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好文章 | 前沿研究 | WBER 合作社与私营公司:收购质量大不同
图片来源:Bloomberg
本期导读:
有不少文献都关注农民合作社与私营企业在经济效率、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异。和合作社不同,私营公司在收购农产品的时候往往采用更灵活的手段来降低成本、确保质量。同样是收购蔗糖,这期介绍的文章讲述公司如何利用高价和配额,而非增加监管,来激励生产者主动提高产品质量。而事前与农户订好合约来收购的合作社只能收购到质量较差的甘蔗。
专题分类:
农业经济学 | 农民合作社
”Managing Quantity, Quality, and Timing in Indian Cane Sugar Production: Ex Post Marketing Permits or Ex Ante Production Contracts?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15, 29(3): 606-630.
Patlolla, Sandhyarani, Rachael E. Goodhue, and Richard J. Sexton
Andhra Pradesh 省是印度六大蔗糖主产区之一(有关印度蔗糖产业,请参见【经典文献】第39期)。和其他五个省不同,该省的蔗糖加工辖区分别被私营公司、合作社和非正规作坊占有。为了确保小规模甘蔗生产者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价格,Andhra Pradesh 省政府规定私营公司和合作社在收购质量达标的甘蔗时要支付最低保护价(floor price)。这个价格平均比生产者卖给非正规作坊的价格高四成。当然,私营公司和合作社没有义务收购某个辖区全部的甘蔗。在必要的时候,它们也可以到辖区外收购。
Andhra Pradesh 省的蔗糖收购还有一个特色:私营公司通过发销售许可证(permits,以下简称许可证)来收购,而合作社则以签订销售合同的形式收购。在甘蔗收获前的几个星期,私营公司会派人到小生产者的田地考察他们的产品质量。考察者把许可证发给产品质量最优的小生产者,并告诉他们公司会在数周后向他们收购多少吨甘蔗。许可证相当于一个配额(quota),其总量是该公司当年所需甘蔗的量。
作者指出,许可证实际上给生产者制造了一个不确定性。这就是,即使他们的产品质量(以出糖率衡量)到达政府规定的标准,产品也可能无法以保护价出售给公司而只能低价卖给作坊。在不确定性和竞争的共同作用下,小生产者被迫增加投入、提高质量以求顺利地出售产品给公司。因此,相比于签订合约,公司可以利用许可证来激励生产者自行提高质量,同时避免支付更高的收购价。合约当然也可以通过分等级价格的形式来激励农户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但是收购者必须承担高昂的质量检测成本。许可证则利用收购的不确定性激励生产者“自愿”改善产品质量,为公司节省了开支。
作者首先在古诺竞争(Cournot competition)的框架下建立了一个质量选择模型。模型推出,如果收购者和生产者签约,生产者只会生产刚好达标的甘蔗而不去进一步提高质量。如果采用许可证制度,生产者会主动提高甘蔗品质。最低保护价和作坊收购价之差越大,生产者越有激励提高甘蔗的品质。
利用2008年Andhra Pradesh 省205户甘蔗生产者调研的数据,作者检测了辖区中不同形式的收购对于甘蔗生产成本和质量的影响。他们发现,在私营公司控制的辖区里,甘蔗的生产成本和出糖率都显著地高于合作社的辖区。其中,甘蔗生产成本大约高出7.5%。另外,如模型所预测,保护价和非正规作坊收购价之差的增大将导致私营公司控制的辖区里甘蔗生产成本的增加,但不影响合作社辖区的甘蔗生产成本。
关键词:最低保护价,收购许可证,不确定性,质量监督
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页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
arepapers@163.com。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经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环境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专题系统性地介绍新近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研究与海外应用经济系博士生课程推荐阅读的经典文献。
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