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名贤池浴德:“无花”方能结“廉果”

池氏网 2019-08-14

必读:池氏文化精粹辑要(2019年2月28日收录)


池浴德,字仕爵,号明洲,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出生于福安县小留村。


明万历《福安县志·营缮志·坊表》载:“天官上卿坊,万历七年(1579年),为文选郎中池浴德立。浴德,福安小留人,徙居泉州(今厦门同安)。”清·康熙《福安县志·营缮志·坊表》载:“天官上卿坊,万历七年,为文选郎中池浴德立。浴德,县小留人,徙泉州三十年。”明、清《福安县志》都明确记载,万历七年,“徙泉州三十年”,亦证实池浴德乃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随父、祖外迁泉州,时12岁。清乾隆《福安县志·选举志·进士》载:嘉靖四十四年乙丑范应朝榜,“池浴德,字明洲,小留人,太常寺少卿,祀乡贤。”清光绪《福安县志·人物卷》载:“池浴德,福安小留人,嘉靖乙丑进士,太常寺少卿。祀乡贤。”


池浴德从小冰雪聪慧,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举,第二年考中进士,初任浙江遂昌县令。


福安本来就是以“廉”著称的薛令之的故乡,自宋代朱子过化之后,儒风尤盛。重儒成为闽东文化的社会风尚。明代科举考试以朱子学为标准,因此朱子学得到朝野的广泛推崇。尊崇“四书”和孔子仁学的士子,同时也强调道德的实践。因而他们一旦取得功名入仕之后,不论在朝廷做事,或是在地方服务,大多都会努力践行仁义为民、廉洁奉公的理学思想。在福安,就先后涌现出陈琦、萧显、陈錡、黄钏、郭文周等一批这样的理学名宦、廉臣循吏。池浴德也名列其中。


01

上任父题联

池浴德的廉洁奉公跟他的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祖父池旻“以赀雄闾里”,父亲池杨“知自课学,屡试不利”,因而“力田治生,未数岁,赀日益,视其父倍焉”。


1967年在厦门市阳台山一带出土池浴德之父池杨的墓志铭,大家才知道池浴德出身农家。池杨是在福安小留长大的,礼义为本,耕读传家,“和煦有量”,重视家庭教育,每以“读书循理”教育子侄。池浴德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值得称赞的是,池杨在儿子池浴德上任遂昌县令前,担心他自小耽于诗书,不谙世事,难以管理一县之事,除生活细节,诸如“出入导从”“衣服饮食”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大抵出于便民厚俗,孜孜循良之意”,并且以廉政为第一要义告诫他“痛以廉俭自约”,再三叮嘱他说:“吾家世积德,儿曹努力为清白官。”池浴德答道:“尽某心力,依古道行之。”池杨大笑说:“善哉!子勉之!”临行前,并书写对联“世积俭勤,席祖荫,追思昔日;官期清白,戒儿曹,努力将来”为其送行,并嘱咐其要牢记祖训家训。池浴德跪地接联,从联语中体会到父亲要他清廉为官,勤俭行事,还把这联当作座右铭,谨记在心。


池浴德步入仕途后,池杨更是密切关注着他的一言一行,同时还教导说:“居官当如处子,不得有所点染,毋负朝廷与尔祖生成之恩!”临终前,池杨还留下遗嘱,交代儿孙辈:“修身行义,纤善必为。毋以言傲人,毋以行凌人。


02

在任“池半升”

池浴德携祖训传承和父辈嘱托踏上仕途,首次当官是在浙江处州府遂昌县任县令。甫到任,就写祭文,在神坛神祇面前当众祭告天地,发誓“不负苍生”,表明廉洁自律的决心。


遂昌县西与福建浦城县接壤,是个四周闭塞的山地县,当时官风民风都不太好。当地官员不知恤民,每逢郡守上京公干,按照旧例,所辖里甲要敛收银子作为对太守的馈赠。池浴德上任之初,恰逢处州(今丽水市)太守入朝,便以“太守爱民,何肯要此馈赠”为由,废除了此旧俗。


池浴德到任之时,前任留下来的积案有三百多件。这些案件大都是因为没有油水可捞,因而被积压下来的。池浴德将案件夜以继日,按照年份、案情轻重分类办理,很快便将积累的案子清理一空,并且汇编成“数册”上报,同时把无辜被拘老百姓全给放了,郡太守大加赞赏。


一些平时受了冤屈而又打不起官司的百姓听说遂昌县来了个公正贤明的知县,纷纷赶来申诉。遂昌县衙役早先时衣着华丽,出行又喜造势,常常借此恐吓百姓。池浴德便对衙役服饰进行改革,改变成简朴的服饰行装,安定了民心。


在办案中,池浴德廉洁无私,不取分文。百姓来打官司,只需要自带半升米用以路途所需便可以,因此民间称池浴德为“池半升”——“一毫缗锾不入官,只袖米半升,即可结案,咸称为‘池半升’。”消息一传开,连邻近县令遇有难判决的案件,都请求他帮助处理。


03

离任民曳舟

遂昌群山连绵,高峰群集,重峦叠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当时土地兼并的现象极为严重,“浙中钱谷多被富豪干没,往籍难稽”,富人多地却少纳甚至不纳田赋、贫民少地或无地却负担过重。池浴德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组织人员,亲自到现场丈量田地,无一差漏,然后编成黄册(明代户口信息登记簿)。接着,将各户应缴的数量张榜公布,对确实困难的,宽以期限,不进行刑拘。有定额之外的粮赋就划拨给县学,补助贫困学子。百姓见粮赋征收公平、公正,“人争乐输”——大家都争着缴纳。


邻近缙云县各地百姓见了都要求县府请池浴德去重新丈量土地,池浴德“编法如遂”——按照遂昌的做法,百姓欢欣。然而,还没有等到任务完成,池浴德接到诏令升任南京吏部考工主事,百姓闻知,赶赴处州府(今丽水市)请求留池浴德编完征派赋役的户口册籍。为此,池浴德拖延了四个月,才去南京上任。

此外,池浴德还有约束差役、制约豪家、增筑城墙、修县志、建书院、收埋暴尸等善举。他在遂昌的爱民为民德行,也收获了遂昌百姓对他发自内心的爱戴。在他晋升离开遂昌时,全县男女老少“前后绕拥”,赶来送行。池浴德的母亲当时也在县衙,被门外的哭声吓了一大跳,后来知道是来挽留她儿子的,高兴得掉下眼泪,说:“你父亲还在担心你不懂得‘斗斛钧石’的换算,没想到我儿你便民的事已做得那么好!”离任那天,遂昌人争着来抬轿子,“环车而泣”,自发送他直至龙游县地界。在龙游换船时,“万人曳舟,三日不得去”——数不尽的人拖住船不让解缆,致使三日都无法开船,最后只能趁入夜解缆出发。


遂昌百姓为了纪念他,于西明山河边建造了石亭,取名“曳舟亭”,题上“江水比恩犹有底,溪云护石更无心”的对联,以表彰池浴德勤政惠民的良好吏风。


04

无花结廉果

池浴德历任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考功司员外郎、郎中及太常寺少卿,均负责选拔、考察官员,所任职务被视为肥缺。但池浴德为人公正,通达事理,事情都办得出色,尤以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作为他坚守的为官准则。


池浴德长期在吏部任职,自然有不少人希望通过他在仕途上“进步”得快一些。有一回,池浴德在吏部考功司郎中任上,正好广东有个肥缺,安徽颍上县的县尉代县令周某来求情。有人说求情不顶用,还是得用一点“真金白银”。周某听了这话,向池浴德行贿,结果受到池浴德严厉的呵斥,周某只得抱头鼠窜而去。池浴德清介端严,从不以权谋私苟取一文。所到之处以秉公行事、勤政清廉著称。


隆庆四年(1570年),池浴德的父亲去世,他从遂昌赶回来奔丧,“三年足不窥门”,行李就放在大厅旁边。他的母亲和伯父悄悄把行李打开,只见里面唯有四十五两银子,都是上司褒发的奖金。老太太倍感欣然,说:“谚称县令为银树开花,吾子一树,乃无花果也。”这句话意思是:俗话说当县官像银树开花,但只有他的儿子是一棵无花果树,枝头不见招蜂引蝶的花,唯见真心实意的果。


万历八年(1580年),这株“无花果”在任官与裁员问题上屡屡与首辅张居正意见相左,“一言不合”之下,干脆借母亲去世,辞官回家,不再“兼济天下”,却恪守“独善其身”之理念。


纪监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对池浴德廉政事迹的报道:


《微廉说》:“无花”方能结“廉果”

——节选至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蓝雅婷


习大大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


是选择“银树开花”,在权钱交易中越陷越深,还是坚守“无花廉果”,无愧于人民赋予的权力?扪心自问,这一问题并不难作出选择,清正廉洁、执政为民本就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我们不能否认金钱是人生活之必需,但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等歪理,不过是少数人为自己的贪婪找的借口。


正如一名被查处的官员所写下的忏悔:“一些贪欲之财就像烈性的定时炸弹,总有一天会把你炸得粉身碎骨。”


池浴德入仕数十载,虽未攒下多少家财,但他清正廉洁的行事作风却赢得了百姓发自内心的爱戴。


直至今日,其曾任职过的浙江遂昌仍留有“曳舟亭”遗迹,流传着他爱民如子的事迹。


古代官员尚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追求,今之为官者更需慎独慎微、从严律己,涵养廉洁正气,坚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切切实实对得起百姓托付在手中的公权力。



转载自公众号:美丽洋头




池氏网关于池浴德及儿子介绍


池氏名人:明·厦门池浴德父子三人名耀青史

新闻:探尋宗賢足跡 緬懷浴德家族——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津光会长一行厦门行

池氏名人:明·厦门名士——池显方




精彩由您续写:

请关注“池氏网公众号”:ID:chiszqw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WX:xuyuanchi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