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万里 虹贯东西”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开幕式暨图录发布会在京举行
▼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致辞
▼ 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致辞
▼ 图录编委会成员: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左四)、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右四)、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左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孙森林(右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左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胡忠良(右二)、北京大学历史系党委书记徐健(左一)、中国国家档案局外事办主任王红敏(右一)在图录发布会现场合影
本次展览,共展出历史档案文献、文物等65件(组)。展览图录《“锦瑟万里 虹贯东西”16-20世纪初“丝绸之路”档案文献集萃》共收录历史档案文献120件(组)。
“丝绸之路”的存在,是一个跨越了文化、民族、国家畛域的世界历史奇观。本次展览选材上,除了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等机构的国内藏品外,还包括来自10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档案文献藏品,其内容基本覆盖了当时“丝绸之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以历史脉络为纵线,力图涵盖三百多年间陆路、海上“丝绸之路”交往史上的各个重要历史节点,如后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构、西方传教士来华所起的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桥梁作用、内亚及周边传统边贸“丝绸之路”的沉浮问题,以及1840年以降,国际现代外交框架下的“丝绸之路”新变化等等。另外还专门选辑了来自拉丁美洲国家的历史档案,显示了到20世纪初,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已突破了之前通过西方殖民者间接转口贸易的桎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丝绸之路”的直接对接。
▼ 展览现场本展览所选档案文献包括皇帝谕令、官员题奏、咨呈、国书、实录、起居注、照会、清册、清单、凭契、护照、字典、药方、信函、广告、会议记录,以及原版西文书籍等;在文字方面,除汉文、满文等文字外,还包括英、法、俄、西班牙、葡萄牙等外国文字,充分折射了“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的多元化、国际化客观存在的现实;除文字性历史档案文献外,本展览还选辑了一些舆图、画像,以历史图像诠释历史,包括“海丝”瓷器等文物,使整个展览更立体、丰满。除珍贵的内在历史内容外,这些历史档案文书的载体、形制、装潢、版本、品相等外部特征也具有独特而强烈的时代特征,成为考证鉴赏的依据。
本次展览所选历史档案文献,不少为首次公布。如17世纪俄国人所绘的康熙帝画像,在国内属首次公布,较之于同时代中国人及西洋传教士所绘的康熙帝画像,风格迥然不同,整体是一个蒙古汗王的形象,这恰恰体现了俄罗斯人对中国皇帝的想象更接近于数百年来他们所接触熟悉的蒙古人。
▼ 17世纪中俄皇帝(康熙帝与俄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像再如西班牙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所藏来自中国的1555年的《古今形胜之图》,是1573年西班牙人所获,为整个欧洲现存最早的以中国技术制作的地图。这幅图不仅包括了中国的地理概况,还展现了中国人眼中的东亚和整个世界的概念,所包含的历史信息简洁、系统。图上有西班牙人使用后添上的西班牙文注释,着重标注了明朝行政机构的名称、数量以及中国人的世界观简介。此外,一些重要省份与重要特产地,图上也都有西文注解,如景德镇标注了“此处出产瓷器”的字样等。
再比如,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1701年苏州织造李煦与曹寅会议莫尔森前往东洋考察的奏折。明清时期,中国与日本的海上官、私贸易十分活跃,中国的丝绸、染料、书籍等运往日本长崎,换回洋铜等。清初由于海禁,官方贸易停止。1701年,清廷授意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了解中日贸易的情况与重开官方贸易可能性,并派杭州织造衙门乌林达(满语官职名词,汉文“库使”之意)莫尔森前往日本调研。康熙帝在苏、杭织造联衔奏折上,亲笔朱批:“知道了,千万不可露出行迹方好!”足见康熙帝对此次调研的重视。莫尔森圆满完成调研后回国,直接进京向康熙帝报告贸易情况,之后康熙帝决定重开中日海上贸易。这件小折见证了“丝绸之路”史上一段秘辛,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康熙时期国家决策的流程与效率,以及江南三织造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等等史实。
▼ 1701年苏州织造李煦与曹寅会商派莫尔森前往东洋奏折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责任编辑:卢 溪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祝愿祖国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