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学论著~黄 霖:《金瓶梅》漫话

黄 霖 金学界 2022-11-26





《<金瓶梅>漫话》  黄 霖  著  。学林出版社,1986年版。




   





奇书共赏析........................ 1 《金瓶梅》之鸟瞰.............3
如此官场——

西门庆剖析之一.............8


“奸巧”致富经——

西门庆剖析之二.........…14


一个暴发户的糜烂生活——

西门庆剖析之三........……20


晚明社会的一面镜子............26
聚光镜对准了皇帝...............31
明神宗与《金瓶梅》............36
人性弱点的思考...................42
性解放乎?淫首恶乎? .........47
肉欲狂潘金莲......................52
情孽种李瓶儿......................61
婢作夫人庞春梅..................67
克尽妇道的吴月娘..............73
帮闲应伯爵.........................79
浪子陈经济.........................87
良心尚存的宋惠莲.............93 寄意时俗....................101
写丑见美....................106
恶不全恶.....................111
长于讽刺.....................116
悲喜交集.....................123
白描传神.....................127
闲笔不闲.....................132
自觉对比......................138
入笋、脱卸及“搓草绳”....…145
于细微处见神理................151
妙在家常口头语................156 袁中郎初透春消息............163
书当成于万历间.................168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长篇.......173
笑笑生究竟是谁?...............178
作者是“山东人”吗?........185
王世贞被附会之始末..........192
屠隆与笑笑生.......................197
何来庚戌初刻本?................202
词话本的发现与版本..........206
另成一统的评改本..............210
张竹坡与《第一奇书》.........217
《古本金瓶梅》与王文濡......225
《续金瓶梅》及其他.........231
 千秋功罪大家评...........238  





引   言:  奇文共欣赏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晋代陶渊明的名句。陶渊明是喜欢读《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小说”的,他所说的“奇文”,或许就是指这类作品吧!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在明代的小说界,竟一下子冒出了“四大奇书”:《三国》《水浒》、《西游》及《金瓶梅》。其中《金瓶梅》,后人又特别称之为“第一奇书”。这部书,实在奇。奇就奇在一照面就给人们留下了一大堆“疑义”,诸如:成书何时?如何成书?作者是谁?版本有几?……奇也奇在它一变长篇小说大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仙鬼怪的局面,另写普普通通的事、平平常常的人,在艺术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更奇的是,它在那个习惯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世界上,竟致力于撕破种种真美善的纱幕,把上上下下、内内外外的人间丑恶,兜底翻了出来!特别是在一个谨防“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义之邦”里,竟直言不讳地大书特书其床笫之事!于是乎,当它一出世,人们就骂它是一部“坏人心术”、“决当焚之”的“诲淫”之作,预言谁印了它,谁就要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但是,也有人称赞它是“云霞满纸”的“逸典”,是“稗官之上乘”。以后的清人、近人、今人,一直也争论不休。毁之者总把它视作古今第一淫书,悬为厉禁,或者冠之以“自然主义”“客观主义”等现代恶谥而加以否定;崇之者则认为“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鲁迅语),它“实在是一部可诧异的伟大的写实小说”,甚至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极峰”(郑振铎语)。正是: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道理。看来,对于这样一部“奇书”,确有必要“相与析”一番了。既然是“相与析”,就不能不顾及到以往的纷争,拉扯到名家的宏论。在这里,有的是有意引用,并非掠美;有的则无意雷同,势在难免。观点相同者并无私恩,看法相异处不存恶意。反正是:我的手,写我心!既然是“相与析”,也不能不面对广大的读者:错综复杂处力求统理头绪,深奥枯燥处总想化为明白。纵横交错,恐怕难以联成一体;浅文俗笔,不知能否排纷解难?反正是:我的心,盼相析!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看来一部“奇书”也不能仅相析,不共赏。不管人们将投以何种目光,我还将略作一点叹赏。这样,请原谅我将陶潜的名言压改成一句话,以此权作这场漫话的引子,这就叫作“奇书共赏析”。









青年时期的黄霖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