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丨践行“四个服务”办学根本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罗俊 / 中山大学校长
“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着重强调了高校要践行“四个服务”,要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这既是我国高校的办学根本,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追求和根本遵循。
中山大学
践行“四个服务”办学根本,扎根中国大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山大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内涵发展水平,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能力的使命与责任。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我们提出通过“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到本世纪中叶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确保学校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持同心同向同步同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山大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教育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校办学,落实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的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办学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01
坚持巩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是我国大学区别于其他国家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我们认为,党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鲜明特征。其中,履行党委在办学治校、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是灵魂所在。中山大学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过去五年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重大事项1393项,切实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全面优化了院系党组织设置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配置,开展了覆盖中层领导人员和学术骨干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理论教育,2016年至今已举办37个班次轮训。我们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截至今年7月,全校有46%的教师党支部由正高职称人员担任支部书记,副高以上的比例达到90%以上。同时,我们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责任,全面实施了党组织书记述职制度和大党建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关联二级单位综合绩效,2017年全校有6个单位因为大党建考核不是优秀,而取消了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优秀资格。
0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始终聚焦一流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客观来讲,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与国家和广东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存在不相匹配的现实问题。突出表现为:我们的生均教育资源投入不够、生师比过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过去的三年多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重塑“五个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确立“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一体两面关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明确11项改革措施36项改革任务,出台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三十条意见等。得益于以上改革措施落地落实,我们的生均教育资源投入实现了倍增,本科与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都保持着持续提高的态势。特别值得一提的,2017年开始,我们开始参照第一课堂制定第二课堂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完成51个院系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梳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性和有效性。
03
发挥学科建设统领作用
一流学科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是支撑和引领大学内涵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重要的统领意义。在认识层面,我们鲜明地把凝练学科方向、建设学科队伍、开展学术创新与聚焦人才培养,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任务,强调学科发展的“三个面向”。在目标层面,我们鼓励和引导所有学科“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在国内外的竞争中提升学科实力和影响力,借以塑造一流大学的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的办学特质。在组织方面,2015年以来,我们依托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以解决工科发展短板、高峰学科较少等突出问题为导向,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学科和专业优化调整,新建了一批紧密贴合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需要的新兴工科,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格局更加稳固。同时,我们要求每个学院至少支撑一个一级学科发展,学科规划和建设责任切实落实到院系一级。
04
提升科研创新支撑能力
一流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更是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山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和广东创新发展的战略需要,以“三个面向”作为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以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三大建设”作为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根本路径,并以此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大平台建设是过去三年多以来我校科研创新实力显著增强的关键一招。我们投入自有资金16亿元支持51个平台和166个团队建设,重点建设的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海洋科考船、南海研究院、“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和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得到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均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这些平台不仅是学校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创新平台,更是服务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三大建设”的带动下,科研经费总量三年时间从10亿元规模增长至近30亿元,代表承担国家科研创新任务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数,实现了快速增长,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05
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最终要落实到人:落实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落实在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人才强校是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战略,是全校师生的最大共识。一方面,为了解决原先师资力量和科研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我们专门成立人才发展办公室,专责推动人才引进和服务培育工作,三年多以来,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3600人,40%以上直接从海外引进,“人才蓄水池”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益显现;新增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的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四位。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行政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全面实施职能部门和院系综合改革,重新梳理了岗位责任,优化了岗位配置,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素质培训。接下来,我们将打造管理人员的“蓄水池”,建设一支适应一流大学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的水平。
当前,加快“双一流”建设既是国内高校的中心任务,更是加快内涵发展的重要契机。中山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在广州、珠海和深圳三地办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具备了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的鲜明特色。我们紧紧抓住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广东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依托“两个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南海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努力建设一所学生和家长择校时首先想到、国家谋划推进重大战略时首先想到、国际前沿学术讨论时首先想到的大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山大学将对照《指导意见》的任务要求,加快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为广东担当“两个重要窗口”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来自 微言教育
—完—
【推荐阅读】
政策解读丨就《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双一流丨坚持立德树人、深耕内涵发展,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大学)
双一流丨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们
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
官方微信号 : yixuejzw
投稿:yxzyxw@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