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童书,让孩子迫不及待想置身其中 | 荐书
微信:小迦音(littlejiayin)
今天分享一本孩子的新宠,日本的“国宝级”绘本《古仑巴幼儿园》。这本书在日本是可以代代相传阅读的那类绘本,但现在引进国内后关注者寥寥。说实话,我自己初次见到这本书也觉得不起眼,但拿给孩子之后,却成为每晚故事时间点击率超高的一本书。
反思对这本书最初的解读,和跟孩子一起读时她的反应,当妈的才切实体会到了:为什么说所有成年人都应该向孩子学习,以及,一本好的童书,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体验。
初读:一厢情愿的解读
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听说它是“日本国宝”,在日本被一代人接一代的人读:妈妈读了给女儿买,女儿长大生了孩子又买给自己的孩子读,心里还挺疑惑:这个“国宝”这么不起眼啊……
自己先读了内容,作为一个习惯性寻找意义的成年人,也挺惊喜地看出了一些“意义”:一头肮脏孤独爱哭的大象古仑巴“入世”走向社会,找了一份又一份工作,不停碰壁,被老板炒鱿鱼:他做的东西尺寸都太大了,一个都卖不出去。后来,他发现孩子们喜欢他做的这些超大号物件,于是开起了幼儿园,那些处处被嫌弃、大而无当的劳动成果成了备受欢迎的游乐设施。孩子们在幼儿园开心地玩耍,实现了自我的古仑巴也不感到孤独了。
心里想:嗯,这个故事挺励志,可以当“挫折教育”绘本读给孩子听。事实上,目前看得见的关于这本书的宣传,确实也都是关于“挫折教育”。
我们给孩子一本书时,总是抱着一种祝愿,希望孩子得到一个道理。比如,给孩子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隐隐地希望,当她有一天长大了,经历失败、拒绝、孤独、自我怀疑的时候,能突然想起这个故事,突然明白:挫折是世界的常态,不要因此怀疑自己,不是你不好,只是没有遇到能欣赏你的人balabala……
虽然也感觉这中间有什么不对,一直到书到了孩子的手里……
试读:活在当下的童心
三岁的女儿看到书,一口气要求妈妈读了两遍,在妈妈去洗漱的时候,又让奶奶接着读,妈妈回来,又嚷嚷“还要看”!
但是留心她听故事的神情语态,发现她的兴趣点都在细小的地方,比如这幅画面:
古仑巴每天都是自己跟自己玩,身上又脏又臭,他说: “总是自己玩,烦死了!”说着,就使劲儿把耳朵往草上蹭,大滴大滴的眼泪顺着鼻子往下流。
上幼儿园两个月的小丫头说:“他没有好朋友跟他一起玩儿,我在幼儿园都有那么多好朋友……”
在大森林里,好多只大象围着古仑巴开会。因为古仑巴身上太臭了,所以大象们都把鼻子冲着天上。
小丫头乐得哈哈笑,捂着鼻子说:“古仑巴太臭了!鼻子冲着天上,就闻不到他的臭味了。”
也只有跟孩子一起看书的时候,才能感受这种单纯的快乐……
大象们吵吵嚷嚷地把古仑巴领到了河边。他们用大刷子使劲儿地往古仑巴身上刷。然后用长鼻子哗哗地给他冲澡。
这种画面,大概没有孩子会拒绝了,小丫头开始模仿大象吸水、喷水,用刷子刷背,然后用毛巾擦干。
古仑巴全身干干净净,大家都认不出来啦。他笑了笑,高兴地出发了。
这幅画面,妈妈念“古仑巴全身干干净净”的时候,她指着褶皱处的阴影大声反驳:“没有洗干净!”…… 她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接下来的五页,是经典绘本特有的“最迷人的重复”,彭懿说这种重复“是一种无声的节拍,但伴随着翻页的动作,孩子们在心中能够感受到这种音乐般的旋律”。
果然,几遍之后,妈妈还没开口,小丫头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复述了:
老板说:“行了,我不要你了!”
“古仑巴好泄气,好泄气,好泄气,好泄气……”
厉害的是,每多一次打击就多一次“好泄气”的规律,她居然了然于心了。
很显然,她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故事出现转折:古仑巴开着大汽车,载着大饼干、大皮鞋、大盘子、大钢琴,离开了汽车制造厂,进入了一幅萌萌哒画面:一个妈妈,带着12个身高成等差数列一字排开的小朋友,和一排排晾晒着的小衣服、小裤衩、小袜子。
古仑巴遇到了一位有 12 个孩子的妈妈。
她说:“哎呀,可忙死我啦!要洗 12 件衬衣、12 条裤衩、12 件围兜,还有 24 只袜子!太忙啦,太累啦!”
她对古仑巴说:“你能不能陪我的孩子们玩玩呀?”
小丫头感叹:“他们的妈妈生了这么多宝宝,我的妈妈只生了我一个宝宝。”
然后,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数衬衣,数裤衩,数袜子。对于20段位还数不太好的小丫头来说,着实是不错的识数练习机会。
这也是小丫头最喜欢的部分了,以前看《不一样的卡梅拉·我爱小黑猫》的时候,她也是这样一遍遍地要求妈妈唱“我的小宝贝啊,黑衣黑褂最漂亮”那首歌谣给她听。由于没有曲调,全凭现场发挥,所以妈妈唱得阴阳怪气超级滑稽,她却一副正得我心的样子,一次次开心得咯咯笑。
在笑声中,淘气的孩子们像小猴子一样爬上钢琴,这头失意大象心头的忧伤,似乎也跟着烟消云散了。这一刻,它心头应该是暖洋洋的吧?
再后面的画面就更暖了。想起有一类电影的温暖结尾:所有的观众、演员都放下手中的事,一起在阳光下的沙滩上载歌载舞,恣意狂欢。
小丫头也久久地凝视着这幅画面不肯眨眼。
古仑巴的身上架起了爬梯,淘气的小猴子们爬上去,“哧溜”一声,从长长的大象鼻子滑进大盘子做的水池子,水花四溅。
盘子边上,贪嘴的小朋友们在分食大饼干,大饼干居然还剩了这么多呢。
大皮鞋里,小朋友们钻进钻出,玩着捉迷藏游戏,还有小朋友手拿望远镜,在侦察“敌情”。大钢琴、大汽车里,也钻满了玩耍的孩子……
“咦,怎么还有个小桌子啊?”以前光顾着埋头读文字,还真没发现……
“有桌子,是因为小朋友们渴了,可以在这儿喝水呀!”小丫头用刚学会不久的“因为”认认真真地回答——差点儿忘了,在幼儿园里,提醒孩子们喝水可是老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啊!
“哇,还可以在大盘子周围吃东西呢!”
“嗯,还可以喂小狗!”
想起她还不到一岁大的时候,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试图去抓《十四只老鼠去春游》里岩村和郎画的那朵硕大蒲公英时,眼里闪烁的也是相同的神气。
《14只老鼠去春游》里的蒲公英
记得阿甲讲《晚安,月亮》的时候,也说起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听妈妈讲完《晚安,月亮》,抬起脚,试图走进那幅温暖安谧的画面。
《月亮,晚安》内页
最好的童书,都能让孩子心头升起一股想迫切置身其中的愿望吧?
那一次,因为抓不住那朵书上的蒲公英,她哭得泪水涟涟,直到妈妈带她到草坪找到了真的蒲公英,她能鼓起小嘴“噗噗”吹的时候,才破涕为笑,展露笑颜。
孩子喜欢的,真的不是大人所希望他们看到的那些“意义”,这些高级的意义并非没有价值,但是真的只能留待他们将来再去发现。就像黑塞在《悉达多》里所揭示的:除非亲身的经历,知识、教条,都无法带人抵挡彼岸。
好书的任务,是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心生一种美好向往,在心灵深处树立起爱和美的标准,知道什么是值得追寻的,长大后向着阳光和美好的方向生长。
所以,还是放下追寻意义的执念,和孩子享受当下的愉悦吧:听着妈妈的声音,美好的画面在眼前变换,美好的字句在心中流淌,足矣。
🔚
小活字 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6-06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让孩子在优质阅读中感发身心,
亲近、探索、进入人文的世界,
成为终身阅读受益者。
长按2秒,即可关注
商业合作或投稿:1480368982@qq.com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