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单谈谈本周三个领域的政策新动向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9-06

这一周其实有点疲劳,原本有几个想写的,心力不足就不强求了,简单谈谈,恢复下精力。

这篇可能因为太概括而且缺乏例子,相比往常文章,理解起来会难一点,有感兴趣、不太理解或者希望进一步展开的,欢迎留言。

第一个:碳排放新政不代表开启新一轮去产能。

这周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引起很多猜测,先说说总体背景。

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2021年颁布“1+N”顶层设计,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原本的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之后节能降碳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将碳排放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涉及到各个领域。

比如说高耗能行业和电力改革,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有这么一句话“推动建立统一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政策”。

别看这句话不起眼,这句话最早在2022年2月就提出了,之后提的就少了,并不是不做了,而是去忙基础性工作了。比如更新工业重点领域的目录,2023年从过去的25个细分领域增加到36个,还设置了更加具体的能耗等级标准,而且还在电解铝行业先行探索阶梯电价,有很多新的办法,比如用综合指标确定能耗,超出能耗标准的累进征收电费等等。

这句话不起眼,但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那就是今年一些工业重点领域、高耗能的行业,电价可就要变一变了,那些能耗标准不达标的就要承受更高的电价。至于民用电,不用担心,本来就是全球罕见的“民用-工商业用电”倒挂,本就是工商业补贴居民用电,现在也没必要提高民用电价。

再加上今年还是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三周年,能耗和碳排放都要进一步加码,也会有更多行业加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比如水泥、电解铝。

展开了些,算是背景补充。相关行业又或者从事资本市场交易的机构而言,还是能够关注到上述政策的动向的,于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自然引起极大关注,目前很多机构和专家分析,认为这个方案意味着要启动新一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类似于2015年曾经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如果属实,很多行业要受到很大影响,产能要有明显下降。

但是这么理解,就刻舟求剑了。

在政策理解领域,最低级的就是看着文件找关键词,再高一点的就是对比下前几年类似文件,看看之前文件出来之后发生了什么,如果能再结合大环境变化进行调整,那就很不错了,但是在变化迅速的当下,显然不够,没有关注变化中的不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针对的就是产能过剩,无非是通过什么标准去确定哪些需要被优化,又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但最新的这份文件,显然不是关注产能过剩,文件第一段就说得很清楚了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不能从过去神话市场力量、轻视政府作用这个极端,一下子跳到政府万能的另一个极端,实际上,定下的目标完不成也不是什么天塌的事,不能陷入教条主义,实事求是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虽然理论上必须完成,但也得讲客观实际,去年“十四五”中期评估,已经很清楚了,13.5%的目标肯定完不成,近几年对能耗降低的要求其实也放松了,比如统计能耗时已经剔除了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

既然已经不追求必须完成目标,那这个文件的约束性就没那么强了,因此在具体落实的手段上,也比较柔性,没有非常强硬、一刀切的手段,文件中涉及的多数目标也基本是沿用过往,只提出了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3.5%这一个新目标。

已经完不成了,又不大幅升级目标和手段,强调尽力而为,那就不是奔着产能过剩去的,起码当下不是,那就不可能意味着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要尊重市场作用。

第二个:关注就业并不意味着要改变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政策方向。
最近最高层频繁关注就业,这周针对就业组织了集体学习,5月14日还举行了每年例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参会领导层级有所上升。
关于就业,小镇也聊了很多了,当前确实面临很大挑战。比如每年新增就业目标,过去每一年都超额完成了,但注意从2013年到2023年,最终完成的新增就业与目标之间的差额,在不断缩小,而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往年积压的未就业或者失业人口也在上升。
就业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所以当看到最近半个月最高层高度关注,自然就会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决策和政策要进一步向就业倾斜?比如会不会放缓产业升级的步伐,会不会拉一下这几年被重创的如房地产等吸纳大量就业的行业?更甚至,会不会对外采取更大让步等等。
对此小镇不多展开了,只说三句:
第一句:就业确实是最基本的民生,必然会在就业上投入更多,但当前就业问题本质是结构性问题,不是短期刺激能够解决的;
第二句:当前政策的核心仍然是高质量发展,哪怕是就业,也需要服务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反过来,为了解决当前就业难题,而放缓推进的步伐。
第三局:就个体而言,就业还是要多去想想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
第三个:2022年大基金反腐绝不意味着放弃以国家力量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
关注半导体产业的可能看到了,这周集成电路大基金第三期正式成立,融资规模达到前两期之和,这也宣告2022年大基金反腐的告一段落。
从出资人上,小镇最大的感受是更有利于贯彻国家意志。比如说新增了六大国有银行作为出资人,中央政府和央企出资占到7成以上,地方出资也大大减少,只保留了北京、上海、广东的国资,像二期的四川、湖北、浙江、重庆、江苏、安徽、福建等各省不在其中。
中央出资大幅增加、地方出资大幅减少、追求盈利的产业基金减少、有半导体相关业务的出资人减少,因此大多数投资人成了纯粹的财务出资人,这都意味着新一期大基金将高度贯彻国家意志,对盈利的重视度下降,更关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尤其是适合新型举国体制发挥作用的领域。
比如先进封装,最近某国产品牌就通过封装用较落后制程达到了先进制程的效果,在摩尔时代,能够通过先进制程工业升级,从28nm到14nm到7nm再到5nm、3nm来提高性能,也就是力大飞砖,但是3nm已经很接近物理极限了,唯一规模使用的苹果手机都因为发热太严重不得不退回5nm,现在风头正盛的AI芯片也是以7nm为主。
那么接下来就得挖潜了,先进封装就是代表;另外还有存储芯片,包括服务于算力芯片的HBM芯片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大兵团作战、靠钱砸出来的新领域,小镇觉得这两个领域极大概率成为国家重注的领域。
除此之外,其他很多领域不是光靠砸钱能解决的,比如光刻机、先进制程,但是也可以靠国家意志引导市场上提高高端产品国有化率,支持国产从中端向高端跨越。
这也驳斥了最近一些说要在半导体上妥协了等等歪风,怎么可能呢,前几年这么艰难都坚持过来了,已经到了解放前夕,哪有放弃的道理。
至于反腐,去掉腐肉是好事,变得更健康了,怎么能因为反腐发现了问题,反而变得悲观?难不成不抓就没有问题?这不就成了掩耳盗铃了?
其他文章推荐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
■  如果命运既定,该当如何?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树乡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