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林郑月娥的多重身份

2017-04-06 一一 中國眼


                                                                                      

唐楼里走出来的学霸


如果回顾林郑月娥的青少年时期 

那只有妥妥的三个字


 真 


据说,林郑从小学到中学,次次年级第一,唯一一次“失手”考了年级第四,失声痛哭。


这可能就是很多人童年噩梦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林郑月娥上学时成绩优异)


尤其让人敬佩的是,她小时候的学习环境,实在算不上多好。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局动荡,不少人“走难”来到香港,有一个叫郑阿毛的男人也是如此。靠着男主人卖酒为生的郑家,经济拮据,只能在湾仔住唐楼。


(上世纪湾仔唐楼照片)


就算这样的房子,郑家也没办法负担一整套公寓的费用,不得不和20多人合住,一家八口人挤在板材隔出来的小空间里,连摆书桌的地方也没有,他家的四女儿只能站在高低床前,把书本放在上铺写功课。


而这个站着写功课的小女儿,便是今日的林郑。


林郑(左一)童年照


而等到父母积蓄渐丰,兄姐也都工作挣钱,一家人有能力买下一套60平米的三居室时,已经是21年后,彼时的林郑考上了香港大学社会学系。


传媒津津乐道这个励志故事,一方面是能让读者产生一种苦尽甘来的欣慰感。另一方面,“住房小,买房难”的困境可以引起大部分香港人的共鸣,原来候任特首,港府女高官,也曾和普通市民一样体会过“蜗居”的辛酸。


香港的住房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这座城市曾经连续七年蝉联全球最难负担房价的城市,根据顾问公司Demographia去年公布的数据,香港平均房价542.2万港币,普通港人要不吃不喝十八年,才能买下一套房子


林郑月娥在竞选时,承诺会建造置业阶梯,让每个人都能在港置业。而持续高企的房价,也使得房屋改革迫在眉睫又举步维艰,放任房价上涨,大部分年轻人无力买房,对社会不满。若是房价大跌,已经购入物业的中产阶级,或者终其一生才买下房产的普通市民都    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交出一张双方都满意的答卷,则要看接下来的五年里这位铁娘子如何施政了。                                      

“好打得”铁娘子


林郑团队所讲的另一个故事,就是她中七时,因为受到刘松仁主演电视《北斗星》影响,希望将来做社工帮助大众,也因此大学选读社会学,一毕业就加入政府服务部门,2007年出任发展局局长,2012年成为香港政务司司长,共为政府工作36年。


(林郑早年工作照)


这个社会似乎有个惯例,一个女人如果在职场,尤其是政坛做到了高位,那外界对她的评价几乎不约而同会用三个字。



而到了林郑这里,评论又升级了,大家讲起她,换了三个字,变成



“好打得”在粤语里是擅长面对冲突的意思,给她如此封号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前前任上司,曾荫权。07年的时候她坚持拆除殖民地标志之一的中环皇后码头,为此还亲自前往现场与保育人士沟通,12年设计新界原住民村屋违章登记制度,以”依法办事,一视同仁,不能退让“的态度面对居民的抗议,2014年占中期间,她更是作风强硬,直指占中人士“乱港”,同时也对意图向香港插手的外国团体表示香港“不需要外国政府提供任何支援”。她的强势特色也被外界给予期望,希望她可以在未来的任期内缓解已经撕裂的香港社会

 

(2016年5月,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林郑月娥率领香港代表团访问四川)


柔情妻子与母亲


对于内地来说,林郑月娥这个名字,最早是有点陌生的,一方面是她之前的低调作风,另一方面,则是对这个名字构成方式的疑惑,郑家的女儿,为何现在公开被称为“林郑”?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她丈夫姓林


(林兆波与林郑月娥)


香港因为殖民地的关系,有段时间女性和西方一样流行冠夫姓,造成了早期港府不少女官员都拥有四字姓名,例如陈冯富珍,陈方安生,叶刘淑仪等,林郑月娥这个名字,正是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在获胜后的讲话里,林郑月娥感谢丈夫林兆波对她的支持和为家庭做出的牺牲。林郑先前甚少提及家事,家人也极为低调,据说在她担任港府二把手的时期,只有梁振英等少数几位同僚见过她丈夫本人。但是她与丈夫的爱情故事,也随着她参与竞选而广为人知。1982年,林郑在英国因为交通事故入院,林兆波在报纸上看见新闻后就和几位港人前去探望,也因此成就了一段姻缘。2012年,林郑曾经答应丈夫退休并定居英国陪伴家庭,但是最终还是食言回港接任政务司司长。

 

(林郑月娥月丈夫林兆波在英国)


对于两个儿子,林郑也展现慈母风范,因为自己身为高官,儿子在学校受人排斥,为了照顾孩子情绪,林郑曾经主动降职调任至伦敦办公室,对于孩子的教育,她曾在受访时表示尊重孩子的爱好为主,不做“怪兽家长”,最后两个儿子先后入读剑桥大学。林郑在家庭中贤妻良母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她在工作中强悍女官员角色所带来的距离感。

 

(林郑月娥月与儿子年幼时的照片)


另外,虽然林郑的家庭早年生活是以香港和英国为重心,但是近几年一家人也有了“北上”倾向,其实早在1979年,林郑就曾经跟随香港大学的游学团前往清华大学短期学习,近几年,丈夫更是定居首都师范大学任教短期数学项目,去年长子大学毕业后,加盟手机科技公司小米,也留在了北京工作,一家人分散北京、香港、剑桥三地。

 

(1979年,林郑月娥到清华大学游学)

(一家四口合影)


香港首位候任女行政长官


3月26日开始,林郑月娥正式有了一个新身份,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特首,7月1日宣誓上任后,便正式成为第五任行政长官。外界更为津津乐道的是,7月1号后她将成为香港回归以来第一位女性行政长官,当然,一切名号与荣誉,都得建立在实实在在为七百万港人服务的基础上。赢得选战只是刚刚开始,面对占中后逐渐撕裂的香港社会,如何运用她闻名政坛的的“好打得”重新建立港人信任,团结社会各界,才是今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如同她在接任政务司司长时说的那句话一样:


 

(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赢得选举)


本文图片全部来源网络



长按下图 关注公众号  

中国眼 

从香港看中国

或许陌生

却不失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