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美国如此拉胯,连胡塞武装都不如?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总是看到有人说中国创新能力不行,但有没有想过,中国的创新能力并不弱,甚至可以说很强。

核心矛盾点在于,如何界定创新。

一般通常认为从0到1的发明或者发现是创新,比如新研究一种理论、一种新的产品等等,这当然是创新,但是把理论变成实物、把产品规模化,这也是创新,而且难度甚至比发明更高。

想想看,为什么中国的最高科学荣誉,分为科学院和工程院?足以说明工程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难度。钱学森有很多杰出贡献,但在今天看来,系统工程论可能是最重要的。

常人其实很难理解复杂工程的难度,比如总会瞧不起逆向工程,觉得有实物对照,还拿到图纸,通过逆向工程仿造并不难,这就小瞧了人类尖端工程的复杂度。

举个例子,最近俄媒称也门胡塞武装进行了高超音速导弹测试,并且准备列装。如属实,也门胡塞武装将是继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之后,全球第五个掌握这一杀手锏的国家,美国到现在都不掌握这一尖端技术。
美国目前唯一能拿出来的高超音速导弹是AGM-183A导弹,2022年5月首次发射成功,但刚刚成功发射,美军就在2023年3月宣布下马AGM-183A导弹,之后虽然计划还要发射两次,但仅仅是搜集数据。
可见,这枚导弹的研发并不理想,勉强算半个掌握高超音速导弹技术的国家。

还有一件很夸张的事情,美国国防部近期首次公开承认,在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冲突中,美国海军“卡尼”号驱逐舰发射了标准-6导弹,成功拦截了胡塞武装发射的1枚反舰弹道导弹。

美国成功拦截并不稀奇,但是竟然使用标准-6,这就很令人震惊了。
美国军舰防空导弹,一般使用标准-2,一发大概200万美元,最大速度3倍音速,最大射程160公里左右。之前美国曾经说要研发用于反弹道导弹的标准-3,但是接连遭遇失败,包括日本海军用标准-3进行导弹拦截实验也失败了。

于是就有了标准-6,成本至少是标准-2的两倍以上,这已经是美国海军防空的最终手段了,总不能用核武器拦截吧。竟然动用标准-6拦截胡赛发射的导弹,这就像是一个成年人对幼儿园孩子还用出全力。

但性价比很低,按照一般的2拦1的标准,美军拦截一枚胡赛的反舰弹道导弹,就需要发射2枚标准-6,拦截一次仅导弹成本就高达近1000万美元,美国军费再高也经不起这种消耗,更何况有钱也未必能充足供应。或许动用标准-6,也是因为标准-2库存不足,不得已为之。

目前胡赛用于袭击美国海军的肯定不是高超音速导弹,如果俄媒报导属实,当胡赛使用高超音速导弹对美军军舰发动攻击,几乎可以肯定美军军舰必被击中,沉没也不稀奇,如果真的发生了,美国怎么办?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被誉为人类科技巅峰的美国,刚刚成功发射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强推力的星舰,但连高超音速导弹都搞不出来?

千万别说美国不稀罕、不需要,这种只要发射几乎必然撕破美国海军防御网的杀手锏级武器,怎么可能不需要。

真正的原因是美国做不到,超过5马赫就需要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通过高速把空气压进发动机,而在如此高速的情况下,点燃发动机的难度看成可怕,中国在2018年公开宣布成功实现了在10马赫高速下,成功完成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

根据空气动力实验与工程应用研究所公开介绍,需要在5毫秒内完成氢燃料与速度高达3千米/秒的空气完全交融,还要在超音速状态下点火并稳定燃烧。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对这项技术的难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在高强度龙卷风中,点燃一根火柴,还要保证稳定燃烧。

好好体会下有多难。

搞不出来并不奇怪,能搞出来反而应该奇怪。

高超音速导弹虽然有很多技术难点,比如如何解决黑障通信难题,实现高超音速下的精准打击。但从解决有无问题上,最核心的就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只要获得超燃冲压发动机,解决高超音速下成功点火问题,剩下的对于具备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并不是多难的事。

比如加一个火箭发动机,负责加速到4马赫以上,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继续冲到10马赫。

所以朝鲜、伊朗、胡塞武装拥有高超音速导弹,并不奇怪,只要从某种途径获得最难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剩下的都是成熟技术。

也根本不用担心美国偷学,说得直接点,就算给美国几个样品,还把全套图纸都给了,美国也大概率造不出来,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

怎么理解复杂工程的难度呢?

工程问题最大的难度是误差,如何控制误差,甚至让误差互相抵消非常考验系统工程师的水平。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给轮胎上螺栓,绝不能先拧紧一个再拧其他,必须符合一定的章程,这是因为如果拧紧一个,受力就变了,就很容易出现金属疲劳、撕裂等严重问题。

又比如工业中常见的安装轴承,粗糙的车间可能直接用锤子生砸,好点的用火烧,但稍微要求高点的都得用液氮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令轴的直径缩小几丝的距离,然后刚刚好能装进去。

但是工业上的大轴承,可不是玩具,动辄以吨计算,长度有几米、十几米甚至更长,如果平着放,哪怕直径半米的纯金属,也会出现细微的变形,所以必须吊起来装,对于吊装设备和吊装环境的要求就更高了。

所以就会看到,全世界港口普遍使用中国的龙门吊。

以上不过是复杂体系中某一个细小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好,误差已经大的惊人,而一个复杂的工程,环节数量多的惊人,尤其是军工,要求所有的环节必须达到完美,所谓的“万无一失”根本不达标。

“万无一失”意味着准确率只有99.99%,如果100个环节都是99.99%的准确率,叠加之后准确率只有99%,1000个环节就变成了90%,10000个就只剩下36%。

让如此多的环节,每一个都尽可能接近完美,需要一个极为强大的工业体系,需要庞大又成熟的工程师队伍;而要解决众多环节叠加之后对准确率的影响,就需要系统工程,控制和处理好误差。

美国目前已经很难做到了。

举个例子:波音飞机。

这几年波音飞机屡屡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甚至美军都要退货,很严重的问题是波音飞机里有太多不合格的零件,装配时也总是出现问题。比如最近就被爆,波音多架737飞机出现螺栓松动,波音的“吹哨人”在原本预定作证的当天,“被”开枪自杀了。

按照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波音连续发生故障,足以说明波音的质量管理体系出现了重大问题。

针对波音自身而言,可能问题出在公司理念的转变,在与麦道合并前,波音推崇的是工程师文化,追求质量和卓越。而麦道之所以被波音收购,背景恰恰是上世纪麦道连续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麦道这家公司最推崇的是资本逻辑,对工程师文化不屑一顾,认为这只会阻碍赚钱。

可悲的是,看似波音收购麦道,但最终麦道的高管掌管了合并后的波音,并按照麦道推崇资本的传统改造了波音,波音现在出现种种严重问题也不奇怪了。

波音是美国制造业和工业的一个缩影,自从冷战胜利后,美国全面从工程师驱动转变为金融驱动,一切为资本利益服务。问题积累了几十年,时至今日又怎么可能解决高超音速导弹这么复杂的工程难题?

这就导致,美国在在“0-1”的创新研发上,实力仍然雄厚,毕竟美国仍然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精英人才,但是把创新的成果变成实物,进而完成“1-100”“100-10000”的规模化,能力就很薄弱了。

理论研究,可以依靠少数人的灵光一现,就算不是天才,只要长期聚焦某个领域,日思夜想之下,也会爆发出灵感,这些灵感大多数走不通,但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理论创新。

但是想要把理论变成实物,难度就超过个人的脑力极限了,就进入了系统论的领域,复杂工程也就有了“玄学”的味道。负责推进复杂工程的,不仅要精通自己的领域,还要对相关领域有足够的认知,更要有强大的团队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从系统的角度,去控制和处理误差。

这种系统能力,只能来自于实践,而且必然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能像理论问题那样可以调动全人类的力量去探索。

比如前面提到的高超音速导弹核心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中国不可能去手把手教美国人怎么解决技术难题;
又比如胡麻岭隧道,173米用了六年才打通,胡麻岭隧道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其他隧道的经验很难用上,也不可能拿着胡麻岭的问题去调动全世界的相关技术人员解决,最终还是依靠项目组自己钻研,创造了诸如九宫格分段施工等办法,最终完成了这一壮举。

可见,复杂工程的难度有多大。

工程短板也严重阻碍了理论研究,物理学特别突出。理论物理研究最大的难点就是只能用想象去探索,很难得到充足的实验支撑,最前沿的研究只能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上。

要想获得实验数据,只有大国才能做到,但也要面临极其复杂的工程学难题,也就是这几年常提到的“大科学装置”比如大型强子对撞机,当前世界最大的周长为27公里,而未来计划兴建的周长达100公里,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又比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对光滑度要求极高。这可不是搞设计或者玩游戏,说平就平,平时看起来很平的镜子,真要拿激光去检测,就会发现发射点偏离,说明看似光滑,实际坑坑洼洼,再放大到500米直径,这是什么难度?

还有很多例子,复杂工程对创新的要求绝不比发明创造低。

这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美国登月总是失败,光有图纸是没用的,关键是无数的制造细节。可能当初某个配件,恰恰需要对应的某位师傅手工打磨,这位师傅的心情好坏都会影响到最终效果,但大量的制造细节,并不会体现在图纸上,后来者拿到图纸想要复刻哪有这么简单?

谦虚是好事,但自卑就不对了。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恶魔不分年龄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