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全本要点提纲+模拟卷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 代表人物 | 主要思想 | 影响 |
儒 | 孔子 |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孟子 | 仁政、重民;性善说; |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 |
荀子 |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 |
墨 | 墨子 |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 | |
道 | 老子 |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
庄子 |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齐物”; | ||
法 | 韩非子 | 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 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方法总结
复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注意文化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学会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2、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完整理解,注意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
3、注意寻找这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如当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立,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学习中注意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代表人物 | 内涵 | 地位 | |
古希腊 |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 人文精神的起源 |
中世纪 | 基督教神学观念支配了一切。 | 人文主义思想几乎湮灭。 | |
文艺复兴 | 起源于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盲从。核心是人文主义。 | 人文精神复兴 |
宗教改革 | 德国:马丁·路德,形成了路德教派; | 反对天主教会特权,提倡个性解放,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 人文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
启蒙运动 |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勾画未来社会蓝图。核心:理性主义。 |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内涵。 |
方法总结
复习本单元,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注意把握一条线索: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注意要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与同一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
2、注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异同点比较。可用列表的办法比较。
3、结合现代教育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深刻理解人文素养的含义。反思中国历史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门类 | 成果 |
四大 | 造纸术:西汉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
数学 |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天文 |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
历法 |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
农学 |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
医学 |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
2、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朝代 | 代表人物 | 文学成就 |
春秋末年 |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
战国 | 屈原 | 新的诗歌题材——楚辞,《离骚》 |
汉朝 | 司马相如、张衡 | 半文半诗的综合文体——赋 |
唐诗 | 初唐:王勃、陈子昂。 | 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
宋词 | 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苏轼 |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
元曲 | 关汉卿、马致远 | 关汉卿《窦娥冤》 |
明清小说 | 曹雪芹等 |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
3、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文字图画”,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草书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代表人物: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代表:王羲之等。
(3)绘画:
起源: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3)戏曲:
京剧: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局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并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其他戏剧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出现。
方法总结
1、运用列表的办法将本单元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掌握。
2、运用比较的方法,突破一些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如总结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分析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落后?
(1)四大发明
(2)《九章算术》
(3)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4)《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
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③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
④科技本身存在重实用性而少理论探讨;
⑤重文轻技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阻碍。
3、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可列举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4、深层分析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如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2)宋词繁荣原因: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
①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③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类别 | 成就 | ||
物理学的 | 经 | 伽利略 |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
牛顿 | 建立了(经典力学基本体系),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 ||
现 | 相 | 爱因斯坦(20世纪初,德国 | 相对论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是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革命。 |
量 | 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 ||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 |||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量子理论。 | |||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研究领域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 |||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 |||
生物学 | 17世纪以后 | 细胞学的确立 | |
19世纪初 | 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 ||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英国 |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达尔文“生物领域的牛顿”。 | ||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 18世纪60年代,瓦特开始改良蒸汽机,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蒸汽机在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的使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北美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飞速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 ||
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研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 ||
信息技术 |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地主阶级: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2)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君主立宪的主张。
康梁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革命派: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作用。
主要历程 | 代表 | 主张 | 背景 | 意义 | 特点 | |
开眼看 |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四洲志》各国律例》; |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面) | |
中学为体 |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 洋务运动,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 技术层面,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 |
维新 | 早 |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 | 发展民族工业,商战;兴办学校;君主立宪。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西学的传入等。 |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 初涉政治制度层面,没有付诸行动。 |
90 |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制度层面并付之于实践 |
3、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兴起的背景:
思想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五四运动后),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
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清政府内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导中国睁眼看世界,面对现实。洋务派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和鉴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学,并付诸实践,创办新式学校和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
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作为其旗帜,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文化运动,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
但各个阶段学习西方并未与中国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方法总结
1、复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主题。明确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
2、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学习中注意不同思想潮流所产生的不同背景。
3、注意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渐进过程和不同层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三个代表。
(6)科学发展观。
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5)新三民主义。
①背景:1912年以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②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③新发展的表现:革命的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国内违背民主共和的势力;克服了狭隘民族主义观念影响;革命力量,依靠民众。
④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在新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是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正确方法,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⑤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是核心;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1)发展过程:
时期 | 著作 | 主要活动和思想 | |
探 | 五四时期 | 在北平,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回湖南,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 |
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 |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 |
土地革命时期 |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形 | 抗日战争时期 | 《论持久战》、 | 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
发 | 全国革命胜利前 |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 工作重心转移;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 | 规定了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 ||
新中国成立后 |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过程 | 主要理论 | 其他理论 |
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 |
1982年中共十二大 |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
1987年中共十三大 |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 | |
1992年中共十四大 |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1997年中共十五大 | 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
(2)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2年,“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方法总结
复习本单元,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注意把握一条线索:20世纪以来中国四大思想理论成果,他们引领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航向: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2、注意要把四大思想理论成果与对应的革命和实践活动相联系,理解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意义。
3、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要有一个清楚的线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4、注意一些重要问题的区别:
例1: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 | 新三民主义 | |
民族主义 | 反满清贵族统治 | 反帝;反封建 |
民权主义 | 笼统空洞 | 民权具有普遍性(授予一切反帝反封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利 |
民生主义 | 平均地权 |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
例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 新三民主义 |
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没有提出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
民主革命完成后,还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民主革命阶段只是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
具有人民性和革命彻底性 | 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
5、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思想的不断解放,需要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时间 | 成就 | 意义 |
1964年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 |
1964年 | 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 |
1970年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
2003年10月15日 | 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1973年 |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
1983年 | “银河I号”计算机 |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
1965年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阶段 | 背景 | 成就或表现 | “双百”方针的内容 |
提出(1956年)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 |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
曲折(文革时期) | 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 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 |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 | 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
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
(1)教育奠基(建国后):人民教育奠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文革中的教育:一片混乱,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教育复兴(新时期):恢复高考(1977年)、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
方法总结
运用图表法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的文学艺术
1、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时间 | 成就 | 背景 | 代表作家和作品 | 特点 | |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 | 浪漫主义文学 | 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 不再刻意突出理性,而是发掘人的感情世界;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 |
19世纪30年代后 | 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 |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剖析揭露社会矛盾,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 |
20 | 早 | 现实文学 |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 ||
20世纪上半期 | 现代主义文学 |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 |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 |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 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
亚、非、拉美的文学体现了民族精神 | 20世纪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 印度,泰戈尔《戈拉》;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尼日利亚,索卡因。 |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
2、美术的成就
时间 | 流派 | 背景 | 特点 | 成就 |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新古典主义 |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 | 强调理性,选择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 法国的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和安格尔《泉》 |
19世纪上半叶 | 浪漫主义 |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 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不拘泥局部和细节。强调色彩的作用。 |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
19世纪中期 | 现实主义 | 注重社会现实 | 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注重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
19世纪后半期 | 印象画派 | 早期印象画派特点:借助当时光学研究新成就,探讨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 法国的莫奈《日出·印象》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后期印象画派 | 主张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 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法国的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 |
20世纪以来 | 现代主义美术 | 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心灵创伤;工业化——快节奏,紧张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视野。 |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对德国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
3、音乐与影视艺术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和杰作:
德国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桥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奥地利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蓝色的多瑙河》;
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法国比才《卡门》;
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2)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一战前后,爵士音乐的兴起(源于19世纪末新奥尔良黑人音乐);二战后,摇滚、蓝调、爵士乐风靡欧美,其中摇滚音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3)影视艺术的发展:1895年电影诞生;20世纪20年代电视出现。
附录:
备战高考▏高三历史模拟题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
A.加强对外开疆拓土 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
C.防范异姓诸侯叛乱 D.构筑边疆安全屏障
2.汉初,人们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与治病、养生、长寿、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汉武帝时再次掀起求仙热潮,除了《淮南子》本身就是综合以前各家理论的杂家,即使有部分养生医学的理论,也是归结到不死成仙上,医学成就寥寥。这一现象说明
A.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 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
C.汉武帝假弃道家黄老学说 D.中国古代医药学注重理论总结
3.庸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的武器。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唐代政府这些做法
A.方便杏询工人信息 B.放松了对地方控制
C.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加强管控特殊地区
4.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南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上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B.豆腐确实为淮南王刘安所发明
C.豆制品是汉代民间的主要食物 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5.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到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A.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 B.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
C.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 D.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主化者言之。……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可见,魏源这一认识
A.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B.阐释了“师夷长技”的救国主张
C.旨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 D.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7.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
A.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B.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D.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8.《申报》1912年4月15日曾报:“试一游都市,触于吾人之眼帘者,簇簇然几乎无一不头戴洋帽。”5月13日又报,汉口工商业宣传大会上,随县程君玉登台演说外洋衣帽畅销全国之害,说毕,即抽刀断指血书“请用国货”四字。材料现象反映出民国初年
A.中国传统服饰逐步消失
B.民族服饰工业发展迅速
C.政治变革促进生活变迁
D.中外服饰文化难以兼容
9.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B.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10.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B.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
C.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D.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11.我国发电厂从1925年的456座增到1929年的70座(企业自备电厂149座),发电设备容量达835366千瓦(企业自备电厂308126千瓦)。到1936年,中国发电设备容量增加到1365792千瓦,年发电量44.5亿千瓦时。这一时期中国发电设备的发展
A.改善了社会生产生活环境
B.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满足了当时民众用电需要
D.说明中国的水力发电最为迅速
12.下图为中国电影局档案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上映影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欧美电影在中国已丧失了市场 B.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影视艺术发展
C.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13.据统计,1978年,全国住宅投资仅38亿元,占GDP比重为1.2%;1997年,全社会对市场化的房地产投资就高达317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12.74%,占GDP比重达3.99%,其中住宅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为1.93%。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我国
A.城乡生活差距逐步缩小
B.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C.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
D.民众消费需求日益变化
14.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历程的解读合理的是
A.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B.第一次将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
C.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D.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
15.到18世纪,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生产分工的经济格局:南部地区从北部和中部采购肉类和小麦,北部和中部地区则从南部采购烟叶,而纽约、费城、波士顿则承担着将北美各地的商品转口销售到英国与西印度的使命 种经济格局表明,当时的北美殖民地
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B.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C.生产方式出现革新
D.受制于英国的统治
1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
A.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 B.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
C.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 D.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17.下面是创作于1912年的世界名画——《鸽子与青豆》,其创作风格体现了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实主义
18.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单位:千克)的变化情况。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技术革新
B.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
19.1952年4月,西欧国家参加了苏联在莫斯科举办的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东西方商界精英不仅探讨了突破政治束缚、开展民间贸易的可能性,还签署了大量实质性的贸易协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美苏关系有所缓和
B.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
C.民间自由贸易已经实现
D.全球化贸易阻力巨
20.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关系和文化冲突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一)必考题:共45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特点的成因。(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11年10月22日,在朝野的清廷立宪派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借势逼迫清政府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最终导致了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第三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则以宪法规定皇位的继承顺序;第八条更限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和各省行政长官。宪法由资政院起草决议;国会拥有宪法修正提案权;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皇帝是陆海空三军统帅,对内需要使用军队时,必须依照国会议决的特别授权进行,此外则无权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还规定了国会决议预算权等。
——摘编自周汶《论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借鉴英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罗斯福并不比胡佛更懂得宏观经济学的奥妙,更不能未卜先知,他和胡佛一样都信奉“自由经济”,而不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罗斯福比胡佛优秀的地方主要在于不是抱着自由主义的教条不放,而是千方百计去减轻灾难,顺时而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摘编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1)根据材料,围绕“罗斯福,新政”提出自己的见解。(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所提出的见解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见解正确,史论结合)(12分)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2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03年6月8日、9日,维新派在<中外日报》上发表《革命驳议》,反对革命。章士钊针对性地发表《驳<革命驳议>》批判维新派的错误主张,与之论战,倡言革命的必要性,他对维新派主张改良的理由一一进行了驳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之后对该报进行大改良,使其排满革命倾向更为明显。章士钊在《苏报》发表《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读革命军》《驳革命驳议》等文章与保皇派划清了界限,《苏报》成为革命派的舆论阵地。在《苏报》被查封之后,章士钊复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国民日日报》,该报因具有激进的排满革命言论而被称为“苏报第二”。他还以《国民日日报》在上海昌寿里的编辑部为据点,从事筹组华兴会的实际革命活动。章士钊担任了华兴会外围组织爱国协会的副会长,还参与过暗杀清廷政要王之春的革命活动,尽管章士钊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多为外围及保障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实际担任革命活动的主要领导人,但他的革命行为也是不容忽视的。
——摘编自刘小卫《章士钊革命思想研究(1902—1907年)》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章士钊的主要社会活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初章士钊社会活动的意义。(9分)
2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文帝即位之时“汉兴二十余年”,拥立大臣们如周勃、陈平等人对汉文帝既存期待之心,又有考察之意,随时可以废立皇帝。决策层一方面,“多质(朴实、粗野)少文(文化)”,缺乏“为国远虑”的谋略,另一方面,“皆日天下已安已治矣”,看不到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矛盾,反对“纷乱诸事”。汉文帝首先废除“诽谤妖言之罪”。他认为,“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闻河南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吴公荐洛阳少年贾谊,“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即使贾谊触讳,也不予怪罪。袁盎其父“故为群盗”,其本人曾“为吕禄舍人”,“遇孝文初立,资适逢世”官至中郎将。文帝二年、十五年两次下诏,“举方正贤良能直言极谏者”。纳言与求才并重,成为选才与决策的一种制度。
——摘编自邵金凯《再论汉文帝的“因循”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2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期间,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和两栖作战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飞机制造技术和火控、瞄准技术的发展,舰载飞机成为海上主要火力突击力量,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水下舰艇制造技术不仅使海军拥有了新的海战力量,并且潜艇在攻击港湾和对陆地实施封锁中极具军事价值。雷达、声呐及其他电子通信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指挥控制系统,并由此产生了指挥舰。新型的登陆舰和水陆两用坦克更加增强了登陆作战的攻击力和有效性。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最终促使海上大型特混舰队出现。这样,军事技术便从作战手段上规定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样式,先是大规模海上决战,而后向登岛作战发展,登岛作战取决于海战的结果。在欧洲战场,由于德军海上力量不足,盟军的登陆作战主要表现为航空兵和舰炮对登陆的火力支援和大规模运输兵员和物资。由此可见,盟军在太平洋战争和欧洲登陆作战中主要采用的作战样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摘编自李元奎等《科学技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形态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海上军事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国海上军事技术发展对二战的影响。(6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0DBCADADCAD 11-20ABCDBA BCB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1.(15分) (1)特点:注重对治同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9分)
(2)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6分)
22.(15分) (1)背景: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新政的开展;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统治摇摇欲坠;立宪运动的推动。(9分,答出四点给8分,五点给9分
(2)表现:限制君主权力;确立议会主权。(6分)
23.(15分) 示例一 见解:把罗斯福看作与胡佛是一样的“自由经济”奉行者,其实是抹杀了罗斯福对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3分)
论证:罗斯福新政以前,资本主义.家大多盛行自由经济政策;胡佛就是自由经济政策的忠实信奉者,也正是自由经济政策才致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没能得到及时的遏制;罗斯福尽管在新政中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但并没有完全奉行自由经济政策,而是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恢复经济的发展;罗斯福所创立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胆创新,说明他比胡佛更懂得宏观经济学的奥妙。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上完成了创新,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12分)
示例二 见解: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虽有所革新,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模式。(3分)
论证:胡佛坚持了自由政策,罗斯福新政也同样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由经济政策;尽管罗斯福新政是出于遏制经济危机的需要,但也只是对自由经济政策进行了一些修正,尤其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更是没有触动;材料观点把罗斯福与胡佛看作自由经济政策的奉行者,正是看到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虽然有所创新,但罗斯福仍是自由经济的奉行者。(1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4.(15分) (1)社会活动:与维新派论战,反对维新,倡导革命;改革《苏报》、创办《国民日日报》等,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参与华兴会的实际革命活动。(6分)
(2)意义:章士钊反清革命理论的宣传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提高了知识分子的革命觉悟;为辛亥革命做了前期舆论宣传工作,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兴起。(9分)
25.(15分) (1)历史背景:汉初仍面临政治稳定与经济恢复发展的艰巨任务;统治阶层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统治阶层大多因循守旧。(6分)
(2)历史意义:废除“诽谤妖言之罪”,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涌现;大胆使用、提拔新人,有利于改革的进行;开创了汉代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
26.(15分) (1)主要表现: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潜艇的军事价值凸显;产生指挥舰;出现海上大型特混舰队。(9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使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战争中的优势日益凸显;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同的协调一致作战;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6分)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经因材高中课堂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精彩分享:
长按关注
因 材 高 中 课堂
每日推送干货资料,为你的高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