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工场陶宁:创业公司不能死要面子, 活下去很重要

AI财经社作者 AI财经社 2020-01-30

采访整理 /   ©  孙静

编辑 /   ©  王晓玲









洗牌是个好事,资金会向头部企业聚集,而我们所付出的成本,也能得到更好的认证。





今年是创新工场成立的第十年,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在总裁陶宁看来,创新工场从孵化器到天使投资,再到技术VC的十年,恰好完整见证了中国科技创业浪潮最波澜壮阔的十年。


陶宁是在九年前跟随谷歌前同事李开复开启了创业历程。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她从投资人的视角,对于当下的资本市场周期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等行业遇到的挑战,分享了个人的见解。



AI财经社=AI
陶宁=TN


 谈技术VC的价值:帮被投企业抬头看路



AI:创新工场2019年的关键时刻是什么?

TN:那应该是创新工场成立十周年。在这十年间,我们至少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迭代:2009年,我们创业第一年,专注于做产品、跟踪技术,招聘了一堆产品经理、技术工程师,并与创业者一起创业,豌豆荚、布丁等均诞生于这一时期。当时外界称创新工场是“孵化器”第一个阶段验证了我们的初心——帮助中国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转换为科技创业者,让他们的公司成为世界级科技公司。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创业者需要资金、市场、人才以及技术变革,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与此同时国内天使基金、VC投资还不够多,我们的被投企业出去融资时很困难,在呼吁引导型基金成立的同时,我们决定自己下场动手,丰衣足食,并成立创新工场的VC基金。所以创业第二年,我们转做天使投资人。


当天使投资人越来越多,我们转而专注做一个机构,即在VC和PE阶段继续帮助创业者。这时候管理的资金越来越多,需要详细的行业研究、合规性调查、商业模式研究,这些都是更适合机构投资人去做的地方。我们关注技术,所以有人称我们为技术VC。坦率讲,在VC整个行业中,技术类创业项目占到了绝大多数。


创新工场的三段业务发展,几乎可以见证中国科技创业这10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应该算是有一个相对成熟的科技创业生态圈了。 


AI:作为投资人,你们如何把观察到的行业认知传导给企业?

TN:创新工场在大部分被投企业中都拥有董事会席位,我们也有创投服务部,也会定期做类似兄弟会的交流或峰会,部分环节会分享我们对于行业的认知。行业变化很快,包括法律法规变化也很快,我们希望这些创业者不仅仅低头拉车,也能够帮他抬头看路,不管是技术、还是行业的变革、客户的变化。


其次,我们也会帮他们提升视野和管理能力,比如应该提前重视团队建设、重视技术。我们原来投过很多互联网公司,当他们涉及到人工智能时,我们会不停地提醒这些要点,包括如何做下轮融资。


AI:我们今年听说过多起技术企业融资遇阻的事情。作为投资人,你们是否会协助被投企业做决策?

TN:我们有个原则:无论企业的估值是快速增长,还是会往下调整,这个事情都要提前。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们活着很重要,能活下去很重要。不能因为面子问题死扛着。


AI:让被投企业后期调低估值,对你们来说似乎并不划算?

TN:只是调低估值,那还有失败的呢。倘若投资失败,就连估值都没了。

 



 谈人工智能泡沫:市场冷静下来是好事



AI:人工智能是创新工场的重点赛道之一。李开复之前预测,2018年年底人工智能泡沫就要破掉。现在我们也看到了一些AI独角兽的估值在下降,这是开始挤泡沫的迹象吗? 

TN:新技术刚出现时人们总会过于乐观,这是潜藏于人性中的乐观主义。正是有了乐观,让人类能够生存下来,但也因为乐观,会较少看到事物的负面。比如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是估值、投入,我们的判断都会是偏乐观的。而随着创业者对能力本身了解更多,客户越来越理解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改变什么,行业就会冷静下来。 


所以我称之为冷静期,冷静期大家认识更清楚,比如今天不会对于科学家创业继续盲目地给予高估值。反过来说,新创业者也好,老创业者里团队整齐、商业客户拓展较好的企业,反而占到了便宜——早先投资人评估一个项目,可能以团队有多少博士、硕士定估值,而那些老老实实干活的人,反而没有拿到足够高的估值。


但是今天,大家都意识到光有博士是不行的,光有产品也是不行的,还要有商业客户;所以原来就有商业客户的团队会得到公允的估值。对于另外一部分创业者,实际上我们早就有过提醒,要补足自己的商业团队。原来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没有着急去做这件事,这实际是一个纠错的过程,让企业回到正轨上来。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之中,速度不够快,你还是会被淘汰掉。所以还要看创业者的成熟度。


AI:创新工场三年前投一家技术型企业,和现在投一家技术型企业的标准有没有变化?

TN:应该说没有太多变化。大概2013年前后,我们有过一次投资逻辑的变化。早期遇到的都是刚刚创业的人,当时的想法是团队里有个懂技术的人,给他们几百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创业了。2013年后,我们慢慢转到VC阶段,开始千万级投资,逐渐形成沿用至今的判断标准:团队齐整、有关键性客户、产品要相对成熟,三点缺一不可。


AI:你们也投了计算机视觉独角兽旷视。这家公司开始就有商业方向吗?

TN:三年前我们投资旷视的时候,旷视还是一家纯技术公司,团队很优秀,多项技术拿过世界第一。当时我们已经很清楚,他们的挑战就是产品化——刷脸技术给谁用?我们当时跟团队一起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应用是门禁系统,创新工场自己率先试用。但我们判断这不是一个刚需。直到与支付宝业务链接,才找到了在金融行业落地的强业务场景。再后来是智慧城市。无论在哪个场景之下,你都必须要找到不可替代的那个点。

 



 谈资本寒冬:行业回归常识



AI:怎么看资本寒冬?

TN:我不认为是寒冬,就是大家此前过于乐观了,太多人做VC,但市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这是一个回归的过程,回归到常识。国内的创业者群体到底需要多少家VC?原来应该有几万家不止,因为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部门。我觉得太多了,中国这种量级的大市场,两三千家VC应该够了。


当到了洗牌阶段,坚定要做投资的人会留下来,很多只是试一试的人会退出浪潮。类似的变化我需要及时地更新给创业者。在新形势下,企业在开启融资时,可能还会按照惯性沿用此前的融资经验,作为下一轮融资参考。而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告诉创业者变化正在发生,包括估值、投资人看重的指标、市场主要有哪些投资机构、钱从哪里来、甚至要不要FA这些,都会给予建议。原来大部分公司基本都不用FA,因为投资人太多,恨不得出门就能撞到一个,甚至不用出门,也有投资人主动找来,所以当时不需要专业机构指导融资。但是在今天,企业在融资中如果希望在更短时间里找到更好的投资人——或者可以品牌背书、或者提供资金层面支持、或者技术知识层面扶助,这时候FA就会很有帮助。 


洗牌是个好事,资金会向头部企业聚集,而我们所付出的成本,也能得到更好的认证。比如虚抬价格的情况会得到遏制——原来我们还没有做完尽调,就有竞争者直接把钱打到了创业公司的账户上。这让认真做事的人很被动,投资毕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AI:有点像房价癫狂期的楼市。按规则行事的机构可能更被动?

TN:对,投资其实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以创新工场为例,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合规程序,而不是拍脑袋作出决策。拍脑袋可以用在天使轮阶段,VC阶段不能还拍脑袋。但是在过去几年里,确实发生过这种情况——我们这边尽调还没结束,人家钱都到账了。然后创业者说不用尽调,我不要你们的钱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但我认为,这种操作对双方都不是一件好事。


AI:对你们而言,是否意味着会错失一些好的项目?

TN:可能会。但一家公司到底要一个什么水平的估值,才是相对客观和公平的,我感觉一些创业者并没有想清楚。 企业估值过高实际会影响下一轮融资,甚至还让企业养成对于财务指标、业务指标不那么严肃的坏习惯。


AI:非理性推波助澜,从资本端传导到创业端。 

TN:除了不认真做尽调、程序不完整,还有投资人虚开价格,比如创业者寻求估值1亿元,投资人直接报价1.2亿元,这个问题最终会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一场所谓的寒冬,留下的都是相对正规的投资机构,我相信这也是市场的一次纠偏。


AI:前一阵媒体讨论没有人买得起孙正义——软银投资的共享办公独角兽WeWork,估值从470亿美元掉到申请IPO之前的不到150亿美元,还是没人买单,最终只能放弃IPO。有外媒认为,VC投资者必须为此负上部分责任。你怎么看?

TN:当大家有很多资金,市场势头良好的时候,追逐项目已经让人疲惫不堪,每个人都急于获得机会,担心错失独角兽。这种气氛之下,留给VC投资者做投后管理的时间就很少。其实投资人不光给钱,之后还要跟踪项目的财务指标、内部管理合规性等要素。从现在被曝光的问题来看,WeWork是典型的投后管理没做好,创始人有很多不合规的动作,企业的光环也掩盖了很多内部缺陷,所以二级市场并不买单。这个态度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我们要给创业者提个醒,告诉大家创业是一件要求极高的事情,不仅要产品做得好、技术过关,同时财务、法务均要合规,只有一项做好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技术创业者群体,很多人会沉迷于技术,觉得技术天下第一就可以了,但在实际竞争中远远不够。

 



谈创业:要360度无死角



AI:教育是创新工场的重点赛道之一。今年在线教育行业的烧钱模式似乎失灵了,你怎么看? 

TN:我们曾经也被误导,比如创业就要烧钱。但这件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商业组织,企业要产生价值,自己把钱挣回来。如果用户不付钱,就说明你的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烧钱是有商业目的的,不是为了烧而烧。烧钱只是帮你度过研发期、客户拓展期、市场教育期,但如果一直不赚钱,这件事就不对了。教育政策的改变,只是加快了行业调整的节奏。创新工场近年自己也会下场做行业、挑项目,因为我们要检验商业逻辑是否走得通,看一项技术是否真为行业带来附加值,别人是否愿意付费使用服务。


AI: 其实在这一轮教育公司的调整中,你们的被投企业VIPKID今年似乎也遇到了盈利模式的挑战?

TN:挑战谈不上。VIPKID发展体量那么大,每年策略自身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比如用户如何再继续增长、盈利模式的问题……这是大部分企业从小到大发展的必经阶段。他们每次战略调整都很积极主动。


AI:这种调整多大程度来自外部环境的挤压?

TN:外部环境只是给企业作出的一个区隔,就像上学时的考试——考试让学生更用功,但如果没有考试,你就可以不学习了?其实盈利是每一家企业必须要做到的,尽管每一个创业企业都是有周期的,教育行业尤其要有耐心,但最终企业还是要自己养活自己,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规律。


AI:接下来哪些产业还有可能出现大的机会?

TN:人工智能应该算一个。这个行业太大了,AI技术与一些行业的结合可能会产生很高的价值。同时它的产业链很长,从基础研发、芯片、传感器到应用端,每个环节都有投资机会。这个产业链条中,VC只能做其中一小段,前面一大堆事需要学界甚至国家层面去推动。


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在我们关注的重点赛道比如消费升级、电商、教育、物流、医疗,都能看到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前景。


AI:你们对创业者有什么样的期待?

TN:创业这件事需要360度都是优点,但没有一个人是360度无死角,所以团队很重要,创始人不擅长的东西,一定要用团队补齐短板,有时候短板就是最终失败的原因。不是说你有一个点子或者有冲动就能出来创业。所以我们一直在劝阻一些人,你得掂量自己是否具有上述的高度、胸怀、觉察力。


创业不易,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我们的社会应该更加宽容。

 









我们从《财经天下》周刊出发,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节奏、

以传统媒体求实的精神,致力于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报道。





© 往期回顾




© THE END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请电话/微信联系:13716810069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