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中正殿喇嘛饭房,隶属于中正殿念经处,主要承担给念经喇嘛等做饭、伺茶之事。喇嘛饭房日常是如何运作的?其当差员役又是如何选补的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均有相应记载。
拜唐阿,一作“柏唐阿”,系满语“baitangga”之音译,意为差人、有事者、执事人。在清代,内外衙门、军队中无品级的管事、听差的匠人、医生等也称为“拜唐阿”。据档案记载,每月清宫中正殿、雨花阁、永安寺等处念经、做巴苓喇嘛等共计1500余人,除中正殿念经处照例行文内务府交掌仪司给喇嘛等领取应得口分钱粮外,掌仪司还曾设立催总1人、领催5人,专门负责每日给喇嘛等做饭、伺茶之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内务府奏准议定后,给喇嘛等领银、做饭、伺茶等事均毋庸交掌仪司,而改由中正殿念经处直接办理,并裁去催总1缺、领催3缺,视现有之人出缺即行裁减,此后仅保留拜唐阿领催2缺,拜唐阿领催所出之缺亦改由中正殿官员等办理选补。既简化了流程,又裁撤了冗员。
拜唐阿领催等均选自内务府苏拉人员。内务府苏拉任职拜唐阿领催,系被正式委以职务,且每月食有2两固定钱粮,本身也具有一种选官资格,正如《清史稿·选举志》所记:“满人入官,以门阀进者,多自侍卫、拜唐阿始。”厨役,满文拉丁转写为“mucesi”,具体承办给清宫念经喇嘛等做饭之差。数量并不固定,平均每月用工60余名。如据嘉庆元年正月中正殿念经处呈稿档案记载:“中正殿念经正月小二十九日用厨役五十八工,恩佑寺每月初一、十五日摆供用厨役四工,恩慕寺每月初一、十五日摆供用厨役四工,以上共用厨役六十六工。”
❖ 嘉庆元年正月份慈宁宫等处念经等项应用厨役数目清单
中正殿喇嘛饭房雇佣厨役所需银两,在档案中被称为“工价银”或“工值银”,系计工给价、计工给值之意,初由掌仪司按月行文光禄寺领办,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中正殿等处喇嘛诵经造办饭食应用厨役工值,据掌仪司来文数目核给。”据满文档案记载,乾隆三十三年内务府议定后,此项领取厨役工值之事,亦毋庸交掌仪司,改由中正殿念经处自行办理。尽管中正殿念经处于乾隆十三年已铸有印信,但其行文光禄寺领取厨役工价银仍需借用内务府印信,直至嘉庆二十四年七月方呈请改用本处印信。关于这次改印的原因,档案中记为“中正殿月例讽经喇嘛饭食需用厨役工价咨行光禄寺文移,向系赴内务府呈稿借印。但本殿凡遇奉旨办道场并例载文移行内务府及各部院衙门,俱系用本殿奉旨所设印信咨行。惟厨役工价微末一项,赴他处借印,不能画一,且借用印信日期不准,易至逾限,实于公事无益”。这次改印又进一步简化了办文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从而更有利保障了清宫中正殿等处喇嘛念经事务的有序进行。❖ 中正殿办事官员等为呈明堂台批准中正殿厨役工价文移毋庸借用内务府印信应用本殿印信事呈稿厨役本身并非旗人,属受雇进宫、领取工价给念经喇嘛等做饭伺茶的民役,中正殿念经处对厨役的管理是清代旗民分治的一个体现。据满文档案记载,嘉庆七年九月底,管理中正殿事务和硕仪亲王永璇同七额驸拉旺多尔济曾给属下发布札付:“办理中正殿念经喇嘛等饭食一切事务,均令副内管领萨丙阿、六禄二人会同员外郎清泰、存德二人一体办理”。其所办“一切事务”包括喇嘛饭房的报修和饮食器具的添办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后者。中正殿喇嘛饭房,实际上是一个统称,具体还分为饭、厨、茶三房,其各房应用桌凳、碗碟等项,原均由中正殿念经处行文内务府领用实物。如据档案记载,道光十三年(1833年)豆绿七寸磁盘旧有160个内破坏不足,新领用70个;豆绿磁大碗旧有80个内破坏不足,新领用50个;豆绿磁饭碗70个内破坏不足,新领用70个;豆绿五寸磁碟子旧有70个内破坏不足,新领用30个,另新领用白磁盆4套。
而自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起,始改领实银,但所有添补一切桌凳、瓷器等项并未开销,均系用同治八年五、六月菜蔬银两内照旧章开除喇嘛口分钱文外之剩余银两买办的。其延用至光绪十年(1884年)已逾16年之久,故而桌凳破坏,铜瓷器等项亦均已伤损不齐。档案记载,光绪十年为给喇嘛饭房添买、粘修桌凳家具并给档案房铺垫等,中正殿念经处共向广储司银库领取实银377两5钱。❖ 中正殿办事官员等为呈请领办买喇嘛饭房厨房等处应用家俱桌凳等项所需银两事等呈稿中正殿喇嘛饭房保障了清宫念经喇嘛的日常饮食,其管理方式、人员选补、财务领办均体现了清宫的皇家特色。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面向个人预约开放
责任编辑:海 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