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工作的历史经验

刘从德 杨 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4-02-05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舆论驾驭能力,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舆论动员、宣传、导向、引领。党在引导舆论的百年演进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党性原则,始终服务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工作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把握舆论工作规律,在适应时代发展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工作的实践进路表明,新时代发挥党的舆论引领作用,必须适应社会矛盾和舆论生态的转变,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在与世界合作发展中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舆论引导的“最大增量”,牢牢掌握新时代舆论引导话语权、主导权、主动权。


关键词:舆论动员;舆论宣传;舆论导向;舆论引领


作者:刘从德  杨  科,华中师范大学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和基本方针。深入研究党的舆论引导的百年演进历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阐述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新格局和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的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执政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将其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升共识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形成了丰富经验。从总体看,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经历了舆论动员、舆论宣传、舆论导向、舆论引领四个阶段,党的百年新闻舆论工作,都有动员、宣传、导向和引领的作用,只是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舆论动员(1921-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舆论动员的中心任务在于革命的“宣传鼓动”,即“在思想意识上动员全民族与全国人民为革命在一定阶段内的彻底胜利而奋斗”[1]

从党的一大到五大,党的许多重要会议通过的各种决议案中,都强调“激发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并动员他们起来斗争,从而把民主主义的政治革命引向社会革命道路。党通过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对青年开展政治鼓舞和思想动员,党的四大《对于宣传工作之决议案》高度评价其在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在于“竟得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历程,党的舆论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3]。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4]。毛泽东在分析了抗战开始以后的新形势和战争的持久性后,提出了“总动员”思想,实行“全国军队的总动员”[5]346“全国人民的总动员”。1941年6月23日,他提出共产党人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6]。1943年,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邓小平7月20日在《战斗》杂志上发表《内战危机面前的紧急动员》一文,再次强调:“不管局势如何变化,我们第一件工作是百倍地加强舆论动员和党内党外的思想准备”[7]。解放战争时期,党的舆论工作的重点在于革命的彻底性、民主的争取性与思想的觉悟性。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46年8月毛泽东请胡乔木写一篇号召解放区军民起来粉碎反动派进攻的社论,“目前亟需这样一篇社论,以利公开动员”[8]。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解放战争即将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时刻,通过新华社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动员全国人民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这一时期,党利用各种舆论动员方式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开展革命鼓动,不断激发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唤醒工农大众的阶级自觉,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而斗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舆论宣传(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舆论宣传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确立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形成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1951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党的舆论宣传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教育人民,提高全国人民的阶级觉悟和思想水平,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打下思想基础”[9]91

其一,构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毛泽东把舆论工作放在社会历史实践进程的高度来强调,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要积极适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变化,“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10]。1962年9月,他再次强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11]。其二,建立舆论宣传网络。1951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中要求“有系统地建立对人民群众的经常性的宣传网”[12]2,使“全国每一处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受到适当的宣传教育”[13]。同年2月,中共中央再次强调:“我们党领导着全国的庞大的报纸网、广播网、学校网、电影网以及其他各种文化教育工具,必须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来服务于国家建设事业。”[12]75党的舆论宣传工作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报纸、国家通讯社、人民广播电台网为主导,群众宣传员广泛参与的舆论宣传网络,“到1951年12月,全国已有宣传员192万多人”[14]。其三,适应历史任务的变化。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舆论宣传,推动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教育运动,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脍炙人口,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支援前线的热情。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12月,中央批准《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随后大张旗鼓宣传总路线的热潮在全国开展起来。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初步确立,党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运动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着力拓展舆论宣传的价值导向功能,推动运用舆论宣传方式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党和国家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党的舆论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党的舆论导向(1978-2012年)。

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的大讨论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不再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参与和推动时代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同时,党的舆论工作的内涵和特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强调要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应该同步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和引导人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一科学概念便应运而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舆论工作中开始注重运用舆论运行规律和信息传播方式,相对软性地调和社会矛盾,因势利导地引导舆论。这一时期,党的舆论导向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营造改革开放的舆论氛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三中全会以来的宣传工作向中央的汇报提纲》所确立的工作任务是清除思想领域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引导到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上来”[15]。围绕这一新的工作要求,邓小平提出了舆论导向“稳定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6],为安下心来搞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当时的国际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还持怀疑态度,他希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17]。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国际舆论,邓小平先后出访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接受意大利《晚邮报》记者法拉奇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的专访,将改革开放的中国声音传向全世界,争取到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二是将舆论引导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范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18],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对如何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和确保党管媒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这是“舆论导向”观的创新发展。三是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活及人们观念发生了巨变,舆论引导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实践转变,网络舆论越来越受重视,要求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把虚拟社会的管理纳入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舆论引领(2012年以来)。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引导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他提出了包含“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48字方针。“引领导向”强调的是以一种高于导向的思想力量来对舆论导向进行引领,这力量来自于旗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舆论导向论”深化为“舆论引领论”,并由此创新提出了“舆论引导力”,赋予了舆论引导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舆论引导理念深化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舆论引导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要求舆论引导要坚持“四个有利于”原则,做到“四个讲清楚”,提出了舆论引导“全覆盖论”,将舆论领域划分为“三个地带”,要求“遵循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和“时度效”规律,创新改进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舆论引领论”的内涵不断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论述过新闻舆论“三力”:“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19]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创新方式方法,在新闻舆论“三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引导力”,“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33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新闻舆论“四力”。从传统媒体时期的“三力”到融媒体时代的“四力”,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深思熟虑和战略考量,也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二是舆论引导体制机制逐步完善。2019年8月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作为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主干性、基础性党内法规,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宣传部承担的工作职责包括“统筹分析研判和引导社会舆论”,标志着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具体要求,强调要“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21]。三是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发表署名文章、接受外媒专访、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等,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到“打造外宣旗舰媒体”,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到“影响国际舆论”,从“文化自信”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创新舆论引导格局、增强国际话语权等理念一直贯穿其中。

二、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的基本遵循

回顾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的百年演进历程,尽管每个时期舆论工作各有侧重,但在逻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那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始终服务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工作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握舆论工作规律,在适应时代发展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引导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的基本遵循。

1.坚持党性原则,始终服务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工作大局。

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服务。因此,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紧紧围绕一定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这是党的舆论工作的根本性原则。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舆论引导的大局观,舆论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做,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做到上下一致,步调统一,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创造出一个适宜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大气候。在毛泽东看来,舆论宣传必须在政治上统揽全局,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社会舆论引导的制高点。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分析政治形势变化时,就明确提出了党领导的新闻媒体在夺取全国政权后必须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22]。改革开放以后,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大局,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邓小平要求教育、新闻等意识形态工作者要“经常地、自觉地以大局为重”。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48字”方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舆论工作肩负的职责使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将其放在党的工作全局中进行决策部署,为做好党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走群众路线,把服务人民和依靠人民作为舆论工作的根本归旨,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构建话语传播体系。要坚持立足人民的引导原则,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表达形式。毛泽东十分注意舆论宣传的大众化,他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要求刊物“以通俗的言语解释许多道理给工人群众听”[5]727。邓小平也指出:“宣传形式不够大众化,往往不为群众所熟悉所喜闻乐见”[23]26,这样的宣传既脱离群众也无法表现政治内容和政治生活。还要构建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用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增强话语传播的亲和力,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和新表述中提升国际话语权。二是贴近受众心理,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刘少奇就曾要求党的“基本理论的宣传教育要联系实际,不要搞得空空洞洞”[9]88.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做好政治动员就要“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5]481。运用群众的语言,舆论引导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和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24]三是把握受众需求,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大革命时期,党就注重开展针对性强、靶向精准的动员方式,杨尚昆在《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中对千篇一律说教式的印版文章不满,要求“多多散发短小精悍的小传单,小标语,抓住许多当地的具体问题,来进行宣传鼓动”[25]。毛泽东赞扬了这种舆论动员工作:“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26]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20]336

3.注重把握舆论工作规律,在适应时代发展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中国共产党对做好舆论工作的认识经历的四个阶段,体现了党在遵循“问题-特征-对策”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对舆论引导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一是创新方法手段,提升引导能力。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弘扬的优秀品格。1942年3月,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明确要求党报党刊必须坚守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新时代党的舆论引导工作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在适应时代发展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实效性。二是坚持正面宣传。主旋律是否得到弘扬是评价舆论引导成效的基本标准,是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精神谱系,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三是掌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还必须从新闻传播的时效度着力,把握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区间阈值和实效质量。邓小平强调新闻媒体要根据当前任务的变化,随时调整报道方针,“正确与否要考虑到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来判断”[23]146-14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27],争夺舆论引导主动权和主导权必须掌握时机节奏、把握分寸力度,讲求实际效果,“时度效标尺论”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四是树立先进典型。我们党一贯重视选树和培育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革命战争年代,杨靖宇、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等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被广泛宣传,鼓舞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邓稼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雷锋精神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具有引领时代的永恒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将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中,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的方位与启迪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28]。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互联网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党的舆论引导工作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来阐释。

1.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舆论生态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使当今社会的舆论形态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29]。人民美好生活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包含着越来越丰富的内容,社会结构日益分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也对舆论引导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主流舆论场、网络舆论场以及国际舆论场等层出不穷,多元舆论格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带来风险和挑战,传播模式由一元主体向以多元主体为主要特征的分众化、差异化的转型与嬗变,人人都能发声的舆论场以及多样化媒介形态下的融媒体时代使舆论传播的集约效应产生分裂。舆论是社会思潮和民众倾向的现实关照,新时代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围绕民生焦点、热点案件、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等“强共情”属性舆情,在摸清群众思想脉络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实施分众舆论引导,根据舆论动态内容呈现的不同时期采取因势利导,根据舆论产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趁势引导,根据舆论主体的差异性采取春风化雨的巧妙诱导,通过一系列回应质疑之声、直面发展压力,以“确定性”应对舆论的“不可控性”,从而提振舆论信心、塑造公民“安全感”,最终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

2.在中国与世界合作发展中增强国际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意味着国家形象传播从单向灌输向多边互动转型。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愈发重要。国际话语权是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平台、话语技巧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向世界传递“中国经验”和分享“中国方案”,可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可运用“他者”身份建构中国形象。“延安故事”是中国共产党运用“他者”身份讲述革命故事的成功典范,埃德加·斯诺笔下的《红星照耀中国》展现出真实、生动的延安,史沫特莱、贝特兰、博斯哈德等一批西方记者到访延安传播“红色中国”形象,让世界深刻认识到“救中国,非共产党之力量不可”[30]。近年来,“歪果仁研究协会”“老外克里斯”等一批在网上拥有几千万粉丝的外国人,用镜头让世界认识有趣、好玩、年轻的中国,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二是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当前,基于互利共赢的全球合作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国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推动签署RCEP协议建立区域统一市场,发起成立亚投行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向全球提供疫苗体现大国担当,中国展现了全球治理领导者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迈向“发展的中国惠及世界”这一过程中,更需结合历史和现实维度,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提升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树立大国形象和地位,为全球治理作出中国贡献。三是提升议题设置能力。议程设置决定受众谈什么、想什么,要突出中国视角、提出中国观点、表明中国立场,比如可以建立起具有强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传媒集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念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概念和中国词汇建构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的中国话语。绕开西方国家的舆论封锁,实现弯道超车。

3.把互联网转化为舆论引导的“最大增量”。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尺度,习近平总书记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分析互联网,强调要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成舆论引导的最大增量。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新文明形态,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31],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媒介形式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形成速度快、影响力广,海量信息特点决定了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舆论引导是一个多元主体因素联动的过程,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能够促进“自发舆论”变成“自为舆论”,提升社会舆论的理性程度。完善网络舆论引导管理机制,在依法管网治网路径中实现内容理念、体裁形式、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必须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趋势,在多变中重塑矛盾化解、沟通交流、吸纳民意力、媒体驾驭等能力;健全网络参与制度,构建常态化的双向互动沟通机制,开展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并以此推动正面舆论引导。优化网络舆论发布机制,让主流媒体、主流舆论、主流价值占领公众意见市场,通过主流媒体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引导主流舆论传递主流价值观念,提升“后疫情时代”网络舆论阵地的领导力和控制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26.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74.

[3]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45.

[4]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324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6.

[7]  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66.

[8]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22.

[9]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2.

[11]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94.

[12]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3]  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19.

[14]  党的宣传网一年来发展的情况和今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目标[N].人民日报,1952-01-01(3).

[15]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57-1992)[G].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570.

[1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

[1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3.

[1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

[19]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8.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2022-02-01].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22]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8.

[23]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4]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76.

[25]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1099.

[26]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

[2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6.

[2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8.

[29]  丁柏栓.对新中国建立以来舆论形态的历史考察[J].当代传播,2001(1):8-11.

[30]  中央档案馆.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影印版)[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8:380.

[31]  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9-23)[2022-02-01].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9/t20210923_71551.htm.



(责任编辑  吴海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工作的历史经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