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护女性不能靠法律偏袒,不能开倒车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30
前言:
这一篇比较长,前面60%谈具体法条,属于肯定和辟谣,说明这次司法解释没有很多人担心的那么糟糕;后面40%是从方向和立法原则上进行批判,具体法条没啥大问题,但方向上存在开倒车的问题,并不利于对社会的积极引导,看似维护女性利益,但长期对女性有害,进而损害整个社会。
小镇也将根据本篇内容,整理提交司法解释修改建议,也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法治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自2020年底通过《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之后,时隔4年,最高法于前日公开向全社会征求对《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的意见。

这个法,小镇原本不想谈的,现在性别和社会矛盾激化,而婚姻家庭相关法律就是规定人与人的财产关系,而非感情关系,所以很难避免情绪影响,怎么谈都容易挨骂,这在过往历次改法中也有体现。

最新的司法解释二征求意见一放出来,网络上一片骂声,说过于偏向女性,说如果这样立法那以后没人敢结婚了等等。
这种说法似曾相识,还记得2011年最高法发布《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其中第十条涉及男女婚前房产切分问题,也引起类似舆论,只不过完全反过来。

当时女性极为抗议,主要反对观点认为新的司法解释对女性很不公平,过于保护不动产权登记方的利益,导致持有房产的一方更敢于提离婚没有充分考虑到女方婚后对于家庭、子女付出和投入通常比男方多,把女方置于利益受损的弱势方;还有极端的认为这种规定会严重冲击我国婚姻结构,导致离婚率增加、结婚率下降等等。

注意,原司法解释并没有针对性别,只是以谁持有不动产权作为区分,而反对者默认一般是男性持有房产。

可见,事关婚姻家庭财产切分,怎么改都得挨骂,这就是小镇原本不想谈的原因,毕竟远离是非嘛。

不过看到有多位读者留言,还有读者说看到很多扭曲的理解,希望小镇能正正视听,那索性谈一谈,对的肯定,错的批评,毕竟现在还在征求意见中,也便于集中火力推动司法解释修改的更加完善。

肯定与辟谣
本次司法解释有进步,不再以司法解释越位立法,这是司法解释长期存在的问题,时常出现司法解释超越法律规定的情况,虽然客观上法律有滞后性,现实中已经出现了问题,改法比较慢,但这不是超越法律规定的理由,这是最基本的立法原则,未经人大授权不能突破。

这次的司法解释,小镇大概过了一遍,没有突破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规定范围,属于将现实中已经实际判罚的进行总结,从而确保同案同判,这本身值得肯定,也有利于司法审判更加公正。

所以,对于司法解释群情激愤大可不必,还有些危言耸听的。

比如一些典型扭曲言论:

赶英超美论:认为新司法解释第20条“离婚经济帮助的处理”,属于将国外的离婚赡养制度直接引入。

从这一点出发有很多极端段子,比如出轨女离婚后也可以继续赖在前夫家,甚至带着奸夫和私生子一起要求前夫扶养,导致前夫怒而杀人。

还有质疑“事实婚姻”回流,同居也要分财产等等,由此认定不如摆烂躺平,这样就不会被分财产、不会吃亏等等。

有人计划拿这些“想象”的情况,去提修改建议,但这么干一定不会被接受,因为错得离谱,属于完全无效的修改建议。

小镇原计划把20条一条一条的介绍一下,不过感觉实在没必要,先解决情绪问题和基本方向,再谈论细节,毕竟这次司法解释,总体上还是可行的,也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

简单选几条举例子,还有疑惑的留言。

第一条:“重婚原则上不适用效力补正”

这一条应该是最不好理解的,这一条来自司法实践,以及民商法领域“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基本原则,所谓“善意第三人”就是不知情人,具体到这里,就是不知道对方重婚的那位,无论丈夫还是妻子。
现实中有人感情破裂,未必会办理离婚登记,可能分开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但在法律上仍然是夫妻,这跟过去很多人生活在一起很久都有孩子了,但就是没登记结婚类似。

又或者历史遗留问题,过去婚姻情况发生变化,跨地区民政部门信息没有互通,或者早前的婚姻情况没有登记上网,就会出现在没离婚的情况下再次登记结婚,构成重婚。

举个例子:
比如妻子与丈夫A已经分开十几年了,但就是没办理离婚登记,然后跟外地丈夫B登记结婚了,妻子从来不说以前结过婚,也正常办理了登记,从丈夫B的角度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妻子重婚,那么丈夫B就属于“另一方有理由相信重婚一方的合法婚姻已经解除或者不存在婚姻”。

如果有一天,妻子突然去世了,有相应赔偿金,这时候丈夫A知道以后,以妻子重婚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定妻子第二次婚姻无效,把妻子死亡赔偿金给他。

在实践中,法院就会驳回丈夫A的要求,承认第二段婚姻有效,保护丈夫B这个“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判定将妻子的死亡补偿金归丈夫B所有。

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丈夫B知道妻子是重婚,那么就算被起诉的时候,妻子已经死了,那也是重婚,那么婚姻无效,钱就得给丈夫A。

说得有点绕,大家多读读吧。

第二条“对当事人主张'假离婚'的处理”

这在实践中也很常见,比如有购房限制的城市,通过所谓的“假离婚”把房产转移给另一方,突破购房限制买房之后再复婚;又或者有人为了逃避债务,把所有资产给另一方。

但是一定要明白,法律上从来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离婚就是离了,想恢复婚姻关系只能通过复婚。而人性经不起考验,所以往往出现弄假成真,就有人以“假离婚”为由,要求法院裁定离婚无效。

对这种事,法院判决的时候是不支持的,这次也明确写在了司法解释中。但也不是完全不保护,离婚肯定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能够证明离婚协议对于财产分割存在虚假表示,那可以要求法院判决重新分配,所以这一点也在司法解释里明确了。

至于故意把所有钱给另一方,然后离婚躲债的,这次司法解释也明确了,债权人能够证明离婚协议违反民法典538、539条,采取无偿处分权益、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的,那可以请求法院裁定离婚协议无效。

还有第三条,很多人关注的“事实婚姻”回流,也就是“同居析产纠纷的处理”。

这一条小镇自己看的时候觉得挺符合时代需求的,还是看到网络上对这一条群情激愤才注意到大家意见很大。

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出台,之前办婚礼不登记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当时农民工开始进城,于是就出现了在传统认为“已婚”的又跟其他人登记结婚,就出现了很多矛盾。

所以就规定1994年2月1日条例实施前没有登记但是符合结婚实质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之后就不再承认事实婚姻,毕竟总不能把这么多人直接判为重婚罪。

当时这么定从法律上看,不利于保护女性权益,不承认事实婚姻了,那么同居就不能分另一方的财产,但当时其实也没啥钱,也就这么定了。

至于说“事实婚姻”重新出现那就纯属胡扯了,重婚罪没有改,这次司法解释重点是顺应时代变化,现在人越来越多长期同居就是不领证,时间长了难免出现财产混在一起的情况,可能孩子也有了,就有了财产分割的需求。

这时候如果再按照非婚姻情况下,个体财产独立,也就不合适了,但是如果不加区分直接按照夫妻共同财产来切分,那更不合适。

同居情况下财产分割问题越来越多,于是这次司法解释也就明确了,做了分割,各自获得收益或继承的财产还是归各自所有,但双方共同出资难以区分的财产就参考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切分。


所以这显然谈不上重新承认“事实婚姻”。

关于法条再说最后一个。
第20条“离婚经济帮助的处理”。

有人说这是把国外离婚赡养制度拿过来了,离婚以后只要另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就得一直养到再婚为止,甚至还得养私生子等等,于是就有了很多自己吓自己的段子,也可能是故意制造恐慌的段子。

但是一定要明白:中国法律中提到的“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经济困难无房居住”“一方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原生活水平显著降低”等等,标准非常低,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没有限制。

这就有点类似,官方标准的“中产”定义,很多人认为标准太低了。
“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基本对标的是最低生活保障,能活下去的水平;
“经济困难”:不是说身体健康就是啥也不干,非得逼对方养着,事实上如果有劳动能力但是不去劳动的,也不会得到保护,以中国目前情况,哪怕身体有残疾,在政府帮助下,想赚不到维持基本生活的钱,也很不容易。

“一方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原生活水平显著降低”: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结婚前一个月给自己花5千,结婚后只能花3千,就觉得生活水平降低了,实际不是的,这里的“显著降低”,还是对照比较低的生活标准来的。

就拿这次司法解释第20条来说,如果“一方因经济困难无房居住”,法院可以判定另一方提供以下帮助:

“居住权”好理解不多说了,注意“一定期限”并不是说永久,而且这个期限一般都不长,也就是几个月又或者半年,一年就很长了,当然双方协商同意,想多久就多久;如果实在困难,时间再长那就是政府救助的范围了。

至于第二点的“房屋租金”,也不是一些人想的,离婚前住另一方的别墅,离婚了就要求另一方给继续租别墅又或者豪宅等等,怎么可能呢?

实践中一般是一次性给付,一般也就几千块、几万块,十几万也就到顶了。

对于具体法条,就说到这,目前20条,虽然有的也存在不足。
比如第7条“父母在子女婚后为其购房出资的认定”没有说清楚父母给子女的房子,到底属于赠予还是借款,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这也是现实中特别容易出现纠纷的点,但是这次司法解释没有说清楚。

如果让小镇提修改建议,一定会要求司法解释必须说清楚,比如规定一般视为赠予,然后单列什么情况下属于借款,这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毕竟要说父母借钱给子女买房,这也有些太挑战传统观念了。

方向批判
接下来,小镇要说最大最核心的问题了,就是题目里强调的:保护女性不能通过法律偏袒,更不能默认男强女弱,这是典型的开倒车。

最突出的就是在公告中,第一句话就点名“依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难道中国的婚姻只有女性没有男性?凭什么认为婚姻中,女性一定是弱势方?

这种说法,是否违反了中国男女平等的法治理念?是否否定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是否损害了男性的合法权益?

可以保护女性利益,也应该保护,毕竟现实中,从性别整体角度看,女性整体上弱于男性,但是一定要看到大量存在男性利益受损的情况,作为法律怎么可以明文规定拉偏架?

封建思想中一直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守旧思想,一直有人鼓吹“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消费主义也一直试图物化女性,这一点在日韩欧美尤为严重,甚至到了小学生性暗示的程度。

这种封建残余思想,看起来是在保护女性,实际上在摧毁女性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让女性重新依附于男性。择偶的时候只考虑有车有房、吃现成的,不愿意同甘共苦一起奋斗,又或者一结婚就放弃自己的事业,丧失独立生存能力,结果婚姻发生突变后,根本没有独立生存能力,于是只能期望更多切割夫妻共同财产来获得保障。

这才是社会风气动荡、女性地位不断下滑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现实裁决中,已经倾向于保护女性,因为作为实际裁决的法官,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自然也清楚现实中女性整体上处于相对劣势,所以在同样的诉求情况下,已经偏向女性了。

比如小镇看到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离婚财产分割的判决,涉及房产切割的有25起,其中9起原告是男性,16起是女性。

最终裁决,男性作为原告的,有5起法院完全支持,4起驳回;女性作为原告的,6起完全支持,4起驳回。

但是注意,女性作为原告的还有6起是部分支持,而男性作为原告的没有一起是部分支持。

这也跟现实情况有关,毕竟一般这种部分支持的,往往是男方隐瞒财产又或者出轨等,女方不容易举证,于是法院就从保护女性的角度还是支持了部分请求。

类似的事情在现实中很多,既然现实中已经偏向女性了,那么法律规定就不应该继续强化,因为法律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社会向积极进步的方向发展。

在男女婚姻上,当然要引导社会向真正的男女平等、人格独立方向发展,要坚决反对现实中存在的靠婚姻一夜暴富的想法,无论是男还是女。

像2020年通过的《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就做得很好,全篇没有出现任何偏向女性的表述,就是讲事实,强调当事人如何如何,是以事实而不是性别进行规定。

而这次呢?大开历史倒车。

公告开头就说“依法保护妇女”,但是怎么不说“依法保护男性”?难道男性不需要依法保护?

具体条款中,在第三条同居中,也出现了“照顾女方原则”的表述。
凭什么认为同居一定是男强女弱?
凭什么认为同居一定是男性占便宜?
凭什么默认同居就是男性某种意义上的“包养”女性?

女性难道不是独立的人吗?
明明有更好的办法去保护女性,比如对社会现实进行充分调查,掌握现实中女性利益容易被侵犯的地方,然后在司法解释中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法。

小镇举个例子,现实中切分财产的时候,女方更多存在不清楚男方到底有多少财产的情况,因此在财产切分的时候利益容易受损,这是挺常见的,毕竟虽然已经有“全职丈夫”,但毕竟“全职太太”更多见。

开历史倒车、制造性别不平等和对立的做法是:规定“照顾女方”原则进行财产切分。

小镇的做法是:调整举证责任,原告完全可以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由被告(注意不分男女)来负责举证自己到底有多少钱。

又或者更进一步,由最高法牵头,推动建立夫妻双方资产互查机制,当然不是想查就查,而是出现离婚财产切分争议的时候,双方对于财产数量达不成一致,那就可以授权法院去查各自名下资产。

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开历史倒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不是法律人应该做的。


其他文章推荐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政府出手收购旧房,能不能稳住房价?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