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的未来:要敢于破局开路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04-25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同日,总书记亲赴海南考察调研。这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三次考察,在考察最后一天,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特别强调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如期顺利封关运作。
 
这两件事要放在一起来看,理解海南的在全国的定位,不仅有助于搞清楚海南未来发展方向,更是理解全国未来的一个钥匙。
 
- 1 -
 
2018年4月14日,刚好4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把一个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整体打造为自贸港,这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其面积也仅比宝岛台湾小1.7%而已,可见国家对海南的重视。
 
有一个细节需要提醒,这个政策是总书记第二次考察海南后第二天发布的,这也是总书记2018年再次当选国家主席之后的首次国内考察。
 
2025年海南就要彻底封关了,届时将是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封关之后就是一场没有停止的大考,这是海南的巨大红利,但能不能接得住、接住多少,接下来的3年非常重要。
 
封关之后,海南将成为一个离岸市场,全岛将采取有别于内地绝大多数地区的征税目录管理制,对目录以外的免征进口关税,还将实施更大范围的免签入境制度,金融业等各个行业也将更加开放。
 
2025年的海南将面对个存在巨大差异的市场:一个是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另一个则是内地的国内市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存在诸多需要协调的难题,对海南的行政、市场还有社会民众都提出了很大挑战。
 
按照2021年6月21日通过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定,届时海南将执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总体策略。
 
“一线放开”:针对全球市场,实现全面放开,让海南同全世界连接更加畅通,除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态保护红线、重大公共利益等国家实行准入管理的领域除外,各个领域都将进行全面开放。
 
“二线管住”:指的是封关后的海南同国内的连接,要有管理、有管制;面对国内市场,海南要相对封闭,一些探索要在海南相对成熟、验证可以推广之后,再调整国内与海南之间的连接。
 
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复杂问题,尤其是在2022年的当下,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国超预期行动等一系列远超预料因素的影响,全球秩序和运行逻辑都受到重大冲击:
 
在经济上,逆全球化正在抬头,各国正在考虑本国供应链安全,从过去追求效率转为保证安全;在国际秩序上,俄罗斯亲自下场直面北约,打破了大国之间的潜规则,美国隔岸观火,先是制造俄罗斯武装进攻的舆论,再“以乌制俄”“以俄控欧”,硬生生把欧盟和俄罗斯拖进消耗战,以坐收渔利;对中国来说,中美之间仍然有诸多关键性的不确定性问题。
 
而新冠病毒仍然在不断变异,第六波传播将至,全球各国经济遭受重创,所谓的“共存”“躺平”实际根本不存在,仍然是一遍遍的核酸检测,医院、企业等等机构始终无法完整运作,如美国已经一再下调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目标,目前官方虽然没有公布,但亚特兰大联储最新预估美国1季度GDP环比折年率或仅为0.9%,而高盛则下调至0.5%。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任务艰巨的自贸港建设将面对的挑战就更大了。除了原本就需要考虑的经济发展、改革与制度调整、国内外协调等等以外,还要面临国际局势百年大变动的冲击,处理好开放与疫情防控的关系。
 
说实话,这么复杂的事情,可不是小镇有能力处理好的。不过这几年小镇与海南也有一些缘分,每年都要去几次海南,海南各个市县也基本都走过了,这几年的变化看在眼里,也确实想谈一下,就当“抛砖引玉”吧。
 
今天的这篇重点谈海南的发展方向。
 
- 2 -

 一些往事。

2018年5月,中央刚宣布建立海南自贸港,海南许多省部级领导纷纷来京,沟通自贸港未来建设工作,当然,也包括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尤其是政策资源。
 
小镇也曾参会,当然仅仅是老老实实听着,具体内容不宜多说,但小镇当时的体会是:当时的海南并没有想清楚到底什么是自贸港,也没有想清楚自贸港在国家未来中的位置,最典型的就是到底以什么产业作为未来核心还未想好。
 
去年4月,小镇曾简单分享了一篇关于海南的文章《海南,你需要赶紧跑起来》,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小镇对海南当时存在的现实问题归结为几个点:底蕴不足,经济结构太脆弱;高端就业不足,人才吸引不来留不住;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搞。
 
海南的确环境位置得天独厚,潜力极高,几十年来中央对海南期望一直非常大,给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全国都是前列。但可惜的是,偏偏给什么政策海南都接不住,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2018年以来虽有好转,但进度并不理想。
 
一直以来,海南特别容易陷入搞投机、赚快钱的困境,风风火火好几年、一朝散尽重头再来,搞来搞去总是房地产。
 
1988年刚建省大搞房地产,结果成了全国唯一被戳破的泡沫,21世纪头十年黄金期全用来消化烂摊子;2010年中央给力国际旅游岛的大政策,结果旅游地产红红火火,2019年海南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也不过8311.2万人次,总收入不过1057.8亿元,旅游业谈不上搞起来了。
 
对比下周边几个省,广西当年接待8.7亿人次、总收入9998.82亿;云南当年接待8.07亿人次、收入12291.69亿元。要知道,2015年云南一年接待游客仅为3.3亿人次,收入不过是4181.79亿元。
 
实际旅游发展并不理想,但是旅游地产大行其道。结果呢?
 
2021年12月,海南旅游地产的标志恒大海花岛2号岛的39栋楼被儋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令拆除;2022年4月,经复议,这39栋楼由拆除变更为没收。
 


 
实践证明,靠房地产撑不起海南的未来,反而会让海南本地人民生活成本大幅抬升,影响到海南本岛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小镇有一年曾去三亚,先是去旅游区,亚龙湾、海棠湾都去了,然后又去了三亚老城区尤其是老街老夜市。这两个地方差别实在太大。
 
一边是人间富贵,物价高的离谱,修的美轮美奂,但大量旅游地产利用率很低,除了冬季黄金期,其他时段大量闲置;另一边是人间烟火,虽然看上去有些脏乱,但小镇却觉得更加亲切一些,物价也低很多,但仍然明显高于当地市民平均收入水平。
 
去年几次到海南,听说这几年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本想再去一趟看看变化,可惜时间不够未能成行。
 
但没去三亚老街也好,可以有时间更多看看其他地方。从2018年之后,虽然一再强调不再依靠房地产,但房地产仍然刹不住,只不过从上世纪的居住地产、到2010年后的旅游地产,而现在变成了商业地产。
 
比如海口中心的日月广场,占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声势浩大,由2个中庭、6个中心广场、12个以星座为名的独立商场组成。但即使在免税店刺激下,2021年营业额也刚刚突破100亿元。目前海南商场数量和规模已经达到很高的比例,仍在有更多商场在建设,在并不核心的地方,一个十字路口四个角就四个商场,这些商场利用率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逐一分析下海南的产业发展未来:
 
第一个:房地产
 
房地产很显然不能成为海南的未来,历史已经一再证明了,房地产撑不起海南的未来。在“房住不炒”、全国房地产行业大转型、各大房企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叠加疫情发生后消费理念的转变等等因素,房地产只能作为辅助性,支撑海南真正未来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旅游业和免税购物
 
从2010年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一直把旅游业当作主导产业,2019年旅游相关收入占海南GDP的20%左右,但作为对比,云南当年旅游相关收入占GDP比重达47%。显然,旅游业还谈不上海南的主导产业。
 
而且总书记三次考察海南,对海南未来发展规划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2013年至今,旅游业在海南未来发展的比重一直在下降,有其他更加重要、更有前途的产业亟待发展。
 
而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旅游业受到重创,在目前新冠疫情上看不到完全终止,也难以预测未来旅游发展。旅游业这个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冲击的产业,并不适合作为支柱。
 
类似的免税购物也是同理,疫情冲击下,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对于洋品牌、名牌的消费冲动正在弱化,而国内新国潮兴起,更了解中国用户习惯和中国文化,在各方面已经对外国品牌产生巨大压力;中国新生代、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洋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傲慢和歧视,也打破了诸多外国品牌神话。
 
在种种变化下,就算是免税,多数海外品牌的性价比仍然不高,小镇去过几次海南免税店,实在提不起购物的兴趣,当然可能跟小镇不买化妆品和洋酒有关。
 
但无论如何,旅游和免税购物只能是锦上添花,用于丰富海南的产业结构、提供更多就业,不足以作为自贸港的支柱,更不可能完成雪中送炭。
 
至于各种明的、暗的、擦边的赌博等挑战人性的,就更不要说了,已经多次强调和整顿了,应该明白未来趋势。
 
- 3 -

搞清楚海南的未来,还是要从政策本意入手,相信国家决策层和集体智慧,一定比个人或者小群体的拍脑袋更加正确。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对这个政策,小镇已经分享了三篇,谈了统一和地方市场分割、保护主义等等。(《如何正确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谁在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改革核心主线:统一与分割》)
 
在当前国内各地保护主义仍然盛行、地方市场分割的情况下,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或许从“开放”这个角度入手更加直指本质。
 
开放不仅仅是中国对全世界,同样包括各地对全国。过去40多年,国内各地对世界的开放程度要大于国内互相之间的开放,各省对外贸易增速显著高于省际贸易就是典型。
 
而放在海南,开放的含义要更加重,需要在两个背景下理解。
 
第一个背景:要放在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去看,是真正为中国下一轮对世界的全面开放做探索。
 
中国这样的大国,全国性的改革必须慎重,一旦踏出去了别想着轻易收回来,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资源,也包括行政和决策资源。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就是试点,以局部、部分领域的试点,为全国开路。
 
第二个背景:要与2017年开始建设的雄安新区放在一起。

 所谓“改革开放”,当然要放在一起统筹,但具体到试点上,这两个点的倾向是不同的。

雄安新区重在深化改革,按照社会主义的理想,为国内各城市和城乡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样板,比如以县域融合城乡,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雄安目前的规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样例。
 
海南自贸港则重在全面开放。甚至更加直白地说,更加仿照西方市场经济的方式,更大力度引进海外资本,大量吸收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模式,以海南作为一个过滤器,把经过验证适用于国内其他城市的进行推广。
 
一个是从中国自身国情为主出发,一个则是以世界各国借力打力,但都是为中国未来探路,解决中国未来往哪里走、如何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
 
这两个的区别也就对其探索有不同的预期。雄安是对内,是对中国已有经验的总结升华,一定要成功;而海南是对外,在海外对中国预期减弱、对中国是否继续坚持开放的存在动摇的时候,海南自贸港就是要向以西方为主的全世界坚定表达继续开放的态度。
 
这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海南自贸港更能接受探索的失败,而能够接受更大限度的失败,也就更能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否则又何以称之为开路?
 
海南作为独立的岛,本身也有更大试错空间。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再重新梳理海南的未来:
 
目前海南重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了很多规划。高新技术当然是海南未来持久的发动机,有了产业也就有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多的资本,也更能发挥自贸港在进出口和制造业方面的优势。
 
只是,小镇有一个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省份都提出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都决心大规模投入,海南在这方面有何优势?
 
政策当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但是政策绝不是万能的,中国汽车业从“以市场换技术”开始经历几十年的发展才终于在新能源和节能混动领域找到“弯道超车”的机遇;中国芯片被“卡脖子”也一直难以破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需要配套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产业链,让人能够在这里更加安心搞科研、搞生产,不断升级才能走得稳。
 
以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发展为例,小镇一直强调消费市场的作用,把消费和应用层搞好,以市场的力量驱动相关企业自发投入更多资源提高技术含量,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这条路已经被反复证明可行。
 
海南目前制造业和科研基础非常薄弱,以这样的条件从上游研发开始推广,颇有些吃力。但是消费则不同,海南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旅游业基础更好,先把消费搞好,提前探索更多的消费模式,扶持一批在消费领域领先的企业,进而从消费端向上游攀升,是否也可以尝试下?
 
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现在海南也在做,比如提出“新能源车岛”规划,但步子还是不够,思维没有打开,仍然没有同其他省份有所差别。
 
比如为什么一定只盯着四个轮子?中国是电动自行车大国,全国几亿辆电动自行车,海南几乎人均一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消费和用电非常不安全,是否可以在这方面探索下?比如仿照台湾的“两轮换电”“车电分离”,这同四轮新能源和换电也是可以互通。
 
去年海南通过的《海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把“两轮换电”写入了法条,但是实际行动远远落后于内地城市。今年1月,北京已经出台了具体推广政策,着手推广更加安全、方便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其中明确规划了两轮换电的推广,还要协调各相关部门为从事两轮换电的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支持。
 
海南能不能更进一步,为全国做一个表率?
 
类似的可以探索的还有很多,但都要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破除地方市场保护,在海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因为除了房地产和旅游业,缺少足够的产业,导致地方利益更难以破除。比如举例的电动自行车,就是一个典型。
 
- 4 -

海南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消费和应用先行,根本落脚点在于如何激发市场活力,真正发挥市场竞争优势,而这需要政府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除了环境打造,更加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市场、理解海南自贸港。
 
海南长期以来政策密度很高、行政力量强,但市场相对薄弱,相当比例的干部对市场和开放的理解也不足,更不用说执行。
 
海南未来的底色是开放和活力,必须依托市场的蓬勃发展,开放的任务和当地干部队伍能力结构,都决定了海南自贸港不可能像雄安新区那样由顶层完整规划,更应该以探索为主。
 
这几年,海南提出来要做“小二”,搞好服务,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不够,服务不是目的,促进市场力量发展才是目的。
 
政府需要适应把有形的手收一些,把制度框架搭建好,管控好边界,其他的大可以放手交给市场,当出现不正当竞争等无序问题时,果断出手纠偏即可。这需要更大胆一些,只要“法无禁止”的大可以尝试一下,发挥全面开放的政策优势,大胆提出来、大胆尝试。
 
比如博鳌的医养试点,就是一个挺好的例子。小镇去参观过,介绍说引进了很多国际前沿的治疗方案、仪器和药品,大大简化了引入的程序,可以提供全国最快、唯一的医疗方案,这就是一种尝试。
 
小镇觉得,相比旅游业、免税购物这类已经非常成熟的业态,基于中国与世界的现状,依托中国14亿市场,有别于内地环境的探索才是海南真正的优势。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小镇觉得可以是:特许经营权。
 
海南实际获得了有别于国内任何一座城市的“特许经营权”的探索权。
 
比如前面提到的医养探索,简化流程引进前沿医疗设备和药品,小镇就看到某台先进医疗设备,全球第二台就在海南。
 
除了实体产业,虚体经济更是海南的大优势。
 
所谓虚体经济不是互联网,而是特质金融业这类“钱生钱”的产业,中国需要海外资本力量助力中国发展,中国未来更大规模的走出去也需要同全球资本更好的融合。
 
这个任务,上海、香港都不合适,海南是最合适的。以中国特色为依托,同中国14亿市场紧密联系,介于中国内地和西方资本两套逻辑之间,更加顺畅的联通,仅这一项就足以成为新时代的“香港”,而且是一个虚实结合,更具有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大海南。
 
蓝图已经有了,怎么做要靠执行,再好的规划也需要一点点去落实。
 
政府的手收回来,看上去任务轻了,但实际更重了。比如如何确定引入的是真正扎根海南的实干家,而不是投机的骗子?
 
把握好未来3年关键建设期,闭门造车是不远远不够的,还是要走出去,让海南的干部到更多城市去学习、建立联系。比如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比如武汉合肥成都等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又比如长春这样的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城市。
 
吸收西方的先进经验做法,基础是先把国内的经验融会贯通。学习之后,内部有了不同思维,可以来一场关于全面开放与未来发展的大讨论,打破枷锁。
 
如此,海南大有可为。
 
其他文章推荐

■  破坏性重塑需要择机

  改革核心主线:统一与分割
  对接下来的分享,征求下意见和问题
■  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
■  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