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宫美扇

德苓 皇史宬 2019-11-15

        悠悠夏日长,扇子伴身旁。扇子,可以摇动生风,是夏日人们的必备物品。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宫扇,因在我国古代宫廷中常用而得名。宫扇不仅是祛暑纳凉的实用品,也是极具宫廷特色的观赏性工艺品。

故宫博物院藏绣花团扇

故宫博物院藏《御制文津阁作歌》扇

        早在商周时期,宫中就出现了长柄雉毛扇,但当时只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的仪仗扇,同时还起到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纨扇面世,扇子开始用于纳凉。三国时期,有了用孔雀毛、鹅毛等制成的出风和缓的羽扇。后来,宫扇又采用丝、绢、绫罗等丝织品做扇面,织绘图案。扇柄上还有扇坠、流苏等饰品。到明清时期,折扇也开始发展流行,成为“宫扇”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只能从古代文人的画作和文献笔记等记载中见到年代久远的宫扇。而清代的宫扇,却因有许多保存于宫中,今天能够一睹风采。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美扇

        清代的宫扇,扇面主要有纸质和丝织两大类,纸质扇面如素纸、色纸、金银、洒金等形式,丝织如绢、绸、缎、纱、罗、缂丝等多种质地,上面织绣花鸟等图案。扇柄,一般是竹子或者木质的。但宫扇的扇柄更为讲究,常常在象牙、玳瑁、紫檀、鸡翅木、湘妃竹、珐琅等材料上雕刻精美图案,可谓材质名贵、设计雅致、做工精美。无论制扇工艺还是艺术水准,清代宫扇都达到了历史顶峰。究其原因,除了皇家用品的制造不惜工本外,还与皇帝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严格要求分不开。

内务府造办处关于宫扇制作的档案

        据清宫档案记载,继位不久的乾隆帝就对宫藏古扇进行过鉴赏和整理,并亲自授意宫扇的制作。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底,他命随侍太监找出一把宫藏棕竹股小扇,传旨苏州织造海保“照此扇尺寸另改样式,往秀气精致做各样扇十柄”,还特意嘱咐“不可多做,亦不必按节呈进”。三月,乾隆帝传旨内务府造办处,将一对龙凤扇进行改造,令将扇子后面的孔雀毛拆下,换上他指定的锦面。到五月底,海保差人将原样棕竹股小扇交回,同时进缴奉旨制作的“金面十样锦扇子十柄”。乾隆四年(1739年)五月,乾隆帝又传旨让造办处修改了一把象牙扇,并将靶子中间压条花头不好的地方“着俱各另配做,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清中期正是国库充盈的时候,乾隆帝对宫扇制作又如此下功夫,宫扇质量最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晚期慈禧太后主政时宫扇制作数量最多。仅在同治帝结婚时,大婚典礼处就奉旨传办了400把宫扇。在杭州织造所呈的一份《大婚典礼衣料活计各项报销册》中,详细记载了这批宫扇制作所需要的工料银两。如其中有“细绣时花双朋新样宫廷纨扇120把”,每把用料地一尺五寸(每尺价银2钱8分5厘)、绣匠三工(每工银2钱6分)、绣绒3钱(每两价银4钱4分)、真金箔5张(每张价银7分)、洒金工七分工(每工银2钱4分)、象牙柄箍及花锦沿边一副,计银1两8分、承做裱糊人工三工九分一厘工(每工银2钱4分)、大红回须并绿色辫线一挂(计银2钱8分4厘),以上每把料工银4两1钱5分9厘5毫,共用银499两1钱4分。还有“各种新样折宫扇100把”,每把用象牙等扇骨料(计银5钱4分8厘)、承做扇骨匠一工五分工(每工银2钱4分)、柿料纸一张(计银2钱3分2厘4 毫)、承做扇面匠一工4分工(每工银2钱4分)、洒真金箔6张(每张价银7分)、洒金匠八分四厘工(每工银2钱4分)、骨眼旋一个(计银8分2厘 ),以上每把料工银2两1钱8分,共银218两。由此可见皇家制扇的考究与宫廷生活的奢华。

        遥想炎炎夏日,清帝在处理政务的闲暇,把玩宫扇,享受其带来的凉爽意境;而后宫妃嫔们轻摇美扇,富贵典雅,不失为宫廷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