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录】《经济学报》2021年1期目录

经济学报 经济学报 2022-12-31

目  录


  • 城市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
  • 中国工业加速创新的新机制——基于人力资本分工和协同的研究视角
  • 中国资本市场特质波动率异象研究:前景理论的视角
  • 不同发审机制下的承销商声誉与债券融资成本
  • “互联网+交通物流”与人口城镇化:基于“两新一重”融合模型
  • 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
  • 发展服务业能否改善空气质量?来自低碳试点城市的证据
  • 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小额信贷与农户收入

1

城市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
作者:李梦云  廖 理  王正位

引文格式:李梦云,廖 理,王正位. 2021. 城市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

[J]. 经济学报, 8(1): 1-28.


[摘  要]
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一直受到学术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激励政策希望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本文聚焦于创业与经济增长这两个重要议题,实证分析城市创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内市级行政单位每年的创业数据及经济增长数据,选取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政策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证明了创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随后,通过双重差分分阶段检验比较了创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时间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渠道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的工作补充了创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同时也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创业;经济增长;认缴制政策


2
中国工业加速创新的新机制——基于人力资本分工和协同的研究视角
作者:徐远华  孙 早


引文格式:徐远华,孙早. 2021. 中国工业加速创新的新机制——基于人力资本分工和协同的研究视角[J]. 经济学报, 8(1): 29-82.

[摘 要]

随着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组织形态及结构发生深刻变革,这必将对人力资本的配置及其创新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及其协同作用的创新效应。本文按照人力资本在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对应的社会分工角色的不同,在工业分行业层面上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本文探索出一条在市场均衡下由企业家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一般人力资本组成“三位一体”的推动中国工业加速创新的新机制。本文将三类人力资本及其协同作用纳入生产率决定方程,并使用中国工业2000—2016年35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了克服考察期间工业统计口径的变化可能导致的偏差,本文尝试性地将相关变量按照相关指标统一调整到全部工业口径。实证检验发现:(1)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均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三类人力资本的协同对提高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3)进一步检验发现,三类人力资本及其协同作用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在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均较大。企业家人力资本则显著促进了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细分行业的TFP增长,同时显著抑制了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细分行业的TFP增长。三类人力资本只对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细分行业的TFP增长具有显著协同作用。在平均企业规模较大的细分行业,一般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对TFP增长的促进效应均更大。企业家人力资本只对平均企业规模较大的细分行业的TFP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平均企业规模较小的细分行业,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均对TFP增长均具有更大的协同效应。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的协同作用只显著促进了平均企业规模较大的细分行业的TFP增长。
[关键词]

新机制;人力资本分工和协同;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特征;全部工业口径


3
中国资本市场特质波动率异象研究:前景理论的视角
作者:张 兵


引文格式:张兵. 2021. 中国资本市场特质波动率异象研究:前景理论的视角[J]. 经济学报, 8(1): 83-108.


[摘 要]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高(低)特质波动率股票的预期低(高)收益率的异象。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发现了投资者整体上从理性状态转移到非理性状态、非理性投资者比例的升高是造成特质波动率异象的原因。套利限制程度的加大和不对称,会使得部分理性投资者退出市场和非理性投资者比例上升,特质波动率异象越发明显。高风险低回报这一特质波动率异象是投资者非理性、套利限制等因素共同造成的。研究发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是变化的,特质波动率异象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是本文理论上的边际贡献,同时本文也对中国股市交易类异象的解释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关键词]
特质波动率;前景理论;套利;异象


4
不同发审机制下的承销商声誉与债券融资成本
作者:朱玉杰  张上冉


引文格式:朱玉杰,张上冉. 2021. 不同发审机制下的承销商声誉与债券融资成本[J]. 经济学报, 8(1): 109-128.

[摘 要]

全面推行、分步实施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中,承销商对净化资产市场环境、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采用注册制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经过10余年发展,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一直采用审批制发行债券。基于我国债券双市场格局,本文对不同发审机制下承销商的作用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高声誉的承销商能够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但在债券市场存在“刚性兑付”,市场化程度不足时,承销商的声誉对债券融资成本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在注册制下,承销商的内部治理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其履职能力,但在核准制下,承销商的内部治理水平并未得到市场认可。
[关键词]
注册制;承销商;债券融资成本


5
“互联网+交通物流”与人口城镇化:基于“两新一重”融合模型
作者:王贵东  杨德林


引文格式:王贵东,杨德林. 2021. “互联网+交通物流”与人口城镇化:基于“两新一重”融合模型[J]. 经济学报, 8(1): 129-158.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两新一重”政策,为了便于数学化、模型化处理,本文将“两新一重”提炼为以“互联网+”为核心要素的新基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交通物流为典型代表的老基建。在理论方面,本文将“两新一重”融合至城镇化模型中,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剖析交通物流以及“互联网+交通物流”如何影响人口城镇化。在实证方面,利用2004—2018年73个国家面板数据,采用加权LIML工具变量法检验本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交通物流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且“互联网+”强化了交通物流对人口城镇化的正影响。此外,在金砖五国之中,中国交通物流对城镇化发展的总促进作用排第三,而中国互联网对城镇化发展的总促进作用排第一。
[关键词]
新基建;互联网+;交通物流;两新一重


6
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

作者:戴蕙阳  施新政  陆 瑶


引文格式:戴蕙阳,施新政,陆瑶. 2021. 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J]. 经济学报, 8(1): 159-188.


[摘 要]

本文以1990年到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发现地区劳动力流动越强,当地企业获得的专利授权数量越多,其中创新质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受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流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给企业带来更强的创新激励。在异质性分析中,实证发现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会受到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说明劳动力市场因素是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对提高我国企业创新产出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户籍政策的制定、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合理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创新;竞争;国有企业


7
发展服务业能否改善空气质量?来自低碳试点城市的证据
作者:陈启斐  王双徐


引文格式:陈启斐,王双徐. 2021. 发展服务业能否改善空气质量?来自低碳试点城市的证据[J]. 经济学报, 8(1): 189-215.


[摘 要]

本文拓展Grossman and Krueger(1995)结构变迁和环境质量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以及WIND数据库微观企业数据,分析服务业比重和PM2.5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服务业比重提高1%,PM2.5强度上升0.17%。这意味着生产服务品依旧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第二,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低碳试点城市服务业增长和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碳城市服务业占比提高1%,PM2.5强度下降0.123%。第三,本文还利用WIND数据库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微观数据,分别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微观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低碳城市服务业发展可以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但是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率和产业链布局。低碳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中国的空气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建议将结构效应和环保政策相结合,才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关键词]
服务业;PM2.5;低碳试点城市;


8
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小额信贷与农户收入
作者:李绍平  秦 明  董永庆


引文格式:李绍平,秦明,董永庆. 2021. 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小额信贷与农户收入[J]. 经济学报, 8(1): 216-234.


[摘 要]

与传统小额信贷相比,以网络平台小额信贷为代表的数字普惠金融不但可以分散风险、降低信息成本,而且可以缓解资金供给不足的困境,因而在小额信贷领域备受期待。本文利用公益性网络借贷平台——宜农贷开展的追踪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宜农贷平台借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表明:宜农贷平台借贷促进了农户人均纯收入的提高,且主要是通过提高农户的农业类收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宜农贷平台借贷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提高作用与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之间呈现U型关系。因此,本文建议,在处于脱贫攻坚战关键期和加快乡村振兴的当下,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引导以网络平台为媒介的小额信贷来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发展,进一步扩大返贫力量和资源。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网络借贷;PSM-DID;农户收入


阅读更多,点击下方链接

环境规制、产业升级与雾霾治理

教育会改变家户的股票市场行为吗?来自义务教育法的证据

薪酬管制、 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创新:来自制造业的证据

政治组织中的文化多样性与经济绩效

许宪春:翻开国家账本 |“人文清华”讲坛演讲实录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