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最近大家感觉新词很多,比如昨天提到“新质战斗力”,有读者希望小镇谈谈。

但实际上,这些提法早就有了。比如新质战斗力,看起来是在新质生产力提出之后,也就是2023年9月8日视察78集团军时讲到“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而在前一天的9月7日正式提出新质生产力。

但其实不然,新质战斗力提出的时间还要更早,比如2020年7月23日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讲到“推动新质战斗力加速孵化和生成”,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刊文提到“新质作战能力”。

而现在关注的高质量发展等等词汇,实际都是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原文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回答一个疑问:现在提出的种种政策和发生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还是早已明确。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未来政策走向非常重要。

如果是早已明确,那就说明当下的变化实际是一直稳步推进的,只是之前客观条件不具备或者有意外因素影响,所以延迟到今天,那就意味着不要再妄想回到过去。

每个人都有梦想,国家领导人当然也有,而领导人的梦想也就体现在治国理政上。

小镇一直在想用什么来准确表达对领导人梦想的感受,突然想到了当年特别火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有一句经常提及的名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恰如其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影响极大,绝不只是文化作品而已。

不仅是“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主题词,还有很多表述,也明显在回归2017年,比如去年国务院组织第一次专题学习,就提出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个词同样出现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

综上,现在感觉是刚刚提出、突然强调的新政策、新词汇,其实并不新,而是开始落实2017年就确定的事。
至于之后几年为什么提的少,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调整方向的改革需要很多前置基础;二是2017年之后,意料之外的冲击一个接一个,因此不得不将重心临时调整到危机应对。

而现在基础有了,各种冲击就算没结束,起码也适应了,而且正在好转,这就意味着风险和挑战仍然存在,但已经从未知变成已知,就算应对起来再难,也完全可以将这种负面危机纳入统筹。
这就像做生意一样,哪怕在一个比较混乱落后的国家做生意,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部提前算进成本,大不了估算的更严重些,只要账算的过来,照样可以做,典型的比如印度。

于是曾经提出了,只是暂停的,就可以继续执行了,实际上方向并没有变化,而且至少从2017年开始,整个决策层就有高度共识,这个共识针对的就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以及怎么做好应对,以此确定了政策决策层共同的决策梦想: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想想看最近几年的新闻,无论是2030年载人登月,还是目标在新中国100周年时,航天器飞到太阳系边缘的深空探测目标;亦或者以近期提出的“未来产业”为代表的各种产业规划,以及为完成这些宏大目标而做的包括体制、机制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都证明了这一点,既然梦想是“星辰大海”,那当然必须以制造业为核心,而不是以房地产又或者金融为核心,后者的无序扩张只能把人类锁死在地球上,又何谈星辰大海。

站在这样的高度,也就能理解对房地产和金融等领域的态度绝不会动摇,就像2017年时任发改委主任,就解释了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

他在演讲中将“重大结构性失衡”明确为三方面: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后两个针对的就是可能出现的“脱实向虚”,于是后来就开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有了去年开始大刀阔斧的行动。

也解释了为什么二十大报告,提了教育、科技、人才、文化、体育等等强国目标,偏偏没有提金融强国,即使后来开始谈“金融强国”,但也不同于其他强国目标是希望这些领域变强,“金融强国”强调的是金融应该怎么做,才能有利于国家强大,核心就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这也就是小镇最近格外关注制造业的原因,站在足够的高度,才能避开种种误导,看到迷雾遮掩下真实的世界。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妖风肆虐,当不动如山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