


梓里乡亲们长爱幼,少尊老,相称有序,循此文明家风,池家渡乡兴旺昌盛,现居住在家乡有四千余人口,鹏程在外地开辟医药业,土地改革后在外地落户的异乡游子约一万捌千人口,其中:

分支于鰲头村二千人口

分支于云路镇忠厚村二千余人口,

分支于大埔县百侯镇一千余人口,

分支于澄海县樟林塘西乡一千人口,

分支于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一千余人口。


池家渡是商业之乡,现大部人口到外地开辟生意业,留守在家的人数极少。1993年以来,揭东县人民政府,年年授予池家渡乡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池家渡是粤东一古文明乡。


池氏典故——“世有千年池家渡,人无百年郑大进”


池家渡乡与山美村是邻里,清乾隆朝,潮郡兴起依附满族旗派之风,各旗派常有争斗,池家渡乡依正白旗,山美村依正红旗,两村因山地田园权属之争执,池家渡乡绅与山美村乡绅常于公堂争讼不休。


时山美村郑大进官山东道按察使,丁母优奔丧还乡,山美村乡绅求大进公对池家渡乡施压服,郑大进公乃设家宴,柬请两村乡绅,池家渡乡绅备办许多猪羊美酒等礼品应邀赴宴。


宴席上,郑大进公言辞恳切地说:“远亲不如近邻,郑池两家素来和睦,且有秦晋之好,如今反为结怨,冤家相报,何时了结,世有千年池家渡,人无百年郑大进,奈何凭一时之拗气而修怨累及子孙乎!两家宜就此了结积怨,重修故好,子孙之幸莫大焉。”


宴罢,池家渡乡绅之礼品一概却之返回,两村乡绅受教化匪浅,从此,两村解除结怨,复是和睦毗邻。这是郑大进公胸怀宏量,也可见池家渡乡文明史悠久,家声馨远。


池氏宗祠(池家渡新邨六壁联建筑)


池家渡乡医药业兴旺,财源锺美,人口激增,池家子孙溢寨向北拓建池家渡新邨,乡绅定下乡规:以风水龙度,先定池氏宗祠方位落建(1886年池氏宗祠落成),其余每座民宅再与宗祠同方向联壁落建,划建用地,一亩换三亩,原地主不得拒绝换地,不得抬价,凡池氏子孙,不分房界,不分贵贱,人人可到划建之地建宅;


宗祠左边联壁三座,右边联壁二座,共六壁相联,每座均为一正门一后厅四点金座,两边抱巷,每座后面还有左右二门前后二厅的四点金座,也两边抱巷,继而又加一厅四屋二房的后包,整座的前埤墙至后埤墙,深入度总长60米,还有再往后延伸建一埕一座的,深入度总长百米有余,邨后筑围墙,座与座抱团围在一起,是固若金汤的统一防盗的古建筑群;


相联六壁座落的面堂平面整齐,每座宽29米,六座共174米,毎座正门前的埕面分贝灰埕面15米,土埕面5米,共20米是邨前围墙,池家渡新邨六壁联建筑落成,至今有一百三十年流光;


2014年秋,池家渡乡由乡贤倡导,合族贤达献资250万元做池氏宗祠重修,联壁各座民宅的正门、巷门、马面墙、大埤墙、围墙,也按原古建筑做重修,贝灰埕浇盖混凝土,土埕种花木和风景草,专人负责管理;新邨前围墙外是一邨道,也浇盖混凝土路面,邨道之边是小溪流水,现于小溪之滨砌石围石栏杆,又竖杆安五彩莲花霓虹灯,邨前花红树绿,白昼如火如荼,小溪碧水涟漪,夜晚灯光辉煌,浮光跃金,霓虹灯倒影映带,流光溢彩,池家渡乡新邨,焕然一新,气势磅礡,雄伟壮观。


池家渡人有鲤跃龙门,魚龙变化的弘大毅力,有鲲鹏变化,鹏程万里的拼博精神,池家渡新邨是先贤共同奋翼,传承子孙的文明遗产,乡门匾额:东门书“澠池流芳”、西门书“奮翼雧慶”。


池家渡新邨距山美邨郑大进故官邸约一公里,池家渡新邨是粤东六壁联古建筑之冠,现做修整之后,是太平盛世新展现的古文物景观。


                                                                                                                 撰文池卓群




端午赛龙舟盛事




版权说明:本文授权编辑发布,所有图文版权属于当地宗族及池氏网,若有转载,请联系池氏网chiw.org,谢谢.


鸣谢:

真诚感谢,以上文字由宗亲池卓群提供,图片由宗亲池伟钦、池田田提供!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263656393

邮箱:263656393@qq.com


欢迎宗亲关注池氏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