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YL
写于1993年。最初发表于卢布尔雅那现代美术馆(Ljubljana: Moderna Galerija)主编的M'ARS期刊, vol. 3/4。超我是淫秽的 "夜间 "法律,作为其阴影它必然加倍并伴随着 "公共 "法律。罗伯-雷纳(Rob Reiner)的电影《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的主题正是法律中这种固有的构成性的分裂。这部军事法庭剧讲述了两名海军陆战队员被指控谋杀了他们的一名战友,军事检察官声称,这两名海军陆战队员的行为是蓄意谋杀,而辩方则成功地证明,被告只是遵循了所谓的 "红色军规",即授权在夜间秘密殴打一名在其同伴或上级军官看来违反了海军陆战队道德准则的同袍。这个 "红色军规 "的作用极其有趣:它宽恕了一种违法行为--非法惩罚一名战友--但同时它又重申了团体的凝聚力,也就是说,它召唤一种对团体价值观的最高认同的行动。这样的“军规”必须躲在黑夜的掩护下,不为人所知;在公众面前,每个人都假装对它一无所知,甚至主动否认它的存在。它代表了最纯粹的 "社群精神",对个人施加了最强大的压力,令其遵守集体认同。然而,与此同时,它违反了社群生活的明确的成文规则。(两名被指控的士兵的困境是,他们无法理解 "红色军规"被排除在 "大他者 ",即公法领域之外。他们绝望地问自己:"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因为他们当时只是在遵守上级军官的命令)。
这种将法律分为成文的公共法律和其阴暗面的 "不成文"淫秽的秘密规范的区分从何而来?它来自于公法的不完整、"非全部 "的特点:明确的、公开的规则是不够的,所以它们必须由秘密的、"不成文 "的准则来补充,这些准则针对的是那些虽然没有违反公共规则,但保持一种内在距离,没有真正认同 "社群精神 "的人。
法律领域因此被分割为作为 "自我理想"的法律,即规范社会生活和维护社会和平的象征秩序,以及其淫秽的、超我式的反面。正如从[米哈伊尔]巴赫金开始的许多分析所表明的那样,对公法的定期违反乃是社会秩序所固有的,它们作为后者的稳定条件而发挥作用(巴赫金的错误——或者说,他的一些追随者的错误——是理想化了这些 "逾越行为 ",却对私刑派对之类的事保持沉默,认为这是 "社会等级制度的狂欢式悬置 "的关键形式)。最深刻地 "维系"着一个社区的不是对规范社区 "正常 "日常循环的法律的认同,而是对特定形式的违法的认同,对法律的悬置的认同(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就是对一种特定形式的享乐的认同)。让我们回到1920年代美国南部的那些白人小镇社区,在那里,官方的、公共的法律的统治伴随着它的阴暗面,即三K党的夜间恐怖,对无权无势的黑人的私刑:一个(白人)男人对法律的轻微违反很容易被原谅,特别是当他们可以用 所谓的"荣誉准则 "来辩护;社区仍然承认他是 "我们的一员"。然而,当他不承认与这个社区有关的特定形式的违法行为时,他就会被有效地驱逐出去,被视为 "不是我们中的一员"--例如,当他拒绝参加三K党的私刑仪式,甚至向法律报告时(当然,法律不想听到这些,因为它们体现了它自己隐藏的底层)。纳粹社区依靠的是参与共同违法行为所导致的一种同样的“罪责团结”:它排斥那些不准备承担田园诗般的“民族共同体”Volksgemeinschaft的黑暗面的人,夜间大屠杀、殴打政治对手———简而言之,所有那些"人人都知道,但不想大声说出来 "的勾当。
“...莱巴赫的战略以新的角度出现:它‘挫败’了制度(统治意识形态),因为它不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模仿,而是对它的过度认同——通过揭露系统下层的淫秽超自我,过度识别会暂停其效率。”
正是在公开成文的法律和超我之间的这种构成性张力的背景下,人们才能理解“新斯洛文尼亚艺术”(即NSK),特别是Laibach,的非凡的批判性意识形态影响力。在斯洛文尼亚的社会主义的解体过程中,他们把一种斯大林主义、纳粹主义和“血统与土地”Blut und Boden意识形态的挑衅而矛盾的混合物搬上了台。开明的左派批评家的第一反应是将Laibach设想为对极权主义仪式的讽刺性模仿;然而,他们对Laibach的支持总是伴随着一种不安的感觉。"如果他们是真心的呢?如果他们真的认同极权主义的那些仪式呢?"- 或者,一个更狡猾的版本,把自己的怀疑转移到另一群人身上:"如果Laibach高估了他们的大众呢?如果公众把Laibach戏的东西当真了,从而使Laibach实际上强化了它声称要破坏的东西呢?"这种不安的感觉是建立在一种关于讽刺的假设之上的,它假设讽刺性的距离会自动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姿态。可是如果当代 "后意识形态 "世界的主导态度恰恰是对公共价值的犬儒的距离呢?如果这种距离远没有对系统构成任何威胁,而是顺从的最高形式的名字,因为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犬儒的距离,那会怎样?在这个意义上,Laibach的策略闪现了新的光芒:它 "挫败 "了系统(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是因为它不是对它的讽刺性模仿,而是对它的过度认同:通过揭示系统的淫秽超我的底层,过度认同悬置了它的效能。(为了澄清这种暴露,即这种公开展示意识形态大厦的淫秽幻象内核暂停了它的正常运作的方式,让我们回顾一下个人经验领域的某种同源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私人仪式、短语[绰号等]或手势,只在使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私人仪式、短语[昵称等]或手势,只在最亲密的朋友或亲戚圈子里使用;当这些仪式被公开时,结果必然是极其尴尬和羞耻——人们恨不得钻进地里。)
Laibach的终极锦囊是他们对移情的巧妙操纵:他们的受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痴迷于 "大他者的欲望":“Laibach的实际立场是什么,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极权分子?”也就是说,他们向Laibach提出问题,并期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答案,却没有注意到Laibach本身并不是作为答案,而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通过他们的欲望难以捉摸的特点,通过对 "他们的实际立场"的不确定性,Laibach迫使我们自己选取立场并自己决定欲望。Laibach在这里实际上做到的是定义了精神分析疗法之终结的”逆转”。治疗的开端就是移情:当分析家以他应该知道关于受分析者的欲望的真相的主体的伪装出现时,移情关系就开始生效。在精神分析过程中,当被分析者抱怨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所有这些呻吟都是对分析家说的,隐含的假设是分析家确实知道那个欲望。换句话说,只要分析家代表着大他者,受分析者的幻觉就在于把他对自己欲望的无知降低为一种 "认识论 "上的无能:关于他的欲望的真相已经存在,它被登记在大他者的某个地方,只要有人能把它揭示出来,他的欲望就会顺畅地运行。当这种 "认识论 "上的无能转变为 "本体论 "上的不可能时,精神分析的终结,移情的消解就发生了:受分析者必须体验到大他者如何不拥有关于他的欲望的真相,他的欲望如何没有保证,没有根基,只在自身中得到授权。在这个确切的意义上,移情的消解指的是当受分析者指向分析家的问题之箭转而指向受分析者自己的时刻:首先,受分析者向分析家提出的(歇斯底里的)问题,并索取答案;然后,受分析者被迫承认,分析家本身不过是一个贴在受分析者身上的大问号。在此,我们可以明确拉康的论点,即受分析者只由他自己授权:受分析者在假设他的欲望在他者那里没有支持的情况下成为了分析家,他的欲望的授权只能来自他自己。正是这箭头方向的逆转定义了驱力,我们可以说(正如拉康所言),在精神分析终结时发生的事情乃是从欲望到驱力的转变。
木棉浪潮是一个青年思想交流平台
我们秉持国际主义立场
我们的主要论点有且不限于
时事热点
哲学、经济学、精神分析、历史
文艺批评
地方民俗文化、都市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