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月,纪念抗战!——“老兵不朽”,池氏抗战老兵人和事之四:青年军202师抗日老兵池明亮寻访录

池氏网 池氏网 2019-08-14

荐读:池氏文化精粹辑要(2019年6月30日收录)


池氏网推荐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2015年,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中就指出,温故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让和平的星火代代相传。


2015.7.30,习近平主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的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


岁月无情,一切都会随着时光而渐行渐远,使人的记忆逐步模糊,直至消失。曾经的苦难只有史书中还留有印记。


池氏——作为一个古老而人口较少的姓氏,在救国存亡的战争年代,也有我们的英雄,有永存青史的池峰城、池步洲、池必卿……更多的池氏儿女参加了革命,绝大多数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更不用说史料的留存。


我们虽然无法给他们修建一个纪念丰碑,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手中的笔,记录下能够记录的历史,在每一位池氏后人的心中建立一座座丰碑。


因此,我们将在七月不定期推出一系列“抗战老兵”纪念文章;


抗战老兵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不朽的精神灵魂——80多年前,他们为了民族存亡,血洒疆场,奋勇杀寇!更是我们家族不朽的光辉历史……


这也是告诫我们的后人,在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今天,一定不要忘记历史!一定要记住“振兴家族、强大祖国”是我们的使命,而不要纠结于复杂多变社会的“人云亦云”,更要团结起来,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小事,每天一点改善、改良。孝敬好我们的老人、教育好我们的子女……


池氏网已发抗战部分文章


1.池氏名人:抗日名将池峰城

2.池氏名人:侦破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电的幕后英雄池步洲

3.池太崴:父亲池必卿的抗战生涯

4.池氏名人:老红军池道生

5.池氏名人:副兵团职将军——老红军池龙

6.人物:来自福建长汀县的老红军池义彪

7.池氏名人:老红军——贵州印江池恒昌

8.池氏名人:抗日“孤胆英雄”——山东莱芜池玉贵烈士

8.池氏公祭:追思我们的先辈!缅怀池氏革命先烈!

9.战火中历练的老兵池德超

10.人物 | 黄埔军校金牌战术教官池一东, 成都北较场为远征军训练数批军官

11.池中光:“我跑到缅甸与日本人干了一仗”

12.抗日战争功臣池峰俊:追忆台儿庄战役

13.七月,纪念抗战!——“老兵不朽”,池氏抗战老兵人和事之一:94岁抗战老兵池德超……

14.七月,纪念抗战!——“老兵不朽”,池氏抗战老兵人和事之二:池清,之三:池清永





七月,纪念抗战

——池氏家族抗战老兵人和事(四)



弃我昔日笔


——青年军202师抗日老兵池明亮寻访录



池明亮简介


姓名:池明亮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1927年1月

籍贯:贵州遵义

居住地区:遵义市凤冈县

入伍年月:1943年

部队番号:青年军202师605团1营

部队职务:士兵

从军经历:

1943年在凤冈县琊川小学六年级,受抗日宣传感召投笔从戎,时年16岁。

1943年12月从昆明乘飞机往印度,途中巧遇在飞虎队的五哥池明镜。3个月后,经五哥找关系又乘机回国。到贵阳又参加青年军,编入202师605团1营,住四川綦江。因年小,机灵,深得政治部主任蒋经国喜欢。

日本投降后,入新闻局新闻学校读书。

1946年调国防部;1947年调南京中中训练团。后经蒋经国亲自安排,到东北青年军207师从事政工工作。1948年随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1949年池老三到台湾找到蒋经国,1949年3月离开台湾经香港回家,在宋希廉部任营长。


正文


作者:王珺偲

2015年7月21日


中华民族,一个生生不息,自强不屈的民族;

历史长河,无数英雄儿女舍生取义,一腔家国情怀挥洒长空。


西汉终军,自愿请缨领兵征战南越,阵亡时年仅二十,奏响荡气回肠的“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英雄挽歌;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平定疆外五十余国。


每读此故事,我都被他们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刚强尚武、铁血拼搏的灵魂而感动。在我寻访到的抗日老兵中,也有一位“弱冠请缨,投笔从戎”,同样深深感动我的老兵——池明亮。


池明亮所居住的凤冈红军山


弱冠请缨


池老1927年1月17日出生在凤冈县琊川镇上街的一个富裕之家,父亲池德普是琊川开明的乡绅,琊川人都尊称他为“池二爷”。


池明亮老人回忆说:“父亲支持我们出去混个名堂,闯片天地。在我还小的时候,我的几个哥哥就陆续出去参军。大哥、二哥死于军阀混战;三哥在宋希濂部;四哥是黄埔十五期,在长沙会战中阵亡;五哥在国军空军任职。


听及此,我不禁猜想,或许因为池老的几个哥哥都是军人,所以他受此影响走上从军之路,然事实并非如此。


他回忆说:“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在琊川招募了一批志愿军,有几百人,他们在如今琊川仓库处操练。我们一起的娃儿最喜欢到那里去看当兵的训练,跟着学走队列、练拼刺……”


1943年,抗日的烽火仍在四起,整个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一年,16岁的池明亮高小毕业,正准备到湄潭就读中学,一场电影改边了他的命运。


池明亮这样回忆:“(1943年)那年的暑假,从外面来了一个抗日宣传队,他们来琊川进行抗日宣传。到了晚上,他们在观音堂旁的空地(如今的琊川小学处)上放映电影。虽然是无声电影,但是琊川人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都觉得非常稀奇,几乎全街人都来看。当时电影放的中国军民抗击日本的画面,我们看得激动,在看电影中就喊出了‘打倒日本鬼子’、‘收复河山’等口号。


没过多久,池明亮和邬书文、胡传生、李立仁、王军、杨昌华、杨治礼等七位同学决定前去报名参军,抗战杀敌。


池老回忆:“当时招兵的说我没有枪高,不要我,我急得哭,我就问招兵的:‘我要去打鬼子,你们为什么不要我’。


‘小鬼,你还没枪高,怎么打鬼子?’招兵的反问我。


我又说:‘别看我人小,但是我打鬼子的决心很大’。其他同学又来帮着说好话,招兵的就让我参军了。


这个故事池明亮老人讲得平淡无奇,但这正是那个时代的青年学子们深感家国危亡,自愿投笔从戎,效命疆场的故事,他们的勇气和决心难道不是现实中的“终军”和“班超”吗?


抗日老兵池明亮


印度奇遇


1943年12月,池明亮穿上军装经贵阳来到云南省府昆明,他们将从这里乘飞机到印度。


1942年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与英军携手抗日。谁知道英国军队全线溃败,导致缅甸战场失利,其中孙立人将军带领新38师撤退到印度,以此为基础扩编成新1军,成立中国驻印军。新1军在印度厉兵秣马,伺机反攻缅甸,打回中国,池明亮就是补充到新1军中去的新兵。


池老回忆说:“当时新兵来自于全国各地,都是些热血青年,一心想杀敌报国。我们在昆明被安排去体检,合格的在胳膊上盖一个蓝色的戳记,然后到巫家坝飞机场。


我们并不知道部队要去哪里,上了飞机后才听说去印度集训。登机后,还给每个人发了两个棉球用来塞耳朵,以减小飞行中的嗓音。大家是第一次坐飞机,感到新鲜而害怕;飞行不久大多数都开始晕机,我也有点晕。不知飞行了多久才到达印度的一个机场。


下飞机后,部队安排大家集体洗澡和消毒,并将穿来的旧军装集中烧毁后换上美式军装。


池明亮随部队来到印度,编入中国驻印军新1军。他所在的团、连番号池老已经忘记,但他说:“当时连长看我小,就叫我做点杂事情,不仅不用太多的军事、体能训练,还能外出去玩。


在印度军营就这样过了两个来月。有一次池明亮和几个战友驾驶一辆吉普车到军营外闲逛,当车行驶到一座桥上时他看到几位空军大兵穿着美式空军夹克、皮鞋,戴着墨镜,迎面走来,那副派头让池明亮和他的战友们久久盯望,羡慕不已,也就停下车来,也在大桥上小息。


这时其中的一个空军大兵一抱将池明亮抱住,惊愕不已的池明亮这才看清这位空军大兵是自己的五哥池明镜。异国遇亲人,兄弟俩相拥而泣,是高兴?是心酸?都只有他们才知道。


池明亮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脸上满是笑容。他说:“五哥给我说:‘你这么小就来当兵太危险了,还是回去吧,回去读书’。当时我给五哥说:‘日本鬼子都没看到,不回去。’五哥也拿我没办法。


得知五哥在空军大队后,池明亮有机会就到五哥那里玩。一天,池明亮又来到五哥那里,五哥告诉他空军里有两个士兵最近要乘飞机回国。五哥已将关系疏通好了,顺便将弟弟带回国。


“当时,我是很不情愿走的。五哥很严厉地对我说、喊我回家,我就在五哥的安排下乘飞机回到了昆明。我一共在印度大约呆了3个多月的时间。”池明亮回忆着从印度回国时的心情。


蒋介石阅兵照片(来自网络)


着我战时衾


1944年3月,回国后的池明亮身着美式制服,在大街上特别抢眼。他从昆明和抗日游行队伍、宣传人员、部队士兵等一路向贵阳走来。 来到贵阳,池明亮和国立二十中的同学们年龄相仿,很快就融入一起,以同学相称。


池明亮老人回忆:“我哥叫我回来读书,但是当时已经是国难当头,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上什么课,青年学生、老师们都在街上游行,进行抗日宣传,喊口号、写标语、唱抗战的歌...”


那天,我问池老当时他们都唱了些什么歌,池老只说有《知识青年从军歌》。他又想了一会,还是没有想起其他的歌曲。当我问他能不能唱两句,池老努力地思索、回忆,最后他还是遗憾地摇了摇头。


1944这一年,日寇由湖南长驱直入,经广西到达贵州边境,重庆震动。为应付当时的局势,蒋介石在9月16日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时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从军,顿时全国学校一片沸腾,无数的青年学生、老师纷纷参军报国。


池老说:“当时参加青年军的人很多,有大学教授、大学生、中学生。大家热情高昂,我和二十中的一批同学一起也报名参军,我们唱着《知识青年从军歌》来到部队。


正是这些有文化、有理想的青年学生组成了青年军。这是一支文化程度较高、武装精良、政治性很强的军队,下辖9个师。民国政府想让这支部队能像入缅作战的远征军200师(戴安澜任200师师长,同古保卫战)一样英勇,决定延用201--209的番号,由陆军上将罗卓英任总监,蒋经国任政治部主任。池明亮被编入202师605团1营1连1排1班,师长是罗泽闿中将。


志愿者与池明亮合照


池明亮回忆在青年军中的事情时打开了话匣:


“我们师(202师)在四川綦江桥坝河训练,全部美式化装备,并有美国教官;每天除了军事训练外还要学习三民主义;供给很丰富。


有一次,政治部主任蒋经国给我们训话说:‘同学们,今天看到你们很高兴。现在国难当头,我很想上阵杀敌,但是为了青年军的组建,为了党国的重托,为了这支抗战队伍,我不来当政治主任谁来当,莫非让军阀来当吗?’蒋经国的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训话结束后,大家还一起会餐,没有官兵之分,罗卓英、蒋经国到各桌与士兵打招呼。蒋经国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都尊称他叫‘蒋先生’,他称呼我们为‘同学’,十分亲切”。


(后来池明亮和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池老三到台湾等故事,祥见胡启涌先生的《抗战老兵池明亮与蒋经国的交往》)


龙泉二小学生看望抗日老兵池明亮


池明亮还回忆说,1944年蒋介石、白崇禧、罗卓英到他们驻地,蒋经国亲自为蒋介石开车,在营地检阅了部队。


检阅部队完毕后,蒋介石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说:“同学们、士兵们,国难当头,日寇逞凶。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国家的耻辱就是我们军人的耻辱...”当时听到这里,我们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奔赴前线抗日杀敌。至今池老说到此处心中仍旧按捺不住满腔的热血和激动。


池明亮接着说:“那天,我个子矮在前排,第一次目睹了蒋介石的风采,心情无比的激动。紧接着全场齐声高呼,全场高呼“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最后全体合唱《知识青年从军歌》。整个场面悲壮而感人。


青年军建立的时间比较晚,又是蒋介石给蒋经国留下的军队班底,所以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支军队都没有开赴抗日前线。


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民国政府开始作手安置第一批青年军,成立了“复员管理处”。1946年6月宣布第一批青年军复员,以三个条件实行安置:留队;报考学校和回原校读书。池明亮选择了报考学校,进入国防部新闻局学校学习。


志愿者团队给池明亮授予的锦旗


池明亮老人虽然没有和日军正面交锋,但他以满腔的热血从一个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奔赴国难,成为一名铁血军人,他是那场悲壮的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缩影,是他们用青春和血汗诠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


70多年的岁月已经将池明亮老人的许多记忆磨灭。但是一首《知识青年从军歌》至今无法让老人忘怀。这是首什么样的歌呢?后来我找到这首歌词,细细读来,让我从中看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时代里,无数个年轻池明亮的影子。这也许就是池明亮难以忘怀的心声: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赞赏




精彩由您续写:

请关注“池氏网公众号”:ID:chiszqw

微信热线:hackchi(北京);263656393(成都)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WX:xuyuanchi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