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学深悟透 落细落实 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节选)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邱水平 /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陈旭 /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杨振斌 /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邱水平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高校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今年6月给北大留学生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他希望留学生们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高校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必须扛起时代重任,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突出作用。
要面向未来,增进中外青年的深厚友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近年来,北大扎实建设南南学院、燕京学堂,设立东方奖学金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层次人才。面向未来,高校应完善留学生培养模式,组织他们到中国大地走走看看,推动中外青年真诚交流,形成对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流的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蓬勃的青春力量。
要携手攻坚,积极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当前,气候变化、病毒传播等世界性难题频发,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大与密歇根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举行视频会议,分享抗疫经验,组织力量翻译我国抗击疫情的资料,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面向未来,高校应积极组建国际化、跨国别的研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创造更多前沿科技和思想文化成果,在应对全球挑战中促进国际社会更加紧密团结。
要以文化人,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下,国际社会交往面临一些阻碍,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始终是时代主流,不会因为一些干扰而中断。近年来,北大推出《中华文明史》多语种译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推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达沃斯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等对话机制,积极推动各国文明交流。面向未来,高校应拓宽合作领域,丰富交流形式,架起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桥梁,推动国际社会在文明的协奏和精神的共鸣中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旭
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清华大学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学习贯彻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抓紧抓实中央巡视整改、实施“十四五”规划等相结合,强化“旗帜”“标杆”意识,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力量,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培养可堪大任的一流人才方阵。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职责。要牢固树立“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努力为新发展格局提供人才保障。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着力增强原始创新和科研攻关能力。
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制定实施2030创新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努力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作出更多实质性贡献。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效。
着力加强一流大学学科体系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基,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基础。要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定位,制定实施新一轮“双一流”方案,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完善交叉学科建设机制。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着力推动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坚持党的领导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高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保证。要认真贯彻第27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继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健全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能力和服务国家成效。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杨振斌
培养时代新人 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把握“三新一高”的时代要求,努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校史红色基因,上演原创校史舞台剧《积厚流光》等“红色大课”。将“大思政课”开到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现场。学校党委书记连续18年以“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为主题,给全体新生上第一堂课。
二是构建“五育”并举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格局。每年举办90余项近2000场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以奥运会为契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学校体育传统。打造“菁萃·艺术课堂”等文博育人品牌,排演交大版《长征组歌》。打造全链条新农科劳动教育系列“金课”。
三是全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氛围。施行大部制学工体制、教务体制,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让“学在交大”成为新时期学校的金字招牌,让“育人神圣”“爱学生如儿女”成为教师们的自觉遵循。
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持续增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强化基础研究,挑战最前沿的问题,力争产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性成果。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基础研究高地李政道研究所会聚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百余位全球优秀科学家,在暗物质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面启用运行,在精准医学等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瞄准国家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共同解决“卡脖子”问题。学校与中交疏浚等行业主力单位持续20多年联合攻关,成功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研制能力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与中船集团建立战略联盟,瞄准制约海洋高端装备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前瞻技术研究。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环交大“大零号湾”区域共同打造新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集聚地。
转载请按照此格式注明来源: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微信号:yixuejzw)
特别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创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 ●
最新动态:
新闻 | 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召开
全科 | 培养服务基层的“健康卫士”——徐州医科大学552名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全部“落户”基层
课程思政 |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专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招生 | 汇聚英才,培育栋梁——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后疫情时代”研究生招生宣传实践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
喜欢我们就点分享、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