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记|苏绣体验课

2017-02-22 韩镇宇 摄影周记



早就对苏绣的神奇有所听闻,一根普普通通的绣线可以经过分拆,最多分成头发丝1/16的细度,轻到可以飘在空中。今天我们“摄影周记”的活动就带大家领略苏绣之精巧,为此小编特地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南韵汉服社举办的“绣丽江南”苏绣体验课上课内容包括理论、实践和学员提问三部分,实践部分为绣制荷包(认识材料,上绷,穿针打结,绣制荷包,针法指导以及缝合说明)

在体验课之前我们先来点科普: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针线等活计,乃农耕制度下自给自足模式之产物。过去的生产生活,以家庭为单位,日常所需的一切都靠自己尽力解决。女红活计,既是生产的一部分,又是生活的一部分,带着经济和文化双重性质,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苏绣,承载着绣女太多的智巧。千变万化的针法,巧妙考究的施色,纷繁灵活的造型,尽情吟唱着人们美好的心曲和寄托,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提升着苏绣的审美价值。

<1>针法巧

刺绣针法犹如绘画笔法,通过以针带线,在底料上积丝累线,表现丝绣的独特效果,与以笔蘸墨或颜料,绘于宣纸,可见山水、古木、竹石、花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苏绣针法的完备性是刺绣女子在长期实践中逐渐丰富起来的。汉以前,刺绣针法以辫绣为主导,多以流畅圆润的线条来表现形体轮廓,但缺乏柔顺之感。于是,绣女改变运针方法,齐针应运而生,令绣面均匀平整,不重叠,不露地,相对明亮。之后,由于晕色之需,抢针、套针相继出现,以表现国画渲染效果,被巧手们运用得淋漓尽致,每幅作品均因针法多样多变而显现出别样的风采。



<2>施色巧


苏绣色彩体系十分庞大。一件小小绣品,往往要用十至数十种颜色来绣,并且调和色彩的手法不同,修纹的简繁疏密,取得或雅洁或华美,各臻其妙的艺术效果,令人称服。

苏绣日用小物件的绣制,色彩使用巧妙而考究。一般而言,浅底多用细纹漆彩,深底则施显纹重彩,又各不以此为限。在处理对比强烈的色彩关系时,或圈边,或留水路,或加饰金、银线。不仅如此,绣工还特别善于运用“退晕”、“色晕”技法,调和融浑色彩。所见最多的是对同一颜色进行不同深浅色阶的递增或递减;抑或是对色谱上的邻近色,以缓变来增加层次。

如此讲究的施色并未一成不变。实际使用中,色彩如同绣娘心中开出的花,千姿百态,万般娇艳,而这也是苏绣为何具有吸引力,或为国内外人士特别追捧的原因之一。


<3>图形巧

苏绣的造型和图案,特别是日用品,受到欣赏品影响,图案丰富,绚丽多姿,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江苏各民俗博物馆和文物爱好者收藏的清代以来民间刺绣活计,如发禄带、香囊、褡裢、荷包等,造型上直接取形于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器物、文字,以生动、可爱、有趣、吉祥为尚,可谓纷繁多样,争奇斗俏。它们有的独立造型,形象单纯醒目,凝练传神。有的则巧妙组合。这些形象,多为约定俗成之符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至于苏绣纹饰之巧,首先表现于题材十分宽泛。不论何种材料,自要寓意吉祥,具有认知教化和情感寄托功能,均可收于数寸绫缎或布帛之上。其次,苏绣图案或画稿的设计,则依据苏绣针法特点,以能调动刺绣艺术表现手段为归旨,总能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为人们所喜爱。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符号江苏之苏绣》作者:李明


下面是我们体验课的实况回放,身着汉服的社员正在聚精会神得实践着老师的教导,有没有加入她们的冲动呢?


苏绣,江苏文化中的一个美丽符号。她是投影在江南水乡河荡上一片

轻灵飘逸的云霓,也是盛开在这片平原沃土间一丛花团锦簇的奇葩。

很难说是苏州女孩如水的性格成就了苏绣的细腻,还是那一针一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如水的苏州女子。

好了,本次周记就是这样,下周我们再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