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200个左右国家和地区,但是真正有资格说梦想的其实并不多。欧洲诸国和日本已经是比较大的国家了,也确实有雄厚的基础,也辉煌过,但未来也几乎注定了要被中美盖住,可能也只有印度还有一定希望。这段时间一直在谈能源,能源是国家一切的根本,围绕能源,很多国家都有过完整的战略性规划,比如日本与氢能。日本是把氢能源作为国策的,氢能汽车仅仅是其中一环,在上世纪已经开始布局,也是全世界最早开始研究新能源的国家,现在有很多人说日本当年为什么不选纯电,偏偏选氢能,事实上日本根本没得选。2013年,安倍政府推出《日本再复兴战略》,紧接着推出第4版《能源基本计划》和《氢能/燃料电池战略发展路线图》,从国家战略、能源发展战略到氢能发展三个层次对未来氢能发展勾画了蓝图。日本之所以选择氢能源,而不是纯电的锂电池,根本原因就是日本本土资源太匮乏了,几乎不具备任何发展锂电池的资源矿产,而在全世界,中美欧都在竭尽全力抢夺关键矿产,美国甚至专门制定了遏制中国海外矿产布局的政策。面对中美这样的对手,日本自卫队又只是一个防御性质的非正常军队,根本不可能维持长期海外军事存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易虽然也讲规则,但是有太多不确定性了。就连中国投入几百亿搞的海外项目,一夜之间就没了也不是没有过,典型的比如中铝的一次海外项目,这件事搞得中铝好几年没有缓过来。日本能源一直高度依赖海外,超过90%来自海外,虽然大力发展核电但是本土也不产铀矿,结果日本一直是铀矿最大的进口国。现在日本又因为美国的压力,不但释放原油储备,还跟关键的俄罗斯交恶,日本的未来更加渺茫。所以对日本政府来说,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实现能源自主,那么能选的路也只有两个:核能和氢能,以核能的富裕能源发展氢能,从而实现能源闭环,按照日本原本的规划是有希望在2050年实现能源自给的。但是,还是要回到今天的题目:每一个国家都有梦想,但是梦想有大小。日本想实现能源自给,中国也想,欧洲也想,甚至美国也投入极大。保障能源安全是每一个国家的发展根本,为此中国一直在海外堪称“疯狂”的抢占关键矿产,各种政治、外交甚至海外援助方方面面都在围绕抢矿展开,尤其抢锂电池关键矿产,相比而言对于煤炭、石油、铁矿的重视度还要低点。成果非常显著,比如钴矿,全球五大矿场中国企业控股两个,全球十大钴矿企业中国占4个;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稀有矿产生产和消费国,拥有世界唯一的完整稀土产业链。为了保护中国的海外资产,中国这些年拼命发展海军,就是要迎接未来可能的大国竞争。而欧洲美国就不用说了,2008年以后欧美都在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无论是美国的“总统制造业复兴计划”还是德国的“工业4.0”,核心重点都是新能源、新材料。而欧洲更是把“碳中和”玩到了战略高度,非洲就已经成了中美欧斗法的地方,其他国家根本参与不进去。但很遗憾,发生了两件事,可以说直接毁灭了日本的梦想。日本原本是要大力发展核能的,氢能本来应该是配套核能,但日本当年为了特殊目的选择了最初级的核能路线,这么多年也没有进行改革,而且因为日本官僚作风蔓延,福岛核电站相当于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裸奔”几十年,出事是必然的。福岛一出事,整个日本的核能战略一下子停滞了,日本被迫关停了几乎所有的核电站,后续各种核能开发计划也几乎停滞了,到现在日本国民对于核能的支持比例极低。没有了核能的支持,氢能举步维艰,但还是可以依靠其他能源作为配套发展,反正氢能现在还有很多技术难关没有突破,还不至于走不下去。第二件事:中国纯电汽车实现了质变,在中国带动下,美欧只能被迫选择纯电。任何产业发展都必须依赖足够的市场,只有消费者愿意购买,产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资金,而技术才能在产业需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市场—产业—技术,这是一个普遍的链条,也是以市场换技术的真谛。小镇非常不喜欢特斯拉,特斯拉使用也确实挺不方便的,比如小镇有位朋友,前几年买了特斯拉,结果现在根本不让进单位,只能每天花一百多元在收费停车场停车,最终多半还是要趁着今年电动车价格高,赶紧出手换国产。但特斯拉对中国电动车发展极为重要,2019年特斯拉工厂完工投产后,仅仅2年时间,中国国产电动车就出现了质的飞跃,车型设计搞上去了、电池技术也提升了,续航也从之前可怜的2、300公里猛地提高到500公里起步。小镇两辆车都是比亚迪的新能源,对这事体会太深了,简直天壤之别。这一下子把吃老本的中国传统车厂逼到了墙角,虽然这些老企业也一直在公关,希望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持慢一点,但是对中国来说,电动汽车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未来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不可能因为一些企业的利益就有半点放松。于是欧美不得不加速,毕竟汽车产业是大产业,完全可以支撑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所以现在全球除了日本以外几乎所有汽车厂商都在转型发展电动汽车,最起码也得是混动的节能汽车。这一下子,日本就尴尬了,原本的氢能路线需要时间,但是现在一夜之间,时间没了,眼看着最多几年时间,如果日本纯电汽车没有跟上来,日本就很可能失去汽车产业。还能怎么办?于是原本日本政府牵头11家日本企业形成的全球氢能联盟只能解体了,丰田也只能找比亚迪代工纯电汽车。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中国还决定把氢能也占了,毕竟国家太大,拿出一小部分力量足够发展一个新产业了,何况中国在西北大规模发展光伏,也确实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储能方式,而对于货车等商用汽车来说,氢能也更加实用,关键大型汽车氢能利用门槛要低得多,比如储氢罐可以从小汽车的70MPa降到35MPa。正因此,上个月国家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把氢能列为战略性新能源,将氢能视为“连接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化终端用能需求的重要枢纽”,还制定了非常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定了3个集中攻关和3项示范试验。把制氢技术、氢气储运、燃料电池、氢气加注、安全防控和品质等各方面进行了完整规划。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冬奥会,投入了1000辆氢能汽车,由日本企业提供支持
当然,目前我们在氢能技术上还落后于日本,但这不算什么,想象“市场换技术”的真谛,看看小镇昨天《都1949年了,还想“划江而治”?》谈到的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在压迫中突围,再看看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氢能超越日本也不过就是几年的事。比如我们心心念念的“芯片”,也将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实现突围。汽车不像手机,对芯片的大小没那么高要求,反而芯片工艺低级点、便宜点还能降低成本,功耗大点就大点,不过少跑几公里罢了。中国28纳米芯片刚刚实现国产化,想要铺开还需要时间,但是80纳米芯片已经非常成熟了,完全可以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而汽车的智能化对芯片的需求极高,以汽车产业的规模完全可以为中国芯片产业提供一片蓝海。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特别强调:新能源汽车必须实现本土国产化,就是为了保证中国好不容易养大的桃子不能被外国摘了去。所以,对汽车应该烧油还是用电的争论可以停了,电一定是未来,这其实有些残酷,比如对日本、比如对跟不上时代的某些企业。至于各种现存的问题,比如充电难、电池回收、可能的污染等等问题,这都是细枝末节,重要但没那么重要,等规模上去了,也就解决了。关键的节点有一个指标:什么时候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突破400万辆,届时大势已成,无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