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代金榜

皇史宬 皇史宬 2019-11-15


      刚刚过去的高考,使“金榜题名”再次成为一年一度热门的祝愿语。“金榜题名”源自隋朝创设的科举考试制度,特指殿试中式榜上有名。殿试为科举考试最高一级,名义上由皇帝亲自命试并御定考生名次。殿试结果分为三甲,考中一、二、三甲者,统称进士,取中进士用黄纸发榜,表里两层,称为金榜。金榜题名,意味着考试大功告成,并已成功步入仕途,榜上有名者最低也稳授七品职衔。对读书人来说,这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大金榜16件,小金榜178件,真实记录清代科举制度的历史。


光绪二十四年(1894年)文科大金榜(局部)




      大金榜和小金榜,以规格形制区分。

大金榜长可二三十米,由内阁中书4人书写,大金榜捧至乾清门钤盖“皇帝之宝”印。通常在传胪日张挂公示,供应试的士子和普通民众观看。传胪是指由皇帝宣布中式进士名次的典礼。传胪唱名之后,文科大金榜挂在东长安门外,武科大金榜挂在西长安门外,三天后收回宫中内阁存贮。


咸丰六年(1856年)文科大金榜(局部)



      小金榜内容与大金榜一致,进呈皇帝御览,折件形式,不用钤印,形制较小。

乾隆十六年(1751年)文科小金榜



      清代大、小金榜的内容、书写格式一致。均为黄纸墨字,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而成。通常开篇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引出下文,下承“某年某月策试天下贡士某某等多少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最后写上各甲人员的名次、姓名、籍贯。


乾隆六十年(1795年)文科小金榜



      清代科举制度成熟完备,相关典制记录甚详。关于大、小金榜的撰拟和用途等,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有明确记载:“……读卷官以卷进呈,钦定甲乙。中书书大、小金榜及三传折。传胪日,鸿胪寺官于五鼓赴内阁领三传折。学士率典籍官奉榜至乾清门,以小金榜交内侍进呈御览。大金榜用御宝毕,典籍恭奉前行,学士及执事官随后,至太和殿,设黄案上。皇帝御殿,鸿胪寺官胪传毕,大学士奉金榜授所司,出长安左门外揭晓。殿试武举仪同,出长安右门外揭晓。”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文科小金榜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194件清代金榜,对于科举制度及历史发展等研究,具有原始、系统的史料价值。2003年,馆藏清代金榜档案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标志性文献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5年,馆藏大金榜档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