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制菜进校园,就不会“指鼠为鸭”吗?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10-17

一直有读者留言让谈谈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

小镇观点很明确,从技术上、理论上,预制菜进校园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有利于提高饮食健康,但问题在于,技术和理论成立,不代表现实和实践中就没问题

这就好比,法律禁止违法犯罪,不代表不会出现违法犯罪。
在能够出现“指鼠为鸭”、简单的学生奶和营养蛋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只谈技术和理论显然是不够的;但反对预制菜进校园,也需要抓住真正的问题点,错误的质疑太容易被认为“无知”。

我们当然要感激并继续发展食品科技,越是普通人反而越受益。
人类社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丰富、营养、美味的食品,离不开食品科学和食品工业的进步。从腌制、罐头食品开始,在现代食品工业的促进下,通过冷链保鲜不仅让普通老百姓能够吃到曾经需要“千里快骑”专送的荔枝,还能吃到深海的冰鲜海鱼,待在天南海北也能吃到来自大草原的新鲜牛羊肉;即使未来离开地球,前往太空乃至月球、火星,也需要依赖食品科技和工业的持续进步。

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早就普遍接触了预制菜,只是不知道罢了。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全部是预制菜;平时买到的速冻水饺、汤圆、罐头还是预制菜;就算是很有名气的酒楼餐馆,大概率也是使用预制菜。

只是上面提到的预制菜,细分种类不同。
要捍卫我们每个人的应有权益,一定要找准反驳点,否则如何解释平时带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的预制菜没事,凭什么就说预制菜进校园不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入,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还成了扩大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7月《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也专门提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预制菜一定大有可为,这不仅仅是工业时代对效率的要求,想想看还有多少人能像老一辈一样自己做饭?也是产业投资的要求。
而经历了3年疫情防控,尤其是多个大城市的全城、区域封城,如何在紧急状态下提供更加营养丰富健康的食品,成为必须考虑的事情。

全球动荡仍在加剧,需要加强底线思维和应对,做好“平急转换”,一定要考虑好应急模式在平时状态下的稳定运营,也就是要在平时状态下维持足够应急使用的资源、渠道、设备、人员等等。

因此,发展预制菜产业是一定的,也必然大有可为。而且通过持续改善,完全可以继续提高预制菜的品质。

但注意:持续改善是前提,一定要满足必要条件。

根据目前的划分,官方定义的预制菜可分为四大类,加工程度由浅到深: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即食食品。

目前网络上极为反对进入校园的预制菜实际是最后两种,也就是即热食品和即食食品。

即食食品可以理解为火腿肠、罐头等打开就能吃的,跟食品监管中的“预包装食品”比较类似;而即热食品就是通常说的料理包,微波炉转一下或者隔水加热就可以直接吃,这也是目前质量严重层次不齐、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类型。

至于前两种,即使现在也更加安全,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效率和安全性。比如即烹食品,盒马等平台卖的保质期三四天,已经洗净切好,还配好调味料,对于身在城市打工,不想继续吃饭店、吃外卖,想自己尝试下做饭、感受烟火气的人来说很合适,几分钟就能吃上还算不错的事物,而且原材料直观可见,比很多外卖要健康卫生的多。

而即配菜用的就更多了,餐厅、食堂等才是主要客户,而且机关食堂、大餐厅、中央厨房等实际也已经在使用,主要是对食材进行预加工,比如分切、搅拌、腌制等,厨房节省了预处理时间,可以直接拿来就烹饪。

预制菜应用已经取得现实成效,就不举例具体地区具体事例了。某省某县曾经发生重大校园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影响非常恶劣,后来就是通过对全县校园食堂大整顿,建立了统一的中央厨房,把食材的采购、检验、清洗、烹饪、配送等全部纳入,还引入数字监控技术,比如检测全流程是否冷链配送,从中央厨房到孩子们吃到饭,间隔多久,还要把每天的食品留存一段时间备查等等,大幅提高了食品安全。

所以,不要从技术和理论上去否定预制菜,相信这也不是大家反对的真正顾虑之处。

预制菜当然可以进校园,不仅可以进校园,还可以进入任何人的肚子里,但前提是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必须充分考虑资本的贪婪、人性的丑恶。

毕竟就算现在和过去不用预制菜,校园、餐厅、外卖等等食品就真的安全吗?就算现炒现吃,用价格极低的棕榈油甚至地沟油、回收油,再加上重油重盐等等制作出来的饭菜,真就比当前市面上的廉价料理包安全吗?

有读者让小镇谈谈中央厨房。

但读者理解的、有些地方存在的以及未来希望实现的中央食堂又是一回事吗?如果是全部无尘车间,层层监控,所有接触食品制作的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体检和消毒,这样的中央厨房,不比很多连基本的人员卫生都做不到的好得多?

有人担心,预制菜的大流行,会让人与人之间分层,让新鲜炒制的食物变成奢侈品,这就诡辩了。

其他国家不说,中国的蔬菜、肉类供应不充分吗?“菜篮子工程”仍然是各地政府重点任务,想要自己做菜,无论菜市场、超市、电商平台,原材料有的是,至于所谓的有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很多时候所谓的“有机”更像是心理需求。

更何况,再怎么“预制菜”,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有什么担心的呢?可如果是因为自己不会做菜、没时间做菜、不愿意接触油烟,那还何必担心吃不上新鲜炒制的食物,外卖已经吃了多少年了,早就该担心了。

再次强调,不要从技术、理论上去质疑,因为从技术、理论上,预制菜都是利远大于弊。比如大规模生产更加干净卫生,批量采购能够降低采购成本还能提高质量,通过招标引进优质供应商,通过压缩中间流程提高效率等等。

全是优点。

真正的风险和问题存在于实践和现实。

比如此前的核酸检测,曾经出现的问题大家不会忘了吧?事关疫情防控这种天大的事都敢造假,怎么就觉得预制品进校园就一定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何况,真的险吗?

过去各食堂自行制作,无论采购、加工还是制作,参与各方众多,经营学校食堂的就算有关系的,但关系也终究有限,学生家长、记者等真的要查证,冲进任何一间厨房都能获得证据,大不了自行抽样送检。

但是一旦规模化,先不说供应商更加财大气粗,消费者变得更加弱势,就说普通人想查到真实的烹饪现场都不容易,想要闯进去还得冲破层层安保,至于动用更多影响力、资源去压舆论,大资本一定比小商户有能力的多。

这就意味着:外部监督门槛和难度大大增加,任何领域,监督的弱化都会导致问题出现的可能增大
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招标,但如何确保程序正当下,不会出现暗箱操作、围标?

要确保合理利润,避免供应商不得不降低质量,但是如何确保经过层层克扣,最终供应商能够拿到足额资金?

要尊重市场竞争,但如果出现明面市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实际暗中施压,逼迫各学校必须使用某家预制菜,怎么办?

至于如何按照招标要求,确保全流程符合标准,这就不用多说了。

在这些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起码理论上能够得到家长普遍认可的时候,如何打消家长的顾虑?
说的直白点,如果进校园的预制菜或者干脆说料理包,都是西贝这种级别,或者正规大餐厅自己在日常堂食中就敢于使用。

谁还会担心预制菜呢?

在目前情况下,推广预制菜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尤其是进入校园这类相对封闭的场所,这跟市场竞争不一样。有的东西差或者存在质量问题,市场机制立刻就能纠正,但一个封闭的区域,一定没有这么快速的反馈、一定有很多不容易看到的死角。

既然如此,就算要推广,还不如在现有配送蔬菜、肉类的基础上,推广“即配食品”“即烹食品”,步子慢一点,等一等客观条件更加成熟。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一年或许更加动荡,如何应对?
■  预见未来: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政策大方向
■  分层的真实社会,如何向上破圈?
■  一些见闻和思考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