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清的一位“编外”御医

海生 皇史宬 2022-11-02

中国历代王朝均设有专门为皇帝、妃嫔等皇室成员诊治疾病、调理身体的机构——太医院,太医院内集中了众多医术高超的御医。御医在为病人诊治的过程中,建有详细的病历,即所谓“医案”(又称脉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保存约有三万余件清代皇宫医案,其中尤以光绪帝的医案为多。清宫医案处方大多出自太医院御医之手,但也有不少来自地方名医的“非官方”处方。

比如光绪朝,就有陈秉钧、曹元恒、施焕、吕用宾等宫外名医,由地方官员奉旨保举进京入宫为光绪帝看病,于是他们所开具的诊病处方便留存于宫中。其中,陈秉钧更是数次奉旨进京为光绪帝诊脉开方。


三次入京

陈秉钧(1840~1914),字莲舫,号庸叟,又号乐余老人,上海市青浦县人。陈秉钧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祖上名医辈出,作为第十九代传人,其自称“十九世医陈”。陈秉钧自幼学习儒业,同时随祖父习医。他进学至廪生,补生员,后纳赀为官,入京任刑部主事,因仕途坎坷,遂归故里,潜心医学,成为一代名医。

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光绪帝,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被慈禧囚禁于瀛台,此后便终日忧愁,茶饭不进,日渐消瘦,导致疾病缠身。

❖ 光绪帝朝服像

虽经御医轮番诊治、进呈处方却都未见疗效。因此,清廷不断向直隶、两江、湖广、山东、河南、山西等督抚发出电旨,希望各处迅速精选名医,来京恭候传诊。不久,盛宣怀奏保江苏在籍郎中陈秉钧精通医理,随即江苏巡抚德寿奉旨,委员并派轮船前往青浦原籍寻访陈秉钧,派署苏州府知府彦秀员伴送陈秉钧赴京。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陈秉钧为光绪帝按脉诊治,这是他第一次奉旨进京。

❖ 江苏巡抚德寿为江苏在籍郎中陈秉钧医理精通奉旨赴京事致军机处咨文

左右滑动查看

陈秉钧到北京2个月后,因每日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越发思念远在上海、需人照料的老母亲,于是借托母亲年迈,病中需人照顾,呈请告假回籍。他的请求获得了朝廷的准许,同时还得到了袍褂料子和一百两银的赏赐。

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光绪帝病情加重,清廷又向各地征召名医与名贵药材,两江总督端方再次保举陈秉钧进京入宫诊视。陈秉钧本欲以年老有病、难以远行为由,向端方请辞入京请脉一事。然而在端方、瑞澂等大员接连劝说下,陈秉钧终于应允奉旨进京。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初九日,陈秉钧由道员孙廷林陪同,从上海启程至汉口,又乘火车北上,第二次入京为光绪帝诊治。

陈秉钧接连数日尽心为光绪帝诊脉开方,此时光绪帝病势已然沉重,治疗甚为棘手,然而光绪帝本人求愈心切,又自觉颇知医理,因此对陈的医治经常申斥有加,光绪帝曾谕示陈秉钧:“所用之药,总不相符,每次看脉,匆匆顷刻之间,岂能将病情详细推敲,不过敷衍了事而已。素号名医,何得如此草率,仍当尽心设法。”光绪帝的斥责严词,致使陈秉钧诚惶诚恐,每日战战兢兢。到京不足3个月,陈秉钧就托病告假返回到了上海。

时至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光绪帝的病势愈发严重,宫中御医均已无良方可施,清廷又急忙征召名医陈秉钧、曹元恒来京入宫诊视。此时的陈秉钧正在上海家中养病,奈何端方多次发电敦促其奉旨进京,只得提出晚些再进京。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二日,陈秉钧由上海启程,第三次奉旨进京。

❖ 清代药具·故宫博物院藏

 


沉疴难治

陈秉钧与曹元恒轮流值班为光绪帝诊脉开方。五月初十日,陈秉钧为光绪帝诊脉后在医案中写道:“请得皇上脉右寸濡细属肺气之虚。左寸细小属心阴之弱。左关属肝,右属脾胃,见为细弦,系木邪侮中。两尺属肾,一主火、一主水。按之无力,当是水火两亏之象。三焦俱及,诸体欠舒,所以腰胯痛胀。大便溏稀,上起舌泡,下发遗泄,无非阳不潜藏,生风郁热。现在耳窍蒙堵,鸣声更甚。以各部脉情参观,似有可据。惟调理多时,全无寸效。必由处方用药未能切当,不胜惶悚之至。再谨拟和阳清阴之法,伏乞圣裁。”

此时,陈秉钧深知光绪帝病入膏肓,难以医治,唯恐朝廷问罪于己,于九月初二日为光绪诊过脉后,只开出了一副平安药,即“苏梗七分,川贝一钱五分、去心,归身一钱五分、土炒,潞党参一钱,橘络七分,白芍一钱五分,引用红枣两枚,生谷芽三钱。”之后便再次托病请假返回上海。

❖ 医士秦宝璞按陈秉钧请得皇上脉案谨拟药单

左右滑动查看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此时距陈秉钧返回上海尚不到1个月,宫中传出光绪帝沉疴又起的讯息。十月初八日,内务府紧急致电端方,著他催促陈秉钧即日北上。端方收到内务府的电报后立即令陈秉钧应召赴京。陈秉钧深知光绪帝的病情已是回天乏术,便告称自己因舟车劳顿、兼感风寒导致咳喘加剧,“喘急气逆,夜不成寐,偶一举步则头眩心悸,需人扶持”,以此为由请求端方代其延长假期。

端方虽替其向内务府说明了情况,然而因光绪帝病势沉重,迫于朝廷压力的端方又数次催促陈秉钧奉旨进京。而陈秉钧自知无力回天,便坚称重病在身无法进京。当地官员为验真伪,派人日夜监视陈秉钧的举动,发现他时常乘坐马车出入宅邸访亲会友,就在地方官府要捉拿陈秉钧并对其治以抗旨不遵之罪时,宫中传来了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的消息。由此,陈秉钧违旨之罪也就不再被追究,只是被罚以降二级留任。

❖ 光绪帝病危脉案(《明清珍档集萃》)

 


成就斐然

陈秉钧作为晚清著名的医学大家,在上海行医时名噪一时,救治过无数危重患者,除兼任光绪帝的“编外”御医之外,当时的大吏巨商有“小恙辄远道延效,以其号称御医,得一诊以为光宠”,可见其当时名望。

陈秉钧不仅医术高明,其对中医的教育事业也有很大的贡献。他联合同仁俞伯陶、李平书、黄春圃等,在光绪二十八年创办了我国中医界最早的学术团体——上海医会,并提出编写中医教材,开办中医学校,筹办医院等。晚年的陈秉钧还曾担任过上海广仁堂医务总裁等职。他长期专心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为中医教育的开拓和中医学术的保存及发展不遗余力,成为后世中医教育的典范。

陈秉钧一生著作颇丰,现存有《陈莲舫先生医案秘钞》《御医请脉详志》《莲舫秘旨》《女科秘诀大全》等医著。

❖ 陈莲舫先生医案秘钞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馆藏系列|国子监全宗档案
☆ 同心向党迎盛会  勇毅前行谱新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
☆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召开学术沙龙

☆ 关于暂停开放的公告


责任编辑:石文蕴   美术编辑:卢  溪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