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

其他

“一黛不如一黛”...魔改版黛玉为啥缺少灵魂?

近日,胡玫执导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遇冷,遭遇票房、口碑双“扑街”。“魔改原著”“情节破碎”“场景粗陋”等热议不断,其中,最被诟病的是灵魂人物“林黛玉”一角,观众们用“一黛不如一黛”表达着对电影的失望。选角,固然是这部片子“扑街”的原因之一,但如果看过电影,会发现根源还在制作团队对《红楼梦》整部著作和其中人物的肤浅理解。跟时下的很多古装剧一样,不愿意下功夫研究原著和人物,只追求表面的大投资、大制作,流风时弊,胡玫举18年之力,仍然未能幸免。各个版本《红楼梦》黛玉形象网友们吐槽“一黛不如一黛”,不仅是指相貌,更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投入程度。这几天,小戏骨版、87版甚至越剧版《红楼梦》也被考古出来怀旧。陈晓旭在北大的演讲也被翻了出来,用以佐证当年的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之深入,完全不输专业的红学研究者。在曹雪芹笔下,黛玉确实拥有不一般的美,她一哭天地都要为之变色,花鸟都要为之落泪。但是,黛玉更美的,是性灵——陈晓旭北大演讲片段潇湘妃子湘水情文
2024年8月27日
其他

中国孩子最需要补的是这门不上的课

世界越来越割裂,算法控制的社交媒体加剧了信息茧房,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纷繁的信息、情绪和观点之中。可一般学校却不开思维逻辑课和媒介素养课。如何辨别社交媒体的信息真伪,如何多方求证,如何独立思考和判断,如何让孩子面对新事物时不再惊慌失措?汪诘老师用心总结了“科学思维的15个要点”,在我们看来,这就是15个思维和逻辑方法的定海神针。摘选其中7种思维方式,希望对孩子有帮助。文章有点长,欢迎阅读收藏。本文来源:博雅小学堂作者丨汪诘(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知名科普导演博雅小学堂《给孩子的科技周刊》主讲人)01区分事实和观点事实陈述:描述在客观世界中可被证实或证伪的东西。观点陈述:描述观察事实的时候个人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或许你会觉得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很容易区分。“这只苹果是红色的”,答案显而易见,这是事实陈述;“我喜欢红色的苹果”,答案也显而易见,这是观点陈述。那么,“人人都喜欢红色的苹果”
2024年8月14日
其他

关于爱和勇气,童年不可不听的三个童话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所以,每个人都曾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哲思天赋,只是长大后,我们的天分被逐渐封印,等待在某一天解锁,比如“六一”儿童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三个童话故事,关于爱,关于勇气……像小时候那样,在故事里双眸闪亮,获得滋养。讲故事的人,是诗人蓝蓝,她曾说好的童话和诗歌是一样的,背后都有一套寓言的象征和隐喻的系统,绝对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童话都是哄小孩儿玩儿的”那些故事。三个关于爱和勇气的童话文
2024年6月1日
其他

不只是宫崎骏“头号黑粉”,他的神作豆瓣9.1分,出道即巅峰

近日,内地接连上映了两部宫崎骏作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拿到了接近8亿的票房成绩,《哈尔的移动城堡》则把票房落点定到2亿。日本另一位超高人气动画导演押井守,被称为宫崎骏的“头号黑粉”。他导演的科幻动画《攻壳机动队》和宫崎骏的《龙猫》《千与千寻》等,都是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动画电影。在为“给孩子系列”编选《给孩子的电影》时,著名电影研究学者戴锦华教授既推介了宫崎骏的《龙猫》,也推介了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押井守曾写过一本书抨击吉卜力宫崎骏45年执导了12部动画电影,堪称多产。押井守则仅凭《攻壳机动队》两部曲,就奠定了自己在动画迷心中的地位,真可谓“出道即巅峰”。押井守《攻壳机动队》这部神作拍摄于1995年,豆瓣评分至今保持了9.1分的高分。如果说,宫崎骏的大部分作品给了我们非常直观的愉悦,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则要沉重得多,探讨的是生命、科技和人类存在等沉重的哲学主题。什么是人类的自我意识?什么是生命?如何处理机器、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时代,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而早在将近30年前,押井守就预言到了未来信息时代人类可能的新的存在形态和困境,并提供了超前的思考——《攻壳机动队》预告片人类的“自我”与未来文
2024年5月10日
其他

丰子恺:识得无常恸,长养慈悲心

暮春时节,季节悄悄流转,落花、杨柳、飞絮,都是春天向我们告别的讯息。“春女思,秋士悲”。伤春悲秋,是古典文学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后来常被误解、嗤笑为无病呻吟。然而,在《三心集》中,丰子恺先生却认为,因春花秋月而生起的“无常之恸”,恰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丰子恺曾画过《护生画集》,劝世人“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他说,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舍身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心(“无常之恸”)上。体会到春光短暂,时光易逝,才知道生命有限,继而尊重、爱惜自己和他人/他者的生命,对人事物常怀不忍之心——幸福的同情丰子恺
2024年4月25日
其他

阅读的五个层次,你位于哪一层?

朋友圈推送来篇微信,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的差异。(哈佛、北大17所中美名校图书借阅榜对比)中国这边,排第一位的应当是小说类,诸如《平凡的世界》在两所校园夺得阅读之冠。余者有《盗墓笔记》《神雕侠侣》《绝代双娇》《天龙八部》......多是些文学作品,思想类型的书,极为稀少。而美国十所高校综合排名,借阅量前十名的书籍分别是:01.《理想国》柏拉图02.《利维坦》霍布斯03.《君主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04.《文明的冲突》塞缪尔·亨廷顿05.《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06.《伦理学》亚里士多德07.《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08.《论美国的民主》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09.《共产党宣言》马克思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这篇微信评述说:从榜单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们较少阅读有想象力的书籍,较少阅读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还有一个现象,名校和普通高校学生阅读差异不大。这个评价或有道理,但换个角度,也许更能说明问题。依据个人的阅读经验,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太少,少到了怕人的程度。大学生之所以阅读类别多以小说为主,这是因为阅读的起点就在这里。从阅读心理上来看,阅读也是循序渐进,分这么几个步骤:#1第一步:阅读纯娱乐小说属于初涉阅读的小清新,思维视野关注自我;
2024年4月23日
其他

如果只推荐一部宫崎骏,你的答案是?

这些天,相信很多人都去看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然后带着困惑走出了影院。宫崎骏这部“收官之作”在叙事层面上并不讨喜,尤其是对孩子来说,相当纷乱晦涩,不像他的大多数作品那样令人获得一种直接的愉悦。在宫崎骏的电影序列里,如果要推荐一部给孩子,你会选择哪一部呢?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作为专业的电影研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锦华教授的推荐是《龙猫》。她说,与宫崎骏(或者说吉卜力)的其他动画电影相比,《龙猫》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的纯真烂漫、天真无邪的童年幻想。无论是从画面的色彩、音乐的旋律,还是从人物形象的设定、故事的内容,它都与我们儿时的幻想无比契合。宫崎骏《龙猫》预告片天真烂漫的童年幻想,每个人都有过文
2024年4月9日
其他

汪曾祺:春分一过,便忆起故乡的野菜

今日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分。春分常见的民间活动有放风筝、簪花喝酒、挖野菜,民俗有竖蛋、吃春菜、春祭等。“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两千年多前,明媚的春光里,人们呼朋引伴,采摘野蔬,多识于草木之名,这件春日美事一直传承至今。好美食懂生活的汪曾祺先生也将野菜视为人间清欢,描述吃野菜“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汪曾祺先生回忆故乡野菜的文章——故乡的野菜文
2024年3月20日
其他

宫崎骏再获奥斯卡!时隔21年只为传达给孩子一种信念

当地时间3月10日,第9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举行,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又名《苍鹭与少年》)荣获第9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这是继2003年《千与千寻》之后,宫老的影片再次获得该奖项。《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日本上映后,其实评价褒贬不一,有些人觉得相较以往的作品,这部较为抽象,隐喻较多。因此,在内地上映前,我推荐大家可以先看它的同名著书。这部动画片取材于作家吉野源三郎1937年创作的同名小说,这是一本宫崎骏从10岁读到70岁的书。他想通过电影的方式,拍出这部影响了他一生的小说。电影的故事完全由宫崎骏原创,讲述二战后丧母的少年牧真人与一只会说话的蓝鹭相遇,展开的一段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原著讲的则是一个名为小哥白尼的14岁少年的故事,他遇到的问题看似简单,却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旅程中会反复遇到的大问题。就像宫崎骏的电影一样,这本书充满了童真又不失严肃思考,当你怀疑和迷茫时,希望这部经典小说能够帮助到你。
2024年3月19日
其他

戴锦华 | “我希望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勇于生活”

今天是三八节,女生的节日。如果说成长期女性有什么作品是不可错过的,我的回答是:《简·爱》。即便是在当下,许许多多女性的命运仍然在被自己的生理结构所决定。所以,当19世纪出现一个主体意识极强、内心刚强坚毅、不以获得男人的爱和进入婚姻作为自我满足的“大女主”时,所引发的轰动是可想而知的。《简·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简·爱》1847年初版书影1847年,《简·爱》刚发表时,上至马克思,下至英国女王都非常热爱这部小说,更不用说当时的纱厂女工用她们一周的工资去购买这部长篇小说。迄今为止,这部小说已经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改编次数最多的古典文学名著。排列在第二的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而且,不光英美国家不断地重新翻拍《简·爱》故事,世界上很多很多的国家,比如说荷兰、希腊、德国、法国、巴西、墨西哥都曾经翻拍过他们的《简·爱》版本。中国演员袁泉主演的话剧版《简·爱》剧照今天,在三八节,让我们跟随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戴锦华老师,去从福永执导的“史上最优雅炽烈的电影改编版本”,也是“史上最忠于原作的改编版本”2011版《简·爱》为切口,去认识这部伟大的作品。本文选自《给孩子的电影》戴锦华编著,活字文化出品《简
2024年3月8日
其他

年夜饭吃点啥?“八大菜系”各放异彩

大年三十,都在琢磨一件事,就是年夜饭吃什么。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温暖的仪式,年夜饭吃什么,南北各地也都有不同的讲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形成了祖国各地灿烂的饮食文化,春节就是各地饮食文化大放异彩的时候。今天,一起跟随历史地理学者唐晓峰老师,了解我国的“八大菜系”,以及怎样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灿烂丰富的四方美食——四方有佳肴○文
2024年2月9日
其他

丰子恺:记忆里小时候的年味

即使一个对艺术知之甚少的人,也能够从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中感受到他对孩子们那深沉的爱意和对生活的独特审美。这就是丰子恺画作的独特魅力,画面简单,却能直入人心。丰子恺笔下的春节,让我们一下回到了祖辈生活的年月,当时的春节形式虽与当下有不同,但那种独特的温暖与快乐,是流传百年不曾改变的:撕掉洋历牌儿,换上新衣裳,又喜又怕放鞭炮,全家守岁除夕长。丰子恺笔下的春节的孩子们,是活络的、喜悦的、灵动的、欢笑的,这快乐不掺杂一点儿的假,因为这些好吃的、好玩的、新衣裳,都是他们喜欢的,而且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和家人就在他们的身旁,他们无忧无虑,他们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的节日时光。画作之外是境界,是作者的情感,而这情感,恰好凝练了属于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春节记忆。过
2024年2月6日
其他

今日小年,灶神星君来下凡……

今天腊月二十三,北方民间大多将今天视为“小年”,会开展祭灶神、吃糖瓜等节日活动。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可以帮孩子们了解过去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理解、传承传统文化。比如关于“小年”,就有很多冷知识:为什么在有些地方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有些地方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二十三,糖瓜粘”,糖瓜是怎么做出来的?它跟关东糖是不是一回事?祭灶又是怎样一个流程?怎么送灶王爷上天,又怎么接他回家?今天,让我们跟随“老北京”何大齐先生,去重新认识那些我们经常似是而非的小年冷知识——何大齐1940年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市特级教师,在绘画、书法、民俗学、文字学等领域各有建树。近年出版的书籍包括《老北京民俗风情画》、《燕京往事》、《〈骆驼祥子〉何大齐插图·注释本》、《〈茶馆〉何大齐插图本》、《〈民国北京城〉烟袋斜街旧影图卷》、《万有汉字》等。曾获第四届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五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卓越贡献人物奖。关东糖。腊月廿三关东糖(也称为灶糖)是古老的传统甜食,也是祭灶神的祭品,一年中只有腊月二十三前后,才有小贩挑担沿街叫卖。关东就是现在的东北三省,因为这大片土地位于山海关以东,故而得名。那里生产的这种特制的糖,就被称为关东糖。这种糖是用麦芽、黄米、玉米为原料熬制的,乳白色。二寸长、一指粗、条状的一般叫关东糖,做成瓜状的叫糖瓜,其实只是外形不同而已。小贩挑担卖,都是一头是圆的糖瓜,一头是条状的关东糖。关东糖
2024年2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丰子恺:活着本来单纯

儿童看待人生的一种特殊态度,叫作“绝缘”。即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所见的便是事物的“本相”,而非交织利害与智谋的世间因果之网。在孩童的眼中,这个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世界,便是世界的本相。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你若爱,生活哪里都是爱,活着这回事,本来如此单纯。丰子恺《冬暖如春》
2024年1月25日
其他

教授批清华学生中文写作“幼稚”,思维训练严重不足

清华大学戚学民教授是历史系教授,也是清华大学写作课的老师。他吃惊地发现,清华大学的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足,乃至低下,跟他们的优异的高考成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值得警醒的是,这种写作能力的不足,并不意味着文笔差,而是思维能力训练不足。在戚教授的访谈中,同时接受中文和英文两种写作训练的学生告诉他:中文作文写作显得幼稚。中文写作训练的严重不足,意味着思维能力训练严重不足,而这种不足既存在于中小学阶段,也存在大学阶段。戚学民教授在本文谈及了清华学生的写作不足的表现,调研中发现的中小学阶段写作训练的幼稚化,并对比了中文和英文的写作训练的区别。最后提出了在全年龄段全学段加强写作训练的呼吁和方法。注:本文原载《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4期,原题为《写作训练与写作水平》。写作水平有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层面,并非简单的遣词造句,而是一个人搜集材料、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论证观点的能力。写作绝不只是历史学领域需要的特殊技术,是受过高等教育者在工作生活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更是全国从事理论工作的青年学人、研究生和本科生普遍需要的基本技能。写作能力不强的问题也绝不仅仅发生在历史研究领域,在各行业的青年学人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且各位老师或编辑所说的历史学青年学人,基本是我们国家知名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或者本科生,他们都接受了完整而系统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经过层层选拔,才能接受历史学训练,他们的写作水平其实在全国同龄人中属于佼佼者。而且他们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向历史学期刊独立投稿之时,其中很多已经获得了教职或者研究岗位,应该已经到了收获期。这个青年学人群体不论质量,均有写论文的经验,如果他们的文字不好,则说明广大大学生群体的写作水平有问题。这才是令人忧心的状况,而现实也正是如此。根据本人的经验,这种文字不好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大学生中间。以我所在的清华大学为例,本人从教近20年,先后开设多门本科生课程,其中两门课程在近几年均布置了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写学术性文章代替考试;近年有两个学期承担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的教学工作,是第一批写作课授课教师之一。历年来我授课对象有数千人,遍及理工科与人文学科,是中国最优秀的一批青年学生。但不管他们来自哪个院系、哪个学科,写作水平的不足是普遍现象。01清华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的六大表现清华学生写作能力不强,文字表达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维能力不够。这和清华理工科学生数理化高考优秀的情况(思维能力很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写作水平不好具体是什么情况?以本人所教授的“写作与沟通”课程的情况来讲,较有典型意义。清华大学的“写作与沟通”课,是面向全体清华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写作必修课。写作课的老师,不限专业,文科、理科、工科等各专业均可,但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有发表学术论文的经历(对论文的数量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喜好,布置相应的主题,让学生写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文章。我两个学期写作课的选课者,90%以上是来自清华理工科的学生。清华的“写作与沟通”课要求小班教学,每个班级不超过15人。清华的理工科学生,是高考选拔出来的同龄人中最优秀的一批,他们的文字情况很能说明我们面临的问题。以前我教授本科生,也布置过学术写作作业,但毕竟不是必修课,更不是专门进行写作训练的课,反映的情况不如写作课清晰而典型。因为自己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与清华历史有关的主题。以前辈教师汪鸾翔的学术人生为主题,提供汪氏日记和著述等原始资料(限定了材料的范围),让学生从中自由选题,独立完成论文,不能抄袭。我教授的两次写作课,共有16人选课(第一学期最后有5人选课,第二学期有11人),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理工科院系。所有选课的大一学生,在他们初次交的5000字作业里都有同样的问题,使得文章很难看。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知道如何提出命题。学术性的文章,必须有主题,题目就是主题的直接展示。我们布置的作业,需要学生们自行选题,但学生习惯了命题作文,不知道怎么从原始材料中获得自己的见解,更不知道怎么表述自己文章的中心见解。后者最常见的是不会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来界定和介绍自己的基本观点。在提出命题方面,学生们常见的不当作为是提出大而无当、覆盖整个学科的宏大命题,导致无法深入;或者不知提炼主题,一篇文章的题目内容累赘,如包含了事实和价值层面等多个内容。这导致一篇文章论述的内容过多,结构松散,行文随意。第二,不知道怎么论证问题。文章的中心命题是需要论证的,但是学生们普遍不知道怎么论证自己文章的核心观点,经常出现论述中心偏移、随意置换概念等问题。学生们不知道需要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不知道什么是论据,不知道命题需要多条论据来论证。第三,不知道怎么查学术文献。学术论文为保证原创性,需要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关于检索学术文献,有一整套的工具和方法。但学生们基本不知道从哪里寻找研究文献,查询既有成果,连需要检索哪些学术网站或数据库都不知道。第四,不知道区隔自己和前人的成果。学术规范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抄袭,但是学生们普遍没有此意识。在开设本科生课的10余年里,如果布置学术性作业,结果往往让我失望。特别是大学新生,根本不知道何为抄袭,何为独立完成的作业。不少作业是整段抄袭不同人的文字,加以粘贴,凑成文章。“写作与沟通”课程的学生比较少有文字完全抄袭的情况,但是在思路上袭用别人的情况较多(当然后来会有改变)。第五,不知道使用学术语言。学生们交的作业初稿中,口语化的词语或者表达习惯多,缺乏使用学术语言的意识,能力也不足。第六,不能写长文章。我布置的作业一般要求3000字以上,如果布置的是5000字到1万字的长文,学生能提交作业,但是文章的质量差。他们不能写复杂一点的文章,不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但这六点较为突出。总体而言,上述第三点需要目录学知识,学生们由于主要是理工科,基本不熟悉,情有可原之外,其他五点都体现为相应的文字问题,是表达的技术能力不行。而贯穿这些问题的缺陷是思考能力不足,学生们缺少一种能力,即观察认识资料,提取和分析材料中的信息,获得自己的意见,并对自己的见解进行论证和阐述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是伴随母语学习而完成的。除了写作课,本人最近五年在清华开设的“民国史”和“清史概要”两门本科生课,选课学生数百人,来自全校各个院系,与前述写作课不同,选课学生不限于大一,各个年级都有。本人也布置了带有研究性的作业,并安排了写作相关的训练。这样的作业要求与历史学要求有接近之处,其情况也可作为参考。学生的作业与前述“写作与沟通”课程类似,普遍存在不会提问、基本概念含混、不知道论证过程等问题,且有不合学术规范之处。根据课程作业情况,我可以得出结论,清华学生写作能力不强,文字表达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维能力不够。这和清华理工科学生数理化高考优秀的情况(思维能力很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扩大一步说,我们的研究生和大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高考制度选拔出来的,是一代青年人中的优秀群体。这个优秀群体尚且不具备良好的写作水平,而写作水平是后天“学而知之”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历史学论文写作不好,与多种因素相关。从历史学研究的过程来说,文字不好,是思路不清晰的直接反映。这直接表现为论文作者不能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或者问题,不能精准表达所阐述的意思,即所谓词不达意,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反映的是思维能力的不足。这种能力并非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本人认为,大学生写作能力不足以及背后显示的思维能力不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写作训练不足乃至缺失。更确切地说,我们国家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下,写作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大学生与研究生写作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02中小学语文课没有能够完成写作能力的训练,大学继续缺失,甚至水平下降因为“写作与沟通”课的教学需要,我对中小学的写作教育进行了初步了解,发现我们在中小学时期缺少写作训练课程,是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不足和写作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对写作训练的重视不够。我们原来把写作训练的任务交给了中小学的语文课。语文课当中的作文课,被赋予了培养写作能力的任务。但现在看来,我们语文课没有能够完成写作能力的训练。第一,没有以明确的思维训练为目的的课程。各种课程,包括语文课,都没有提供写作需要的思维训练。唯一与写作的思维训练相关的语文课,更多的是要求一种对美文的赏析和模仿学习。语文课基本没要求学生认识材料,分析材料。虽然现在有很多中学在搞“研究性”学习,但明显没有达到思想训练的效果。第二,作文训练强度太低。与写作能力相关的,在我们国家中学里的课程是语文,特别是其中的作文课。但是中学对作文的要求与思维训练所需要的强度相差太远。高考只要800字以内的作文。平时的作文也只要求几百字。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清华大学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写1万字的长文,文章的复杂程度比中学作文增强很多。但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其写作的初始能力与这个要求相差太远。第三,相对于英语的写作训练,中文的写作训练有所欠缺。写作训练在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中有明确的规定,是其母语教育的一个部分。他们的训练包含了明确地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的要求。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有阅读的要求。而到了小学和中学,对每一个年级所进行的写作训练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佛罗里达州对小学一年级的英语听说读写均有要求,而且要求有不同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理解文本的类型和意图”,要求之一是能够写出关于某一本书,介绍其主题和作者,以及为何这样写的意见片段,表达一个观点,提供观点的证据和结尾的意义。第二个方面是“写作的产生和传播”,要求在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下,关注某个话题,并根据需要添加细节以加强写作。第三个方面是“研究建立和提供知识”,要求之一是参与共享的研究和写作项目;要求之二是在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下,从经验中回忆信息,或从提供的来源收集信息并回答问题。从上述要求可见,佛罗里达州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开始即围绕思想训练来进行。到了七年级(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初中一年级),写作训练对思想性的要求更高。训练的第一个板块是“撰写有明确理由和相关证据来支持主张的辩词”。其要求包括:介绍主张,有逻辑地组织理由和证据;用逻辑推理和相关证据支持主张,使用准确、可信的来源并证明对主题或文本的理解;使用单词、短语和从句建立衔接;建立并保持一种正式的风格,例如,提供一个结论性的陈述以支持所提出的论点。第二个板块是“通过选择、组织和分析相关内容,编写解释性文本,传达想法、概念和信息”。具体要求是:清晰地介绍一个话题,利用定义、分类、对比、因果等方法组织思想、概念和信息;用相关的事实、定义、具体细节、引文或其他信息和例子来展开主题;使用适当的过渡来澄清想法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使用精确的语言和特定领域的词汇来告知或解释主题;建立并保持正式的风格;提供一个结论性陈述或部分,以支持所提供的信息或解释。到了十一、十二年级,写作要求更高,而且任务范围扩大。其中,写作训练第三个板块的要求是:进行简短的和更持久的研究项目,以回答或解决问题;适当缩小或扩大调查范围;综合关于该主题的多个来源,展示对调查主题的理解。第四个板块的要求是:针对一系列任务、目的和受众,在较长的时间框架(研究、思考和修改的时间)和较短的时间框架(一次会议或一两天)内进行常规写作。写作训练更是美国某些大学的必修课程。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等大学都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写作训练课程。他们建立独立的写作中心,聘请博士后担任写作课教师,为学生授课,布置作业并逐一批改,提出修改意见。他们有多种成型的写作手册,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写作规则,包括学术规范。现在市场上能买到来自西方的写作教材或者手册,是从小学开始的写作训练的延伸和扩展。这就很接近学术写作的要求了。03对比中美写作训练,中文作文写作显得幼稚我们对中文作文的要求和英文写作课相比,无论强度还是质量都低很多。当然,中美初等和中等教育体制不一样,科目的权重不一样。本文并非全面比较两国的教育,仅仅讨论写作训练环节。按照我们国家1992年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写作方面,要求初中生:“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写作要求是:“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中文写作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更加宽松,强调的是短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文字的能力。45分钟写500字到600字,为的是学生能在选拔性考试的时限内完成考试。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在教育的公平度方面有充分的保证。而且我们的中小学课程,数理化等课程的比重比美国的公立学校要高很多。课时的分配也很不同。美国的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时间比中国的要多。这是我们在讨论中美两国中小学写作训练时要注意的。仅仅从教育目标的文字比较,相比美国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我们的学生接受的训练不足,要求也低,且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少了很重要的一项,即搜集证据、提供证明,按照学术要求提供知识的写作训练。即便在大学里,最常见的也是大学语文课,大学语文与写作有一些关系,但它与基于思维训练的写作课有很大差异。这种写作训练,对于接受教育者有何影响?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同,学生也不在同一场合接受教育,所以比较效果有些困难。但国内某些国际学校,或者国际部的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与国外情况类似,同时这些学校也开设与国内中学程度相同的中文课程,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供参考。上海某国际学校聘用了外籍教师,使用英文教材和语言授课,其中的英语和历史课非常重要,且多有英语的写作训练。英语的写作训练课程历经多年,在国外很成熟,有一套系统的内容,有成熟的写作教学手册。在英语的语言和世界历史课程中,有大量的书面作业,学生被要求写数百字到数千字不等的英文作业。语文作业包括缩写、归纳特定文章主题。虚构作业包括写小说、构思小说的主线和结构。历史作业包括就特定主题写论述性文字,要求辨析材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正反面立场都要加以考察,以形成平衡性立场。这些要求提供了思维训练,学生们从英文写作中收获巨大。但是,对于同时接受中学语文教育的该校学生们而言,语文写作训练的难度要低很多。学生们私下觉得中文的作文显得幼稚。相对于英语课程的写作训练,我们语文课的写作缺少研究性和思想性强度的要求。这样的中文训练基础,直接影响到思维的能力。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是学习数百字的作文,他们的能力与未来从事学术研究等复杂的、要求思想性研究性的文字表达之间有不小的距离。在中学或者大学低年级,设置写作课程,提供相应的思维训练有其必要。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青春期有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加以一定强度的训练,会极大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升,相应的写作水平也会水涨船高。如果在这个时期未能进行积极干预,等到其他时间,要提升水平,便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学生们写作能力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加以干预和弥补。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中学时期养成的写作能力到了大学时期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可能下降。我问了清华选修“写作与沟通”课的学生(以及选修我其他通选课程的学生)以前作文的篇幅等要求,他们都说,在中学里一般都是写数百字的作文,而到了大学,作文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比如理工科学生,可能一学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数学作业,很少写长篇的中文。就我了解,国内大学生进大学之后,如果没有写作课,将很难直接了解中文学术写作的系统知识(前述选题、找资料、论证、文章布局、遣词造句、避免抄袭),从中学开始的对文字的某些误解或者无知,将会持续很久时间(比如不会提出命题,没有著作权意识,随意抄袭他人文字等等),为后续的学术发展或者职业发展造成障碍。以前曾有新闻,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相互帮助,作业雷同,被认定抄袭,集体退学。除了其中的文化冲突,此事与国内中等教育没有提供足够的写作训练有关。04要根本提升青年学人的写作水平,应该在全国中小学到大学加强写作训练总之,本人认为,现在学生写作水平不足,与中小学阶段写作训练缺失有直接关系。我们的基础教育,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有很强的应试的功利性。当然,本文绝不是否定我们高考选拔人才的重大作用,也不是否定我们现有的中小学教育。总体上,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中保持了基本的公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成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本文讨论的写作训练而言,我们在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至大学低年级),没有给他们开设以锻炼思维能力为主的写作类课程。这次讨论的青年学人的写作水平,是上述问题在历史学领域的反映。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要根本提升青年学人的写作水平,除各位老师提出的方法,还应该在全国中小学到大学加强写作训练,弥补缺失。第一,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写作训练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我们把写作训练等同于语文课的作文,在理念上和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有差距。我们语文课的写作,只是国外写作训练的一个分支,比较偏向于文学。而国外的写作训练,其范围比我们的作文更广,在文学性的作文之外(我们语文课的文学教育也不够),有一个基于学术研究的完整训练。第二,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在中学阶段增加写作训练,而且这个写作课不应等同于语文课的作文,应该把两者分开。考虑现有的中学语文课程的负担很重,而且中学生应试压力大,课业负担沉重,在不改变现有语文课大纲、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国情做一些调整。原有的作文课不能满足写作训练的要求,应在语文、数学、物理等科目之外,增加一定的写作训练课,或者增设写作环节,如在历史、地理、生物等课上增加写作训练。这些课程应该不是简单重复或者增加作文课,而是进行相应的思维与写作训练,教写作课的老师也不应局限于中文系毕业生。如果课时上有困难,可以考虑调整课时安排。比如在保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将某些课,比如英语课的地位降低,课时适当缩减,用于开设写作课。全民学英语,极大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但是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果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使得全民族获益。第三,在大学低年级,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专门的写作课。对写作能力的提升,要在学生的青年时代进行。在大学低年级开设写作类课程,弥补思维训练的缺失,恰逢其时。对刚迈进大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学会有成果。清华选过“写作与沟通”课的学生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在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述方面都有极大提升。而具体到历史学科,各大学历史专业在大学低年级,更应该开设有思维训练的写作课程,也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经过写作训练的青年学人,也许可以大幅减少文字上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接受前辈的教泽,取得学术成果。前面各位前辈的教诲,对于有写作训练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更加有效。清华的“写作与沟通”课,不是大学语文,也不是文艺性的虚构写作课,内容接近前述的美国大学写作课。课程的目的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老师指导下,写出1万字带有一定学术性的文字,以达到训练思想,提升表达能力的目的。这一点与各位老师提到的历史学青年学人的学术文字有关系。清华大学要求大一学生必修“写作与沟通”,根据清华的教学实践,写作课要保证质量,需要老师小班教学,全面覆盖3000多名本科生。为此学校组建了有30位专职教师的“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每位老师在课堂讲授之外,要多次详细批改作业,并与每一位学生进行多次的面批(当面指导)。这门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比一般文科专业课程要高,老师们的投入也远高于一般课程。清华的“写作与沟通”课开设以来,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课程的多个课堂,在教学评估中获得好评。这个课程也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的肯定。清华的学生们按照要求,要在课程中针对自己的作业和老师的面批提出反馈意见。学生们都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回应。在得到老师们的指点之后,学生们的思想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收获了成长。当然写作课也有其不足,需要学校投入资金,需要老师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这使得写作课的开设变得不那么容易。相应地,对师资和课程建设经费均有较高要求。国外中学并非全部提供写作课程,国内也只有条件较好的国际学校会开设写作课。对于公立学校而言,开设这样的课程,既在高考范围之外,也未必能在高考中获得相应的回报,费而不惠,更可能劳而无功,所以也没有意愿来开设写作课。我们国家的大学主要是公立学校,以往没有认识到写作课的必要性。但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训练,是培养人的工作,大形势之下,未来会有更多大学开设写作课程。而具体到历史学科,开展写作训练有更好的条件,很多兄弟单位有很好的经验,如撰写学年论文、课程作业、毕业论文写作等等,都非常有利于青年学人写作能力的提升。延伸阅读东北“迟来的大师”双雪涛:从小写作文是为虚荣美国华裔读写教育教授:学校里没有真正的写作教学耶鲁博士:中国学生的写作套路,恰恰是国外大学最忌讳的孩子们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套路作文看够了!让“不被看见的东西被看见”才叫写作!用yyds写作文的这届小学生,怎么学语文?人生撒谎“作文”始,我们该教给孩子怎样的写作能力?鲁迅先生谈写作:不要专看文学书微信号|tochildren长期征稿|1480368982@qq.com我知道你在看哟
2024年1月19日
其他

杨东平:有一种家风,叫“这已经很好了”

作为家长,你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重要使命吗?其实今后的竞争,将越来越不是“争第一”,而是“找唯一”——找到不同于别人的、真正属于你的独特的优势。因为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成长。家长不要光盯着考分,而要观察和发现孩子独特的禀赋、潜质、爱好,点燃儿童内心的火焰,找到儿童成长的方向,这也许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有这么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展现,是家长的终极使命!——杨东平01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儿童是人生的一个奇迹,也是人生的一个秘密。我们对于儿童的认知,远没有达到对外部世界、物质世界那样的程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和永远的老师,有责无旁贷的特殊功能。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把孩子的教育全盘托付给学校,是家长的失职和渎职。这是因为学校面向大多数学生,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针对每一个学生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这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划分。因此,在发达国家,学生的在校时间受到严格控制。尤其是小学生,下午一点半要把孩子接回家,因为学校必须为家庭教育让出必要的时间。纪录片《成为你》剧照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概念:01第一,是要宽容、善待儿童。保护他们正常的生活,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也就是说,把儿童当作儿童来对待,儿童不是马戏团的小狗,必须学十八般武艺,走钢丝,钻火圈。02第二,是等待。韩国有一本书叫《好妈妈慢慢来》。现在家长太着急,容不得孩子自然成长,找各种速成的门道,拼命施化肥,能结什么好果子吗?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3岁不会的事5岁做得很好,5岁不会背的东西6岁不成问题,三年级不会做的题四年级做起来轻轻松松,着什么急呢?各种速成的东西满足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03第三是解放。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耳朵,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能过多地限制管控,也不宜过早定向。花盆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现在的做法是,层层施压,拔苗助长,大量施“化肥、农药”,把孩子的时间、空间全部占据了,那就把人教傻了,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04第四是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自我,发现他的个性。更为具体的呢,第一,身心健康比上名校更重要。对于孩童来说,身心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健康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热爱户外活动。只要具备条件,应当让小学生学会骑自行车、游泳和轮滑,尤其前两者是孩子能够终生享用的生存技能,意义非同寻常。喜爱户外活动、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同样意义非凡。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身体健康,性格开朗,人缘好,活动和动手能力强,“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他们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是战胜应试教育挫折、自我疗伤的“秘密武器”,并将带给他们一生的好运,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第二,人格养成。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商,而不是片面强调智商,使他成为一个大气、包容、有爱心的人。所谓的“3岁看小,7岁看老”,看的并不是会背几首唐诗,而是遵守游戏规则,有感恩之心,乐于助人,有宽容心,为人正直,学会尊重,乐于分享,善以待人,等等。是开朗、大气、亲和力、合作性、讲规矩,这些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决定了他能不能成“大器”。一个小心眼、不合群、病恹恹的孩子,肯定是走不远的。人格养成还包括生活能力的培养,其价值是培养一个人自强自立的能力,这是中国家庭非常缺乏的。我们看到,美国孩子很早就开始做家务了:2-3岁,自己扔垃圾,整理玩具;3-4
2024年1月10日
其他

《和孩子一起读童话》入选《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2023年还剩最后三天了,各种年度书单纷纷出炉。万众瞩目的教育界重磅书单——《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也于27日揭晓。@老师们,中国教育报202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来了!活字文化2023年推出的诗人蓝蓝著作《和孩子一起读童话》,自出版后一直在一线教师中有口皆碑,此次也实至名归,得到《中国教育报》官方推荐。《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于2011年推出后,每年从当年度出版的海量教育图书/童书中,票选出100本,推荐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参考。《和孩子一起读童话》不同于一般的童话书,里边不仅有轻盈、幸福的故事,也有一些沉重、富有哲理,甚至涉及死亡、命运等话题的故事。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除了有阳光、和风细雨,还会有狂风暴雨,有痛苦、有绝望。如果孩子觉得人生全是美好、全是糖,那么一旦吃到苦的东西,孩子会很容易崩溃。所以这本《和孩子一起读童话》想要传达给我们是,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这些真实的东西,以童话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探讨,让孩子能够有一些内心的预案,这样他们才有能力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具体这本书写了什么,想要传达什么,一起去看作者蓝蓝为这本书撰写的自序——扫码或点击音频收听蓝蓝在播客“活字电波”介绍《和孩子一起读童话》为什么要读童话?——《和孩子一起读童话》自序文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麦兜和圣诞火鸡的故事,让心里充满温柔的悲伤

每到圣诞节,我就会想起麦兜和火鸡的故事。麦兜原本极其喜欢吃火鸡,曾专门有篇故事(拍成了动画电影)讲麦兜和他的妈妈把一只圣诞火鸡吃到了端午节,最后不得不让妈妈把火鸡肉扔掉。但在《我来,是要给大家幸福》这个故事中,来自养鸡场的一只火鸡成了麦兜的朋友。麦兜很快意识到这个天真质朴的朋友来得不是时候——再过两周就要过圣诞节了。更要命的是,老师给火鸡起了个名字叫“小庄”。有了名字,它就不再是一只普通的火鸡。看过《怪物公司》的人应该都记得,大怪物苏利文给人类的小孩起名字叫“阿布”时,绿色独眼怪麦克是如何吃惊地阻拦他说:不要给她起名字,否则你就会对她产生感情!……随着麦兜和小庄愈来愈亲密,麦兜听小庄认真地给大家介绍怎么到超市挑选火鸡、怎么样才能烤好火鸡时,他和所有的小猪们都惊呆了。麦兜不再嘲笑小庄不会123和ABC,开始紧张地策划漏洞百出的计划,想在圣诞到来之前帮助小庄逃走,不料小庄却平静地说:“我来,是要给大家幸福。”小庄的坦然令麦兜不知所措。小庄说自己生下来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成为圣诞火鸡。“这不是大家盼望着的吗?闪亮的夜,闪动的人,映照在那金黄色的鸡胸肉上,香气跟圣诗卷进了回忆……我已经是最幸运的了,我学会了ABC,也得到了你的关怀。世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火鸡。”说完,小庄被带走了。读到这里,我和小猪麦兜一样“哭得说不出话来”。世界上的爱有许许多多,但不是所有的爱都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有的爱会让人窒息——当它以占有和支配别人为目的;有的爱会让人产生仇恨——当它没有教会人奉献、宽容和等待。但是,能给人快乐和幸福的爱同时也会使人悲伤——当我们失去它的时候。这不是悲伤的爱,这是爱的悲伤,也是爱的幸福。唯有曾经的幸福,才会使我们悲伤。但幸福在我们身边时,却是那么平常,尤其是当爱我们的人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时,就像小庄最后说的话:“我来,是要给大家幸福。现在,我有了名字,给大家带来点儿哀伤。”我来,是要给大家幸福[中国香港]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数九消寒”过冬至,古人的风雅生活

今天是冬至。从冬至起,白天的时间一天天长起来,而黑夜则慢慢变短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的传文记冬至说:“阳气至始动。”意思是冬至代表寒气的极点,但极阴之中,也萌生阳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冬至从远古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宋人记载中,冬至是小年,前一晚相当于除夕。冬至除了具有季节变化的自然属性外,还是一个颇具人文色彩的节气。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除了吃饺子之外,古人还怎样过冬至?《宋人画霜篠寒雏图》,故宫博物院藏01古文中的冬至《七修类稿》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七修类稿》《燕京岁时记》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按,《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又《演繁露》: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言殊穿凿。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若如《演繁露》二氏为之之言,则何者为馄何者为饨耶?是亦胶柱鼓瑟矣。——《燕京岁时记》《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02古人怎么过冬至?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这一天起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直至次年(3月11日或3月12日)结束,共计81天,故称“冬九九”。《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古时候,在过去,入九以后,冬天里人们为了“熬冬”,还创造了一种风雅的休闲娱乐方式——自冬至起,画九九图消寒。“九九消寒图”的图式,今天为大家介绍文字、梅花两种。图源:站酷1.画梅八十一瓣画一枝八十一瓣的素梅,每天涂红一瓣,八十一瓣全部涂红时,“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九九消寒图》明清时期,无论是皇室,还是百姓,都非常喜欢这种休闲娱乐方式。冬至这天,皇帝亲至天坛举行最高级别的祭天大典,各宫均挂出《九九消寒图》。一幅梅花,从冬至开始描绘,每天一笔,九九八十一天画完,已然冬尽春来,生活的美感跃然纸上。2.九个九笔字选择九个九划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一般选用的九画字联句为“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日九九消寒图……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九九消寒图》下载方式见文末每天一笔,写满九十九笔,春天就到了。冬天也随着这笔划,一笔一划地过去了。细思人这一生,不也很像这消寒图吗?或点朱砂,或著浓墨,每天一笔,每天一划,写着自己的人生。图源:站酷03古诗中的冬至《邯郸冬至夜》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哈佛大学戴维·珀金斯:面向未来,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的知识?

短短几个月,一个小小的病毒让世界发生了剧烈的震荡,此前,学区房、高考、留学,都是家长们关注的热门词,短短几个月后,似乎所有此前的目标都面临重写。生于动荡不居的时代,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更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学习,必须面向未来。那么,面向未来,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呢?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戴维·珀金斯的著作:《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391年前的一场雪,成就了这一千古名篇

最近北方普降瑞雪。有人说,一场雪后,北京一夜变回北平。雪有一种魔力,仿佛可以覆盖尘俗,将我们带回一个雅致的世界,那里有落雪的亭台楼榭,有围炉闲话的文人雅士。古文中有很多写雪的名篇,晚明散文家张岱写于崇祯五年(1632年)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就是其中的经典。商伟先生在选编《给孩子的古文》时,也选录了这篇文章,并做了精彩赏读。《湖心亭看雪》全文仅有159字,纯用白描手法,然而寥寥数语的一篇短文,竟勾勒出了异常阔大悠远的意境,将文字之美运用得臻于化境。商伟不仅对该文做了文本上的赏读,而且从阅读方法上给了孩子们指导。更令读者欣喜的是,商伟先生的赏读文章本身也是非常优美的小品文,读来充满审美的愉悦。作为经典,这篇文章在部编本九年级语文教材中亦有收录。孩子们可以将商伟先生的赏读与课堂上的赏读对照,看看能读出怎样的不同?湖心亭看雪○商伟(摘自《给孩子的古文》,全文见图书)时间:崇祯五年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丰子恺:冬日可爱

夏已去,秋正尽,初冬方到。窗外的太阳已随分南倾了。太阳光笼罩了我的上半身。它非但不像一两月前地使我讨厌,反使我觉得暖烘烘地快适。——丰子恺丰子恺《冬》冬日可爱文图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丰子恺家书》 | 只是平凡父子,不止舐犊情深

丰子恺,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同时,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丰子恺先生共有三儿四女,作为一位慈爱而带着艺术家特有敏感的父亲,他曾将儿童与“天上的神明和星辰”、“人间的艺术”并列,创作过许多以子女生活为主题的漫画。丰子恺和孩子们1959年,丰子恺幼子丰新枚考入天津大学,后来又去外地工作,父子间开始长期通信。日前,丰新枚之子、丰子恺研究会会长丰羽将搜集整理的家书与47幅丰子恺画作“恩狗画册”结集为《丰子恺家书》,由活字文化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出版。在《丰子恺家书》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位平凡的父亲,在不平凡的日子中依然“茶甘饭软酒香烟美”;这位乐观温和的父亲,和幼子吟诗作对、外文对话,将精神和灵魂的交流印刻在彼此的信中,是父子亦超越父子。今天和大家分享该书责编莉拉讲述这本书的成书经过,以及她在编辑过程中的感受。她说:“丰子恺先生始终希望把他的爱,把他的慈悲,传递到社会大众的心里。我们只是想继续他的这种方式,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体会这种爱。这样的话,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暖。丰子恺《日月楼中日月长》(从左至右:丰子恺、丰新枚、丰一吟)一封家书,胜却人间无数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飘雪时,听叶嘉莹讲诗中雪

昨日夜半,白雪悄然覆盖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幼年生长于北京的叶嘉莹先生曾回忆北京的雪:伯父和父亲都喜欢吟诵,记得每当冬季北京下大雪的时候,父亲经常吟唱一首五言绝句: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楼外雪花纷飞,楼内故人举箸换盏,真是既不负美食又不负良辰的风雅事。伴着楼外纷飞的春雪,一起赏诗,回味古人各种和雪相遇的情境,也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772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蓝蓝:一个人的童年比一生更长

一个人的一生都会受制于童年。童年给你带来的影响,会让你一直带着走过青春,走过中年,一直走到你白发苍苍。《和孩子一起读童话》内页图2021年,诗人蓝蓝,这位自由穿行在诗歌创作和童话创作、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作家,受邀做客“童书人TALK”,和主播小巷一起聊了聊童话与童年。蓝蓝说:童话和一个人一起生长。要真正读懂童话,你要拥有5岁的天真,和99岁的智慧。我敢说,听完这一期节目,你会对童话,对儿童文学,有崭新的理解;甚至,更愿意带着对童年的敬意,重新翻开一本“给孩子的书”——蓝蓝诗人、童话和随笔作家。1967年生于山东,祖籍河南。出版汉语诗集、中英文双语诗集、俄语和西班牙语诗集等19部;出版童话童诗、散文随笔集等15部。作品被译为英、法、俄、西班牙、德、希腊等十余种语言。曾获第四届诗歌与人国际诗人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袁可嘉诗歌奖、首届苏轼诗歌奖等。以下内容整理自播客“绘本棒棒堂”强烈推荐大家去播客平台收听完整版音频节目。收听平台详见文末童话:带我们穿越童年,走过青春,直到白发苍苍X-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程虹|让尘世悄然退去,体味宁静无价

伴随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乡野,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忍受没有电源插座和屏幕的生活,成为作家三毛口中的“塑料儿童”。中国自然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程虹曾在其著作《宁静无价》中说,人类内心的风景是由自然的风景养育滋润的。她还说,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常使她心中驻有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描述的感觉:希望像只鸟儿,栖在心灵的枝头。程虹教授现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多部自然文学译著及研究专著。《宁静无价》通过讲述十几位英美自然文学作家的生平和著作,与我们分享宁静之乐、自然之趣。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说: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商伟:我们会像东南亚一样,读不懂自己的历史吗?

在当下,古文和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对很多人来说,现实世界的日新月异,不可避免地在拉大我们与古文世界的距离。在现实语境之下,似乎很难理解学古文的意义何在。图书市场上一度流行《白话史记》《史记今译》一类的古文书,读《史记》这类古代历史典籍需要翻译本吗?读古文译本就够了吗?哥伦比亚大学商伟教授曾说,再好的翻译,都不过是一次过滤,而古文丰富的内涵往往就在翻译的过程中失掉了。1970年,韩国在国家层面废止汉字,如今造成尴尬后果:韩国的许多历史典籍是用汉语写就,如今在韩国没多少人能读懂。起于《训民正音》的韩文由10个元音和14个子音构成,优点是易读易学,劣势是它是表音文字,而且不像汉字有四声变化,所以遇到同音字同音词,不用汉字只用韩文的话,基本靠猜。韩国的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前车之鉴呢?商伟说:我们虽然没有废掉汉字,但如果只能通过现代汉语的翻译来阅读《史记》,与东南亚的那些国家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读书人也读不懂古文的话,这个以书写为核心的文化还是发生了断裂。而失去了古文的阅读能力,等于关闭了通向过去的大门。这对于我们的视野和文化资源来说,都是一个无法补偿的巨大损失。商伟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2019年,商伟教授为“给孩子”系列编注了一册《给孩子的古文》,2020年美国疫情期间,商伟和两个女儿花了一个夏天的时间,每天晚饭后一起坐在灯下,磕磕绊绊地把这本古文选过了一遍。商伟的两个女儿在美国出生长大,英文远远好过中文。商伟编注《给孩子的古文》,既是给广义上的中国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两个女儿。《给孩子的古文》(插图版)书影在传统断裂、文化失序的当下,身份认同不仅是海外华人面临的问题,也是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问题。此时,重返古文,是我们寻找失落传统的最好方式。去年7月,《给孩子的古文》又推出插图版。借着新版上市的契机,出版方活字文化邀请了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十中原校长柳袁照,让他与商伟教授就读古文的意义、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线上讨论,以下是两位老师的对谈精选——读《给孩子的古文》(插图版)的小朋友读古文,帮助一代人接续文化资源对谈人:商伟、柳袁照商伟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82年师从袁行霈先生攻读古代文学研究生,1984年毕业留校,兼任林庚先生的助手;1988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师从韩南,主攻元明清小说戏曲研究,同时师从宇文所安继续从事中古文学的研究。目前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讲席教授,近著包括《给孩子的古文》《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柳袁照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曾在被称为“最中国”的百年名校苏州十中任校长十五年,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市教育管理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领航班导师。著有《教育是什么》《学校是美的》《教育是美的》《读书是美的》。以下内容根据直播内容整理而成柳袁照:首先,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当下为什么要学古文?这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出发,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您多年来求学、任教于海内外,相继在北大、哈佛求学,又在哥大教授汉语,从您的角度出发,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商伟:为什么要学习古文,这个问题有它功利性的一面,也有更宏大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人生意义的体验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从非功利的方面来讲,我们说中国文化是通过文字来维系的文化,所以它从来没有间断过。历史上也有文字狱和禁书令,比如秦始皇那个时候,但儒生把书藏在夹壁中,或者通过记忆把它传承下来。这都体现了书写文化坚忍不拔的传承意志,无论发生了什么,读书人都一如既往地要把文字和书籍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在一个以书写为中心的文化传统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动力,而中国书写文化的物质媒介就是汉字。五四学者把古文比作拉丁文,说它是“死的文字”。可是文言文与拉丁文不是同一类概念,不具可比性。而且事实上,拉丁文的确消亡了,但汉字没有被废除。只要汉字还在,就不能说古文死掉了。关于中国的语言与文字,有很多未经检验的观念,造成了太多的混乱,至今影响不绝。刻于罗马市中心图拉真广场图拉真柱基座上的铭文(公元113年)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中国教育报》:写文章干瘪、乏味?多读读古文!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日读书版最近,不少人文学者呼吁,由于网络语言的侵袭,近年来国人的语言能力退化严重。诗人西川甚至发问:中国人已经丧失书写能力了吗?五四之后,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从写作层面来看,文言文逐渐成了一个几乎不再更新的宝库。明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南开大学张静教授:尽早帮孩子发现“心有赏”的目标

南开大学张静教授讲古诗词的一大特色,是非常的鲜活,听她讲古诗词,会感觉古诗词不只是一串精巧文字、铿锵音节的组合,更是与世间万物及我们的生命体验,存在着广泛且密切的关联。比如,最近她在B站开讲的古诗词课中,有一组讲志向的古诗词,涉及人生立志及追寻目标时可能会有的各种遭际,顺境、逆境、孤独、无常……但是,她说,不论何时,人都可以通过精神修养的不断加持,调适自己,达到一个从容自洽的生命状态。更难得的是,她通过古诗词,讲出了家长、教师应该具备教育智慧:帮助身边的孩子尽早发现“心有赏”的对象,尽早树立“心有赏”的目标。“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教育应该尊重孩子内心热爱的方向和目标,而不是周边人群一时的评价。“要看银山拍天浪”的精神追求文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视频 | 什刹海畔的地理课:北京这座城

制作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在北京四中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四中是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不想出来。”还有校友留言说: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南开大学张静教授:人生的目标,什么是自己能说了算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对人生和未来的期许。你有没有想过,你对人生的期许,是向内的一种“有待于内”的实现?还是向外的一种“有待于外”的完成?人生浮沉,有太多事情我们无法掌控。把目标确定于外在的实现,往往挫败。那么,我们这一生的目标,有什么是自己能说了算,而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在b站《南开大学张静教授的古诗词课》中,张静教授通过谈诗论词,为我们生动地剖析了这个问题——定位:“坐赏镜中人”的笃定与从容B站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聊诗词。今天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主题:我们对自己的定位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理想,这样那样的期许,各位同学们,你对自己的将来有过怎样的设想?或者说,怎样期待自己成功或者幸福的模样,是一种有待于内的实现,还是一种有待于外的完成?比如说,如果我们追求的是财富,那也许我们会发现“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地位,也会发现“宦海有浮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么,什么是我们自己能够真正掌控的呢?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的目标,什么是自己能说了算,而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张静与叶嘉莹先生在温哥华海边看落日晚霞这就使我想起《孟子》里的这样两段话: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尽心上》这是一个方向,也就是说,凡是我们努力的,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放弃的、松懈的、不要的,那就会失去。那么,我们的这种探求,这种努力,这种付出,它就是有意义的,所以是“求在我者也”,是我自己能够把握的。跟这条思路相反、相对立的,是什么呢?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和“求在我者也”相对立的,是“求在外者也”,也就是说,有的时候我们追求的目标可能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掌控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这种状况,“求无益于得也”,我们的努力、精进、执着、付出,未必会和结果成正比。那“求在外者也”,这种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就是一种有待于外的实现,要看机遇,并非完全通过个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它还要看很多外在环境的影响,其他客观因素条件是否具备等等。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这百岁的光阴我们究竟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目标呢?究竟是一种有待于内的实现,还是一种有待于外的完成呢?带着这种思考,我选出了一些诗词,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张静“足乎己而无待于外”比如,《诗经》里面有一篇《诗经·卫风·伯兮》里面有一句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所心爱的人离开了,“自伯之东”,他可能去东边了,我“首如飞蓬”,我在家呢,就整天头发乱糟糟的,脸也不洗,妆也不化。“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难道我没有钱买化妆品吗?不是,是因为我没有了这样一个对象。我们常常讲“女为悦己者容”,所以没有了这样一个悦己的对象,我们为谁来梳洗打扮呢?我的装扮好像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我究竟要打扮给谁来看?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究竟我们的梳洗打扮是给别人看的?要得到外在的认可才有价值和意义,还是说通过自己的精进、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完成,即使没有赢得他人的喝彩和掌声,我依然能够自我肯定?上节课,我跟大家分享了中国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里的第一首词——温庭筠的《菩萨蛮》,它的下阕也是这个意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也是说在一个没有投注目标,没有欣赏对象,没有一个我所相思、怀念的具体的人来欣赏我的状态下,我究竟应该如何自处?也是一个关于追求目标、价值体现的问题。这种思考其实在古诗里面有很多,比如说“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等等。可是,还有一个线索特别值得我们去反省,比如我们的民间习语里也常常讲有麝自然香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这天,我们和孩子御诗飞行…

诗歌,可以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之外独辟一片灵性天地,感受片刻的轻盈和诗意。在冬日暖阳下,和孩子一起读诗,更是难得的温馨亲子时光。11月11日,以“在孩子和世界之间”为主题的第一届“家庭艺文节”在檀谷的山谷里举行(由活字文化“给孩子”系列携手檀谷、艺文力·TOUCHING共同打造),诗人北岛、西川、蓝蓝和孩子们一起用诗歌展开了一次“飞行”。读诗,可以多么不拘一格,天马行空?!不仅可以和音乐随机混搭,随心而至;甚至可以用摇滚乐作伴奏,把古诗词唱成rap?!在孩子与世界之间,在诗歌的疆界内,嘉宾们观点碰撞,倾情朗诵,自由“飞行”,留下了太多精彩的瞬间——Part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巴以冲突下,他对人性的反思何其深刻!

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在最近,记者采访加沙的一名小男孩,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小男孩说:我们在巴勒斯坦长不大,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枪杀,失去生命,正常走路都会被杀死,这就是我们在巴勒斯坦的生活。那么,以色列的孩子呢?2015年,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加沙战争下的儿童》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读过好童话的孩子,不会轻易被PUA

卡雷尔·恰佩克捷克作家、现代戏剧大师、最早预言人类会掌握原子能的幻想家、“机器人”一词发明者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南开大学张静教授 | 人这一生究竟要完成什么?

读诗词,对你我到底意味着什么?背诗,只是我们炫于人前的一种技能吗?比如说登上《中国诗词大会》,拿一个总冠军?还是为了“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或者,从诗词中汲取智慧、正能量?南开大学张静老师说,诗不是学问,也不是说教;诗就在我们读到一首佳作,感同身受地莞尔一笑、感受到初心的一刹那。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对话诗人蓝蓝 | 读过好童话的孩子,不会轻易被PUA

卡雷尔·恰佩克捷克作家、现代戏剧大师、最早预言人类会掌握原子能的幻想家、“机器人”一词发明者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南开大学张静教授 | “古今成大事业的三重境界”,用大白话怎么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讲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一说法流传甚广,但真正理解的人却不多。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程虹 | 寒山何以成为美国人最尊崇的中国古代诗人?

寒山,一位并不知名的唐代诗僧,在民间与拾得一起被并称为“和合二仙”——在大多数国人心目中,以上或许就是对寒山这位非著名诗人的全部认知。寒山拾得图但我们想不到的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寒山的诗远涉重洋传入美国,美国“垮掉的一代”(The
2023年10月29日
其他

南开大学张静教授:“诗”为什么能和“远方”并举?

许巍在歌中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为什么可以和远方并举?南开大学张静教授在B站的新课中,从“诗”和“持”的字源开始,到生活中遇到的两件小事,探讨了这个有趣问题的答案。“人之初,性本善”,所有人在生命之初都是纯白无染的,为何人生的走向却大相径庭?张静老师提供了一种解释:没有诗这种力量的加持,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迷失、坠落。在先导片中,张静也引用了朱自清先生的一个重要观点: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诗为什么可以和远方一样,对人心有一种感召之力?这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一束光。张静说,希望我们都能够从诗歌中,不仅仅找到“与吾心有戚戚焉”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诱惑、经历困惑的时候,有这样一束光的指引,让我们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智慧,更加充盈。张静诗是什么?文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南开大学张静教授:与古诗词相伴的幸运 | 新课

协助叶嘉莹先生编选《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张静老师,是一位难得的宝藏老师。几年前,我们邀请她在朝阳区图书馆做古诗词讲座,不长的一节课,整理发布在公众号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在其中讲到的“鸡虫得失”甚至成了一个万年老梗,在熟悉她的小圈子里常年流传。(张静:古诗词如何教人对抗日常烦恼的侵染?)那之后,呼唤张静老师开课的呼声就一直没有停过。最近,张静老师终于在B站开讲啦!张静和叶嘉莹先生张静老师说,读古诗词一方面是找到一种与吾心有戚戚焉的共鸣,但是更多的时候,诗词也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这门课程中,她将诗词赐予的感发与思考尽数与我们分享,借诗词生生不息的感发之力,梳理自身的生命经验,唤醒更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能与古诗词相伴,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张静:读古诗不与心灵碰撞,则如入宝山空手归

古诗词和英语被誉为当下教育的“最大公约数”,每个孩子在启蒙阶段都会接触到。古诗也是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教孩子读古诗?背得越多越好吗?要不要翻译和讲解?这是家长和语文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协助叶嘉莹先生编选了《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张静教授认为,古诗词教学必须首先回答这三个关于初心的问题:教师为何教?诗人为何作?学生为何学?她同时指出,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更注重为学生自身成长储备精神力量,唤起孩子善于感法、富于联想、更充实自信的精神。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

2015年,92岁的叶嘉莹先生接受活字文化的邀请,利用一个暑期的时间,在浩瀚的中国诗词中,精挑细选218首,出版了《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2016年上半年,她又不辞辛苦,历时数月,分11次,亲自录制了这些诗词的吟诵和讲解,重新出版带有二维码的版本,扫描二维码,读者即可听到叶先生的吟诵讲解。(在“给孩子”订阅号首页的自定义菜单里,也可以找到讲诵链接。)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音频获取方式:step1:扫码关注step2:在公众号首页菜单栏点击“诗词故事—叶嘉莹讲诵古诗词”支撑叶先生录制完成这些珍贵影像资料的,是对后世孩子们深沉的爱,以及把古诗词的命脉传给下一代孩子的心愿。今天跟大家分享叶嘉莹先生为《给孩子的古诗词》撰写的序言——《给孩子的古诗词》序○叶嘉莹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叶嘉莹先生捧读《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不学历史地理,触不到大地上活生生的故事

小时候吃荔枝,印象最深的是听大人讲“妃子笑”的故事——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欢心,命令用快骑千里传送荔枝,让她在北方京都仍然能吃到新鲜的南方荔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这首诗画面感如此之强,经母亲一句句讲解,眼前立刻浮现出一骑绝尘快马冲进长安城的景象。从此,这首诗连同“妃子笑”这个名字,成了我对唐朝的最初印象。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古诗词就是进入中华文化浩瀚宝库的领路人,确实是功不可没。当然,只从这个角度了解中华文化,似乎还是太单一了。童年的我对这个故事还有很多好奇,我想知道:那时从产荔枝的南国到京都长安到底有多远?快马要跑几天?据说要日夜不停地跑,那马累了怎么办?换马换人,是谁在路上等着信使……这一连串的问题当时并没有得到解答。大人们热衷于让我们背诵古诗文,给我们讲有文学色彩的历史故事,但很少带我们看地图、讲故事真实发生的场景,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日后我只对文学情有独钟而觉得历史和地理索然无味。长大后,读到一些对这个典故的考证,才发现这个故事并不简单,很考验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储备。《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书影首先,从哪里采摘的荔枝?当时盛产荔枝的有广东和四川,广东岭南荔枝更有名(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为此佐证,你看,又是诗!),后人一度认为杨贵妃吃到的荔枝产于那里,但后来经过地理测算,从岭南到长安两千多公里,再快的飞马也要十来日方能到,荔枝早就不新鲜了。而从四川的涪州,也就是今天重庆的涪陵地区到长安将近一千公里,八百里加急应在两三天内到达。这才发现,读历史,还需要从地理上去认知真相,这样才能还原事件现场,读到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历史。《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书影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叶嘉莹 | 寒露,感受秋风自唐宋吹来

今天是寒露节气。寒露,预示着中国北方进入了深秋。“秋”是古往今来诗人们吟咏不绝的主题,但是不同的诗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思不同,对于秋日的感发也不尽相同。叶嘉莹先生讲唐诗时,每每讲到动情处总会提到“感发”二字,她所说的“感发”,便是一首或一句诗能否让你有所感动,能否激起你内心的情感,引发你的共鸣。是不是果然“情动于中”,这是判断一首诗歌的最重要的标准。然而什么能使人“情动于中”呢?就是外在的物象。比如,陈子昂在《感遇》说: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都是在秋天草木摇落的时候,自然感受到的生命落空无成的悲哀。今天,我们汇集了叶嘉莹先生在《给孩子的古诗词》中所选录的古代诗人们书写秋天的诗词,看看面对萧瑟的秋景,他们曾经产生了哪些动人的“感发”——本文摘选自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活字文化策划出品秋思三首(其一)宋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叶嘉莹 | 唐宋的月光,照着今天的中秋

我记得是一天晚上,好像是秋天,大概不是七月就是八月的十五,天上月亮挺圆的,我伯父跟我说,你背了这么多诗了,你自己去做一首吧,说我给你出个题目,就是咏天上的月亮,说做一首七言绝句,要用十四寒的韵。我现在已经不记得我那会儿是胡诌些什么句子,但是我记得,好像最后一句,就是说月亮很圆,什么照在什么栏杆上,说未知能有几人看,这个“看”字念“堪”,押平声,就是说这么美丽的月光,不知道能够有几个人来欣赏,来看。我小的时候很天真,就是写我们家里的景色,花花草草,蝴蝶什么的,就是写这些东西,写雨晴,斜阳,月光,我小的时候写这些东西。——叶嘉莹《望月怀远》唐
2023年9月29日
其他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为什么好?

胡应麟说,像《古诗十九首》这样的诗,不但人会被它感动,连天地和鬼神也会被它所感动。《古诗十九首》的特色是“直而不野”。也就是说,它写得很朴实,但不浅薄。它可以说是很成功地结合了中国最传统的赋、比、兴的写作方法,因而形成了我国早期五言诗最好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表达,是现代人所缺乏的……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表达自己的能力,可是有的人却把它失落了!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为什么好?文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重磅!第八届“丰子恺图画书奖”揭晓!

冷玉斌我小时候穿过乌拉鞋,这种特大号牛皮鞋穿上去显得很威风。读《一双大鞋》,我的眼前有啥先出东北的雪原与山林,还有一行走向远方的脚印。这是一本记忆之书,也是童年之书和成长之书,值得今天的孩子阅读。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丰子恺:儿女在我心中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

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丰子恺丰子恺和幼女丰一吟诗心、童心与佛心,是丰子恺创作的三大主题,贯穿了丰子恺的一生。他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记录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与日常接触的人事,让我们能透过他的视角,看到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体认提炼,和真挚清淡的品格。《三心集》编者汪家明曾撰写丰子恺传记《立尽梧桐影》,在一篇回忆自己与丰子恺缘分的散文中他提到,三十年前完成书稿时,朋友帮他给书起名为《佛心与文心》,如今的体会却更准确些,可以概括为“三心”。今天和大家分享《三心集》中丰子恺的文章《儿女》——儿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教师节,语文名师冷玉斌带孩子读《师说》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提前祝老师们节日快乐!从师求学,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韩愈的《师说》,是写从师求学的古文名篇,值得在教师节重读。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并不只是教人识文断句而已,而是承担了“传道”“受业”和“解惑的使命。韩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商伟在编注《给孩子的古文》时,也选录、讲解了《师说》。在串讲中,商伟提醒孩子们去细心体会韩愈说到的这一点:从前的圣人未必只有一个固定的老师,而且老师也未必就比学生强,只不过每个人悟道的先后有所不同,而且学业和技艺各有专长罢了。他宣称,哪儿有“道”,哪儿就有我的老师,因为求师是为了学“道”。深圳语文教育名师冷玉斌在带五年级(11岁)孩子们读《给孩子的古文》时,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着重去思考、体悟如上这一点,最后将自己的感悟落于纸笔,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文章。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冷玉斌老师的实践和孩子们的思想结晶。这些鲜活的生命体验和表达,是思维、阅读和表达的全面操练,相信会给大家不一样的启发——冷玉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北京大学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老师。任职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中小学高级教师,教育部表彰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2015年度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全国百班千人公益读写计划总导师,著有《教书这么好的事》《教书·读书》。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商伟先生古文选集编得很好,特别适合“阅读”,作为一种见识,一种经历,看到中国古文好文章这一路是如何过来。编得真好。最近,与几位小同学一起,用《给孩子的古文》作为材料,选择其中的篇目阅读并讨论。两周前,我们读了韩愈的《师说》:《师说》唐
2023年9月8日
其他

今日开学,宜读《子在川上曰》

今天是开学日,孩子们背上小书包,重新开始了一个新的学习周期。在开学第一天,读一篇富有启发性的短文,可以为一整个学期树立起目标感。《论语》无疑是非常适合这一天的。而其中的两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和《子在川上曰》,篇幅短小,意蕴无穷,尤为合宜。敦煌写本《论语》
202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