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昆仑山上一棵松 ——兰仲杰将军印象
兰仲杰,回族,1943年生,1962年参军,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柴寺村人,原青海省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少将军衔,2003年7月退休,现任中国宝石协会理事,中国观赏石工作委员会顾问,青海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青海省奇石协会顾问,青海省摄影家协会荣誉主席,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柳营式锋组委会副主席。著有《兰仲杰书法摄影作品集》,并先后在青海省、兰州、天水、平凉、庆阳、白银举办个人书法摄影展,2003年中央教育电视台《岁月如歌》栏目以“西部情怀”为题,报道介绍了兰仲杰的书法、摄影作品。2004年中国民族画报第6期专题介绍了兰仲杰的书法、摄影作品及奇石。同年7月,青海省电视台以“将军艺术情怀”为题制作节目,在青海电视台专题播放。
昆仑山上一棵松
——兰仲杰将军印象
平凉日报记者 何小龙
从黄土高原到雪域高原,他完成了人生壮美的远行,让生命抵达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
从战士到将军,他在戎马生涯中演绎了一部激越雄壮的人生乐章!
——题记
最为艰辛少年时
在我有限的采访经历中,我第一次与一位军界高级将领对话,心情是比较紧张的。但是,当我被人引领到兰仲杰将军所住的房间,他伸出一双大手与我伸出的饱含敬意的手相握,并且,他得知我要录音,便邀我到一张方桌边坐下来,面对面和我交谈,我的心情一下就放松了。而随着交谈的深入,我感觉到将军就是咱朴实的平凉人,他既有军人的豪放气度,又有长者的和蔼、宽容。
兰将军1943年6月出生于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柴寺村一个回族农民家庭,他弟兄5个,还有3个妹妹。因为他是长子,就过早地挑起生活重担,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上学的学费都是靠出外打工挣来的,他挖过电缆地沟,打过墙,虽然每天只挣1元钱,但对他这个穷孩子来说,已是很幸运的事,因为一天挣1元钱,一个假期就能积攒够学费。至于家里的农活更少不了他干,从开春往地里送粪到夏季收割打碾,每个环节都浸透了他的汗水。别看他小小年纪,他割麦的速度村里没人能赶上。到了冬天,工程停了,他就徒步到六盘山脚下的蒿店一带山区砍竹子绑扎扫帚到集市上卖。关于兰将军少年时代的经历中,还有一件事令他记忆犹新。他从白庙代帽中学考到平凉一中后,遇到一位非常富有爱心的老师——名叫孙仁孝的班主任。孙老师对学生特别关心,尤其对农村的学生分外呵护。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农村帮助农民割麦,在外要住宿。当时,他和其他几位农村同学穿的衣服很单薄,孙老师怕他们挨冻,就从带衣服多的城里学生那里借来衣服让他们穿,令他非常感动。
2003年10月10日,在兰仲杰将军书法、摄影作品展开幕式上,兰将军在讲话中深情地说:“……如果没有家乡这块神奇土地的养育,没有平凉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没有父老乡亲、老师、领导、战友的关心和厚爱,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和书法、摄影作品展……”
将军抒发的是他的肺腑之言。
立马昆仑扬军威
兰将军是从平凉一中参军的,那年他19岁。他最早在庆阳公安大队二中队服役(后该为庆阳军分区独立连),先是当了班长,再到参谋,后又被提为动员科科长。不久,他就被调到原平凉市武装部当了部长。那时,武装部的各方面工作比较滞后,他上任后,和范政委默契合作,深入基层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并能够把上级的指示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展工作,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打开局面,使武装部的各项工作得到军分区的肯定,并受到省军区的表彰。他30多岁就当了平凉军分区司令员。值得一提的是,兰将军在平凉工作五六年时间,他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军分区当司令员时,他每年要组织官兵和民兵开展一两次帮扶工作,当地遇到灾情,必要捐款捐物,或现场予以支援。
1985年以后,在兰将军的军旅生涯中,又出现几次大的转机——1985年,他被调到甘肃省军区担任参谋长。1990年,他被提为省军区副司令员,同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他调到青海省军区任司令员,为青海省委常委。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到青海省视察时,兰将军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兰将军还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三大、十五大。
青海是兰将军戎马生涯的最后一站,也是他辉煌的人生顶峰。
青海,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巍峨的昆仑山,有耸立的祁连雪峰,有浩瀚的青海湖。
青海,一个多民族地区,世居的5个少数民族信仰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历来民族宗教问题比较复杂。
1996年,当兰将军肩负重任踏上这片自然景观十分壮丽雄奇的土地,面对社会上还存在的种种不安全因素,他顿感戎边的责任重大。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为了弄清当地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不辞辛苦,走村串户,足迹踏遍青海的山山水水。通过调查思考,他在军区党委会上明确提出“立足维稳抓战备,抓好战备促维稳”的工作思路,使青海的社会稳定工作上升到了一个讲政治的高度。中央军委提出“两个严密关注”的指示后,他深刻领会指示精神,结合青海实际,适时确定了做好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保交支前防空和现实军事斗争两大主要任务,使青海省军区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方向明确了,思路清晰了,他和党委一班人立即指导机关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和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与措施,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牢牢地掌握了社会稳定工作的主动权。和在平凉一样,兰将军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援,他带领官兵或治理荒漠,或植树造林,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畔植下一片片绿荫。在他的支持下,一个叫沙尔湾村的120多名失学儿童得到资助,重返校园。他还把大通县景阳乡作为自己的帮扶点,从1997年开始,他指导帮助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科学种、养殖,终于使那里的部分群众摆脱了贫困。
兰将军在青海省担任军区司令员的8年时间里,青海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汗洒艺苑绽奇葩
兰将军戎马一生,他在繁忙的军旅工作之余,潜心于书法、摄影、奇石研究,历时42年之久。用书法挥洒自己的个性,用镜头倾诉对西北风土人情、山川美景的挚爱,用奇石记录自己留在青海的足迹,这是贯穿他一生的执著追求,是他用来完善军人形象的最佳选择。他创作的书法、摄影作品以及收藏的奇石多次参展并获奖,他现在是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中国奇石工作委员会顾问,青海省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2003年7月,中央电视教育台《岁月如歌》栏目为他拍摄了专题片,向全国观众介绍了他孜孜不倦追求书法、摄影、奇石艺术的事迹。
谈到自己对书法、摄影艺术的追求,兰将军深有感触地讲,过去军人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头脑简单、严肃直率、说话大嗓门、做事莽撞。但在新时期,军人应当有多方面的素养,尤其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这样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会有能力完成你所担负的任务。这也是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的:“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正是因有这种信念作支撑,他研习书法、摄影艺术从不间断,同时注重业务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强化自己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兰将军的生命历程中,他大部分时间过的是单身生活,惜时如金的他不为吃吃喝喝的热闹场面所动,更不会把宝贵的光阴浪费在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闲暇时,他把精力全部安放在洁白宁静的宣纸上,挥毫泼墨,在与艺术的对话中使自己的身心和灵魂得以沐浴和净化。在书法创作上,他学古而不拘泥于古,在吸取古人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草篆作品力求雄野宽博,求势求气,求豪求放。他的许多书法作品纵向取势较多,给人一种“银河落九天”一泻万里的气势和冲击力。
在兰将军的摄影作品里,有一幅起名为《家园漫步》的摄影作品:20多只刚出窝的小斑头雁,在几只大斑头雁的呵护下,在青海湖畔漫步,显得那样活泼可爱。最令人感动的是,那几只大斑头雁在前后左右分别担负着带队、警戒和护送的任务。无疑,这幅摄影作品的寓意相当深刻,也寄予了兰将军情系西北,眷恋大自然的赤子情怀。但你知道吗?这幅摄影作品是兰将军在青海工作8年时间里10多次去青海湖鸟岛采风时“巧遇”到的美丽瞬间。由此不难看出,兰将军在艺术道路上踏出的每一个脚窝里都是浸透了心血和汗水的。兰将军的摄影作品场面宏大,视角独特,色调对比强烈,与书法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也体现出一种大气魄和大境界来。
文如其人。兰将军的书法、摄影作品,正是他思想境界和豁达大度胸襟的折射。摄影作品中那一棵耸立于昆仑山巅的挺拔苍翠的松树,简直就是他形象的化身。最后,让我以袁俊宏同志为兰将军题赠的一首题为《情满三江源》的诗来为此文作结尾吧——
从黄土高原到雪域高原
从战士到参谋到司令员
你奉献了热血奉献了青春容颜
乌黑的头颅都成了雪山
可谁能想到
你一个将军竟能偷得清闲
摁动心灵的快门
拍下高原雄奇的风采
让我们的眼睛饱食了
一顿顿风光大餐
免责声明: 本微信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或作者推荐,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号:pl-muslim 平凉经字画、民族书画、民族用品经销、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婚礼庆典拍摄、宣传片制作 联系电话:13399337896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
编辑:储月斋主
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回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