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無影腿,香港體育的新標籤

2017-08-17 中國眼 中國眼

長久以來,香港在體育競技項目上一直處於全民參與,但出頭者寥寥的尷尬境地。雖然出現了李麗珊,曹星如這樣的優秀選手,但都只是個人成績突出,很難說香港在帆船和拳擊項目上就能笑傲全場。

 

但是近幾年,香港開始崛起一個強勢項目,橫掃各大賽事,奪牌無數,那就是


花式跳绳

圖片來源:香港專業花式跳繩學校


花式跳繩在香港開展已經有十多年歷史,最開始家長認為跳繩有利於骨骼健康,訓練手部及全身協調性,十分樂意送孩子去前去學習,花式跳繩也成為青少年體能訓練的熱門項目。不過這項運動和和長跑、游泳一樣,只是選擇題中的一個選項而已。跳繩運動真正揚威還要到去年世界跳繩競標賽上,一舉攮括了79面獎牌,其中「男子組4×45秒交互繩速度競賽」更是創出671.5次的佳績,打破世界紀錄。在今年7月美國奧蘭多世界公開跳繩錦標賽,也奪得71面獎牌。目前為止,香港花式跳繩代表隊於過往連續三屆世界賽事中,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其中包括個人三分鐘耐力賽、團體四人單人繩速度接力、四人交互繩速度接力。其中新加入港隊便奪金的彭禮謙、梁逸希、林灝及姚卓嵐4名男生才11歲,可謂少年英雄。

參加2016年世界競標賽後,凱旋歸來 圖片來源:香港花式跳繩會


一說起跳繩,大眾不會陌生,但是要將它看做一個運動項目,並且還要參加世界級比賽,一些人則會不解,對其中的專業訓練更是嗤之以鼻。跳繩人人會跳,但是從興趣到專業則要付出太多汗水。花開不敗的背後自然是隊員艱苦卓越的訓練, 一名選手加入跳繩對後,訓練時間長達三小時一日,每週五次,體能消耗巨大,20歲就成為港隊隊長的黎鉅輝就曾在採訪中笑言訓練回家後拿筷子都手抖。而花式跳繩即要求花樣也要求速度,專業訓練採用的鋼絲繩「殺傷力」巨大,稍有疏忽便會被擊中,不少隊員雙腳已經是傷痕累累。

圖片來源:香港01


當然,花式跳繩最大的困境,不是公眾接受度。而是這個逐漸熱門的項目至今沒被列入奧運或是亞運會。作為非奧委會成員,香港繩聯沒法優先預約康文署場地,隊員們只能像打游擊一樣到不同場館訓練。雖然大眾眼裡有一根繩子哪裡都能跳,但是對於高強度專業訓練來說,長期在水泥地上訓練會造成膝蓋磨損,必須要有避震的木質地板,才能減少對關節的傷害。而將一個運動項目加入奧運會,何其艱難,奧運會參賽項目幾乎是「只進不出」的政策,國際奧委會將奧運會的比賽專案控制在28個大項,301個小項,在每屆奧運會之後對參賽大項進行重新評估,這樣就有機會讓沒有人氣的項目「出局」,讓更受歡迎的新項目「進入」。評估指標包括電視收視率、觀眾喜愛程度、奧運會門票銷售和全球普及率等,隨後進行不計名投票,超過半數贊同的項目會被保留,反之則被淘汰,這樣,新的項目就有機會加入奧運會。但是,不是說有項目出局,新項目加入就成定數。判定出局需要半數贊成票,加入新項目卻要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所以有時候往往不受歡飲的項目淘汰了,候選的項目卻沒有能滿足加入要求,造成「只出不進」的局面,例如2010年奧委會剔除了棒球和壘球項目,但是卻沒有新的項目加入,造成了倫敦奧運會26個大項的情景。畢竟,加入奧委會道阻且長,前路漫漫,對於目前的運動員來說,唯有專心訓練,勇奪佳績,將花式跳繩變成全民大眾都接受的運動,才能真正加入奧運,使得訓練條件和經費都更上一層。

香港跳繩隊在公開場合舉行的「快閃」活動 圖片來源:am730


很多年前,香港運動員被人譏笑垃圾,李麗珊勇奪奧運金牌,告訴世界香港也可以產生優秀運動員,若干年後,香港又有了「神奇小子」曹星如,21連勝戰績驚人。到今天,香港運動員終於告別了單打獨鬥的場面,出現一隻可以稱為「夢之隊」的團隊,這是不再是一個人的榮譽,而是整個項目的崛起,當花式跳繩成為一張香港名片時,集體的聲音會比個人的吶喊傳得更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