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VR产业大会成功举办,刘照慧:“VR+文旅”融合需突破三个关键
当VR(虚拟现实)技术遇见文旅产业,二者融合将碰撞出哪些火花?执惠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照慧近日表示,“VR+文旅”融合需“射”出摆脱头戴显示设备、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以消费者视角整合VR技术与文旅业资源等“三支利箭”。
10月19日至10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年世界VR大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其中作为大会重要活动之一的文化旅游分论坛在10月20日下午举办,其主题为“新文旅、新技术、新业态、新发展”,首次采取线上为主、线下结合的云峰会形式,提供现场参会、虚拟会场参会、在线视频直播参会等全方位多维度的参会方式,为参会代表和社会各界带来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执惠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照慧主持本次论坛并作为嘉宾出席圆桌对话环节。在论坛上,刘照慧表示,未来VR的发展将会结合5G技术、AI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形成智能生态虚拟网。而这种智能生态虚拟网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空间非常广泛,但距离两者实现充分融合还需要突破三个关键因素:第一,需要摆脱头戴显示设备的沉浸式体验,使软硬件流畅交互;第二,加强丰富的、多样化的优质内容供给;第三,从消费者视角出发,整合VR技术与文旅业资源。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VR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技术,伴随5G商用加速到来,将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VR技术,已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选择。VR融合诸多前沿技术,拓展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产品业态和服务模式,既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介质,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
执惠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照慧主持论坛
江西地处中国中部,拥有变革创新的基因和开放发展的美好愿望。在综合判断全球技术变革大势和我国、江西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决定将虚拟现实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搭建世界VR产业大会平台,推动产业国际交流,重塑江西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论坛专家们认为,VR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的特点,给文旅业的数字化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VR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文旅业展示的手段,为体验者带来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让文旅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VR能做的还有很多,为此,必须加大科技与文化、旅游、文物融合发展力度,发挥高新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产品品质、丰富表现形式。
谈及5G时代到来,刘照慧认为,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以及人工智能、高清视频、AR、VR等先进技术的融合,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的彰显、体验、传播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与会专家们也认为,新消费业态离不开VR技术、AI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撑,随着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入,新业态发展将带来新的增长极,进一步释放蛰伏的消费潜能。如在疫后复苏的大背景下,消费券强势激活消费需求,在线旅游、购物等“云”端消费模式兴起,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5G、VR、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发展,正在改变游客的出行方式,提升景区服务数字化,推动文旅经济加速复苏发展。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晓平、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产业促进处副处长刘恋等多位国内外政策与行业专家出席论坛,深入研讨全球技术发展新趋势,分享科技赋能下文旅发展新成果。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晓平表示,以VR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为江西的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5G概念的加入,VR+旅游的新模式成为成本最低,时效最快,缓解旅游链阵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文旅业态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游客和观众的体验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产业促进处副处长刘恋就进一步推动VR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二是坚持打造精品,注重利用VR技术转化和开发优秀文旅资源;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VR在城市空间,文化场馆,景区、城市综合体,特色小镇公共设施等文旅场景的应用。
作为主持嘉宾,刘照慧在圆桌讨论环节进一步阐释“数字化文旅如何成为内循环经济创新点”。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董事长韩峰、北京凤凰数字科技副总裁张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牛涛、北京全景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马骥、保利演出数字文旅部负责人史蔚安等参与对话交流。讨论环节亮点频现、思维激荡,围绕技术发展带来的产品创新、数字文旅IP带来新场景、如何实现短时间的弯道超车、创新点需要如何突破、5G+VR打造新文旅应用、开辟新的数字经济形势、如何实现非连续性的创新、科技给传统实景演出带来崭新体验和投资价值等方面,论坛嘉宾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END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