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公益行者丁文广:“接地气”的兰大教授

2015-12-21 中穆平凉社区


丁文广,男,回族,1963年12月生于平凉崆峒区白庙回族乡,中共党员,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博导。甘肃省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 2015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转自: 兰大新闻网 http://ipv6.lzu.edu.cn/c/201510/36899.html
学通社记者 刘慧

  风雨无阻,十年如一日,他是群众心中“最为亲切的人”;
  矜矜业业,朴素且无华,他是学生心中“最为敬业的老师”。
  就在不久前的10月13日,丁文广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作为“人生赢家”的丁文广教授,一定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成功者形象。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又走在农村、与农村有着不可割断的缘分的他,有着让人倍感亲切而温暖的笑容。丁文广身着整洁的休闲装,干净的皮鞋,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在这件布置得简洁明了的办公室里,墙上错落有致地挂着丁文广多年来珍贵的合影,桌子上除了摆放着很有规律的备课材料与文件外,引起记者注意的还有那本写得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簿。

只为不辜负那一份期望,他注重效率,严以律己

这是一本记录得特别详细的日程安排簿,里面有规律地记录着丁文广每天都要做的事,他的安排甚至精细到了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从工作以来养成的对时间进行有效安排的习惯,让丁文广非常注重工作效率并能够按时高效地完成工作。
问到怎样才能坚持每天都给自己做计划安排并高效利用时间完成计划时,丁文广眼中明显闪过了一丝动容,他说:“母亲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正如我们民族的谚语所说,‘天堂就在母亲的脚下’。”他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回族母亲,为人淳朴,乐善好施。在60-70年代的困难时期,母亲为了全家人的生计,经常步行数十公里去献血换取微薄的收入,以支持儿女们的学业。在那个需要“布票”才能够购买到棉布的配额时代,母亲往往先为孩子们做衣服,而轮到自己时,就没有布料了。母亲只好东凑西拼,用穿了数年的缝都缝不起来的旧布做衣服。这种艰难的生活,丝毫没有动摇一位母亲对自己子女学业的支持。在无私奉献的母亲的培育下,子女们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期望,他们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银行行长,有的成为当地名医……正是这些经历,让丁文广坚定一定要让母亲看到自己的价值,所以严格的自我管理便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成了丁文广生活的一部分。
  说到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时间以及计划的安排,丁文广为广大学子提了这样几个建议。他说,同学们可以尝试在时间管理方面采用艾维利的“六点优先工作制”,将每天需要做的工作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分别赋予1-6的编号标出6件优先处理的事情,每天开始先处理标号为“1”的事情,完成后再处理编号为“2”的事情,以此类推。
  他还强调在时间管理方面一个很有用的原理就是“帕累托原则”,即生活中80%的结果源于20%的活动,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到20%的关键事情上,就会有好的产出。而完成这20%的事情,就要对所有事件按照“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又不重要”排序。重要且紧急的事件是日常优先处理的。按照这样的安排,工作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当记者问到他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多,如何高效率地完成这些工作时,他说,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团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载体。
  不论是丁文广成长的经历,还是他注重效率的自我管理,这些都自然而然地奠定了他的扶贫情怀和对公益事业的执着追求。

只为看见那一个个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爬山涉水,不畏艰险

  


  丁文广从加拿大留学归来后,就一直致力于环境社会学研究,并积极推进农村发展及公益项目的实践。在他看来,“环境管理”不是管理环境,而是要管理人。因为生态环境的好坏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从“人”入手。人类在各个领域都对生态环境施加影响,而且往往是负面的影响。所以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解决有关人的各种问题。

  真正想解决人的问题,就应该迈出“象牙塔”,到实践中探索哪些人与环境关系密切?这些人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环境?生计、环境及灾害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解决这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的机理是什么?为此,他多年来坚持深入农村贫困地区进行研究和观察,最终发现了人与环境、灾害和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生计改善——生态恢复——灾害风险管理”的耦合模式理论,并将该理论以项目的形式在贫困地区进行验证。实践检验了理论的正确性,并在检验理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兰州大学学者用理论和项目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在长达10多年的检验过程中,丁文广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实践上述耦合模式的一个机制:“母牛滚动发展模式”,该模式在平凉市崆峒区等贫困乡村得以成功实施,并被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母牛发展滚动模式”应用的前期,丁文广身体力行,亲自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并讨论,寻找导致贫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按照优先解决的次序进行排序,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参与式”方法设计的项目,既符合当地实际,又深受农户欢迎,而且项目的各种管理制度都是农户通过开会反复讨论而制定的,农户自己制定的制度当然得到了非常好的执行。这种项目实施模式,为我们当前正在推进的“精准扶贫”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经常下乡实施项目,难免遇到风险。有一件事至今令丁文广印象深刻。有一次去东乡做扶贫项目,要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由于路上有积雪,当车辆在经过一个大转弯的时候,客车三次滑过沟边,最后卡到沟边的一个大树坑,好险啊!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并没有阻挡丁文广的扶贫路,他更是自信地讲:“好人必有好报。”
  就这样,丁文广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扶贫,爬山涉水,几乎走遍了甘肃省所有的贫困地区,见证了我国的脱贫历程。对他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与贫困但朴实的农民打交道,看到他们在解决问题后发自内心的笑容。

 

只为真正解决农民所遇到的问题,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当“5.12汶川地震”发生时,丁文广正在境外开会。那时,他管理着一个基金会的灾害救援团队。灾害发生后,他毫不犹豫地打电话通知自己的团队成员,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他自己于5月15日乘坐飞机飞往成都。一下飞机,他顾不上旅途劳累,就夜以继日地指挥救援团队开始评估灾情、采购救援物资、组织物资运输与发放等工作。当紧急救援结束后,他又组织救援团队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当四川的救援按照计划实施时,他又返回甘肃,指挥团队在武都和文县实施灾害救援项目。这次救援行动,为他指挥重大灾害救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四川雅安地震、“7.22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后,他便在第一时间组织团队参与救援。他还先后为地震灾区筹集了大量救援资金,仅“7.22岷县漳县地震”,他从壹基金筹集的救援资金就高达2600多万元。
  由于他在灾害管理方面的经验丰富,他被壹基金等多个基金会聘请为专家,讲授“以社区为本的灾害风险管理”;被亚太经合组织聘请为专家,与国内外专家一起共同制定了“国际灾害救援清单”,为重大灾害的紧急救援提供了便捷的指南和操作手册。同时,他被甘肃省减灾委聘请为灾害管理专家,对我省发生的灾害进行了多次灾情和损失评估,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了依据。
  同时,他创建的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是甘肃省在灾害管理方面的专业化团队,该团队领导着一个由86家公益机构组成的“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灾害管理项目,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目前,他领导的公益机构及救灾联盟已经成为国内非常有影响的公益机构。
  当记者问到他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分内”工作以外的事,他说:作为一名学者,只有将知识和技能及时转化为社会服务,才真正履行“知行合一”的学者使命。他更是提到:“将知识和智慧用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是一位兰大教授的中国梦。”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还是有很多的贫苦百姓仍然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必须要有人去关注农民,关注这群最接近大地的人们。所以总有这样一群人,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所见所学所得帮助着农民,丁文广就是这样一个人,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用自己的奋斗述说着中国梦。
  他生于农村,更是将自己最大的精力用于农村。这个世界万紫千红,但在这个满脸微笑的中年人眼中,农民们朴素而又幸福的笑容,家人平安快乐地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免责声明:

本微信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号:pl-muslim
平凉经字画、民族书画、民族用品经销、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婚礼庆典拍摄、宣传片制作联系电话:13399337896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

编辑:储月斋主

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回复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