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宬

其他

《历史档案》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顺天府档案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相关链接:☆
2024年3月8日
其他

名佳命蹇:道光帝为皇子赐名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在孩子出生前后,如何为孩子起一个寓意美好、饱含父母希冀的佳名便成了家中的头等大事。清代皇家对于皇子的起名也非常重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两件道光帝朱笔赐名档案,获赐佳名的三位皇子其人生际遇是否能像自己的名字那样圆满呢?皇子命名依字辈字辈也叫字派,是指名字中间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起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一直延续到现代。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皇子命名最初按照满洲传统,并未依照字辈,比如清入关以后,顺治帝育有八子,这八个儿子分别为:牛钮、福全、玄烨、皇四子(早夭,封荣亲王)、常宁、奇绶、隆禧、永干。到了康熙初年,皇子命名有时按照同一字辈排列,有时无章可循,如头三个皇子分别命名为承瑞、承祜、承庆,第四子名赛因察浑,五子、六子又名保清、保成。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后康熙帝才按照“胤”字排辈,为皇子重新命名。据雍正十三年上谕记载,“朕与诸兄弟之名皆皇考圣祖仁皇帝所赐,载在玉牒”,可见此时皇帝为皇子赐名制度已经成熟,满洲对皇子命名的汉化过程至此完成。此后按照字辈为皇子起名也为历代清帝所遵循,“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等皆是清室字辈。赐名之制,先由掌管皇室宗族事务的宗人府奏请皇帝允准,之后咨行内务府,转敬事房总管太监缮具赐名折,请皇帝钦定。赐名后,敬事房行文内务府堂转宗人府记录存档。❖《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故宫博物院藏·····道光朱笔赐佳名道光帝育有九子十女,其中长子、次子、三子早年相继夭亡,道光帝朱笔赐名档案记录了道光帝为其中三位皇子取名的史实。赐名档案为两张开单,一大一小,均为朱笔书写谕旨。一为道光帝为皇四子、皇五子赐名朱谕:“四阿哥着命名奕詝,五阿哥着命名奕誴”。该开单长约22厘米、宽约10厘米;另一为道光帝为皇六子赐名朱谕:“六阿哥着命名奕䜣”。该开单长约26厘米、宽约11厘米。据军机处随手档记载,道光帝为四阿哥、五阿哥取名的时间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八月初十日,这件为皇子赐名的档案,当日被存于命名匣中,用大折红里黄面纸缮写归档,且在第一时间交由内阁下发晓谕臣工。道光帝为六阿哥取名的时间则是在道光十三年二月初六日,“黄面红里,发下朱笔,堂上当日缴进”。从道光帝为自己三个儿子取名的时间来看,小皇子们并不是一出生就获赐名,奕詝和奕誴赐名时已近2月龄,奕䜣赐名时已是2个半月大。综合来看,清代皇子一般都要过了满月甚至更久才会有名字。三位皇子的名字均有着美好的寓意。《玉篇》载:詝,智也;《康熙字典》载:誴,乐也,一曰谋也;《说文》载:訢,喜也。从赐名中,也可以看出道光帝对皇子健康成长的期许和父母盼望儿女幸福的希冀。❖
2024年3月6日
其他

新章上线|新年新章 有趣有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2024年第一季度新章将于3月8日上线啦!本次新章共计4款:“朕之真心”“天下第一知己”“朕甚不忍”“甚是俗气”,取材于雍正帝朱批和康熙帝朱谕档案,希望这些有趣的话语,能让您在观展之余,把一份快乐带回家。此前上新的“千古榜样人物”“广运之宝”章将于3月7日下线(3月7日当天仍可盖),还未打卡的朋友们请抓紧时间哦。一史馆特色文创印章目前已上线6轮,共计推出印章21枚,活动受到观众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2024年3月2日
其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皇史宬大讲堂”第一讲

2024年2月28日上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称“一史馆”)“皇史宬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正式开讲。一史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胡忠良为全馆干部职工作了主题为“吉光片羽
2024年3月1日
其他

戏园里放“电影戏”

看电影是当今大众休闲娱乐生活的一部分,观众通过院线、网络、电视看到不同题材和剧情的电影。电影把观众带入剧中,有的捧腹大笑,有的泪流满面,有的发人深省,有的惊险刺激……刚刚过去的2024年春节档,影片荟萃、观者如织,总票房突破8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实电影的历史只有100多年,因为广受欢迎而迅速传播和发展。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大道十四号的咖啡馆公开放映电影《工厂大门》,一门新的光影艺术——电影就此诞生。次年电影即传入中国,当时这一新生事物还只能在戏园、茶楼、游艺场里演出,穿插于变戏法、放烟火、演杂技等演艺活动中。随着电影业的蓬勃兴起,催生了电影院的飞速发展,催活了票房商机。❖
2024年2月28日
其他

甲辰迎春|快来一史馆,看看明清档案里的含“龙”量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历经漫长岁月逐渐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今天的中国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文学、艺术、建筑、民俗活动中也蕴含着多姿多彩的龙文化。在古代封建王朝,龙还是皇权的象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馆藏明清档案,尤其是皇家档案中,就有数目众多、形态各异的龙。明清档案的含“龙“量有多高您知道吗?在本馆开放的展厅里,就藏有很多条龙,值此甲辰龙年新年,快来找一找展品里到底有多少条“祥龙”吧!·············上面这些龙您都找到了吗?除此以外,基本陈列展厅里还有8件藏品中藏有龙,您能找到吗?请将您的答案(藏有龙的展品名称)以留言形式告诉“宬宬”哦。每件展品前10名答对的朋友,“宬宬”会给您寄出甲辰龙年《春牛图》(《勾芒神牛图》)主题明信片,快来参加活动吧!活动截止时间:2024年2月29日(每人限得1张)不能到现场的朋友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网上展厅查找哦~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
2024年2月21日
其他

甲辰迎春|嘉果贺岁—柿子

柿谐音“事”,与如意、百合、柏枝等搭配,寓意事事如意、百事如意、事事清白等;与瓶、鹌鹑、谷穗等组合,寓意事事平安、岁岁平安。杭州等地也有新岁将柏枝、柿、橘并置的习俗,意为“百事吉”。因而柿子也成为了清宫新春看重的嘉果。❖
2024年2月14日
其他

甲辰迎春|嘉果贺岁—葫芦

年节期间悬挂大吉葫芦挂屏,是清宫惯例。清宫旧藏中有紫檀边漆地嵌玉石葫芦式挂屏挂屏一副,以紫檀作外框,屏心采用百宝嵌工艺,主画面上以镶嵌“大吉”字样的葫芦为花瓶,瓶内插有戟、谷穗、牡丹等物,戟上坠有磬和鱼。瓶的周围点缀着如意式钟表、寿星、宫灯、水仙、爆竹以及一盘以佛手、香橼为主的清供。屏上方还贴有剪纸,称为“挂钱”。整个挂屏牙骨镶嵌,珠玉生辉,极尽华贵,寓意吉庆有余、岁岁平安、平安富贵、五谷丰登等,不一而足。❖
2024年2月10日
其他

甲辰迎春|嘉果贺岁—佛手

编者按: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大事,一些具有美好寓意的物品被用于供奉新年,以期吉利。像佛手、葫芦、柿子等嘉果意象,各有各的故事,但在恭贺新岁、表达吉祥寓意时,它们往往联袂出现,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在甲辰新春之际,皇史宬推出“嘉果贺岁”系列文章,祝愿大家福寿绵绵,事事如意,所有的努力付出,都能结出丰盈甜美的果实。在清宫旧藏的“馈岁”物品中佛手有着相当高的出现频次,有蜜蜡佛手、青玉佛手花插、水晶佛手花插、堆彩漆佛手式盒、佛手盆景等等,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佛手如此被器重,当然是有理由的。
2024年2月9日
其他

甲辰迎春|养心殿的除夕戏单

清代宫廷每年除夕都会演出戏剧,称为除夕承应戏。近年,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区古建筑修缮时发现的戏单,经考证为道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1826年2月6日)的除夕戏单,为我们一窥宫廷除夕活动提供了档案参照。陈年积土藏戏单清宫设有专门机构承应宫廷朔望节令、喜庆大典以及某些日常的戏曲演出活动。清初承袭明宫教坊司旧制,设“南府”与“景山”;道光七年南府改组为升平署,管理和承应宫廷戏曲演出活动,并沿袭至清末。承应演戏的艺人,既有宫内太监,也有来自江南等地的优秀民间艺人及从内务府三旗子弟中挑选的旗籍伶人,光绪末期,升平署还挑选大量的民间戏班入宫承应演出戏曲,如四喜、承庆、三庆、双奎、同春等戏班,其戏班名伶有谭鑫培、杨小楼、孙菊仙、陈秀华、杨隆寿、金秀山等。❖
2024年2月7日
其他

关于春节闭馆的公告

关于春节闭馆的公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本馆定于2月9日(除夕)至17日(正月初八)暂停利用和展览服务,2月18日(正月初九)恢复正常开放。请来馆人员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合理安排行程,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祝您节日快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24年2月4日
其他

甲辰迎春|一史馆举办“馆长送福迎新春”系列活动

龙年行大运,祥瑞照门庭。小年当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举办了“馆长送福迎新春”现场活动。馆长王鸿运,副馆长高建平,副馆长韩永福,馆党委副书记、馆纪委书记牛永胜来到活动现场,一同为来馆观众送上新春祝福。活动开始前,一史馆新馆二层大厅、六层电子阅览室等公众区域已有许多观众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条不紊地排起了长队,等待着这份蕴含着明清档案文化的龙年新春之礼。活动现场,馆长们将一幅幅洋溢着喜庆气息、由馆藏精选五位皇帝御笔所书的“福”字送给观众,并向每位观众带去了新春的祝福。拿到“福”字的观众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最终有600多份“福”字送到观众手中。大部分观众是首次来一史馆参观,获得这份有着一史馆特色的礼物时,意外的新春之喜溢于言表;也有一些熟悉一史馆的观众早就满怀期待,专程在小年之日接“福”而来,踊跃参与着盖五福印章、写寄语卡片、领取清宫猫册明信片等系列祝福活动。此次活动既是为了迎接龙年春节的来临,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更是为了答谢长久以来支持我馆的利用者与观众,祝大家龙年行大运,万事皆如意。新的一年,一史馆开放了周六面向公众提供免费的查档和展览服务,更多精彩展览和文化活动期待您到馆体验。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
2024年2月2日
其他

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在京召开

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在京召开60个先进集体、44名先进工作者获表彰1月29日至30日,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回顾总结2023年档案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中央办公厅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孟祥锋代表蔡奇同志和厅领导,向受到表彰的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对2023年全国档案工作给予肯定,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宣读表彰决定。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王绍忠作工作报告。会议指出,2023年全国各级档案部门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谋划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通过举办一系列档案展览展示活动,主动服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国家记忆工程,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修订出台档案法实施条例,深入抓好监督检查和业务建设评价,持续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力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持续优化档案查询利用服务,档案工作不断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会议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档案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档案法和“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贯彻实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力度,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固本强基、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议要求,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将其转化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效。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牢记档案工作姓党,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提高政治能力,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把准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强化政治把关、防范化解政治风险。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档案工作的制度性安排,切实加强档案行政管理,坚持正确政绩观,以求真务实举措推动档案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进一步彰显档案工作独特价值。高标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档案工作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协同联动。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对接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推动档案工作跨区域、跨行业协作,做好重特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档案收集管理。抓好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加强行政管理类与核心业务类档案管理应用,为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提供好档案服务。创新做好企业档案工作,跟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科学数据和科研档案管理协同,助力高质量发展。加大民生档案工作力度,提高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信用等专业档案管理水平,有效服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价值,加强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加大档案宣传、展览展示和依法开放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会议要求,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档案强国。坚持目标引领,扎实推进“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法治保障,贯彻实施好档案法和新发布的档案法实施条例,依法加强档案工作监督指导,规范档案工作服务外包。加大科技赋能,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深入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应用,深入实施档案信息化强基工程,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紧盯关键领域,强化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营造齐心协力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干部队伍,突出正向激励,教育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的跟踪培养和使用管理,立足档案职责和资源优势,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工匠大师。培育弘扬档案职业精神,加强职业荣誉感教育,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大力宣传先进模范,引导档案工作者增强职业认同、厚植职业情怀、提升职业素养、涵养职业操守。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严管和厚爱结合,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王绍忠在报告中总结了2023年全国档案工作,从8个方面部署了2024年重点任务,并号召向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学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报告全文另发)“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党和国家赋予档案工作的崇高荣誉,每4年评选一次。此次共有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等60个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李颖等44名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获表彰。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高嵌、李洁鸿、林振义出席会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办纪检监察组到会指导。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档案馆,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档案部门,非公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组长单位档案部门,中央军委办公厅保密和档案局、档案馆,有关高等学校档案院(系)的负责同志,以及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各部门、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3家先进集体代表、3名先进工作者、2家档案工作典型单位代表作交流发言。来源:国家档案局
2024年2月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甲辰迎春|快来逛热闹喜庆的老北京庙会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
2024年1月31日
其他

甲辰迎春|馆长送福迎新春

甲辰迎春|《春牛图》套色印章+壁纸,送您诚意满满的春日祝愿近期文章:☆
2024年1月30日
其他

甲辰迎春|《春牛图》套色印章+壁纸,送您诚意满满的春日祝愿

甲辰龙年,“皇史宬”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宫《春牛图》(《句芒神牛图》)为蓝本,由全国档案工匠胡锦春老师原画,馆IP形象“宬宬”出镜,为大家献上诚意满满的《春牛图》套色印章(线下活动)+电脑手机壁纸(线上活动),恭祝您迎春纳福、龙年大吉。❖《春牛图》套色印章及效果❖《春牛图》电脑及手机壁纸预览❖
2024年1月29日
其他

清代祈雪活动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社会祭祀与军政是国家头等大事,关乎文明传承和国家存续。农耕社会靠天吃饭,随之衍生出诸多与气象相关的祈祝活动。春秋时期祈雨的“雩祭”成为官方祭祀常典,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冬季的祈雪活动。❖
2024年1月24日
其他

“小朝廷”里的历法

历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制历、颁历向为统治者所垄断。清制,由钦天监编制次年历书,经皇帝允准后,于当年底颁发于各衙门并全国各省,从顺治元年(1644年)起,有清一代从未间断。历书为社会提供来年的时间推算和日历编制,同时还标有每天的吉凶宜忌,清廷希望以此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即发布《改用阳历令》,采用公历(民间俗称“阳历”),废止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民间俗称“阴历”“旧历”),使用中华民国纪元,并以民国政府成立当天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退位。根据民国政府颁布的《清室优待条件》规定,清帝尊号不废,允许清室暂居宫禁,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小朝廷”时期。同年,民国政府教育部接收了清廷制定、颁布历法的机关钦天监,成立了中央观象台,依新法进行历书的编制工作。无权制定和颁布历法的“小朝廷”只能采用民国政府颁布的历书,当时民国政府考虑到社会的使用习惯,所颁历书中公历日期旁均附有旧历对照,“小朝廷”依此使用旧历,并仍在内部使用宣统年号。❖
2024年1月17日
其他

从捕快、巡捕到巡警——见证中国近代警察事业的起步

每年的1月10日是“中国人民警察节”,这个节日是对人民警察队伍为党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充分肯定。捕快、巡捕、巡警,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于警务人员的称谓,其中反映出中国近代警察事业逐步摆脱封建统治的窠臼,在内忧外患中艰难起步并步入正轨的那段历史。捕快:最为人所知的古代“警察”我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警察和警察系统,但各级官府的职能中已然包括警察职能,一些官吏在事实上承担着警察职责。清代地方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是县,县衙的官员中有典史、巡检等,其中典史负责缉捕盗贼和管理监狱,相当于现在的县警察局长和监狱长;巡检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缉捕盗贼,类似派出所所长。❖
2024年1月10日
其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1月8日下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高嵌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王鸿运馆长代表馆班子总结了一史馆2023年主要工作,并提出了2024年工作总体思路。会上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通报了2023年干部职工馆外获奖情况。❖
2024年1月9日
其他

一史馆开启周六常态化开放服务

1月6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首次周六面向公众开放查档和展览服务,正式建立周一至周六的常态化公益开放服务机制。当天共有500余人到馆。上午9点开馆前,早早就有不少群众在馆外排队等候,当天的低温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预约来馆的热情。在档案利用区,一位来自河北的利用者称赞周六开放是极大的便民之举,他平时上班没空来馆查档,今天利用周末时间专程坐火车来查询家谱。在环境舒适的休息区,几名读者坐在沙发上手捧历史读物静静阅读,茶几上放着刚从咖啡机接的热腾腾的饮料。在展厅,观众在展品前流连忘返,一位观众对档案中的馆阁体书法赞不绝口,从中品读到了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有的观众表示,通过参观深受教育,以后还要常带孩子来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希望一史馆展览越办越好,提供更多的精美文创产品、举办更好的创意宣传活动。周六常态化开放,是本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践行为民服务理念的开年新举措,体现了明清档案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敢作善为的时代担当。日前,本馆全部馆藏档案已顺利从故宫西华门内搬至祈年大街9号新馆,标志着明清档案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立足新馆新平台,抓住事业发展新契机,本馆将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为社会贡献更多优质专业的档案利用、展览服务,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中书写明清档案工作者的壮美篇章。
2024年1月9日
其他

“皇史宬”微信公众号2023年推文合集

2023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学术论坛、首届档案文创作品展示、档案工匠技能(档案修复)大赛在昆明举办,一史馆取得佳绩☆
2024年1月5日
其他

内务府|武备院:制备皇家器械的机构

武备院是内务府所辖七司三院之一,主要负责为皇家制备兵仗器械,与上驷院、奉宸苑统称内务府“三院”。武备院初名为鞍楼,顺治十一年(1654年)更名为兵仗局,十八年改为武备院。武备院衙署位于东华门外北池子路西。下设武备院堂和四库,四库即:北鞍库、南鞍库、甲库、毡库,四库又各分内库、外库,库下又设作、处。武备院由皇帝特派的兼管大臣及武备院卿掌管,其下院堂设有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四库分别设有员外郎、库掌、委署库掌、库守、笔帖式,分别负责院内各项事务。❖
2024年1月3日
其他

五福兆瑞贺新春——元旦、春节双节观众观展活动预告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档案开放|内务府满文杂件档案向社会开放利用

内务府满文杂件是内务府堂及其所属机构之间、内务府各机构与其他机关之间的往来文书。内务府满文杂件档案将分批次开放,此次开放其中的连报单、庆丰司、都虞司、掌仪司四项,档案起止时间自1721年(康熙六十年)至1924年,文种包含连报单、咨文、呈稿、奏稿、题稿、奏底、行文底、呈文底等,共计108卷13990件,档案目录在官方网站同步公布,利用者可预约前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询利用。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清末公共图书馆的建立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我国图书馆事业历史悠久,《史记》中记载,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职,即相当于“图书馆馆长”。❖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缅怀伟大领袖 凝聚奋进力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体干部职工赴毛主席纪念堂开展缅怀纪念活动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12月27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全体干部职工赴毛主席纪念堂开展“缅怀伟大领袖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查档和观展攻略(2024年最新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负责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馆藏明清时期档案1000多万件(册),向社会提供档案查阅、展览参观等服务。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致以热烈祝贺,对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经过一年的筹备和试运行,2022年7月6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开放信息新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交通方式:馆内无停车位,请乘坐公共交通到馆地铁2号线、5号线·崇文门站地铁7号线·桥湾站公交·打磨厂站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6:30(16:00停止入馆)周六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日及法定节假日暂不开放。特殊情况另行通知。其他服务:设有饮水间、饮料售卖机,免费寄存物品、轮椅租用、紧急药箱等服务。☆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一史馆跨界合作打造——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到“一带一路”的上海实践档案文物展在沪揭幕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助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12月22日,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道同行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央视新闻|今日冬至 悠久的文化习俗——九九消寒图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内务府|会计司:管理皇家庄园地亩的机构

会计司为管理内务府庄园户口、地亩、赋税的机构。初名内官监,顺治十七年(1660年)改宣徽院,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为会计司。会计司还兼理三旗银两庄头处,掌上三旗所属庄地赋税,雍正元年(1723年),三旗银两庄头处另设衙署,不再隶属会计司。❖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书讯|《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静杰主编的《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一书,已于2023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清代郊劳与郊劳台

郊劳,到郊外迎接、慰劳之意。在古代,皇帝亲自或委派大臣赴京师郊外,举行盛大的典礼来迎接和慰劳征战凯旋的将士,即为郊劳之礼。在北京房山区良乡镇大南关村东就有一处清代郊劳台的遗迹。乾隆帝曾分别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乾隆四十一年在此欢迎和犒赏出征将士凯旋,庆贺战事的胜利。"选址建台"乾隆十年,西域准噶尔部内部发生了汗位之争,历经10年之久。从乾隆二十年开始,乾隆帝先后两次发兵,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回部首领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等奏到巴达克山素勒坦沙汗呈献叛将小和卓霍集占首级,并速递京师。当天,乾隆帝谕:“将军等凯旋至京时,朕当亲临郊劳”,表达了他获得平叛西部胜利后欣喜的心情。乾隆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乾隆帝谕令直隶总督方观承“于良乡县南附近四五里许,择宽展处所,相度筑台,以便举行祭纛之典。其时,回部前来瞻仰者有四五十人,应于良乡预备居停房屋,并于所过通衢、铺面、民房及香案、灯彩,留心部署齐备,以壮观瞻。有应需用之处,于存公闲款内拨用。一切妥协经理,务令远人共知体制整肃,又不丝毫派及民间,庶为允协”。❖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历史档案》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学堂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相关链接:☆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内务府|都虞司:管理渔猎采捕事务的机构

都虞司,为清廷负责管理渔猎采捕事务的机构,同时管理内务府所属武官铨选任用、查核兵丁俸饷赏恤。都虞司初名尚膳监,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为采捕衙门,康熙十六年(1677年)又改为都虞司。衙署办公地点在西华门外路北,下设东档房、西档房等办事机构。最高职官为郎中,其下有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及催长、副催长、领催、书吏、披甲人、苏拉等,分别掌管都虞司各项事务。另有牲丁,负责渔猎采捕,还在吉林松花江乌拉地方专设打牲机构——“打牲乌拉处”。打牲乌拉处打牲乌拉处,又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位于吉林松花江边,清顺治初年设立,专事采捕进贡,归内务府都虞司直接管辖,兼辖于吉林将军。❖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馆藏系列|禁卫军训练处全宗档案

保定工巡局呈总统禁卫军冯帅计开第一军军械官并六镇中军官分别带兵押运克复汉阳所得兵工厂小炮等件数目及到保时间单❖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微展厅|《明兵部致守备夏成德劄付》

劄(zhá)付,原指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作为文书名称始于宋代,元代以前称劄或札,明清时期则成为下行官文书的一种。这件劄付是明崇祯三年七月二十五日(1630年9月1日)兵部因松山守备夏成德在收复京东一带被后金占据的滦州、遵化、永平、迁安四城之战中立有战功,加级加衔所颁发的凭证,可看作是军功嘉奖状。劄付高115、宽85厘米,边框、公文均为刻印,劄付者处由墨字填写,文内有标朱,文末有墨押并在年月日处钤盖官印。标朱,即明清时期官府下行文常见的附加红色标记。公文正式下发前,须经主管官审阅认可,主管官在审阅时,通常要用朱笔在文件上作某些标记,如圈、点、直、勾等。一般在起首事由的“为”字、结语受文者“某某准此”的位置或其它关键文字处。目的是使文件要点突出,引起受文者注意,显示威严,并防止他人篡改作弊。劄付反映的明将夏成德因功受奖的战役,发生在明崇祯三年(1630年),史称“遵永大捷”。就在上一年,后金汗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翻越长城突袭京师,史称“己巳之变”,并在回师前留兵驻守明朝境内的滦、遵、永、迁四城。明军在孙承宗指挥下,集结重兵收复四城,暂时解除了京畿地区的军事威胁。夏成德为明末松山城守将,广宁(今辽宁锦州北镇市)人。生年无考,清顺治二年(1645年)病故。夏成德作为辽东明军将领之一,多次参与对后金(清)作战,在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献松山城降清,俘获城中明军主帅洪承畴等人,迫使被困锦州的祖大寿彻底投降,最终导致明军松锦之战战败。夏成德降清后被归入正白旗汉军,顺治初年任山东沂水总兵,后授三等世袭子爵。后乾隆帝命国史馆将降清明臣事迹汇编成《贰臣传》,夏成德列入乙编。这件档案较为完整的保留了明代官文书的历史原貌,从侧面呈现了明清鼎革之际激烈的军事斗争。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清代京师自来水厂的筹办

北京是一个乏水城市,据记载,19世纪末北京街巷共有饮用井1000多眼,但绝大部分是苦水井,甜水井数量极少。西郊玉泉水,作为指定宫廷用水,专供皇室使用,百姓生活用水的窘况一直得不到改善。清末,一些“开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和力推“洋务新政”的政府官员审时度势,呼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效仿西方治理城市的体系,建设北京自来水系统,解决民生用水难题。❖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典册耀中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深圳开幕

11月17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深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典册耀中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隆重开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高建平、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院长申晓娟、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深圳博物馆馆长黄琛等领导嘉宾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或跨越三千年历史长河,或深埋地底,或经历风霜,或布满尘埃,又都在二十世纪初“横空出世”,惊艳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成为文化史和学术史上的一次盛宴,被誉为“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共同努力下,“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年初首次实现了历史性聚首,并先后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出,为公众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吸引了20余万观众现场参观,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本次“四大文化发现”齐聚鹏城,是档案、文博等有关保管机构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担负文化使命,赓续中华文脉,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又一重要举措。高建平副馆长在致辞中强调,希望以本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档案部门与文博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模式,促进文化资源跨界共享,建立共同守护中华文脉的强有力同盟,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展览分“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4个单元,展出档案文物共238件。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10日。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古籍寻游记》再获殊荣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古籍寻游记》再获殊荣 见证档案活起来、火起来

2023年11月1日至4日,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举行。本届电影节开设“金鸡VR影展”单元,共有11部作品入围,最终3部作品斩获殊荣。其中,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参与制作的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喜获“年度艺术探索荣誉”,再创历史档案文化活化利用、创新发展新高度。也是该项目继在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咪咕最佳沉浸体验”荣誉后斩获的又一重磅奖项。《古籍寻游记》依托于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衍生开发。项目以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为主题,通过VR技术,活化文物、古籍、档案所蕴含的中华数千年文脉精神,展示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包容性与创新性。“明清档案”篇章,由我馆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合作完成。项目选取清康熙朝任职钦天监的来华传教士南怀仁所缮写进呈的《观候天象并呈立秋至秋分天象图事题本》,从中提取中国传统天文观测、东方天文天象文化、宇宙观信息,展示自晚明以来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交融、互鉴共荣的历史过程。通过构建超现实场景,观众可以借助VR设备身游古今中外、穿梭星辰大海,融入活的历史场景——以南怀仁“学生”的身份“亲自”观天象、测方位、写题本、述文化。通过引入全新技术,创新呈现形式,将常规的展览陈列空间与表达拓宽至虚拟世界。为细致精详地考证历史,真实精致地还原场景,主创团队实地赴北京古观象台采集清代天文仪器图像数据用于影片建模,并邀请古天文学专家严格把关,将展品、展项数字化、立体化、多元化、交互化呈现,成为档案文献类展览更好地讲述历史文化的全新探索和有益尝试。❖
2023年11月16日
其他

海丝印迹:清宫西洋贡品

清代,大批西洋方物通过西洋各国使臣的进贡、西洋传教士的进献以及广州地方大员的采办进入清宫,成为清朝皇帝观赏和享用的特殊物件。清宫西洋贡品的种类繁多,其中有代表当时西方科技水平的各种仪器,也有毡毯之类的生活用品,还有钟表和玻璃画等陈设摆件,甚至还有一些异兽珍禽等等。这些清宫西洋贡品,是17至19世纪中西政治文化交流过程中具有特殊价值的历史珍存,也是清代海上丝绸之路交往的重要见证。科技仪器清前期,西方世界已经进入工业时代的前夜,科技仪器制造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这段时间里,不少具有近代科技含量的西洋器物被送入清宫,成为特色贡品。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是最早走入清宫的西洋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二十七日,汤若望的教友耶稣会士利类思、安文思向顺治帝进献了一批贡品,其中就有西洋大自鸣钟1架、西洋万象镜1架、西洋按刻沙漏壶1具、西洋鸟枪1枝、西洋画谱1套。自鸣钟、万象镜、按刻沙漏壶均技艺先进、制作精美。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带来了一些天文仪器,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召开干部职工会议宣布主要负责同志调整

近日,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王绍忠出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干部职工会议并讲话,宣布任命王鸿运同志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魏洪涛主持会议。王绍忠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一史馆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就进一步做好明清档案工作,对一史馆新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提出3点要求。一要在政治机关建设上再有新提升。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突出重要地位,坚定政治立场,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提升政治能力。不断加强政治机关意识教育,自觉把明清档案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二要在业务建设上再建新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史馆新馆开馆之际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立足新馆新平台,深入思考研究明清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举措。不断加强档案保管保护、利用、安全体系建设,更好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构建明清档案事业新发展格局。三要在内部建设再上新台阶。把从严依规科学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继续巩固深化巡视整改和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住人管住事,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到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不断激发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王鸿运表示,坚决服从和拥护组织决定,将在档案馆局坚强领导下,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带领一史馆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奋力推动明清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档案里的中轴文化|清代玉牒寿皇殿遇险记

寿皇殿位于景山之北,是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拆除后移建至现存位置,是清代皇家祭祀的礼制重地。寿皇殿主要供奉历代帝后的“圣容”“御容”以及已故皇帝、皇后生前物品,如玉玺、玉器、金银器、漆器、饰品、书籍画作、笔墨纸砚等等。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书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概述》出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概述》一书,已于2023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一史馆整编处、保管处、满文处、网络处、利用处、编研处等处室档案业务人员的集体编纂成果,全面系统地反映出馆藏明清档案的基本情况。❖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景山

雪里瑶华岛,云端白玉京。削成千仞势,高出九重城。绣陌回环绕,红楼宛转迎。近天多雨露,草木每先荣。“高出九重城”“草木每先荣”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描绘的景山。景山,位于紫禁城北侧,地处北京南北中轴线的中心位置,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营建大都,今日景山所在的区域被划入皇宫北面的御苑,苑内有金代所遗小丘,被称为青山。明代时,此处积土成山,被称为万岁山、煤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取《诗经》中“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来命名此山,景山由此定名。❖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馆藏系列|尚虞备用处全宗档案

尚虞备用处又称上虞备用处,或称黏杆处,是协助护卫、随从皇帝车驾出巡、伺候垂钓娱乐的随侍扈从机构。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银锭桥

银锭桥作为北京中轴线上具有代表性的古桥,至今仍屹立于什刹海边,其建成时间已不可考,一说建于元代,一说明正统年间建成、清乾隆初年重建,民国时期改拱形桥面为稍有纵坡的平缓桥面。关于银锭桥最早文献记载可追溯至明代《帝京景物略》:“崇祯癸酉岁深冬,英国公乘冰床,渡北湖,过银锭桥之观音庵”。桥名由来如今的银锭桥为汉白玉石桥,坐落于什刹海前海与后海的狭长水道交汇处,呈南北走向,是1989年和2011年重建的。桥长12米、宽7米、高8米,其形制为单拱石桥,节式石栏杆,两端有八字栏杆与抱鼓石,桥侧两边带有燕翅墙,有镂空云花栏板与翠屏卷花望柱。桥身篆刻楷体“银锭桥”三字,为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手书,笔体严谨整肃,工整峻拔,与桥体的古拙之美相得益彰。❖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南苑与团河行宫

开篇语:北京中轴线及其延长线贯穿城市南北,是由古代皇家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建筑和公共空间、居中道路遗存共同构成的城市建筑群。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中轴线建筑群成为具有厚重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本号曾于2022年推出了“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专栏,现继续结合明清历史档案,讲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故事。行宫是古代帝王外出时临时寓居的宫苑,它既是统治者居园理政的生活空间,也是帝后巡幸、谒陵的必经之所。巡幸为古代帝王重要的政治活动,清代尤胜,其巡幸的路线南抵江浙,北至塞外,西至山西,东达辽东,因此清代行宫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有些在京外,比如赫赫有名的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有些在京内,比如位于南苑的团河行宫。皇家猎苑历史上的南苑位于北京永定门外,范围大致位于现在南四环至南六环的中部区域,总面积达210余平方公里,北京中轴线南向延长线即贯穿其间。❖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走进一史馆|新时代仿真复制工作

来我馆参观的观众,在观看了这些保存了几百年的档案的同时,可能心中也会产生一些疑惑和担心:档案留存下来不容易,要如何在展览中确保档案不被灯光、环境等因素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呢?在现有的技术手段下,如果想要既保护好档案,又能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就不得不提到档案仿真复制技术了。《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举办展览、展示活动需要使用国家档案馆档案的,一般应当使用复制件代替原件。”也为我们展览中的仿真复制工作提供了遵循。我国仿真复制技术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兰亭序》就是最著名的仿真复制件之一。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仿真复制技术也从人工临摹,发展出木刻水印、珂罗版复制法、数字化仿真复制技术等等。今天,我将通过这幅《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为大家介绍档案数字化仿真复制的过程。《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原图,是明崇祯七年(1634年)礼部尚书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等共同创作的。总共是8幅条屏,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宽4.496米,高1.717米,由2幅总图、12幅小星图,和4幅天文仪器图组成。其中主图打破中国传统1464颗星的惯例,绘有1812颗星,同时在整幅图的首位还印有徐光启所撰《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叙》及汤若望署名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说》两篇长文。仿真复制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它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但这件档案幅面如此之大,普通的扫描仪或相机就无能为力了,这就需要用到一个专业级的大家伙。我们可以看到,《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的颜色十分丰富,底面颜色是矿物蓝,星座用金色点缀,整张图金碧辉煌,在保证舆图功能性的同时还兼具艺术性和装饰性。所以为了复刻出这些绝美的色彩,我们会对使用到的设备做精准的色彩校正,来保证从采集、处理到打印全过程的色彩都尽量接近原件。图像采集后,就是图像处理环节,这往往是仿真复制整个流程中耗时最长的部分,有图像拼接、画面矫正、校色、色彩比对等一系列工序,可以说这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仿真复制的成败,因为扫描环境和设备状态等因素不可能保持绝对稳定,所以经过严格精准的校色,扫描出来的色彩也会跟肉眼有所出入。为了能更接近原件,我们会先打印出一个小样在标准光源下进行观察,因为在生活中,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只有在自然光下才能最好地观察颜色,但是受限于时间和环境,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自然光下观察颜色,人造标准光源就派上了大用场。在经过几轮色彩调整之后,就可以输出图像、进行装裱、加盖防伪印章,等待与观众们见面了。正是通过高精度的仿真复制技术,我们的馆藏档案在一史馆新馆展出的同时,还可以走出档案馆,高频次地出现在深圳、福州、巴黎、圣彼得堡等地的展览,服务人民群众,弘扬中华文化,档案原件作为珍贵的文化瑰宝,也能够安全稳妥的长期保存下去。(本视频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复制处、利用处联合制作)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近期文章:☆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档案开放|军机处满文议复档(雍正朝)全文检索数据库向社会开放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建馆98周年之际,我馆向社会开放馆藏清代军机处满文议复档(雍正朝)全文检索数据库,供广大读者查阅利用。❖
202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