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什刹海畔的地理课:北京这座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664s9eekb
本视频由活字文化视频团队 日刻 制作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在北京四中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四中是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不想出来。”
还有校友留言说:
北京四中是一所人文气息浓厚的学校,充满着对周边人与周边事的人文关怀,满足了我对一所学校所有的幻想。青春能在四中度过,是学霸还是学渣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幸运的校友说得激情澎湃,没上过四中的我们看着却有点盲人摸象。到底,在北京四中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四中究竟是如何培养学生对周边事的人文关怀的?
刚刚过去不久的立夏日,北京四中组织了一次什刹海之游。今天一起看看,他们对什刹海的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可以先透露的是,这趟什刹海之旅的导游是北京四中的老校友、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唐晓峰教授。
这是唐老师在《中国合伙人》中的”触电“镜头
当天游览路线:前海西街——会贤堂——银锭桥——烤肉季——金锭桥——京杭运河积水潭港——万宁桥(后门桥)。
详细形成“给孩子”在前面的推送中已经详细交代(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四中学生:逛一趟什刹海能涨多少姿势?),今天我们略过行程,单看唐老师在游览中讲到的闪亮知识点——就算你游过一百次什刹海,也未必知道这些知识……
NO1.你见过皇城的城墙吗?
我们知道,明朝的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宫城也就是紫禁城、大内。那么问题来了:皇城的城墙现在还在吗?你见过吗?
其实,天安门两侧的红墙就是最典型的皇城的城墙,很多人都见过,但意识不到这就是皇城的城墙。
NO2:影壁传统何时兴起?
坐标:郭沫若故居
在北京的很多院落都可以看到影壁。
影壁在门的对面,和门形成一个呼应关系,影壁的规模和门的规模是呼应的,证明了大院落的级别。
那么,影壁的历史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唐晓峰老师说:影壁的历史从西周就开始了,在西安北面的周元院落遗址外,就发现了这样的影壁,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性的存在。
NO3.北京所有斜街都有故事
坐标:京杭运河积水潭港
北京城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城市,在北京,所有斜的街道都有特殊的历史。
比如下图中位于什刹海北面的鼓楼西大街,一直从鼓楼斜着向德胜门而去,这条街在元朝是一条非常繁华的码头。在元朝,京杭大运河刚修成时,积水潭港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起点。这条码头用来给皇帝运货,许多商人乘机也在这里运东西,所以形成了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地带。
(这种局面在明朝时发生了变化:明朝的运粮船只到朝阳门外、东便门外,不进北京城了。)
这条斜街现在已经离开了水面,街和水之间建了很多房子。但元朝的时候这条街就在水面上,是元大都时代第一繁华的地方。
今天的鼓楼西大街
铅笔画《鼓楼西大街》(况晗)
NO4.北京城的中轴线是如何确定的?
中国人建城非常重视中轴线,什刹海正是北京城中轴线确定的关键点,元大都的修建就是从什刹海开始的。
生活于干旱地带的蒙古人对水有着迷之向往,元世祖忽必烈对元大都的修建要求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把大片的水面湖泊放在皇宫里,中轴线要靠近水面。所以,城市的设计者就擦着什刹海的拐弯处确定了元大都的中轴线,定了中轴线,就可以按比例确定东西南北,同时皇宫里又有了大湖,满足了蒙古贵族对水的渴望——
NO5.北京城明城墙为什么西北缺了一个角?
明朝重建依然选取了元朝确立的中轴线作为基准,但是放弃了元大都北部比较荒芜的大片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十号线地铁上北三环——北土城、安贞门、健德门那一块,而围绕今天二环来建城墙。
但是有人发现了:怎么西北角那儿缺了一块啊?
各种五行八卦风水之说都被搞研究的专家搬出来了,但唐晓峰教授介绍:其实就是建城墙的时候随着水系的拐弯处跟着拐弯了而已,你们想多了……
NO6.明朝的北城墙是如何确定的?
元朝的中轴线到鼓楼为止,所以元大都的北面是很荒凉的,没有过多建设,居民房屋很少。到明朝,徐达攻占元大都组织防备时,看到北边这么空旷,就在这里修建了一道城墙,就形成了明朝的北城墙,这就是今天的土城。
今天的元大都城墙遗址
微信号|tochildren
长期征稿|1480368982@qq.com
我知道你在看哟