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儿的腊八粥不一般

刘诺 皇史宬 2021-06-07

中国古代,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野兽用于祭祀神明,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这些祭祀活动被称为腊祭,据此,农历十二月也被称为腊月。后来人们又把十二月初八日确定为腊日,腊八节便成为祭祀节日流传下来。

《清会典》关于古代腊祭的记载

清代腊八节,将传统的敬神与供佛(释迦牟尼佛在十二月八日成佛,佛家将这一天定为“佛道成日”)相结合,形成了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等节俗。作为清代内地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和宗教活动管理中心,雍和宫每逢腊八节都要举办熬粥道场,为皇家和僧众熬制出独具特色的腊八粥。


皇家内府选食材

在农历腊月初一日前,管理宫廷事务的内务府就将熬制腊八粥所用的盆、盘、碗及干柴等物品准备齐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记载了清代腊月初八日雍和宫举行熬粥道场的过程。熬粥所用的米、果料等项由内务府直接拨给,广储司领用大手帕十三个,小手帕五百六十四个、白布四十尺;由官三仓领用小米二石、黄米二石、粳米二石、绿豆二石、江米二石、豇豆二石;由营造司领用木柴一万斤;由雍和宫香灯项下领用银两采买:红枣一百斤、栗子一百斤、菱米二十斤、杏仁五斤、桃仁五斤、白葡萄干二斤、黑糖一百五十斤、控米箩五个、小铁勺一百一十把,雇夫四十名、苏拉二十名。从腊月初二日早晨起,内务府各司员率领杂役用马车经紫禁城东华门将以上物资运至雍和宫,初五日运齐。随后,雍和宫的大部分僧人投入到熬粥的准备之中。

▼ 雍和宫熬粥应用米粮等项清单

初六这天,皇帝钦派蒙古王公一人会同内务府大臣率领内务府三品以上的部分司员及厨师、杂役等到雍和宫监督太监、僧人等称粮和搬运木柴,按照用料的先后,依序整齐排列在厨房内外。熬粥用的大铜锅重8吨,直径2米,深1.5米,被安置在雍和宫的东阿斯门内,由5根铁柱支撑。

雍和宫里熬粥忙

初七日一早,僧众们开始在法轮殿办道场,依次诵经:初诵释迦佛经;次诵忏悔经;再次诵心经;末诵十六罗汉经。到了“吉时”,蒙古王公即下令生火。由经验丰富的僧人负责掌灶,随时观察火候。按易熟程度分时段将粮食、果料等依次清洗下锅,夜幕降临时,各大殿内几百盏酥油灯都被点亮,香烟袅袅,鼓乐齐鸣。

▼ 嘉庆十一年雍和宫熬粥道场讽经单

初八凌晨两点,第一锅粥已熬熟,王公首先要拈香,再将熬好的粥盛入碗里,用托盘进奉到先皇的遗像和各殿佛像前的供案上,每尊佛前按照等级供一、三、五碗不等。直到天明,王公等回宫复命。第二锅粥由喇嘛献给朝廷,第三锅给王公和大喇嘛等,第四锅给文武官员,第五锅给本寺的僧众。第三至五锅所余下粥混合在一起,施舍给平民百姓。之前所领大小手帕用于净手和垫在粥碗下面的,白布则是用来制作新围裙的。

▼ 朱笔圈出广寿为雍和宫熬粥道场拈香大臣


进献皇宫寓吉祥

腊月初八日,紫禁城内用膳是雍和宫送来的腊八粥,另由达赖喇嘛、章嘉呼图克图击鼓后为皇帝拂拭衣冠,以除去不祥,所有这些都象征着保泰安平。

如今,每年的腊月初八日,雍和宫的僧人们在法轮殿上诵《十六罗汉》等经,以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日。全体僧人熬好腊八粥,将第一碗供于佛前。之后,把粥抬到天王殿院内,请游客们共享这久远的食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