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条红线,触之者死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30
有个价值亿万的大账号“猫一杯”被关停了,该账号仅在某音上就有超过1800万关注,她的小号仅仅只有几十万人关注,日常报价都高达15万一条,这虽然是因为大号溢出效应提高了小号报价,但可见利益有多大。

事件起因是今年2月16日,她编造了一个段子,说在巴黎捡到一个署名“秦朗”的一年级小学生的寒假作业,很快全网传播高达几亿。

流量大了自然就有人蹭流量,2月17日就有人以“秦朗舅舅”的名义留言,说外甥是“某某小学一年级8班”的,还说已经给外甥重新买了寒假作业送过去。这个人非常猖狂,在获得流量关注之后立即以“秦朗舅舅”的名义蹭热度、摆拍、开直播,还在直播里明目张胆说“就是蹭流量,随便举报”。

所谓的“秦朗舅舅”已经被警方处以行政处罚,既然冒名的“秦朗舅舅”都被处罚了,那么最初编造谣言的“猫一杯”也当然不例外。

从法律角度,警方不可能直接要求关停账号,毕竟“猫一杯”并未违反刑法,虽然传播很广,但按照治安处罚条例,警方也只能给“猫一杯”处以5日以下拘留或者罚款500元,这或许就是网红“猫一杯”敢于铤而走险制造谣言的原因,毕竟相比利益,处罚力度太轻了,而且一般情况下,对于类似事情一般只要公开道歉,也就算了。

事实上“猫一杯”也公开道歉,承认自己为了流量策划了所谓的“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的系列视频脚本。

警方没有关停账号的权利,但是平台有,这也是自媒体管理对平台的要求。目前网红“猫一杯”的微博账号已经被永久关停,“微博管理员”账号已发出单独公告,某音账号目前也处于封禁状态,是否会解封还不清楚,但大概率悬了。

以上是大概经过。
这名网红小镇关注挺久了,印象中起码有两年了吧,记得当时她还在国外留学,当时关注她是因为想从各个角度了解下国外的一些情况,虽然自媒体必然有所选择性,但只要关注多了,再结合留言,交叉对照还是能够提供一些有效线索,这也是小镇曾经分享的“抖音调研法”,当然这位网红的段子也颇有趣。
记得2月份第一次发出“秦朗”的段子,小镇就知道这肯定是策划的,不过是翻拍“捡到小学生作业送还”的网络段子,升级为在国外捡到罢了,当时小镇就觉得非常不妥,那就是没有对名字打码。

一定要切记一件事,在网上公开传播一件事,尤其有一定影响力的大V,在未经当事人许可时,以及一切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凡涉及当事人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的必须打码,网络是一把常人非常难以掌控的利剑,很容易伤人伤己。

个人在网络上发朋友圈、短视频、小红书又或者其他一切分享的时候,也一定一定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小镇当时刷到之后也就没放在心上,不过是蹭热度的段子,但没想到后来热度惊人,这说明一定有人投入重金炒作,显然是网红“猫一杯”团队干的。一定要明白,想要成为热点,难度非常大,任何小事成了热点,背后一定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流量。

当时评论区也有人说这是炒作、编造,但也有很多人维护“猫一杯”,说一个1800万人关注的大V,不在乎流量,没有必要炒作。

觉得大v不在乎流量,这就大错特错了。偶然一个短视频的爆火,这可以是无意识的分享,但是想要持续爆火并且达到上千万人关注的程度,说明一定有一个专业团队,并且很善于抓住流量,这背后代表着巨大的工作量,尤其是短视频要比图文复杂得多,策划案、拍摄、剪辑、文案、投流等等加在一起,这可比上班累多了。

越是大V,就越在意流量,走火入魔之后就可能出现这种编造、传谣的事情,然而假的毕竟是假的,如果在一开始没有澄清是编造,那么就会被巨大的流量裹挟,骑虎难下只能不断地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最终流量彻底冲破掌控。

就比如“猫一杯”,这个策划案很成功,收益不菲,之后蹭流量的不断强化,这时候就很难收场了,于是又编造出“联系上秦朗妈妈了”“对方拒接上镜”,还编出来聊天记录等等,试图终止这一切,但为时已晚。
汹涌的流量已经对现实世界带来了诸多麻烦,比如上面提到蹭流量的“秦朗舅舅”,留言提到“某某小学”,同名的小学电话都被打爆了。

最终玩火自焚,价值亿万的账号毁于一旦,实属自作自受。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毕竟不过是图一乐的编段子,哪至于这么严重,毕竟就在2月大肆传播的时候,都有某些主流媒体转发时说“秦朗是谁并不重要”等等。

这就大错特错了。

正如办案警方强调的:谣言就是谣言,不能说因为一些谣言,没有造成损害国家利益的严重后果,它就不是谣言,其本质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现实中,确实大量存在各种编造的段子,一句话的段子、一张文字截图、一个大包的聊天记录等等,到处传播,已经影响到一些人的认知,小镇在一些群里,也经常看到这样的转发,小镇有时候忍不住还会下场辩论。

因为量实在太大,所以客观上确实管不过来,但是管不过来不代表这是对的,越是管不过来,反而越要抓住典型事件,杀一儆万,让全社会明白这件事不对,并且后果极为严重,以后再造谣的时候,也能多考虑考虑。

而就“猫一杯”编造“秦朗丢作业”这件事,直接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影响力巨大。几亿播放量,小半个中国的人都知道了。

二是有苦主。也就是如“秦朗舅舅”编造的某某小学,以及与“秦朗”同名的小学生们,比如在处理“猫一杯”的警方通报中,就有一句话“对相关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扰乱公共秩序”。

三是违背国家政策。既2021年的“双减”政策,早在2021年就明确“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

小镇之前在谈网红直播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当影响力达到一定限度之后,一定要加强公共传播和政策学习,不仅要有法律顾问,更要有公共事务顾问,尤其是舆论传播这类敏感领域。

这里面雷区很多,如果肆意妄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其实也不像某些人认为的过于严苛,要求早就说得很清楚了,只要别被利益迷晕了眼,非要故意触犯雷区,顶多也就小惩大诫,远不至于被永久关停这么严重。

“猫一杯”恰恰触犯了自媒体第一红线。

“自媒体”自然相对于“传统媒体”,各种形式的区别并不重要,最核心的一点是:新闻采编和报道权

去年9月,刚刚发布了自媒体管理的13条要求,之前相关规定也说得很清楚,这是任何自媒体必须严格遵循的绝对禁令:除非是拿到了相应牌照和官方许可的新闻单位,否则没有资格从事新闻相关工作

作为自媒体,可以就已经发布的新闻进行各种角度的评论,怎么评都可以;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哪怕啥都不会,站着发呆有人爱看也行;又或者分享下自己的生活,谈谈个人的感受等等;再不然,直接聊聊自己刚编的故事也可以,但是需要明确标明是编的。

绝对不能进行采访、发布任何新闻,包括变相从事。

新闻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题材,记者也是一个严肃的职业。新闻必须是对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的报道,至少在我国,不允许将新闻娱乐化,不能以所谓的娱乐为名去扰乱公众对基本事实的认知,不能模糊了事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更不能把编造的、虚构的“新闻化”“真实化”。

从小了说,是要保证基本事实是可靠的,无论网络多么浮躁,总有些底层的东西可以相信,最起码在这上面搞事,能够找到人承担责任。

往大了说,这是要阻止颜色革命、认知舆论战,遏制各种虚无主义和解构主义。如果事实和虚构混淆了,为了娱乐什么都可以,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就会让舆论变得匪夷所思,长此以往分不清真实与虚假,也让某些阴暗的操作更容易得逞。

有人可能觉得这好难,觉得不容易区分,为“猫一杯”之类的人叫屈,且慢急着共情,需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更何况,她本人怎么可能不知道界限在哪里,只不过缺乏敬畏,被流量和利益熏晕了,否则又怎么可能看到流量大了,继续编造新的谎言试图终止舆论。

任何人,注意是任何人,尤其是掌握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必须牢牢记住一个红线:

如果一件事是虚构的、假的,一定要明确表明这件事是自己编的、不是真实的,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为了一点点虚荣或者流量,刻意诱导他人相信这是事实,流量大了又舍不得戳破谣言。

这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自媒体不能碰新闻,更不能编造新闻

如果实在想玩花样,记住最底线:在醒目位置,清楚标明“纯属虚构”。


其他文章推荐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帝国死局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