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必避讳利益集团的存在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10-17
什么是“利益集团”?
从不同角度有各种定义,在这里就用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就是有某种共同利益,试图对政策制定施加影响,从而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一群人或者组织。

一说“利益集团”,往往会联想到一些不好的词汇,但其实利益集团到处都是,这是一个中性词。比如有房的和没房的、房多的和房少的、大城市有房的和小城市有房的、有学区房和没有学区房的等等,还可以列出来很多指标,任何一个或几个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利益体。

就拿最近来说,西安查回流学生,西安本地学生家长和回流学生家长就不可能利益一致;有些地方为了推动教育平等化,每年都会调整优质学校入学范围,那些购买了高价学区房但被调剂的,甘心吗?

这些全是利益。

拿一个都了解的故事举例,《水浒传》宋江执意接受招安,宋江的形象成了满足个人私欲、独断专行的负面典型,但接受招安真的是宋江一个人的决定吗?

当然不是,还是要从利益集团的角度入手。

梁山108将,从血缘、地域、社会阶层、人生际遇甚至接受的教育、秉持的思想等等不同入手,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的小社会。

有被逼上山的、有被“赚”上山的、有自愿上山的,被逼、被“赚”的往往之前身份颇为不错,基本是官吏、地主、商贾又或者军官教头,这些人日子过得挺好,如果没有大的变动也不会落草为寇;而自愿上山的就不同了,基本是中低阶层,奔的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跟“官逼民反”其实没多大关系,又或者是为了等闹大了、朝廷招安,然后落一个官身,从此改变命运。

比如戴宗劝石秀入伙,说辞就很露骨,句句是利益:“小可一个薄识,因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

梁山108好汉说是兄弟结义,其实分的很细,天罡36基本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夹杂少数专业技能超强的技术型人才比如武松,而从不同角度细细剖析,就会发现梁山好汉因为对方身份不同关系截然不同,典型的比如柴进,对宋江纳头就拜,对武松就爱搭不理。

更不要说血脉、师徒、结义、老乡等等关系了。

这就决定了梁山108好汉实际分为很多个小利益体,诉求截然不同,面对是否接受招安的终极利益,各方态度就很明确了,真正反对招安的其实很少,就拿排名前列的人来说,无非林冲、鲁智深、武松、杨志这4个反对,顶多再加上一个史进,但史进虽然很想被招安,但谁让他跟鲁智深等人关系太密切,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服从小利益集团的意见。

到了地煞72,就很少见不愿意被招安的,毕竟这可是难得的搏一把官身的机会。

从《水浒传》招安的故事,就能梳理出关于利益集团的一些特征,不过小镇不干这种绕来绕去的事,讲《水浒传》是为了借故事讲道理,但对于当前还是要直截了当。

我们是否承认存在利益集团呢?

当然承认。
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计划经济,强调利益的一致性和均等化,极大压制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必然否定存在利益集团。

但改革开放以后,既然强调市场经济,讲“先富”和“后富”,那么社会利益诉求必然更加多元化,城市和乡村、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先富和后富等等,诉求怎么可能一样,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包括政策资源),当然要竭尽全力。

比如最近常说的小作文,其实就是争夺利益的一种常见方式。

1988年十三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经过几十年发展,不同利益集团已经深度融入到整个社会结构中,任何公共政策的出台必然受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共同影响。

承认存在利益集团、承认不同利益集团诉求不同、承认利益集团一定会去影响政策,这是好事,只有承认这些事实,才能真正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去尽可能搜集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取其利去其弊。

现代社会无比复杂,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搞什么阶层分析,只能就事论事,重视利益集团的影响。

其实利益集团影响决策是好事,因为种种原因,当前政策制定的过程开放度不够,尤其是什么议题能够进入被提起讨论、进入政策制定过程,还是比较有限的,虽然有一些试点和创新,但基本还是依赖传统体制。

但这就有一些症结,比如政府显然是上级领导下级的科层结构,下级尤其一线更了解社会正在发生什么,但层层上报时间周期很长,尖锐的矛盾也会被不断淡化,只有关注度足够高的热点事件,才更容易进入政策制定过程。

而另一方面,虽然社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热情很高,特别积极表达自身诉求,但往往停留在发泄或者自说自话,少数的参与路径大众也缺乏了解,而且门槛还是有的,起码得懂政府体制、懂法律法规、文字功底也得过关,不仅仅是有没有钱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共同利益诉求的人聚在一起,想办法解决自身问题,其实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在不同群体的博弈下,决策也能更加科学

而对个人而言,能不能有效组织起来,差别还是挺大的。比如烂尾楼,有的小区就组织起来了,小区业主梳理各自的能力、人脉,共同用力,而且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维权,哪怕去开发商总部抗议,也很守规矩,也确实有效。

相比复杂的利益关系,反倒是表达诉求的途径更好总结,说白了也就那几条路。

第一条:利用私人关系搭建的人脉网络。

比如血脉、地缘、同学、朋友等等关系,这也是很多地方特别倾向于遇到事找“熟人”,而不是诉诸于法律或者正规途径,也只有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利益也变得特别复杂、不好找人,才会选择其他路径。

靠谱、亲近的私人关系,永远是表达诉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总之就是熟人好办事,看事多大、有多熟。

第二条:寻租和利益交换。

没有关系那就直接用利益说事,这也是非常被诟病、被严厉打击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很多很隐蔽,可以看看相关的案情通报。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利诱,还有威逼,总之就是用见不得光的手段去谋利,这个也不多说了。

第三条:讲道理,以理服人。

上两条靠关系和利益都理解,但这一条讲道理,可能有些朋友就质疑了,觉得哪有什么道理可讲。

其实不然,这条路对懂的人来说,特别好用。
只不过要想以理服人,尤其是靠讲理影响政策制定,门槛不低,要比靠私人关系技术含量高多了。典型的比如企业里搞政府关系的,早期往往就靠熟人、金钱等等简单粗暴,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制度体系越来越健全,就得靠更有技术含量的了。

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寻找共同利益点,在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想办法让决策者和其他各方也满意,典型的就是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并重,基于自身情况提出一个有理有据的解决方案,但这个方案必须确实有说服力。

调研、座谈、行业报告等都是如此,这就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关于这个如果放开讲,小镇能连讲几个小时不带重的。

当前比较常见的就是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很多建议提案实际就是不同利益集团代写的,但恰恰是这类建议提案,反而更加有理有据,起码能把现状、问题、解决方案三段写清楚,还是有正面价值的。

第四条:影响大众
至于最后一条,最近说了很多了,那就是靠媒体、靠大众,随着信息媒体越来越发达,利用传媒搞事情越来越容易,借助大众的舆论压力逼迫决策向这些利益体倾斜。

“颜革”其实就属于这一类的典型。

点到即止,不展开了。

虽然要承认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承认存在不同利益的博弈,承认博弈过程有好的一面,可以让决策更加客观,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民意表达的作用。

但这只能作为补充,不能让小路成了大路,更不能被“夺舍”。
必须坚定一贯的宗旨和原则,“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要想办法把乱糟糟的利益表达纳入正规渠道,建立一套制度体系,尊重、完善市场机制,让不同的声音能够均衡、顺畅地表达。

北京卫视有一档节目《向前一步》就特别好,让各方面对面直接沟通,很多误解和矛盾就解开了,就如《向前一步》的宗旨“让市民变成公民的公民课堂”,如何表达利益诉求也需要学习。
有了更多正规、顺畅的诉求表达渠道,懂得如何表达,完全可以用更加合法合理的途径去表达利益诉求,这也是未来需要共同努力的。


其他文章推荐
■  预见未来: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政策大方向
■  机构改革下的“恩怨纠葛”
■  关于未来:一个极少被提及的关键症结
■  “房住不炒”:取消还是升级?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