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天安门
天安门在清代皇家仪制中的地位甚高,曾是国家大典的历史见证,新君继位、册立皇后、重大庆典等均在天安门城楼举行颁诏。颁诏时,天安门楼雉口中预置云朵金凤,在城楼上设黄色宣诏台,礼部官员手捧云盘,将云盘内覆盖黄布的诏书送至黄色宣诏台,宣诏官要朗读诏文,然后由漆成金黄色的木雕凤凰口衔诏书从天安门城楼上坠下,城楼下由礼部官员用雕成云朵状的木盘承接。这个庄重的仪式称为“金凤颁诏”。
清朝定都北京城之后,皇帝凡有重要祭祀、祭奠等需要出宫,均从天安门出发,以示庄重。顺治九年九月,顺治帝亲临太学,祭奠儒家先师孔子。当天清晨,辅国公、固山贝子和其他没有资格随行的大臣们早早在天安门外金水桥南等待,陪祀的和硕亲王等则于午门内集合。卯刻,顺治帝所乘銮驾从天安门出发,陪祀的亲王、官员等跟随其后,金水桥南的群臣则下跪送驾。待顺治帝祭奠完毕后,原路从天安门回宫,金水桥南的大臣们依旧等候在那,跪迎銮驾回宫之后,才可散去。可以说,只要皇帝出天安门,不能随行的官员就得在金水桥旁候着,有时候一等就是大半天,不可谓不辛苦。
天安门还与科举考试中的殿试有关。顺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当科一甲一名进士图尔宸、史大成率领满、汉诸进士,在天安门外上表谢恩。随后图尔宸、史大成等人也是从天安门进入,接受顺治帝召见。当年九月二十七日,兵部题奏武举殿试事宜,提议今后凡“武举人各于天安门就试,试毕,以卷送午门外东值房”。顺治帝批准后,武殿试也成为了天安门的主要活动之一。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帝封皇十四子允禵为“大将军王”,坐镇西宁,指挥西北战事。既是君王又是父亲的康熙帝为允禵举行了一个隆重而庄严的出征仪式。十二月十二日清晨,太和殿,康熙帝命内阁大臣将“大将军”印授予允禵,允禵进殿下跪,接过大印并谢恩。随后,允禵率随军百官出午门,上马骑行出天安门,正式出征。允禵出征,从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的天安门出发,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康熙帝对他的恩宠与期望,可见天安门在皇家仪制中的地位。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责任编辑:海 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