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天安门

庆宝 皇史宬 2022-10-10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称承天门,取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定名为“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民”。在清代天安门作为北京皇城的南门,是如何显示皇家威严的呢?
❖ 天安门老照片

   金凤颁诏   

天安门在清代皇家仪制中的地位甚高,曾是国家大典的历史见证,新君继位、册立皇后、重大庆典等均在天安门城楼举行颁诏。颁诏时,天安门楼雉口中预置云朵金凤,在城楼上设黄色宣诏台,礼部官员手捧云盘,将云盘内覆盖黄布的诏书送至黄色宣诏台,宣诏官要朗读诏文,然后由漆成金黄色的木雕凤凰口衔诏书从天安门城楼上坠下,城楼下由礼部官员用雕成云朵状的木盘承接。这个庄重的仪式称为“金凤颁诏”。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遵照自己的诺言,将皇位传给了皇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为此举行了庄重的交接仪式。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于太和殿内接受皇子颙琰跪拜,并将传位诏书置于东楹案上。之后,经过请皇帝之宝、内外王公大臣及藩属国使臣觐见等一系列礼仪,嘉庆帝正式登基,乾隆帝作为太上皇起驾回宫,嘉庆帝接受群臣敬贺后,命礼部鸿胪寺官员前往天安门城楼宣谕天下,恭读嘉庆帝钦奉太上皇传位诏书,并颁行天下。
❖ 礼部为皇上登极是日在天安门上宣诏等事致内务府咨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光绪帝举行登极典礼,礼部行文工部在正月二十日寅时之前,协同礼部捧诏官“将彩绳悬系诏书安放金凤口内衔下”,同时知会景运门护军统领、步军统领于正月二十日寅时前开天安门上栏杆,提前派兵丁将城楼打扫洁净。


   祭祀献书   

清朝定都北京城之后,皇帝凡有重要祭祀、祭奠等需要出宫,均从天安门出发,以示庄重。顺治九年九月,顺治帝亲临太学,祭奠儒家先师孔子。当天清晨,辅国公、固山贝子和其他没有资格随行的大臣们早早在天安门外金水桥南等待,陪祀的和硕亲王等则于午门内集合。卯刻,顺治帝所乘銮驾从天安门出发,陪祀的亲王、官员等跟随其后,金水桥南的群臣则下跪送驾。待顺治帝祭奠完毕后,原路从天安门回宫,金水桥南的大臣们依旧等候在那,跪迎銮驾回宫之后,才可散去。可以说,只要皇帝出天安门,不能随行的官员就得在金水桥旁候着,有时候一等就是大半天,不可谓不辛苦。

同样与国家礼仪有关的还有国家重要图书的纂修完成,进献皇帝也需要经过天安门。乾隆九年(1744年)十二月,乾隆帝下旨纂修的玉牒告成。宗人府官员将玉牒安放在彩亭之中,由玉牒馆抬出,从大清门进天安门,再往太和殿。此后,各朝所修玉牒成书之时,大多依此例,从天安门迎进紫禁城,供皇帝检阅查看。


   武举殿试   

天安门还与科举考试中的殿试有关。顺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当科一甲一名进士图尔宸、史大成率领满、汉诸进士,在天安门外上表谢恩。随后图尔宸、史大成等人也是从天安门进入,接受顺治帝召见。当年九月二十七日,兵部题奏武举殿试事宜,提议今后凡“武举人各于天安门就试,试毕,以卷送午门外东值房”。顺治帝批准后,武殿试也成为了天安门的主要活动之一。


   皇子出征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帝封皇十四子允禵为“大将军王”,坐镇西宁,指挥西北战事。既是君王又是父亲的康熙帝为允禵举行了一个隆重而庄严的出征仪式。十二月十二日清晨,太和殿,康熙帝命内阁大臣将“大将军”印授予允禵,允禵进殿下跪,接过大印并谢恩。随后,允禵率随军百官出午门,上马骑行出天安门,正式出征。允禵出征,从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的天安门出发,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康熙帝对他的恩宠与期望,可见天安门在皇家仪制中的地位。

❖ 吏部尚书张廷玉为会议乾隆四年十一月吏部在天安门外掣签急选知州事题本(局部)

左右滑动查看更
此外掣签选官、官员进京谢恩、九卿科道商议秋审招册等事或于天安门外集齐,听唱名签,或于天安门内朝房集齐。可以说,天安门作为北京皇城的南门,是紫禁城午门外的第一道门,既是皇帝进出皇城的必经之路,更是宣示皇权威严的代表,在整个清代仪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馆藏系列|醇亲王府全宗档案
☆ 蕉纱暑服轻——清宫夏布
☆ 馆藏系列|山东巡抚衙门全宗档案
☆ 丝绸之路研究的创新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的文献支撑——《明清宫藏丝绸之路档案图典》出版发布

责任编辑:海  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