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沃土育英才 教育之花别样红
“牵手留守儿童,共筑中国梦”欢庆儿童节文艺演出
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1.2647亿元,建成实验室160间、实验准备室148间,配置实验仪器设备74.8万件(套)、音体美器材14.84万件(套)、图书83.3万册,购买学生用床5723架、课桌19648张、凳子22906个,配置学生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终端6691台,建成多媒体教室1170间,有盘网络计算机教室33间、云计算机网络教室122间、高清录播教室5间、装机120台的网络培训教室1间;整合职教资源投入3.5亿元建成川东北一流的职业中学,引资2.2亿元修建了超前外国语实验学校,现在又投入7个多亿元新建通江中学高明校区,力争将通江中学办成省一级示范性高中……
一串串鲜活的数字,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演奏着通江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嬗变曲。短短5年,通江县教育事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学校从围墙垮塌、教学楼破旧、师生学习工作环境差变成了崭新的面貌——崭新的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学生宿舍错落有致,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功能室健全,各类器材、设备齐全。学生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更加开心,校园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和欢声笑语。
日前,记者走进通江县与南江县交界处的铁厂小学,真真切切感受到这所学校与城里的学校不无两样,教育设施堪称一流。“以前我们特别羡慕城里的学生,现在我们有了和他们一样的学习环境和设备,再也不用羡慕了!而且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美丽、宁静,在这里读书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五年级学生小文说这番话的时候,稚气的小脸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抓好了教育,就是抓住了未来。作为总人口达80.2万人的人口大县,通江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4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63453人、1665个教学班,平均班额38.1人。其中56人及以上大班额429个,占比仅25.8%,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182个,占比仅10.9%。
为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通江县在县级财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16.6亿元,新增教育用地1400亩,新建校舍44.6万平方米,改建维修校舍11.4万平方米,修建学校周转房、公租房2000套。积极稳妥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推进区域内学校资源整合,新建思源实验学校、通江六小、通江七小等城区学校和木关坝、秦家院等巴山新村学校30余所,整体迁建通江二中、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城区学校,正在实施通江中学高明校区、实验小学改扩建等重点工程,改扩建了诺水河镇、广纳镇等35个一二类乡镇中心小学。今秋开学化解大班额164个,其中超大班52个,全面完成全年化解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投入1.44亿元,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按原标准配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设施设备。7月16日,县委常委会议决定,再拨付资金1500万元补齐新标准增补的音乐和美术器材。目前,全县中心校网络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到100%,252个村小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县域学校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
“我们还预留教育用地3000多亩,将在城区新建城南小学、壁州小学、高明小学等学校,在重点镇新建或迁建学校,化解大班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干净整洁的校园里,花坛内鲜花竞相开放,朗朗的读书声从亮丽一新的教学楼内传来;洁白的墙壁、崭新的桌椅,精神焕发的老师、认真听课的孩子们,构成了私立名校——通江县超前外国语学校最美的画面。
据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江县超前外国语学校是经四川超前教育研究院、北大新世纪教育集团、四川大学出国预备学院一批专家教授精心策划,由四川超前教育集团精心打造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特色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为一体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民营全日制寄宿学校。“这所学校的开办,是我县引进名校资源上的一个重大改革。学校立足通江、辐射全市,三年打基础,六年见成效,十年成省内有影响力的名校,满足老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老区人民的子女不出通江、不去成都、绵阳同样读名校。该校的顺利开学,标志着我县教育事业又迈出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有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切实提高办学水平,通江县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改革。以引资建学、联盟办学、托管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引进成都四中、七中、超前外国语学校等域外优质教育资源,助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积极推行区域内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模式,建立“1+X”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制度,充分发挥县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25所相对优质学校与35所薄弱学校结对帮扶,采取“干部教师互派、教育管理互通、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教研联动”等举措,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
评价体制改革。通过始终坚持“逗硬考,客观评,树典型,不折腾”,探索出对学校进行学区内排名,不在全县排名,综合考评从只关注平均分到现在的综合考评,开发了属于自己的“通江县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了“小考、中考、高考质量追踪系统”,数据库积累了近15年的小学毕业考试等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分析能到学区、到校、到班、到每一位教师,能跟踪一个学生从小学到中考到高考的情况,让学校紧盯平均分的同时,对学生流失、整体提高、提升优生都一一兼顾。
管理体制改革。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办学的主体责任,加强对乡镇、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方向、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状况的督导检查,促进各类教育责任目标落到实处。根据全县学校校点分布,通江县设立13个学区,每个学区配1名政治觉悟高、热爱教育事业、业务素质强、熟悉教育大政策的教育督导员,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工作,加强校际之间交流互动,在提升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上出谋划策,努力提高了学区内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推动了全县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魂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办好教育回报人民”的承诺。五年来,通江县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飞跃发展。
充实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引进、公招、特岗等方式充实中小学教师2000名,妥善解决全县教师在数量、年龄、学历、学科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
提升教师素养。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核心,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近三年,全县累计培训教师2万多人次,返岗后对农村教师开展“送教下乡”,累计培训乡村教师5000余人次,基本对乡村教师培训实现了全覆盖,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打造出省市级以上名师480人,其中省特级教师9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师培训团队专家20人。
强化教师交流。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定期交流、对口支教、跟班学习、送教下乡等方式,2016年以来开展城乡学校对口交流活动800余人次。
狠抓师德建设。以巴中市新时期教育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校长“六条纪律”和教师“六个严禁”,从严规范教育行为。先后有15名教师受到国家、省级表彰,涌现出了廖占富、张兴琼、李佐英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楷模”,中林小学7对夫妻教师及杨祥儒守住大山深处的11个娃、带着瘫痪父亲教书等先进感人事迹,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播种希望。近日,通江七小校长李中平等一行来到高明村五社脑瘫儿童何杰家中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
现年12岁的何杰,肢体一级残疾,看到前来送教的老师甚是兴奋。无法正常坐立的何杰在妈妈的搀扶下坐在椅子上,好奇地动个不停。李中平向家长详细询问了孩子现在的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情况、享受的社会救助等情况……与孩子进行了语言和肢体相结合的交流,用肢体教孩子简单的拼音字母和数字;给他送去了一年级的教科书,鼓励他好好识字,勇敢地面对生活。
通江七小送教上门仅是全县全面兑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庄重承诺的一个缩影。为深入落实各项教育普惠政策,促进教育公平,通江县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科学合理划片,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管机制,2013年,该县被表彰为“全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的“三残儿童”义务教育体系,保证了225名“三残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贫困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免除精准扶贫户子女入学费用,筹措资金300万元设立教育扶贫专项救助基金。2016年秋,全县适龄少年儿童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6%。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做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全覆盖”。
与此同时,通江县还大胆尝试建设县域内的网络在线课堂。据县教研室主任杨怀通介绍,目前设在通江二中的8间“空中课堂”教室已装修完毕,正准备试播。开播后,将选派县城中学的名师到“空中课堂”教室授课。以后,还将建小学的“空中课堂”,逐步建立起一条适应县情的空中“送教”大通道,确保县域内名师资源城乡共享。
今年教师节前,通江中学高98级校友吴强先生一行为母校捐赠500万元,设立“尊师重教基金”,奖励扎根通江中学、奉献山区教育的优秀教师。捐赠仪式上,吴强回忆了艰苦奋斗的高中生活,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特别感谢通中,通中是改变我人生的关键节点,是通中爱岗敬业、教艺精湛的老师,打开了我们山区学生的眼界,帮助我们找到了自信,激发了我们求知的欲望、成才的斗志!”
近年来,通江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理念,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县级部门帮扶学校制度,县发改局向双泉中心小学捐资30万元,将学校几栋校舍的内外墙体进行了维修、刷漆、贴瓷砖等改造,把校园环境打造得更加美丽;高明新区管理委员会资助通江三中20万元资金,封闭贯穿校园的一条周边居民通行的道路,并为周边居民重新修建了一条道路,校园实现全封闭,师生安全得到保障。一个个县级部门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蔚然成风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聚集社会能人和知名企业都积极关心教育事业。长兴村本土企业家杨胜先生投资390余万元捐建石墩子村希望小学,于2013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解决了相邻村社三溪乡永乐村、平昌县得胜镇双泉村和广水洞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自1995年以来,连续23年通过捐建希望小学、“阳光校舍”、“爱心小厨房”、村小图书角、多媒体教室,表彰优秀乡村教师,培训村小教师,资助贫困大学生,累计捐资2000余万元支持通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石油每年向通江中学的1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学习生活补助,每人每年2000元。受助学生考上大学(二本及以上)后,中国石油还将一次性给予5000元奖学金。
仅今秋开学,通江县就收到社会各界力量捐资捐物近1000万元,大力推进了该县教育事业发展。
在整个通江县,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在今年9月9日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通江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办好通江人民期盼的教育”的新要求,同时,对高明新区、中国工商银行等10个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进行了表扬。(10月12日《巴中日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