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知识十问
★推荐阅读★
2016年度平凉市拟朝觐人员培训会召开 清真百兴园无酒餐厅宴请准哈吉
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
《古兰经》3 : 97
朝觐专题:
一、什么是朝觐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课之一。阿拉伯语称“罕志”,意为朝拜、巡礼、朝觐。朝觐者被称为“哈吉”。先知穆罕默德说:“伊斯兰教建筑于五项基础之上:诵念清真言‘除安拉外,别无他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立行拜功,出纳天课,朝觐,封莱麦丹月之斋。”作为“主命”的一项功课,朝觐是每一位具备条件的穆斯林所应履行的义务。《古兰经》曰:“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的义务。”(3:97)穆圣亦指出:“谁为真主而朝觐,并在朝觐中不做违禁之事,不作恶,则他朝毕归来时,就宛若其母生养他时那样的纯洁无染。”
二、朝觐为什么
穆圣生前对朝觐者说:“以作为真理、敬拜、臣服的朝觐响应你。”这真理体现为通过朝觐,穆斯林将更为深切地认识到,从人祖阿丹、先知易卜拉欣等众先知,直到封印使者穆罕默德,伊斯兰教虽然历经坎坷,但确是指引人间正道的开天古教。这敬拜体现为在教源圣地,借有形之朝,启无形之朝,参悟天地之造化,“讨白”人生之迷误,必然是时省悟,纯化心灵,近主至道,更加虔诚地敬畏、感恩和忠诚安拉。这臣服体现为不分种族、肤色、语言的各国穆斯林齐聚天房,以一律平等之精神相互了解和交流,势必增进世界人民的大团结,使顺从、和平的伊斯兰教不断发扬光大。
三、朝觐之由来
人类始祖阿丹进入大地凡尘后,依天上原型在地球本初子午线的地方建造了“克尔白”,中国穆斯林称“天房”。本初子午线又称“首子午线”或“零子午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算经线。2008年4月在多哈召开的天文学国际研讨会上,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得到确认:地球准确时间的本初子午线是从圣城麦加穿过。
因为有了天房,圣城也就有了“麦加”之称。麦加源自古巴比伦语的“麦卡”一词,意为“房屋”。 天房建成后,即成为阿丹子孙拜主的圣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不断繁衍的人类分成了各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些富贵起来的人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取舍,把多神崇拜愈演愈烈。为了警示人们切莫忘主背恩,世界许多地方遭到洪水惩戒,麦加亦山洪泛滥,天房遭毁。
参悟教训而先知先觉的易卜拉欣为追求“认主独一”的真理,被多神崇拜的头人绑进火海,真主将他拯救。为感赞主恩,易卜拉欣与其子伊斯玛仪又重建了天房。真主在《古兰经》中曰:“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3:96)“当时,我曾为易卜拉欣指定天房的地址,我说:“你们不要以任何物配我,你应当为环行者、立正者、鞠躬者和叩头者,打扫我的房屋。你应当在众人中宣告朝觐,他们就从远道或徒步或乘着瘦驼,到你这里来,以便他们见证他们所有的许多益处”。(22:26-28)
公元3世纪后,麦加贵族再次放弃了易卜拉欣的正教,在天房殿内竖立起多座偶像,天房遂成为多神崇拜的中心达3个世纪之久。遵循《古兰经》启示,穆圣在复兴伊斯兰教后,于623年在麦地那宣布天房为穆斯林礼拜的朝向,628年宣布朝觐天房是伊斯兰教“天命”功修。630年光复麦加后,穆斯林清除了天房殿内外的360尊偶像,天房遂成为伊斯兰教朝拜的中心,成为世界上唯一不间断地24小时礼赞真主的地方。
四、朝觐者的条件
第一,朝觐者必须是成年人(教法规定男满12岁,女满9岁,一般为年满14岁承担宗教义务者)。第二,朝觐者必须身体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觐的各项功课,年迈体弱者、理智不健全者、身患重病者、不能长途旅行或乘坐交通运输工具者,不承担朝觐义务。第三,朝觐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不得身负债务,更不得借贷去朝觐。第四,朝觐者一路平安,如路途有战争、动乱、饥荒、瘟疫等危险,无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可暂时不去朝觐。第五,朝觐者没有危害,在履行朝觐功课中,既不能危害自己,也不能危害他人,凡患有传染病者不得朝觐。第六,朝觐者必须人身自由,凡涉及司法调查、取保候审、限制出境等人身自由者不得朝觐。
五、朝觐种类和方式
朝觐主要分为正朝、副朝、连朝、双朝和代朝。正朝亦称“大朝”,时间是伊历12月8日至12日,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完成特定的功课。副朝亦称“小朝”,不受时间限制,除正朝以外的任何时候都可自愿履行。连朝是指一次受戒进行正朝和副朝,一次开戒并宰牲。双朝是指举意朝觐后,先为副朝而受戒,在抵达麦加完成副朝功课后开戒。待到正朝开始,再次为正朝举意受戒做正朝。此外,凡具备经济条件,但因健康或其它原因不能到麦加者,可以请人代朝。
六、朝觐之主命功课
朝觐的主命功课有3项:虔诚受戒、环游天房、驻阿拉法特。这3大要素缺一不可,否则朝觐无效。
虔诚受戒。朝觐者在进入麦加禁地前,须在其外围的5大戒关受戒。首先是举意受戒洗大净。举意念:“主啊!我举意朝觐,求你使我顺利地履行朝觐功课,并悦纳它。”做大净时应充分清洗,并梳理胡须、头发,剪指甲,剪短上髭,全美清洁;其次是脱去缝制的衣服,穿上白色的戒衣(妇女仍穿常服);再者是根据圣行的作法,无论举意为正朝或副朝受戒,都可以把举意和“响应词”连起来念:“主啊!我们应召而来了。响应你,你独一无二,我们应命而来。一切赞颂、一切恩泽、一切权威确属于你,你绝无匹敌。”进入受戒状态后须慎言谨行:不得杀生,不得理发、剃须、剪指甲,不得砍伐花草树木,不得心生邪念,不得争吵斗殴,不得进行房事。
环游天房。进入麦加宜反复诵念“响应词”。看到天房时念:“除安拉外,别无主宰,安拉至大。主啊!这是你的房子,你赋予它尊严、伟大和崇高。主啊!求你增加它的尊严、伟大和崇高吧!”逢人少的时候,可以上前以右手抚摸玄石,并亲吻它。巡游天房时按逆时针方向,围绕天房行走7圈,前3圈小跑,后4圈行走。经过玄石前念:“奉主的名义。安拉至大。主啊!求你增加我对你的信仰,对天经的确信,对你盟约的履行,对你的圣人道路的跟随。”在也门角和黑石之间念:“主啊!求你赐我们今世的美好生活,与后世的美好生活,以你的仁慈保护我们,免遭坟墓的磨难和火狱的刑法。”此后在先易卜拉欣站立之处礼两拜,诵念《古兰经》“忠诚”章。
驻阿赖法特。伊斯兰历12月9日被称为“阿赖法特日”,也是朝觐活动至为重要的一天。届时,朝觐者先于头日离开麦加到7公里外的米纳山谷过夜,然后到位于麦加东南25公里处的阿赖法特山停留一天。要多念赞主词,向真主祈祷,为自己、为所有亲人祈求真主的宽恕和慈悯。在晌礼时间,跟随伊玛目将晌礼拜和晡礼拜各减短为两拜并连在一起做。阿赖法特地区有明显的界牌标志,朝觐者须待在界内。《古兰经》曰:“你们从阿赖法特结队而行的时候,当在禁标附 近记念真主”。(2:198)你们在举行朝觐的典礼之后,当记念真主,犹如记念你们的祖先一样,或记念得更多些。”(2: 200)
七、朝觐之当然功课
朝觐的当然包括:1、露宿“穆兹代里法”;2、奔走于“萨法”和“麦尔卧”两山之间;3、“阿格白”射石驱邪;4、外地人辞别时环游天房;5、剃发或剪短头发;6、驻阿拉法特直到黄昏;7、连朝和双朝者宰牲;8、单朝者先射石,后剃发或剪发;双朝和连朝者先射石,后宰牲,再理发;9、在宰牲的当日完成环游天房的主命;10、在禁地剃发或剪发;11、在宰牲期间剃发或剪发。朝觐者如果失去了其中一项当然,须宰一只羊并施舍出去,以作罚赎。不能宰牲者可封10斋,其中朝觐期间封3日,回家后封7日。
八、朝觐的圣行
朝觐的圣行包括:为受戒洗大净;诵念“响应词”;连续而不间断地环游天房7圈;连续而不间断地奔走“萨法”和“麦尔卧”7趟;伊历12月8日前驻“米那”,宰牲期间夜宿“米那”等。此外,朝觐前后,应访游麦地那。包括去圣寺礼拜,探望穆圣陵墓和烈士坟园,到库巴清真寺礼拜等。穆圣说:“真主命令我居住在超越一切地方的首善之区,古人们叫它为叶斯里布,我们叫它为麦地那。它清除人们的恶德,犹如大熔炉清除金属的渣滓一般。”
九、哈吉之内在功修
哈吉是伊斯兰教对前往圣地朝觐过的穆斯林的尊称。这一尊称意味着认主独一的信仰,意味着追求真理的觉悟,意味着净化心灵的境界,还意味着乐善好施的责任。为此,哈吉要真正集穆斯林五功之总归。念,要心口如一,确认信仰;礼,要聚精会神,虔诚拜主;斋,要寡欲清心,求志达道;课,要不染贪吝,解危济困;朝,要恪守教规,修身洁行。《古兰经》曰,真主“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42:11)他是全知幽玄的,他是至仁的,是至慈的。”(59:22)
十、朝觐历程之回顾
自公元628年穆圣宣布朝觐是伊斯兰教“天命”功修后,1380多年来,每年的朝觐很少中断。朝觐人数尽管因战乱等原因,有时出现人数下降情况,但总的趋势是逐步上升。1954年世界朝觐人数为30多万人,60年代中期达到100万人,1976年增至150万人,1985年突破250万人,1994年升至288万人,2010年更是达到327万人。
中国穆斯林的朝觐始于何时,目前尚未有确切资料。但被誉为“中国发现世界第一人”的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郑和,其祖父马迪纳、父亲马里金曾经到麦加朝觐,故被尊为“马哈吉”。郑和下西洋后,封建王朝动不动就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甚至严令“片板不得下海”,使得中国穆斯林的朝觐甚为艰难。《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载,自康熙五十六年禁海以来,雍正前期严格实行海禁,但后因考虑到沿海百姓的疾苦,雍正在其五年三月诏批“现今外国之船许至中国,广东之船许至外国……复开洋禁,以惠商民。”在这种开放海禁的背景下,华寺门宦的创始人马选奉旨开洋,前往麦加朝觐。
到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41年,云南穆斯林马德新循海路赴麦加朝觐,8年后返回,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阿拉伯各国。他回国之后,用阿拉伯文写了《朝觐途记》,后由弟子马安礼译成汉文,在昆明出版,可谓穆斯林学者反映朝觐的专门著作。随后出现了不少记述朝觐的著述和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赵振武的《西行日记》(1933)和薛文波的《中国回教中东访问团日记》(1939)。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穆斯林就开始筹划朝觐,但由于中国和沙特尚未建交,无法获得签证,最初几年一直没有如愿。此事引起周恩来总理等高层领导的重视,1955年,周总理利用万隆会议召开之机,亲自和沙特亲王费萨尔商谈,终于在当年8月重新打通了中国穆斯林的朝觐之路。
从1955年至1964年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共组织朝觐10次,共132人次。“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朝觐活动陷入停顿。1979年10月,中国穆斯林在中断14年后首次恢复朝觐活动,以全国政协常委安士伟大阿訇为团长的中国朝觐团一行16人,在沙特政府的接待下顺利完成了朝觐功课。随后中国穆斯林朝觐人数逐年增多,1992年达到1001人,2010年更是达到133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