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是一种危险职业|我与学研这一年

2017-01-01 赵天石 传媒志


作者 | 赵天石

作者豆瓣ID |  zts

知乎ID | 赵未青(猫眼特邀影评人)

编辑 | 周欢欢

本文由传媒志创出品,转载请授权

这是学研回归后的第68篇原创文章



大家新年好!

 

如果你点进这篇文章,首先要感谢你对新闻传播学研的关注与支持

 

在经历过封号风波后,我们没有失散,依然相聚在这里,碰撞,交流,讨论。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每一个辞旧迎新时刻的到来,总是会让人想起曾经那些难忘的回忆。


1


我在学研写的第一篇文章是16年4月推送的《这两部电影会让你重新思考新闻》。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我一直对它记忆犹新:根据轰动一时的“拉瑟门”改编的《真相》,讲述因为媒体人的偏见造就了虚假新闻的丑闻,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聚焦》的主人公们历经艰难找到了美国神职人员猥亵儿童的事实。




写完文章时,我取的标题是《新闻的权利与权力》,来自于这两部电影揭示的主题:新闻是权利(RIGHT),因此我们要争取新闻自由;新闻更是权力(POWER),因此,我们更要警惕并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后来和编辑沟通的时候,为了更适应新媒体受众的阅读口味,改为了以上的标题。就这样,我开始了在学研的码字生涯。

 

神奇的是,我竟然发现,这篇文章原来不是我在学研写的第一篇!

 

2014年底,一部叫做《匹诺曹》的韩剧走红,那时的我刚进新闻系,专业课没上几节,凭着自己一点幼稚的理解,在豆瓣上写了一篇评论《世界的他者——由匹诺曹想到的新闻观》,而这篇文章在2015年1月被学研转载了,用的是我豆瓣上的ID:zts。




翻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就像看自己的老照片,有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很神奇。

 

“《匹诺曹》让我体会到了那些书上看似死板的道理怎样被血肉丰满,那些从老师口中讲出的概念是如何被淋漓展现。记者应该是世界的他者。众人皆醉,他是醒着的那一个。正是置身事外,才能客观公正。因为大慈大悲,所以漠漠无亲。”

 

这是曾经的我写下的文字。幼稚而真诚。

 

突然想起了电影《一代宗师》中的一句台词: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想来,在我加入学研之前,我与学研的缘分就开始了。

 

看来,有缘的人总会遇到,懂得人会懂。

 

而你和学研的相遇,或许和我一样,开始得比你想的还要早喔。

 

2


这是个信息速朽的时代,也是个能让人迅速成长的时代

 

仅仅一年,我就由团队新人,成为了老人

 

这一年我写的文章,从《奇葩说》完结到《百鸟朝凤》下跪事件,有两篇风格截然不同的高考话题文,一篇假装自己上考场写作文来吐槽作文题,一篇分析媒体对高考状元的包装与失真,用做减法的夸奖来把学生的优秀简化了。然后,是暑假的《大鱼海棠》、《好声音》、《盗墓笔记》,以及我个人在学研阅读量最高的文章,结合李普曼《公众舆论》观点与“新闻失态”分析的《陈冠希大骂林志玲,舆论走向说明了什么?》。




当然,熟悉我的朋友们会发现,我写的最多、最拿手的还是电影评论。

 

釜山行,爵迹,奇异博士,我不是潘金莲,你的名字,血战钢锯岭,长城,摆渡人……或有所悟,或和大家一起吐槽。和电影有关的话题和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不是吗?

 

我尽力将每一篇影评都当做媒介批评的实践,即对电影这一媒介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做出分析和判断。某种程度上,电影让我感受到真正的民主,不仅在于它会平等地接受每一个购票者的观看,还在于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或褒或贬的看法,这种批评的自由令我着迷,所以我钟爱写影评。


我写的《血战钢锯岭》影评,一个非主流英雄的诞生

 

20世纪以来,有三个逐渐成熟的职业:教师、记者和艺术家,恰好对应了古典主义、社会历史和浪漫主义批评。教师影评追求科学,力求客观,甚至放弃人情味;艺术家的影评是表现美学式的,关注感性内容及其效果;而记者影评多是一种再现美学式的,关注电影与现实的关系。

 

新闻专业出身的我,风格上无疑是最接近“记者影评”,比如在《血战钢锯岭》的那篇文章中,我便试图探讨主流社会试图扼杀异类的“最大公约数化”行为,被男主角这样一个执着救人的“非主流”在更高层面上超越的意义。这样的思考去年我做了很多,因为我坚信电影永远不只是电影,它不是对生活中可见事物的模仿,还有对不可见之物的挖掘。


我写的《你的名字。》影评,有些爱只发生在年少时

 

电影在展现影像的意义——声音与画面效果——的同时,亦在追求意义的影像——反省,沉思和揭示主题,当然,每个人眼中的电影都是不一样的,我无法做精确的受众研究,但从我个人出发,我希望通过一篇影评,能丰富大家对电影和这个世界的理解。而后者正是新闻的作用,不是吗?

 

同时,我还尝试了不同的写作方式,比如用反语写的那篇《威权消解与女权崛起:论景甜在长城中的意义》,写的很过瘾,不知道大家看过瘾了没。有学者说,新闻学属于“中范围理论”,上能攀登学术高峰,下能应用于实践。个人理解为新闻其实既能“高大上”:研究全球化、政治、经济与人类,又能“接地气”:娱乐、休闲、不掉节操地八卦。


新闻,其实是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相信大家在发表对电影的看法时都已经潜移默化地运用了它的思想。我们说电影“毁三观”,是从道德性出发的;我们说电影剧情“太假”,是从逼真性出发的。这两个维度,几乎就是所有评论的立足与出发点。我们如何看待电影,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新闻真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专业呢。你说对吗?

 

3


前几天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11月11号我发表的那篇《双十一,消费社会的骗局》押中了今年中传的第一道论述题。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了好久。忍不住在朋友圈又转发了一次自己写的文章。




说实话,我当初写这篇文章时并没有那么庄重和实用的动机,只是为学研应景地写一篇关于双十一的文章罢了。我觉得能和中传的考题一样,是对我思考的理论与现实价值的一种肯定。因此,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新闻是关于时间的艺术。不仅内容是要有时效性,更要在合适的时候发。这一年在学研的实践,让我对媒体人两方面的能力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是反应要迅速,当一种现象,趋势,潮流出现的时候,能否立刻去把握它?需要敏感和判断力

 

二是下笔要有力,如何在几个小时内写好一篇3000字的稿子?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和沉淀。

 

因此,我非常感谢学研锻炼了我这两种能力。



针对《百鸟朝凤》下跪求排片,我在当天的推送中写道:“不要绑架观众做一次文化苦旅,纪念一位大师有很多方式,票房不是唯一的一种,下跪也不是。”在读者中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在我写文章和写完文章时,读者都是不可见的,我仅能从阅读量和留言推测出反响,有时我的文章下面点赞最高的留言是反对我观点的,起初我心中有些愤愤不平,后来我越来越觉得这些反对声音其实很有用。他们填补了作为个人我的视角和态度的偏狭和不足,加入并成为这篇推送的一部分,让其更为客观,公正,完整。

 

我觉得,做一个作者,一定要爱那些异于你,反对你,更新你的人,否则就是变相地自恋而已。我批评他人,当然他人也可以批评我。这是理所应当的。



在引发热议的《大鱼海棠》文章里我写道:对一个坑蒙拐骗盛行,劣迹斑斑,争相比脸皮厚的行业恢复信任,谈何容易?

 

因此我写文章时干脆就不考虑那么多了。我对我自己说,首先,起码,必须要做的,就是忠于自己,至于所谓的“政治正确”和“三观正确”,无非是向权威献媚和向群众献媚的另一种称呼。而我觉得,可怕的不只有稳妥的人云亦云,还有自我重复和固步自封;不仅仅是观点的一成不变,还有热衷于写一些正确的废话。我要竭力地避开它们。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阅读量对我来说不是终极目标。我希望我能够越写越好,过了那么久,如果一点进步和突破也没有,还有什么意思呢?总要有点创新吧?

 

4


加入学研一年了,现在或许有人要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加入学研做一名原创作者?

 

对此我的回答是:成名的想象。




和许多学新闻的同学一样,我会幻想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在读我的文章,都在等我的文章,都在讨论我的文章,那该有多光荣和值得自豪啊。于是我就这样来了。

 

然而我越来越意识到,写作是一种危险的职业。

 

这种“危险”不是被删帖,也不是被封号,而是自我暴露缺陷。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不可能写出真正大气磅礴的文章;一个阴郁悲观的人,他的文字里也投不出真正明亮的阳光。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冷汗直冒,天呐,过去一年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写了这么多文章,简直是把自己解剖给读者看!!聪明的人一看就知道写文章的我人品其实不咋地。

 

不过还好,我脸皮比较厚。话说回来,也没有人是完美的。在学研的我,是一个满是缺点的人,因为有这些种种的缺点,我才有变得更好的可能啊!

 

由于各种鸡汤的泛滥,初心这个词变得越来越恶俗和矫情

不过,我还挺喜欢这个词语的

 

但我克制地,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老是想它和提它

因为我逐渐意识到,总把理想挂在嘴边,是会失去它原本意义的

 

我更愿意地将它理解为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这样,才不会辜负了自己。




据说,人的细胞每七年就会更新一遍,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此时,七分之一的我已经是崭新的了。希望我们都能做更好的自己!

 

我不知道我们还会走多久,但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和我们一起走下去!

 

新年快乐!要继续关注我们哦!




微信公众号 | chuanmei12321

微信私人号 | xueyan12321

微博 | @新闻传播学研

投稿地址 | nickdessert@sina.com

商务合作 | xueyan12321@126.com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时事热点

「权威萌化|太平洋屠杀|六小龄童|美人鱼|A4腰|柳岩|柯以敏|和颐酒店|网红|科比|川师凶案|杜蕾斯|魏则西之死|雷洋事件|奇葩说|杨绛去世|网络直播|薛之谦|高考状元|性侵女实习生|大鱼海棠|南海仲裁|中国新歌声」




请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你身边曾经读过学研的人

“倡导独立思考、有态度的传媒人格培养

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但不失温度

我们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

这里是新闻传播学子和新媒体人的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