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被嫌弃的刘学州的一生”
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979087703
后台回复“冬令营”,23考研免费抢跑
★
“简单的来描述一下我自己吧,学生,一个努力发光的人,坚强男孩,出生被父母卖掉做彩礼,四岁养父母双亡……”
2022年1月24日,在刘学州的微博中,他以这样的开头交代自己的一生。信的最后,他说:“谢谢你可以见证我的人生终点”,随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月24日中午,澎湃新闻微博表示:已从三亚市110指挥中心获悉,刘学州已于当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谁‘杀死’了刘学州”这一问题,屏幕前的你们可能有着各自不同的答案:亲生父母、不良媒体、键盘侠网友……但我想要指出的是,不仅仅是被卷入事件漩涡中心的他们,看起来远远身处事件之外的我们,都有可能在某一天不经意间地成为加害者。
而这,才是我们如今复盘这件事情的意义。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
他也曾渴望阳光,可惜他从不曾见过太阳。
说来惭愧,如果不是刘学州的死,或许之前关于他的所有新闻都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近几年此类题材的社会新闻太多了,多到让人有些审美疲劳。所以如果不是有“死亡”作为“爆点”,可能刘学州事件在这光怪陆离的现实中也无法激起如此大的波澜,毕竟大家都喜欢看“有爆点”的新闻(多可笑)。
出生时便被父母卖掉,只为了筹够爸爸娶妈妈的彩礼钱,虽然被医生和中间人层层榨取后到手只有几千块,但在亲生父母眼里,这可能就是“他的价值”;
可能是幸运吧,养父母和新家人对他很好,但好景不长,在他四岁的时候,一场烟花爆炸事故夺走了他的养父母,也夺走了他唯一的光;
二年级开始读寄宿制学校,上学期间遭受严重的校园欺凌,被男老师猥亵,在宿舍楼楼顶待到第二天早上……
电影里任选一件事情就可演出一部声泪泣下的苦难电影,而对于才15岁的刘学州来说,这是存在于他记忆里他身体中实实在在的人生。
注:以上内容均来自于刘学州的遗书。
可能更具悲情色彩的是,即便是在此般成长环境中,他也在黑暗中,努力地、一块块拼出了可以让自己心安的光。
▲刘学州所获奖状和荣誉证书
今天,再去搜索刘学州本人的微博和抖音账号,评论区下面几乎看不见所谓的恶评:对刘学州的鼓励和帮助,对他未来(可惜已经没有了)的祝福,对施暴者暴行的控诉和憎恶……迟来的观众们在评论区只感受到人间充满爱的温馨,那些曾经满怀恶意的诅咒和中伤,却只有那个已经冰冷的男孩一个人承受。
▲刘学州最后一条微博下评论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他这一生确实干干净净,但我们实在不应该安安静静。正如那句话所说:“对人类深重的苦难视而不见本身就是一种残酷, 而用诗意的光辉去涂抹罪恶不啻于为罪恶招魂。”
注:引用这句话的目的不在于否认网友们的祝福和努力,而意指事件之后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反思和作为。
何为流量?救命杀人。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
在刘学州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新京报》在1月19日发表了题为《男孩寻亲后被生母“拉黑”,生母回应》的短视频报道。这篇报道目前也被大家普遍视为“杀死刘学州”的“最大凶手”,原因在于在该报道中,记者单方面的大篇幅引用刘学州亲生母亲的说辞,并以“记者多次联系刘学州,均为得到回应”结尾,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发布了整篇报道(实际上,在该报道发布之后,刘学州当天便对此进行了回应)。
▲刘学州当天的微博回应
诚然,作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原则置于脑后,用极具渲染性的报道博取关注,引导舆论走向,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被误导,打着正义的旗号对刘学州进行人生攻击,让其遭受巨大的舆论暴力无论如何都不应该。
但是,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媒体的“人血馒头式”报道也好,网友们的网络暴力也好,真正的操盘手不是媒体,不是网友,是流量。流量可以救命,也可以杀人。
注:这里不是说关于媒介伦理、新闻职业道德、网络暴力等方面不可以分析,只是相信在这些方面大家一定或多或少有有话可说,所以不作为本文的重点。
流量可以救命。正如有学者所说:“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权力结构。迄今为止,互联网初步实现了“人人皆可进行信息表达的社会化分享与传播”的技术民主,社会议程的设置权与社会话语的表达权也进入了人人皆可为之的泛众化时代。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激活了以个人为其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构造,重新分配了社会话语权,并因此改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互联网以及社交平台的发展,给予越来越多底层人发声、维权的机会和渠道,成为“蚍蜉可以撼大树”的奇迹之门,比如安阳狗咬人事件、都美竹诉吴亦凡事件等。就连刘学州最开始借助网络和志愿者想要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也是看了孙海洋成功寻找到丢失孩子孙卓的视频后受到的鼓舞。“历史上从未有哪一个时代,如今天这样,能让普通个体拥有如此之大的话语权。”
但是,流量也可以杀人。其实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媒体为何会明知不可为却仍为之的发布那样不规范不应该的报道?网友们为何做出不经大脑就可键盘持续输出的“无脑行为”?答案其实呼之欲出:为了搏关注、为了流量。因为流量代表着利益,各方面的。
侯玉波、李昕琳等在研究中指出,人们参与网络暴力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道德审判,这种暴力行为往往起始于正义的道德的初衷,基于朴素正义的动机。但同时,随着事态升级,网络暴力的主要形式转向人肉搜索,接下来,越来越多不明真相的网民盲目参与,正义的道德的初衷逐渐被掩盖扭曲,最后演化为打着道德旗号肆意谩骂、曝光隐私、显示谴责等方式来实现道德审判。
其二是宣泄式的恶意攻击,这一类型的网络暴力行为始于情绪宣泄和网络舆论所进行的纯恶意性攻击,这类暴力事件有特定的舆论领袖和特定的回应,其明显特征是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通过引导激发网民的社会情绪,进而对此发表煽动性、攻击性和侮辱性言论,达到诋毁目的,并最终引起大量网民的追随和围观。
在刘学州事件中,两种动机或许都有。
权威媒体的报道不自觉充当了所谓的意见领袖,或许每个人在看到【寻亲男孩找到亲生父母后不顾其经济条件逼其为自己买房】这样的标签后内心朴素的正义感都会油然而生,为其父母抱不平、对男孩进行所谓的批评教育看起来理所应当。
只是我想,在那个骂一句就可以被点赞、被转发、被认可的时间里,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搏关注博流量,为了心中的暗爽,为了隐藏在体面外表下的黑色情绪,为了骂而骂......不然为什么至今为止,只看到一条又一条被删掉的恶评,却没有等来任何人的一句道歉呢?
大众文化下的悲剧之思
悲剧端坐在这洋溢的生命、痛苦和快乐之中, 在庄严的欢欣之中, 谛听一支遥远的歌, 它歌唱着万有之母, 她们的名字是:幻觉, 意志, 痛苦。
更进一步的,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为不公发声,为弱者抱不平错了么?难道那些最开始抱着为父母鸣冤的人错了么?
对此我想说,为苦难者发声并没错,错就错在,我们耳朵听见了,眼睛看见了,心却盲了。
这可以说是社会的错,但也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的错。
历史上媒体的辉煌让我们顺其自然的认为,新闻是真实的,媒体是正义的,报道是不会错的。可是我们生活在其下的,却是一个被流量充斥和包裹的、以博眼球和搏关注为生存法则的社会。
有学者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大众文化“偏重‘感性愉悦’,它不以提供对世界的理性反思为目的,而主要倾向于创造娱乐大众的文化形式,达到‘捕获’大量受众、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
“在娱乐文化中, 文化的政治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 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 快乐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文化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喜欢劲爆的新闻,都被反伦理、反道德、反传统的新闻吸引,而这,恰恰无意间助长了媒体的不良作风,成为其内化于心的“黑暗法则”。在刘学州事件中,部分媒体没有去向同样身为当事人的刘学州求证,没有进一步去证实深挖如其所说的人口贩卖问题、举目无亲居无定所的生存问题等,而是选择了具有极强娱乐性的“拉黑”“买房”“借钱旅游”等立场制造噱头,抓错了重点,导致了舆论失控,让流量成了杀人工具。
现代化对技术扩张和财富增殖的无限要求,在极大限度地为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现实前提的同时,也包含着对人的自我关怀和自我肯定的消解和否定,因为它所包含的普遍交换原则和技术优先原则,在削平一切价值的同时, 也必然包含着对人自身价值的削平……如此一来,也许最终会使大众文化在本雅明所担心的“审美物化”中彻底丧失其自省的可能性, 这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注: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去了解物化、异化等相关理论,这里不展开论述。
“大众文化有效地取消了人们对于世界和自身的现实处境的实际感受, 也使人们将对于改造世界的实践热情遗弃在那些灾变的影像奇观和天道有常的幻想之中。”于是我们一整天沉醉于在互联网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而在真真切切的现实世界,我们始终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但是,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大众文化提供的虽然是一种欢乐,但那是一种逃避的欢乐,是一种‘商女犹唱后庭花’的对于历史使命的弃权, 而这种弃权的代价也许是文本的欢乐所无法弥补的。”
写在最后
如何在“审美物化”中重新寻找自省的可能性,如何在数以万计的相似事件中找到下次不会再发生同类事件的密码,如何避免逃避式的快乐和永远迟到的安慰和救赎,如何成为一个满怀正义之心却又思想清明的普通人……思考这些,我觉得远比谩骂指责不良媒体和网友要有用得多,也紧迫得多。
而作为屏幕前每一个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们,或许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那就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新闻人。
注:
1.文中所述事件均来自于刘学州遗书内容,对其真实性持保留意见。
2.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果异议欢迎在评论区友好讨论,爱与和平5555~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奶狗E哥
认真考考
中二早早
懂你知知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往期好文👇👇👇
看《开端》上瘾了?翻翻新传“李诗情”“肖鹤云”们通关秘籍
2023考研复习规划表,全年详细版!
刘海龙老师都给五颗星的电影,你确定不看看?
官宣!阅卷完毕,你的复试参考书及复试重点也来了
是真的!这些学校真的不用背新闻史!
免费送!2023最新择校指南,一份解决择校难题
在职考研?调剂备选?花20w+读个非全值吗?
有的高校宿舍竟单人单间,这世界的参差……|新传高校宿舍榜单
怎么判断能不能进复试?看这三条线
初试结束≠考研结束,等成绩的这段时间你还可以做这些事
更多课程与干货🔍
投诉通道:aicb_k(请加点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