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元年(1736年)初夏,乾隆帝颁布上谕,行文各省,纵论民风“尚朴去奢”之意,并进而要求民众、缙绅与各级官员“以俭素相先,以撙节相尚”,以期“渐返淳朴,改去积习”,再现“唐魏之风”。另一道上谕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初冬,浙江巡抚吉庆奏报关于“通省晚禾收成实有九分有余,洵属丰年乐岁,比户盈宁”情形。地方官员奏报属地雨雪粮价、禾亩收成是例行职责,但乾隆帝随后的谕旨颇有意思。乾隆帝要求浙江巡抚吉庆及地方官员,务必“劝谕小民,共敦节俭”“使闾阎皆有盖藏,以为耕九余三之计。”并训谕官员 “不可因时值丰收,遂尔意存自满,稍涉侈泰。”告诫臣民丰年犹记饥馑。乾隆朝两道上谕虽时间跨度有60年,但都同为倡导节俭。纵论俭奢时,乾隆帝着眼于爱惜物力,即便物阜民丰,资源仍是稀缺,仍需秉持“物力可惜,毋滋浪费”之心,不能任性妄为,更不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是为“终身宜计,毋快目前”。无论教化民众或是移风易俗,乾隆帝尤其告诫各级官员,“皆不用严峻迫切,立法繁苛,反致扰民。惟诚心训谕,渐以岁月,自应迁善而不自知。”不能因皇帝有令,朝廷力倡,便层层加码甚至花样翻新的搞出各种法令条例,不通情理、不问事由的“立法繁苛”,反致扰民。移风易俗,讲究春风化雨,将工作做在实处细处,藉时间之力,天长日久,自然“迁善”致淳。传统中国,以农为本,从“崇本”思想出发,“节俭”成为数千年来大力提倡的美德。
无论是关乎修身立德还是劝谕众人节制欲望、爱惜物力,历史上的“节俭”有着众多涵义。“爱惜物力”这一层解释,或许与现代的文明观念及物质生产水平更相适配。古言“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以上所摘两道清代上谕档案,虽因时代所限,观念认知不同,但其中关于“节俭”思想及举措的某些认识,对当今有些许镜鉴作用。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馆藏系列|经内阁进呈的几种文书
责任编辑:卢 溪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